习水泰龙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浅谈何思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0556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水泰龙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浅谈何思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习水泰龙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浅谈何思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习水泰龙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浅谈何思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习水泰龙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浅谈何思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习水泰龙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浅谈何思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水泰龙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浅谈何思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习水泰龙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浅谈何思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水泰龙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浅谈何思文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习水泰龙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浅谈何思文Word文档格式.docx

(1)通过对矿井的“一通三防”灾害现状以及基本的治理方法,提出了今后的防治目标及技术思路,对于矿井一通三防安全的健康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字数要求:

专科论文不少于4000字,设计3000了以上;

本科论文不少于5000字,设计4000字以上。

(2)论文或设由:

题目、摘要、关键字(词)、目录、正文、结论(结语)、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3.主要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2)王英敏:

《矿井通风与安全》王亚:

徐州、中国矿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4)吴志曦.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M].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

(5)俞启香.矿井瓦斯防治[M].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

4.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起止日期

1

2

3

4

5

泰龙煤矿“一通三防”工作浅谈

摘要

摘要:

针对泰龙煤矿的实际,阐述并分析了矿井“一通三防”灾害现状以及基本的治理方法,提出了今后的防治目标及技术思路,对于矿井一通三防安全的健康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煤矿安全;

一通三防;

灾害防治

目录

前言1

第1章矿井基本情况2

第1.1节矿井通风系统现状2

第1.2节当前矿井通风系统评价2

第1.3节瓦斯情况2

第1.4节煤尘2

第1.5节自燃发火3

第2章“一通三防”建设目标4

第3章“一通三防”灾害防治措施5

第3.1节矿井通风系统5

第3.2节防治瓦斯6

第3.3节防治煤尘7

第3.4节防灭火9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前言

根据泰龙煤矿的实际,分析了矿井“一通三防”灾害现状以及基本的治理方法,提出了今后的防治目标及技术思路,对于矿井一通三防安全的健康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1、“一通三防”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各级人员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摆正“一通三防”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严格落实制度、强化管理,消除“一通三防”事故隐患。

2、面对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不断恶化的生产条件,提出超前性的措施和应对策略,确保“一通三防”各项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泰龙煤矿为整合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设计,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矿井田范围内有8#、12#两层可采煤层,平均每层厚度为2.2m和2.25m,平均倾角18°

,C8与C12煤层无突出危险性,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Ⅲ类,煤尘均无爆炸性。

泰龙煤业有限公司整合后井田面积为1.1km2,矿井生产能力由原3万吨/年整合为15万吨/年,批准开采8#、12#号煤层。

第1章矿井基本情况

第1.1节矿井通风系统现状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采用副斜井主进风、主斜井辅助进风和回风斜井回风的通风系统。

目前通风状况:

回风斜井现已安装主风机FBCDZ№17/2×

75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风量范围Q=1332~3480m3/min。

第1.2节当前矿井通风系统评价

整合前,矿井巷道纵横交错,通风系统紊乱。

整合后,经过2年技改建设。

形成了首采工作面10801,备采工作面10802回风巷、10802运输巷独立通风系统。

第1.3节瓦斯情况

根据黔能源发[2010]701号《关于呈报2010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报告》,泰龙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7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8.46m3/t;

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27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9.14m3/t,鉴定结论为高瓦斯矿井。

第1.4节煤尘

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2011年11月提交的C8号煤层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C8号煤层的煤尘无爆炸性;

根据重庆市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测试中心2008年3月提交的C12号煤层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C12号煤层的煤尘无爆炸性。

矿井煤层的煤尘按无爆炸性设计。

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应坚持湿式作业,搞好防尘工作,确保安全文明生产和矿工的身体健康。

第1.5节自燃发火

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2011年12月提交的C8号煤层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C8号煤层自然倾向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然煤层,根据重庆市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测试中心2008年3月提交的C12号煤层的《煤炭自然倾向等级鉴定报告》,C12号煤层自然倾向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然煤层。

