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模式还是中国模式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0197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模式还是中国模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德国模式还是中国模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德国模式还是中国模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德国模式还是中国模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德国模式还是中国模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国模式还是中国模式Word文档格式.docx

《德国模式还是中国模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模式还是中国模式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国模式还是中国模式Word文档格式.docx

  3月29日晚,罗兰·

贝格教授在清华大学发表题为“世界经济与德国模式”的演讲。

出生于柏林的罗兰·

贝格曾担任三任德国总理的顾问。

他强调,德国劳工成本在过去十年中保持着平稳的态势,这是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0年德国GDP较上年增长3.6%,创两德统一以来的最高水平。

当年出口增长14.2%。

德国出口总额在GDP中所占比率达到33.6%。

低位平稳运行的劳动力成本有利于德国出口贸易。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在3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不计季节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德国平均劳动成本同比上涨0.7%。

另据德国Hans-Bockler基金会统计,德国2009年劳动力成本增长2.3%,增幅低于欧盟内的平均值2.9%。

而从2000年至2009年九年间,德国劳动力成本平均增长率为1.9%,远低于欧盟内许多国家。

  罗兰·

贝格教授指出,德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在维持低成本劳动力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他说,“美国的企业主要是为了增加股东的收益,而德国的企业考虑的是照顾社会上相关各方的利益。

德国人注重协调和达成共识。

  据他介绍,德国的公司采用双层治理结构,包括管理层和监事会。

监事会的存在保证劳资双方沟通渠道的畅通,职工通过参与监事会来实现对公司的管理。

在监事会中,职工代表和股东代表各占50%,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监事会为上位机关,董事会是下位机关。

  金融危机中,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失业率都迅速上升,美国甚至一度接近10%,而德国失业率却在下降。

“我们非常重视共识的达成。

社会实现了和谐与团结,贫富差距也非常小。

”罗兰·

贝格教授这样说。

  他还提出,结构改革对德国长期竞争力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2005年前德国经济进行重大结构性改革与重组,虽然工资增长停滞,但为后来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大幅度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加投资、改造医疗体系,进行行政体制改革,保证了经济的良性运行。

  “德国模式”的奥秘

  2011年01月30日 

 

国际在线 

  回望2010年,在欧元区整个经济板块被主权债务危机阴影密集笼罩且成员国人人自危的时候,德国经济却能够独善其身,成为一枝独秀。

德国联邦统计局12日发表报告称,2010年德国经济强劲复苏,增长率高达3.6%,超过政府原先预计的3.4%,为两德统一以来最快增速。

  “我们的国家有何特别之处?

”联邦总理默克尔提出了这个问题,然后自己给出了答案:

我们有以强大工业为核心的富有创新力量的经济,尤其重要的是有社会市场经济。

在危机过后,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所羡慕的正是我们充满生命力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

  默克尔的言论不禁引发了世界对被誉为二战后“经济奇迹”的“德国模式”的热议。

究竟德国经济的逆风飞扬是机遇的青睐,还是实力的安排?

在笔者看来,德国经济能在2010年强势复苏,由2009年的经济衰退“病夫”变为欧洲经济火车头,与出口市场的结构性需求密切相关。

首先,德国的出口递增既由于欧债危机引起的欧元贬值使本具有成本优势的德国产品向欧元区之外的出口更具竞争力,也在于世界经济的总体复苏,尤其是美国和中国的需求扩张有力地拉动了德国的出口。

  另外,经济发展与德国政府在危机期间推出的经济刺激措施直接相关。

比如默克尔政府推行的“迷你工作”、临时工等新的工作形式和福利形式使德国的劳动力市场变得富有成效。

  所谓“德国模式”,是指二战以后形成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概括地说,“德国模式”实行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与有力的国家干预相结合,注重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主张走介于传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或“中间道路”。

这种发展模式既要充分发挥个人自由、创造性和竞争性,同时又特别注意用高税收和高福利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来调整市场竞争带来的对公平的扭曲,以实现市场、国家和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纵览全球,德国经济之所以能在2010年逆势增长,在于其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冲击,“德国模式”彰显出的巨大制度生命力:

第一,出口导向型经济优势凸现,“德国制造”强势定位。

出口构成了如今德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经济专家沃尔夫冈·

弗朗茨认为,出口导向型是德国经济根本的动力来源。

在全球经济的产业链上,“德国制造”占据了市场的高端地位。

  第二,金融、房地产市场与泡沫经济无缘,社会福利体制完善,国内需求旺盛。

与中国、日本、美国房地产泡沫相比,德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理性状态:

