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标准答案附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0274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标准答案附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标准答案附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标准答案附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标准答案附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标准答案附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标准答案附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标准答案附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标准答案附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标准答案附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提出。

二、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93年B.1995年C.1998年D.1996年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班级授课制首行于()。

A.17世纪的欧洲 B.16世纪的亚洲C.17世纪的亚洲 D.16世纪的欧洲6.6.“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提出的时间是()。

A.1982年  B.1983年  C.1985年  D.1980年

7.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A.心理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需要起源论  D.生物起源论

8.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属于()。

 A.需要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9.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  B.斯金纳  C.孟禄  D.沛西·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五经  B.自然科学  C.六艺  D.四书

11.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柏拉图

12.我国古代中央官学首创于()。

 A.明代  B.汉代  C.清代  D.唐代

1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

  A.儒家文化  B.墨家文化  C.宗教文化  D.道家文化

14.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孟禄  B.利托尔诺  C.保罗·

朗格朗  D.斯金纳

15.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

  A.1890年  B.1990年  C.1900年  D.1862年

16.教育民主化的核心是:

()。

A.教育机会均等B.教育管理民主化C.教学民主化D.教育人道化

17.“樊迟问稼”的故事说明古代教育具有()特点。

A.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B.教育内容相对稳定、丰富

C.教育专门化、制度化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18.1904年1月13日颁布的()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19.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教育目的相符合的结果,这是教育的()。

A.隐性功能  B.显性功能  C.社会功能  D.文化功能

20.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三、名词解释

1.教育

2.教育功能

3.终身教育

4.教育的大众化

四、问答题

1.简述学校产的条件

2.试述原始形态教育的特征

3.试述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4.试述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5.试述现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6.简述现代教育普及制度化的具体表现

7.简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五、论述题

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六、案例分析

小李失学谁之罪

小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留级,原在城北小学读书。

暑假,小李家因城市规划拆迁至实验小学附近,全家户口随即由公安局统一迁到实验小学学区范围内。

放假时,城北小学教导处将转学证开给小李。

开学时,小李在父母陪同下满心欢喜来到实验小学教导处办理插班手续。

实验小学在县城内声誉极高,学额爆满,教导主任以无法接纳为由将小李拒之门外。

小李回到城北小学,城北也不予以接收,理由是户口不在城北小学学区,转学证已开出,学籍已不在保留。

开学已三天,两所学校推来推去。

小李父母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教育局找实验小学领导,该校领导两手一摊说,上级规定每班不得超过45人,先已经60人,再收无法安排课桌,也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

教育局找城北小学,城北小学振振有词:

《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实验小学没理由不收。

一个星期过去了,小李还没有学上,这是谁的过错?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采取什么措施?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答案)

1.家庭教育、社会教育2.学校教育3.教育措施4.负向功能5.隐形功能

6.西奥多·

舒尔茨7.利托儿诺,本能8.孟禄,模仿9.生产劳动

10.古代社会的教育11.诗、书、礼、乐、易、春秋12.奴隶社会

13.张之洞14.葵卯学制15.176316.保罗·

朗格朗

1.B.1995年2.A.奴隶社会初期3.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4.C.德国5.D.16世纪的欧洲6.B.1983年7.D.生物起源论

8.B.心理起源论9.C.孟禄10.C.六艺11.B.夸美纽斯12.B.汉代13.A.儒家文化14.C.保罗·

朗格朗15.D.1862年16.A.教育机会均等17.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18.B.癸卯学制19.B.显性功能20.A.永恒性

1.教育:

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和促进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为努力方向。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但并不限于学校教育。

2.教育功能:

又称教育作用,指教育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主要涵盖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各方面。

3.终身教育:

196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保罗·

朗格朗提出,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4.教育的大众化:

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答:

学校的出现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其条件有: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的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学校萌生的直接条件,知识的积累也使学校教育的产生成为可能。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2)由于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压迫的现象,没有阶级,所以,教育也没有阶级性;

(3)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是多方面的;

(4)原始社会的教育为原始社会的发展情况所制约。

古代教育主要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其特点主要有:

(1)学校已具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2)学校教育对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学校教育内容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5)教育形式主要采用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1)扩大了教育对象,初等义务教育开始实施;

(2)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逐渐紧密;

(3)教育内容日益丰富,产生了班级授课制;

(4)国家重视对教育的干预,以法治教。

(1)学校教育普及化、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2)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3)教育逐步一体化,即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

(4)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发端。

(1)通过颁布专门的教育法令规定国家、家庭和学生个人各自必须履行的义务,从而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真正落到教育实践之中;

  

(2)形成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规范来督促普及教育的落实;

(3)义务教育的年限确定和延长亦由新的法令去规定和推行。

(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

(2)人口增多使求学者渴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求知识的获得。

(3)现行学校的种种限制使终身教育成为一个有效的补充形式。

(4)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智力投资,改变人口素质的需求使终身教育具有广泛的生长土壤。

(5)大众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一,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程度,取决于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是否适合生产过程的需要;

教育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第二,社会政治的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旧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改造知识分子世界观的需要。

第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

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可以促进人的智力与体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四,联系实际。

(略)

答题思路: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多年后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是一种令人遗憾的事情。

2.按照“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就近入学”的规定,实验小学应接受小李入学,该校以名额爆满为由拒绝接收是不对的,既然每班已超过60人,已经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难道多收一个孩子就达到极限了?

因为孩子是差生就将其拒之门外,合情但悖理。

3.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教育局、学校和学生家长坐下来,冷静商量解决的对策。

作为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知晓,孩子的可塑性是极大的,孩子成绩不好,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因此将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拒之门外。

二是如果商谈解决不了问题,可用义务教育的强制性,自上而下地予以解决。

当然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