矿井煤层按不易自燃设计。

在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通风管理,暂时不用的巷道和废弃的巷道要及时密闭,采面回采结束后要按规定及时密闭。

第2章“一通三防”建设目标

1.建立安全合理、稳定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杜绝瓦斯、煤尘、火灾等重大灾害事故和“一通三防”方面的各类事故,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通防条件。

2.努力提高矿井“一通三防”管理水平,促进矿井“一通三防”各项工作不断上水平、上台阶,保持通防质量标准化矿井水平和通防安全示范化矿井水平。

3.面对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不断恶化的生产条件,提出超前性的措施和应对策略,确保“一通三防”各项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第3章“一通三防”灾害防治措施

第3.1节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通三防”各项工作的基础,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有足够的通风能力,在矿井生产的不同阶段能时时满足生产的需要是矿井通风管理的首要任务。

充分发挥现有风井主要通风机的通风能力,合理调整通风系统,保证了

矿井通风系统满足生产的需要。

根据现场测风,矿井目前存在的两台FBCDZ№17/2×

75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完全能够满足整合后安全生产的通风需求。

强化通风系统管理,确保在生产衔接紧张,采面调整频繁的条件下,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有足够的通风能力。

强化通风系统的日常管理,从巷道布置设计到施工与维护、通风系统调控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有效风量率,提高通风系统的运行质量。

根据采掘衔接安排,做到超前分析,预测矿井通风系统的变化,制定年度通风系统优化调整的方案和计划,提前做好实现矿井通风系统的顺利延续和变化工作,做到通风网络不断简化,通风系统保持适时优化。

进一步提高局部通风的安全保障能力,加大对旋式局部通风机的投入,目前我矿实现了11kW对旋式“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自动分风”的功能,确保了掘进巷道的风速、风量符合设计要求。

局部通风机的管理:

(1)局部通风机必须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回风口10m以外的进风侧。

(2)采用阻延燃,抗静电风筒,其风筒直径为600mm。

(3)加强对风筒的维护,风筒必须整齐,转弯应平缓,破损的风筒必须及时修补,减少风筒的漏风,保证工作面迎头有足够的风量。

(4)当掘进长度超过250m时,应加大局部通风机功率或采用双巷掘进,增设联络巷以减小局部通风距离。

(5)掘进工作面施工过程中,风筒出口到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5m。

第3.2节防治瓦斯

在矿井投产初期,瓦斯主要来源于掘进;

矿井生产中期,瓦斯涌出以回采区为主;

矿井生产后期,老空区瓦斯占相当比重。

同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不仅瓦斯涌出量增大,而且由于来自开采层及围岩的瓦斯涌出量的增高,矿井的瓦斯平衡也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采空区瓦斯的威胁越来越严重。

矿井一般在浅部开采时,通风条件较好,瓦斯不易聚集。

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尤其在深部,通风较困难,瓦斯易于聚集。

因此,除加强监测工作外,更应加强机械通风工作,切实加强井下通风管理及预防工作。

所以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瓦斯涌出情况,掌握本矿的瓦斯涌出规律,同时观察是否有瓦斯动力现象的发生。

防治瓦斯的重点地点:

一是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

该范围内瓦斯容易积聚,当实行无煤柱开采时,采煤面进风隅角及整个切顶线都有出现瓦斯超限的可能。

二是煤采空区密闭附近,墙内瓦斯积聚,墙外瓦斯超限。

三是掘进工作面。

随着井田开采越来越深,煤层深部瓦斯随采动影响而涌出异常,容易造成瓦斯超限。

而掘进工作面又是矿井通风的薄弱环节,所以必须对掘进工作面进行加强通风,对掘进工作面瓦斯必须严格控制。

防治瓦斯措施:

1)矿井总回风巷中瓦斯、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0%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超过0.8%时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

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时,严禁爆破;