十年来,在全球房地产价格突飞猛涨的映衬下,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德国房价以每年1%的速度缩水。

德国银行具有高度独立性和权威性,且同企业保持着“紧密型关系”。

由于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德国内需一直强劲。

  第三,实行劳资“共参制”,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企业董事会中,工人代表和资方代表一起,决定工作时间、休假、雇用、裁员甚至技术投资等等关键性问题。

  德国国民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2010年在欧洲率先走出金融危机。

此外,德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德国制造”的明确市场定位、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模式和社会保障制度,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德国模式”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

  《欧洲时报》文章原题:

危机浪潮中的新航标——“德国模式”逆风飞扬

  德国模式还是中国模式?

  ●薛涌 

  2010年8月13日,德国政府公布,德国最近一个季度经济增长为2.2%,如果换算成年增长,就接近了9%。

这是德国自1990年统一以来最好的经济表现;

也使德国人民和政府一下子扬眉吐气。

自这次世界经济大衰退以来,德国政府一直拒绝跟从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受到来自美国和欧盟内部的重重压力。

现在德国人终于可以说:

我们的模式更优越。

  当然,一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数字,如同股票市场一样跌宕不安,很难拿这么一个暂时的数字判断一国经济的竞争力。

但是,“德国模式”的显山露水并不在这一个季度。

在这一季度数据出来之前,美国的著名劳工律师托马斯·

盖根(ThomasGeoghegan)已经出版了一本新书:

《你是否出生在一个错误的大陆?

》。

他认为美英所代表的“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已经被“德国模式”所代表的“莱茵兰(Rheinland)资本主义”所击败。

这几十年来西方媒体上到处在谈论“旧欧洲”的衰落,近些年也高唱“中国崛起”。

特别是在美国,在1970年开始就一直在谈论欧洲福利国家的崩溃。

但事实上,这种“欧洲崩溃论”甚嚣尘上了40年,欧洲却越来越好,美国则在走下坡路。

这也是为什么盖根为美国人感叹:

我们生在一个错误的大陆!

  我们不妨看看几个简单的数据。

2009年世界银行所公布的人均GDP,挪威为7万9090美元,瑞士为6万4708美元,丹麦为5万5995美元,荷兰为4万7918美元,美国为4万6436美元,法国为4万2312美元,德国为4万874美元。

如果退回40年,算算1969年的GDP,按当时的美元面值,美国高于所有欧洲国家,为4802美元,瑞士为3260美元,丹麦3068美元,挪威2878美元,法国2827美元,荷兰2553美元。

比较一下就知道,欧陆这些福利国家,在美国人的“崩溃论”中纷纷赶超美国。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这些数字论高低。

但是,面对这些数据再没完没了地讲欧洲福利国家病入膏肓、难以持久等等,恐怕已经讲不通了。

  福利主义不一定造成高失业率 

  以美英那种“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的尺子来衡量,欧陆“福利国家”税收太高、政府管制太严、劳动力市场太不灵活,造成了高失业率。

人口和经济规模最大的德国,自然成了美国人攻击的首要目标。

2000年,美国的失业率仅4%,德国则高达10.7%。

到2005年,美国失业率为5.1%,德国则高达11.7%。

德国模式崩溃之说自然越叫越响。

但是,到了2009年,美国的失业率为9.3%,德国则降到了8.2%。

最近的数据是2010年6月,美国失业率为9.5%,德国为7.3%。

高福利带来高失业的理论,到这里又说不通了。

  不错,美国的人均GDP虽然已经被许多欧洲福利国家赶超,但还是高出德国5000多美元。

不过,我们必须看看这GDP背后的名堂。

美国人均一年开车的距离为1万3400多英里,开车的人均年度消费接近7000美元。

也就是创造了人均将近7000美元的GDP。

德国人则大部分使用公共交通,这方面的开支要小得多。

另外,德国人花在医疗上的钱仅为GDP的11%,也就是人均不足4500美元;

美国则用去了GDP的17%,即人均将近7900美元,比德国人多花3400美元,但人均寿命则比德国人短一岁多。

还有,以每10万人中的监狱人口计,美国高达756,德国仅95。

美国关押一个犯人的费用高达2万2000多美元。

如果以这个费用换算,美国通过大量的监狱人口,人均又比德国多创出将近150美元的GDP。

如果把这些垃圾GDP去掉,美国人能像德国人那样少制造些污染,少点通勤时间,少点监狱的犯人,少生点病,那么美国的人均GDP恐怕要跌到德国的水平之下。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看这些人均GDP是怎么干出来的。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2006年,美国人均年工作时间是1777小时,德国为1362小时,比美国人少工作400多小时!

