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快速鉴别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955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0.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快速鉴别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药材快速鉴别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药材快速鉴别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药材快速鉴别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药材快速鉴别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材快速鉴别文档格式.docx

《中药材快速鉴别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快速鉴别文档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材快速鉴别文档格式.docx

(7)辛夷——木莲花、含笑花

5、全草类:

(1)细辛——苦叶细辛

(2)白花蛇舌草——伞房及纤花耳草

(3)伸筋草——地刷子石松

6、藻、菌、地衣类:

(1)昆布——海白菜、裙带菜

(2)海藻——鼠尾藻、马尾藻等

(3)冬虫夏草——凉山虫草、亚香棒虫草、分枝虫草

(4)马勃——“小灰包”

(5)灵芝——“灵芝草”

7、动物类:

(1)僵蚕——病死蚕

(2)金钱百花蛇——赤链蛇,水赤链游蛇,铅色水蛇等

(3)珍珠母——蚌科动物射线裂春蚌等

(4)海龙——锯吻海龙,宝加海龙等

(5)熊胆——牛、羊胆加工完成

(6)乌稍蛇——黑眉锦蛇、王锦蛇等

(7)鱼脑石——皮氏叫姑鱼脑石、刺头梅童鱼脑石

(8)龟甲——眼斑沼龟、马来龟、缅旬陆龟等

(9)鳖甲——缘板鳖、软鳖等

二、混杂非药用部份的品种:

(1)淫羊藿——带根茎

(2)山茱萸——带果核

(3)蒲黄——带花梗粉末

(4)石苇——带根茎

(5)金银花——带枝叶

(6)地龙——未除尽内脏及泥土

(7)地骨皮——带木心

(8)钩藤——混不带钩的老茎枝

(9)辛夷——带枝梗

(10)款冬花——带长花梗

(11)酸枣仁——带果壳

(12)太子参——带须根

(13)蝉脱——带泥沙

三、掺入异物的品种:

(1)血竭——松香及其它树脂

(2)紫河车——淀粉等

(3)穿山甲(甲珠)——掺入白矾及细砂

(4)土别虫——掺入白矾

(5)金银花——掺入矿物细砂

四、形状变异的品种:

(1)知母——变大变泡多分叉

(2)太子参——变长变泡

(3)麦冬——变长变大

(4)黄芩——变坚硬

(5)鱼腥草——变得气味弱

(6)防风——变为无蚯蚓关

(7)天麻——变长条状

(8)栀子——变大变长

(9)丹参——变粗壮

(10)菊花——变得没有花粉粒

五、易出蛀霉变及发油变质的品种:

1、带有果壳的药材(胖大海、白果等)

2、含水量高的品种

3、储存时间长的陈旧品种(变色、失去原有气味)

六、未按“药典”及“规定要求”炮制的品种

中药的鉴定

一、中药鉴定的目的

中药鉴定的目的在于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澄清用药混乱的现象,防止伪劣药品的产生,保证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

二、中药鉴定的依据: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同时在第十条中规定:

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

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1、国家药品标准: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部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药典记载药品所规定的各个项目,对于保证药品的真实性,质量和正确应用,具有法定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是对同期药典中尚未收载的品种和内容有所补充。

2、地方药品标准:

地方标准是省、自治区或自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执行的药品标准。

地方药品标准只能对该地区的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等单位执行有效。

对其他地区无约束能力。

三、中药鉴定的方法:

中药材来源品种繁多、复杂,而中药材本身的情况也很复杂。

有完整的,有破碎的和粉末等。

所以为了鉴定品种多而复杂的来源及众多品种和各种状态的药材,就有多种多样的鉴别方法,常见的鉴别方法有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以及理化鉴定。

习称四大鉴别法。

近年来中药分析方法发展很快,除四大鉴别法外,还有生物测定法,放射免疫分析法,荧光组织化学色谱法等。

四大鉴别法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一般情况下,单靠某种方法还不能对中药材进行品质上准确的鉴定,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结合而行,只不过是以某种方法为主而已。

常见的四大鉴别方法的使用:

a.带花、果、枝叶、皮毛骨骼、全草类

来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核对)

b.完整的中药材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c.碎块、粉末

d.树指、矿物类

几种鉴定方法、当然应根据检品的具体情况和送检者的要求灵活的使用。

选择的原则是要求方法要简单、结果要准确。

现将几种方法简介于后:

(一)基源鉴定(来源鉴定)

1、含义:

主要是用植物、动物分类学和矿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对中药材定出学名搞清品种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为了准确中药材品种,保证中药材的生产、科研、教学、临床等方面所用药材来源的准确性。

2、范围:

①运用于动、植物的全体或动物的躯体入药的中药材。

如白花蛇舌草、金钱草、泽兰、和动物昆虫的虻虫、水蛭、全蝎及金钱白花蛇等。

②适用于植物药的藤茎类及带花、果、枝叶的药材。

如:

忍冬藤等。

③适用于带皮毛、骨骼的动物类中药。

如刺猥皮、豹骨等。

④适用于需要追究品种的各类药材。

如独活等。

3、步骤:

①首先观察植物,记述植物的形态,对鲜的或完整的干标本(包括根、茎、叶、药、果实、种子)要仔细观察标本的各部位的形态特征。

其中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或孢子体、子实体为重点)。

对其细微的特征如:

毛茸、腺点、雌雄蕊的各部分需要运用放大镜及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将观察到的特征记录下来。

这是第一手原始资料,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作出初步的判断。

如、科、属种。

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usawilld的全草。

②核对文献:

根据上述特征,结合鉴定者的分类经验,在所做的初步判断的基础上,如能准确科属的可直接查核科属资料。

如检索表;

如科属不能确定的就必须先查出分科检索表。

如未知种的鉴定特征不完全或有关资料不全可以从产地、别名、效用等为线索查阅全国性或有关地方性植物志,中药志或图鉴加以分析对照,提高鉴定的基本方向,如与文献所在相符合者即可做出初步的鉴定结论。

核对标本:

综上所得的结论,这是从实物到文献的过程。

为了使鉴定性准确无误还必须用检品与标准标本进行核对。

最好是能与模式标准相核对(指发现新种时所描述的标本)。

这样反复多次以后就可以下鉴定的最后结论了。

鉴定出学名的条件:

(1)鉴定者必须要有丰富的鉴定经验和分类知识。

(2)鉴定者要有关的资料,特别是要有有关的比较新的分类学资料。

(3)鉴定者要找到模式标本或用地产的标本。

(4)鉴定者必须观察大量的以定名的同种标本。

(二)性状鉴定:

又叫经验鉴定:

又叫经验鉴定、外观鉴定、直观鉴定,它是一种传统的鉴定方法。

用鉴定者的感觉器官(眼、口、鼻、手)和火试、水试对药材外观性状的鉴别方法。

所谓的用感觉器官就是指用眼看、口尝、鼻闻、手模的方法。

2、性状鉴定的特点:

(1)简单:

是指它不需要用什么精密的仪器,最多就是一个放大镜。

(2)迅速:

由于性状鉴别不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实验和准确条件就凭鉴定者的实践经验,因此鉴定十分迅速。

(3)可靠(有效):

性状鉴定是经验鉴定,它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时间经验的结果,因而,还是较为有效、可靠的。

(4)生动易记:

它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

如款冬花形如火炬;

千年键为“一把针”……。

这些形象既简单、生动、且易记易懂,它是中药材鉴定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

由于药材古代鉴定主要是依据其药用部分的性状特征(无法从现代的组织结构、成分分析)来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

因此,人们只得利用自己的视觉、嗅觉、未觉、触觉等来鉴别药材,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丰富多彩的鉴别方法。

概括起来可分为眼看、口尝、鼻闻、手摸、水试和火试等方面。

3、形状鉴别的方法:

①眼看:

主要是通过眼目来观察中药材的外部和内部的形状、体积大小、长短、厚薄、曲直、色泽、纹理等。

对鉴定品做到心中有数。

观察比较是识别药物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方法。

比如:

在秦汉以前已使用人参(似人形);

牛膝(茎节膨大如牛之膝)就是以形似物命名的。

而黄芩、白芷、雄黄、紫草、丹参则表述了药的颜色。

此外,如花槟榔、锦纹大黄等都是根据形、色鉴别药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药物的增多,外形相拟,以假乱真的药材也多起来,人们对药物的观察,也逐步由粗变细,不仅只观察表面特征,还深入到药材的内部,注意药材质地(如:

光滑、粗细、颗粒状、角质状、粉性、油点)和结构(如:

维管束的排列方式,油室的分布情况等)从而不断的丰富了性状鉴别的内容。

②所谓手摸、手捻:

就是应用手这个触角机能体验药材质地的轻重、坚实、虚软和老、嫩、滑、涩、干、湿等。

但是各种药材要求不一,视药性而定,故此用手捻摸要同其它操作结合进行。

以手衡出沉香、马勃的轻重程度;

以两手取药材互相撞击或摇动,就能通过听觉机能,从药材必出的响声分析出是否结实或空心,分析出果实内种仁的干燥程度和根茎含淀粉充分与否。

以手将药材弯曲、折断、劈开,搓揉,分析它的干燥、纤维、木质、胶丝及其他结构。

(如:

板兰根药材应体实、质软等)

对于皱缩难辨的花、叶类药材,可先用热水浸泡,然后摊开观察;

有些果实或种子,可用热水浸软、剥去果皮或外皮,观察其内部特征。

③鼻闻:

就是用鼻子这个嗅觉机能来辨别中药材所具有的香、臭、腥或特异的气味的有无或浓淡程度。

鸡矢藤有鸡屎样的臭气。

阿魏有大蒜臭气。

熊胆气清香与牛、羊胆区别。

厚朴气香、味辛辣与木莲属植物区别等。

有的本来气味不强(在空气中日久暴露,就更难嗅出)。

可将药材弄碎再嗅,或放于有盖的杯中加热水泡一下再嗅,就易分辨了。

对有经验的鉴别者来说嗅法是比较可靠的。

④口尝:

它是应用味觉机能进行中药材经验鉴别的一种方法。

它不仅可以辨别药材的真伪、优劣,而且根据药味与药性的关系可以决定某种药能否入药。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的情况,反映了上古人很早就用尝来认识药材。

①防已与小果微花藤形状相似,但防已具苦味,小果微花藤则无味,嚼之即可能分辨。

②海风藤与黑老虎根外形相拟,但黑老虎具生番石榴味而海风藤无等。

注意:

a.由于舌间对甜味敏感,舌根部对苦味敏感,所以尝药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药品。

咀嚼最小一分钟,使舌全部能接触到药液,这样才能准确尝到药味。

b.对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有毒的药材,如川草乌等口尝后应速吐出来用水漱口,洗手,以免中毒。

(5)水试:

观察某些药材通过在水中的各种特殊变色或其沉浮程度作为鉴定特征,辨别品质。

①秦皮置水中,对光透视,可见蓝色荧光。

②红花水泡后呈金黄色溶液。

③公丁香入水后其萼管能垂直下沉,只有球性花蕾浮于水面。

④蒲黄放入盛水怀中,浮于水面上不下沉。

⑤熊胆放入盛水面上,逐步溶解形成一条如金丝样黄色线下垂至杯壁而不扩散等。

(6)火试:

有些中药材通过用火试燃烧的办法进行观察它的变化可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响声等来鉴别其质量。

①琥珀用火烧之,无刺鼻气味感者为佳。

②血竭散在纸上,下面用微火烤之,熔化后对光透视可见其色鲜红如血。

③海金沙撒在火上易燃烧,并发出爆响声与闪光,不留灰渣。

④性状鉴别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完整或较完整的植物、动物、矿物类药材的鉴定。

⑤步聚:

观察药材的性状特征→核对文献→核对样品其几乎同基源鉴定相同。

6、观察的要点:

①形状:

指药材的外形特征,每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较固定。

形状与性状的区别:

形状:

指物体所呈现的样子——即物体的几何特征。

1、中荮形状是以一般中药的形状比较固定,如①半夏类圆形或扁球形,②水半夏圆锥形或椭圆形③天南星扁球形④狗爪半夏扁多角形、椭圆形或类圆形⑤山珠半夏扁椭圆形或扁球形⑥巴戟天成连珠状等。

有些老药工使用了很形象的语言来描述。

称为:

“取类象法”。

如味连形如鸡爪;

防风的根茎部分称为“蚯蚓头”;

党参的根茎部分称为“狮子头”。

性状:

指物体形状的性质——即物体的性质特征

在观察形状时应注意:

a.对叶花的皱缩者须先浸,果实类泡后去果皮,便于进一步观察。

b.形状的主要特征包括:

肉眼所见和扩大镜下所见的结构特征,不包括显微镜所见。

①大小:

指药材的体积(即长短、厚薄、粗细)一般有一定的幅度,在测量时要注意选择一定数量最大的和最小的,所用单位为法定剂量单位。

《中国药典》规定的幅度,系指药材的常见大小。

②表面:

药材的表面特征不尽相同,如光滑、粗糙、皮孔、皱缩,单子叶植物根茎及球茎节上的膜质鳞叶,根痕,蕨类植物的鳞片、毛等,这些特征的有无和程度,常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皮类药材,除了观察外表面以外,还有其内表面。

肉桂,内表面用手指华之有油迹。

……

有些表面特征需要在放大镜下观察秘茸、腺点等。

③颜色:

每种中药材都有其固有的色彩,如:

黄连、丹参、红花等都因其色而得名。

另看其色泽也可以判断中药材的品种质量。

植物药:

大黄一棕黄色,血竭一褐色,枸杞色泽鲜红者为佳。

动物药:

熊胆色金黄――金丝熊胆,质量优。

菜绿色――菜胆,质次。

黑色――墨胆,质量差。

矿物药:

牛黄以黄为好,朱砂以朱红色为佳。

观察颜色注意点:

A、中药材的颜色观察一定不能在有色光和晚上进行,常在白日自然光下。

必要时也可以在日光灯下进行。

B、中药材的颜色多以复合色表示,其复合色是以后色为主色。

黄绿色以绿色为主,红棕色棕色为主。

所以药材的颜色发生变化则标志了药材质量发生了改变。

④质地:

包括了中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粘性或粉性。

松泡――指质轻而松。

马勃、通草。

糟――指枯朽木之状。

地骨皮。

粉性――指淀粉的多少。

天花粉、山药。

柴性――指纤维木质部分多,折之如柴,敲之作响。

藁本。

油润――指油软而润泽。

肉桂内表面。

角质――指多是淀粉而已糊化,呈半透明状。

天麻等。

有的中药材的质要要求体重结实;

甘草、地黄等。

有的则要求体轻松浮。

因此,药材的质地可以决定药材的质量。

⑤断面:

包括了自然断面,用刀横切成平面的两种情况。

自然断面:

主要观察药材的折断现象。

如有无粉末飞扬、响声、难断或易断,以及折断面的平坦、颗粒性、纤维性、胶丝和层层剥离的情况。

此法主要用于皮类、长条状的根及根茎类药材的识别。

如;

苦楝皮,可层层剥离,合欢皮,无法剥离。

切断面:

主要观察皮、木两部分的比例、色泽,观察其射线及维管束的排列形状。

罗盘纹(商陆),云锦纹(何首乌),车轮纹等

⑥气味:

a气:

中药材有的具有特殊的臭气和香气,这是由于药材中含有挥发性物质。

阿魏有大蒜样的恶臭气。

丁香有强烈的香气。

黄芪有豆腥气。

败酱草具败酱气,白鲜皮具有羊臊气,关木通具樟脑气等。

b味;

中药有辛、酸、甘、苦、咸、涩、淡等味。

每种药材都有它特有的气味,所以药材的气味一变,就考虑其品种和质量的问题,决不能轻视。

千万注意的是对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的药材。

口尝时特别要小心。

取样不能太多,尝后一定要吐出来。

并用水涑口、洗手以免中毒。

⑧其他试验:

a水试:

利用药材在水中的比重和特殊变化作为鉴别的牲征之一。

苏木热水泡液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液。

蟾酥遇水后呈乳白色。

熊胆可渐溶盘旋,有黄线下垂而不扩散。

b火试:

有些藤木、树脂、胞子类和动物类药材可用火试来鉴别。

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微爆鸣,起油点如珠等。

这是性状鉴别所讲的有关内容,性状鉴别对于我们来说特别是在基层尤为重要。

其重要性就体现在它具有简单、迅速、可靠等诸方面。

因引,作为我们就应该打好基础,学到这套硬本领。

(三)显微鉴别(略)

(四)理化鉴别(略)

一、根及根茎类

大黄

【药用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前两者称“西大黄”,后者称“南大黄”

【性状】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西大黄):

本品根茎呈圆锥形、类圆形、腰鼓形或纵剖开的瓣块状,长4∽17cm,直径4∽10cm;

栓皮多已除去;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具类白色的网状纹理,习称“锦纹”,有时可见菊花形星点(异型维管束)。