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开关安设地点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4)采煤、掘进工作面及其它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及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5)采掘进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6)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浓度,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0.8%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在局部通风机及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

7)采掘进工作面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

8)矿井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见下表:

矿井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

名称

最高允许浓度(%)

一氧化碳CO

0.0024

氧化氮(换算成二氧化氮NO2)

0.00025

二氧化硫SO2

0.0005

硫化氢H2S

0.00066

氨NH3

0.004

9)在回采工作面上隅角设置瓦斯传感器,在回风巷距工作面10m范围内设置了瓦斯传感器,在距回风巷10-15m处设置了瓦斯传感器,传感器接到数据传输到井下分站,由井下分站传输至地面监控主机;

同时安排瓦检工对工作面各个地点进行每班不少于3次的瓦斯检测,“人机结合”做到了工作面瓦斯防治万无一失。

10)在距掘进工作面迎头5m范围内设置了瓦斯传感器,在风流混合处10m设置了瓦斯传感器,由专职瓦检员每班不少于3次的瓦斯检查,确保了掘进工作面的瓦斯防治不漏检、不空岗。

第3.3节防治煤尘

煤尘事故是矿井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而综合防尘工作关系到生产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人为因素制约较大,管理难度大。

本矿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每道生产工序,各个扬尘环节的综合防尘工作。

一是强化人本管理,加强职工和各级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真正把综合防尘工作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是层层分解管理责任,抓检查,严考核,把各项措施落实到现场。

三是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逐步实现综合防尘自动化。

煤矿粉尘包含煤尘和岩尘两类。

煤尘主要来源于采掘工作面,由工作面钻眼爆破煤体以及煤炭装载、卸载、运输、仓储及矿井通风中产生;

岩尘主要是在岩石巷道的掘进过程中产生的。

根据煤尘的分类、产生因素及产生地点,对矿井粉尘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尘”的措施,通过降尘、除尘、捕尘等防治方式,配备粉尘检测设备,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管路系统,对具体的尘源点根据粉尘产生的不同原因我矿采取了综合防尘和个体防护相结合的防尘措施:

3.3.1综合防尘

(1)通风除尘:

在各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风量变化较大的地方设有风速监测探头,连续检测各巷道内的风速和风量,使风量在满足各用风地点所需量的同时,风速控制在最优排尘风速。

同时,经常清理井下巷道内的堆积物和不必要的其他设备,保证巷道的通风断面,控制风流稳定,排除井巷中的浮尘,并防止粉尘的二次飞扬。

(2)湿式降尘:

采掘工作面都采用湿式作业。

(3)消除落尘:

主要是冲洗巷壁、清扫和粉刷巷道,井下定期测定风流中的矿尘量,利用消防洒水管网运输巷道每隔50其余巷道每隔100m预留的管口接管,定期清扫和冲洗巷道帮顶、支架和设备表面上的煤尘,清除巷道和转载点处的浮煤。

(4)井下输送机、装煤机和其他转载点都设有喷雾洒水装置,生产中应设专人管理和维护,确保喷雾洒水装置的正常工作,并不得随意拆除。

(5)建立健全防尘用的消防洒水供水系统。

(6)净化风流:

对含尘量大的巷道,如在工作面上、下顺槽、掘进巷道、主要运输大巷、主要回风大巷、煤仓上下口以及皮带转载点等处设置风流净化水幕,从而达到净化风流的目的。

并且要求生产时水幕雾化好,能封闭巷道全断面,喷头不堵塞,接口处不漏水。

3.3.2个体防护

井下各生产环节采取防尘措施后,仍有一些细微矿尘悬浮在空气中,个别地点可能不能达到卫生标准。

所以,我矿对所有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都加强了个体防护。

掘进工作面工人配备了压风呼吸器,回采工作面工人佩带防尘口罩,以降低工人吸入粉尘。

第3.4节防灭火

3.4.1开拓开采方面的措施

(1)开拓开采方面的措施

该矿布置在煤层中的巷道采用锚网支护,布置在岩层中的巷道采用锚喷支护。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开采。