人均GDP已经高于美国的荷兰,人均年工作时间则仅为1309小时。

这种差距,在此次大衰退中更是变本加厉。

《纽约时报》早就注意到经济危机中美德两国职工不同的命运:

美国人纷纷被解雇,或失去固定的工作后干两三个临时工作,收入减半;

德国的职工则带薪到海外度假!

  “中国制造”打不过“德国制造” 

  当然,德国的人均GDP是低一些。

不过,这里很大的一个原因是1990年东西德的合并。

社会主义的东德,在经济上一穷二白,必须依靠来自西部发达地区的大量补贴,把德国拖得精疲力竭。

美国人到德国调查逢人便问:

“全球化对你们有什么影响?

”德国人总是说;

“全球化对我们不构成挑战,最大的问题是东德。

”而这一回答,也揭示的德国奇迹“奇”在哪里。

在美国,制造业大量外包,蓝领纷纷失业,理由是中国、印度的崛起,把大量廉价劳工带入国际劳动力市场,美国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太高,不外包就会灭亡。

但是,德国的劳动力成本比美国更高。

这主要归功于其超高的福利和非常不灵活的劳动力市场。

但是,德国人似乎并没有美国人那种压力,仍然把制造业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钱,而且在今年以前一直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如今这第一把交椅虽然被中国抢走,但是,德国8100万的人口,几乎和13亿的中国创造了差不多的出口额。

况且,双方侧重于不同的领域,合作多于竞争。

中国越是扩大出口,就越需要德国造的精密车床和仪器。

日后全球经济回暖,需求上升,最先得益的也是拥有先进制造业的德国。

“中国制造”无法取代“德国制造”,也打不过“德国制造”。

  德国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要归结于其独特的“莱茵兰资本主义”模式。

“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强调的是自由竞争,企业要为股东负责,工人只是完成这一责任的工具。

“莱茵兰资本主义”则强调企业对职工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这种企业伦理已经完全被制度化了。

比如,企业董事会中,一般席位是工人代表。

这些代表要自己在工友中竞选产生。

他们和资方代表一起,决定工作时间、休假、雇佣、裁员、甚至技术投资等等关键性问题。

这种职工董事,在德国大概要有50万左右。

  想想看,一个8100万人口的国家,5000多万劳动人口,每100多个职工中,就有一个职工代表进入公司的董事会。

他或她像奥巴马、希拉里一样,不仅要参加选举,而且当选后有着真正的权力。

无怪盖根评论说,美国的政治是名人政治,大家看的是布什、克林顿、奥巴马在电视里热闹,但老百姓并不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德国,政治可以完全不涉及这类知名人士,老百姓在基层决定自己应该休多少天的假、拿多少工资。

当然,这些职工代表的根本利益,还是要保证其“选民”的工作。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是削弱了德国的竞争力吗?

恰恰相反。

在这种制度下,工厂不敢轻易关闭,也无法随意解雇工人,只能培养工人。

这样,制造业被保留下来;

德国的工人在这种稳定的工作环境中,得以精益求精地深化自己的技艺。

这也是德国的产品工艺先进、能够维持高昂价格的原因。

按照德国的规矩,工资要集体协商。

这不仅是工会一头是集体,资方一边也形成集体,即同类企业结成联盟统一工资。

也就是说,在同一地区,你干同一种工作,到哪家工厂或公司都拿同样的工资。

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在经营、技术、工艺水平,根本没有空间靠压低工价来提高效益。

这和“中国模式”正好相反。

也难怪,在美国制造业纷纷被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吓破了胆时,“德国制造”岿然不动。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化,这种能够珍重人力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的“德国模式”,自然会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茅于轼所谓“工人农民都不算数”的“中国模式”,则迟早要撞墙。

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模式”是老故事。

“德国模式”才是新故事。

  作者是美国波士顿萨福克(Suffolk)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联合早报》

  罗兰-贝格教授“世界经济与德国模式”演讲会实录

  和讯消息2011年3月29日晚上,罗兰-贝格教授“世界经济与德国模式”演讲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罗兰-贝格教授是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全球监事会荣誉主席。

  以下为演讲实录:

  罗兰.贝格:

大家好,我有一系列的数字要跟大家分享。

首先我想感谢你们,非常感谢邀请我和大家进行交流,在这么一个著名的学府,在这么一个著名的商学院和大家进行交流。

你们的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来这儿,对我说是无上的荣誉。

  我和大家交流经济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德国的经济模式。

首先我想给大家看一下数字,关于世界经济目前状况的数字,我们都知道,我们经历了世界范围的非常严重的衰退,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2009年是第一次50年代整个世界的经济是负增长,是负6.2%的增长,这些数字,一些大的经济体、俄罗斯、欧盟的国家经历了非常严重的经济的衰退,德国负增长4.7%,俄罗斯甚至负增长10.9%,因为我们是一个咨询公司,我们预测这样一个复苏的轨迹是一个V形的形状,2009年之后,很多国家有了强劲的增长,这个图上,可以看出新兴经济体,尤其中国、印度,在经济衰退中,还是表现不错,没有出现负增长,而且在经济反弹的时候,经济增长非常快。

  这个全球贸易,贸易额增长速度比GDP增长快很多,这说明自由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独拔头筹。

  这个图表是就业的情况,失业是很大的问题,经济危机中,所有的工业化国家出现了失业率增长,美国高达9.8%,这是去年的情况,唯一一个国家例外,工业化国家,德国失业率下降,有结构的原因,也有德国经济复苏的原因。

哪些特点造成这样好的就业局面?

我们一会儿在看。

  所有的股市都在发展,甚至是日本、欧盟国家的股市,中国的股票市场也是如此,德国股市增长率超过了其他的工业化国家股市的增长率。

  还有一点,体现得非常明显,商业气氛、商业气候,表现人们对经济发展有没有信心,基本上这样一个商业信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实际经济的发展有一半是心理因素,所以要调查企业家对经济有没有信心。

  这里有一个很大幅度的下降,就是2008年—2009年,全球的商业气候大环境指数从114下降到50.7,后来很快的回升,现在到106.8,当然了虽然情况喜人,但是还有一些挑战,重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政府的负债,还有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中巨大的损失。

整个银行作为整体的话,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损失的5千亿美元,说明银行体系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我们还要采取很多措施,对世界范围的银行体系进行改革,才能保持金融行业的发展。

  巴塞尔就是改变银行业的体系,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这些改革措施是初步的,提高了银行自有资金、资本金的比率、一级资本的比例,不断的提高,第二阶段提高了7%,通过这样的要求,能更好的控制风险,但是改革不会只会如此,很多的改革会在银行领域进一步推出,银行才能很好的发展,资本金是银行的一个问题之一。

  另外一个,世界经济所面临的主权债务、政府的债务,这些数字很吓人,日本,政府的负债、主权债务是日本的GDP两倍多,欧盟的情况也不乐观,还有美国的情况也很糟糕,他们的债务也是非常沉重的,尤其在衰退期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家政府的负债和GDP的比例会超过100%,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在这些弧线上反应的情况,新兴经济体,尤其中国,政府负债和GDP的比例非常低,主要三个原因,政府的财政控制工作做得很好,还有,中国的投资率很高,还有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所以中国的财政情况还是很均衡的,远远比工业化国家财政情况平稳。

  右边这个图,柱状的东西,这些数据是根据调研公司做的,他指出,负债沉重的经济体,政府负债达到了GDP90%,这样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会远远慢于低负债的国家,在主权债务低的国家,增长速度很快,我们要克服解决主权债务的问题。

  微观平衡不平衡也形成了挑战,在中国德国这样的国家,我们有很多的贸易盈利,而其他的国家,他们有很大的贸易赤字,国际收支不平衡,这形成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这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一些国家的盈余,形成了另外一些国家的赤字,这样发展,无以为继,我希望中国的企业,无论国企、民营,可以去国外投资,这样可以扭转不平衡,美国等国家,可以控制自己的消费和进口,控制自己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如果做不到这点,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会不平衡,而且会出现货币战争。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

现在一个主要威胁就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和供小于求有关系,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性泛滥,钱太多,消费者、企业家还有银行手里拿着大量的流动性货币。

但是供应的货物相比之下,没有大额的增长,这样会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这就是德国的一个情况。

2012年中期的时候,潜在的产出,也就是德国的企业,他们的产量增长速度会低于GDP的增长速度,那怎么办呢?