质坚实,断面红棕色或哈棕色,颗粒性,外围具放射状纹理及环纹,习称“槟榔纹”;

髓部有褐色星点排列成环,并有黄色或棕红色的线纹(射线)。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根断面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及环纹。

药用大黄—(南大黄):

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似马蹄,直径6∽12cm;

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

质疏松而富纤维性,根茎断面黄色或黄绿色,星点(异型维管束)不规则散在。

气味较弱。

【常见混淆品】华北大黄、藏边大黄、河套大黄、波叶大黄。

华北大黄:

为蓼科植物华北大黄RheumfranzenbachiiMü

nt.的干燥根及根茎。

本品呈圆柱形或纵剖成瓣块状,一端稍粗,另端稍细,长5∽11cm,直径1.5∽5cm;

栓皮除去或不除去;

表面黄色、黄棕色或黄褐色,常皱缩。

质坚、体轻,根茎断面无星点,有细密红棕色射线。

气浊,味苦、涩。

藏边大黄:

为蓼科植物藏边大黄RheumemodiWall.的干燥根及根茎。

本品根茎类圆锥形,根类圆柱形,4∽20cm,直径1∽5cm;

表面红棕色,少数灰褐色。

根茎横断面有明显的形成层环及棕红色射线,无星点。

气微,味苦、微涩。

河套大黄:

为蓼科植物河套大黄RheumhataoenseC.Y.ChengetC.T.Kao的干燥根及根茎。

本品根及根茎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5∽13cm,直径1.5∽4cm;

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

根茎横断面无星点,具棕红色射线。

波叶大黄:

为蓼科植物波叶大黄RheumundunlatumL.的干燥根。

本品呈圆柱形或圆桶形,长7∽13cm,直径1.5∽4cm;

表面棕褐色或黄棕色,粗糙,具明显皱纹及纵沟纹,一端稍大。

质坚而轻。

不易折断,根茎断面无星点。

味苦而涩。

川贝母

【药用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taipaiensis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var.wabuensis(S.Y.TangetS.C.Yue)Z.D.Liu,S.WangetS.C.Chen的干燥鳞茎。

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性状】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底部平或凹入,鳞茎盘及残根表面多呈灰褐色。

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

外层2瓣鳞片大小大致相等,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底部平或稍钝,鳞茎盘及残根表面灰褐色。

炉贝: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

外层2瓣鳞片大小相近,有的表面具棕色斑块。

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不对称。

太白贝母:

野生品历来为青贝的来源之一。

经栽培后,性状有较大变化,呈长圆锥形,少数呈葫芦形,极少数呈类扁球形,高0.8∽1.7cm,直径0.3∽1.4cm。

外层2瓣鳞片大小不或近等大,紧密抱合,顶部闭合,间有开裂,底部微凹入。

【常见混淆品】东贝母、一轮贝母。

东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东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Var.ChekiangensisHsiaoetK.C.Hsia的干燥鳞茎。

常以小粒者充“川贝母”。

本品小粒者极似川贝母中的松贝,区别在于:

表面多为黄白色,顶端钝圆或稍尖,底部鳞茎盘及残根基为黄褐色,质硬。

一轮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轮叶贝母FritillariamaximowicaiiFeryn.的干燥鳞茎。

本品呈圆锥形或卵圆形,不分瓣,表面浅黄白色,顶端渐尖,基部钝圆,多具多数乳突状鳞芽,一侧具浅纵沟。

质坚实,断面胶质。

山药

【药用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

因加工不同,有“光山药”和“毛山药”之别。

【性状】光山药:

呈圆柱形,两端平齐。

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体重,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粘。

淀粉粒多为单粒。

毛山药:

呈圆柱形,微弯曲而稍扁。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

有的未去外皮,为浅黄棕色。

本品粉末未见石细胞。

可见多数草酸钙针晶束。

【常见混淆品】参薯(地区习用品)、番薯、木薯。

参薯:

为薯蓣科植物参薯DioscoreaalataL.的干燥根茎。

多为扁圆柱形,稍弯曲,有的具指状突起。

表面浅黄白色至黄棕色,有的呈白色。

断面白色或黄白色。

本品带残存外皮处的粉末,易见半复粒及石细胞。

番薯:

为旋花科植物番薯Ipomoeabatatas(L.)Lam.的干燥块根切片。

类长椭圆形的切片,灰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