矿井开采时,要注意观察,加强自燃征兆的早期识别工作。

采煤方法对自燃发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煤炭回收率的高低、回采时间的长短上。

该矿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回采率高,巷道布置属中等类型。

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人工攉煤,清扫浮煤,尽量使工作面回采率提高,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综合防治,有很高的防火安全性。

合理的采煤方法能够提高矿井先天的抗自燃发火能力,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降低煤炭自燃发火的可能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少丢煤;

2)控制矿山压力,减少煤柱破裂;

3)合理布置采区;

4)回采时应尽量避免过分破碎煤体;

5)加快工作面的回采速度,使采空区热源难于形成;

6)及时密闭已采区和废弃的旧巷;

7)注意选择回采方向,不使采区回风巷过分受压或长时间维护在煤柱里。

(2)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

(3)控制矿山压力,减少煤体破碎。

在采掘过程中尽量减少裸露煤巷的时间,在部分顶底板来压较大的地方加强支护,减少顶、底板来压对煤体的破碎,减少煤体与空气接触面。

(4)坚持正常的回采顺序,矿井回采顺序为采区内工作面布置采用前进式,工作面推进采用后退式,回采顺序合理,减少了采空区漏风,有利于防止瓦斯。

(5)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立即砌筑密闭,封闭采空区,回采工作面顺槽间尽量少留煤柱。

3.4.2通风方面的措施

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采用“U”型通风方式,一进一回,新鲜风流与乏风均不通过采空区,漏风量少。

调节风门、风门、风墙和风桥等通风设施应设置在围岩坚固,地压稳定的地点,还应避免引起采空区或附近煤柱产生裂隙,使漏风量增大;

采取措施降低采区进、回风巷之间以及区段进、回风巷两端的负压差,以减少漏风;

在矿井回采工作面与轨道巷的联络巷中设置双向风门,使矿井可实现全区反风,防止火灾事故扩大;

主要通风机反转反风,可满足全矿井反风要求,工作面顺槽及相关巷道,均设有反风风门。

3.4.3监测方面的措施

(1)在矿井监控系统中设CO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监测火灾情况,加强井下气体分析化验及CO浓度测定工作。

(2)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采空区的密闭情况,每15d至少检查一次废弃巷道的密闭情况,所有检查、测定、分析结果,都必须记入防火记录薄内。

我矿通过从生产布局、采掘工艺、防灭火装备与材料、工艺,到措施的现场落实等方面采取的综合措施,切实落实好了防灭火规划、研究、布置、检查、分析、总结“六个环节”,把好了巷道设计、材料计划、安全技措、防灭火设施质量、防灭火隐患和防灭火救灾预案“六个关口”。

结论

(1)“一通三防”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各级人员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摆正“一通三防”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严格落实制度、强化管理,消除“一通三防”事故隐患。

(2)通风系统是“一通三防”管理的基础,通风系统管理的优劣,对瓦斯、煤尘、防灭火等均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3)要坚持“超前预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对特殊地点、重点区域、薄弱环节要加大治理力度,杜绝事故发生。

(4)牢记事故教训,健全防治体系,狠抓现场落实,做好教育培训,实现群防群治,有效提高矿井通防安全可靠度,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1)《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2]

(2)王英敏:

[3]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

[4]吴志曦.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M].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

[5]俞启香.矿井瓦斯防治[M].徐州:

[6]谢庆森.安全人机工程学[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7]张国枢.通风安全学[M].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致谢

学院老师:

非常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和孜孜不倦的教导,我作为煤矿基层管理的一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学习并亲笔完成专业论文机会很难得,我很珍惜学院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

通过你们的教导,我的业务能力、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此,再一次对你们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返回煤矿基层后,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有效的指导矿井安全生产,为贵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努力。

此致

敬礼

习水县泰龙煤矿何思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