可能需要更多的进口,体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市场上,而且已经体现出来了,原材料的供应跟不上需求,跟不上货币的泛滥,这是值得人们担心的,尤其是农产品领域的原材料,大宗商品,大豆、棉花等等,价格上涨非常快,让一般的普通消费者觉得难以负担。

  我们在欧洲也面临着一个货币的危机,就是欧元出了问题,欧元历史上非常的辉煌,的确,16个国家能够走到一起,使用共同的货币,当然他们之前建立了欧共体,然后为了让欧共体更快的进行一体化,推出一种统一的货币—欧元,自己本国的货币退出了历史舞台。

欧元这种货币,现在遇到了非常大的麻烦,在过去两三年中,问题很多,主要是因为欧元区这些国家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的国家有很大的需求,但是又生产不出来那么多东西,但是有的国债的负债,有的国家过多的举债,举债的钱从哪儿来?

这样使国际的金融市场受到了干扰,也是导致欧元出现危机的原因。

  现在欧元区的政治,欧元区的中央银行,都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个星期的周五,欧盟的27个成员国,欧元区16个国家的主管部门都同意采取四项措施,首先建立所谓的欧洲稳定机制,其实就是一个基金—七千亿欧元,所有的欧洲国家,欧盟成员国都会向这个基金缴纳经费,取决于他们GDP的大小,基金起一个稳定的作用,对陷入困境的国家伸出援手,这样的国家往往过度负债,而且在流动性支付方面出现了问题。

  第二项措施,目的就是在于进行一种均衡化,让欧洲不同的成员国在竞争力方面均衡,减少欧洲经济发展不平衡,使西班牙、法国等国家一样具有竞争力,当然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很多年,只有这样,才能使欧元区的经济有稳定的基础。

  第三个,有关债务方面要更严格的规则,使这些国家公共债务的水平降下来,能够控制GDP3%的范围之内。

  第四个重要的共识,让银行业重整,因为大家知道,银行业前几年爆发了危机,现在仍然有危机,政府非常关注。

如果欧元不稳定,影响到欧元区三亿多人的生活,那么显然,欧元区作为货币区域来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比美元还要大,欧元不稳定会带来很多的麻烦。

  另外,有一个全世界的挑战,IMF的总裁说货币战争是全世界的威胁,有的国家乐意故意让自己国家的货币贬值,通过贬值本国的货币,就把自己本国的货币变成了国际贸易当中一个武器,因为自己的货币越贬值,自己国家的出口就会更加的便宜。

有的国家通过设货币的武器,能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是这并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会危及世界贸易的发展。

如果开展货币战争的话,会很麻烦。

美元和其他很多货币,都贬值了,而中国人民币,升值了。

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这是因为,有些国家有些政客试图染指自由贸易,欧盟跟中国有很多贸易的摩擦。

  法国德国也有贸易上的摩擦,这些都是政治性的因素,自由市场体系之下,这些政治因素,我觉得是不应该过多的发挥作用的。

因为它会危害到世界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竞争性。

  还有一些突发事件,比如中东局势不稳,这么一种动荡的局面,会影响到像沙特这样的国家,这样的话,对国际石油价格和石油市场产生重大的冲击,石油的价格向来是经济发展重要的指标。

  另外,日本大地震余波未平,现在已经不是地震的因素,更重要是福岛核电站泄露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对世界经济发生影响,日产不得不把中国的日产汽车的产量降低75%,因为从日本本土供应过来的零部件,不能及时到达,日产的很多工厂都关掉了,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对世界贸易、世界经济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为这几个国家,也许不能成为世界经济过多的参与者了。

  世界经济现在又重新恢复了增长,其中不乏困难和风险,因此要应对这些风险。

这么多风险,你也许会说是局部性的风险,但是别忘了,世界也有长期的风险,这就是世界经济的大趋势,这些都是妇孺皆知的东西,我还是乐意跟大家探讨,尤其用数字说话。

  第一个大趋势,世界人口变化的趋势。

其中一个重要人口领域的发展,世界人口在老化,中国本身的人口都在老化,中国的人口老化是比较快的,大家可以从这张图看到,欧洲人口不仅在老化,而且还在萎缩,日本也是,在老化,而且在萎缩,这会产生对经济增长的不利的影响,会威胁到这些国家的竞争力,亚洲更糟糕了,当然一方面如果一个国家人口老化,意味着大家寿命更长,健康改善,但是亚洲一方面老化,另一方面人口总量在增加,这就是一种矛盾,我说像亚洲这些经济体,仍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