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市循环经济再思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886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型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市循环经济再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两型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市循环经济再思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两型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市循环经济再思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两型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市循环经济再思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两型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市循环经济再思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型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市循环经济再思考Word格式.docx

《两型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市循环经济再思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型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市循环经济再思考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型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市循环经济再思考Word格式.docx

我市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煤炭产业是支柱产业。

但煤炭资源面临枯竭,依托煤炭资源带动经济发展的优势将逐步消失,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我市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较多,重金属污染防控治理压力大,城区大气环境难以改善,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这对资兴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和推进旅游、高新技术等低炭绿色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

研究表明,如果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使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降低到2020年1.54吨标准煤。

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我市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大量事实表明,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内在联系。

长期以来,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能源、矿冶、建材等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粗放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依然存在。

如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0家,其中资源消耗型企业占80%以上,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以量的扩张为主,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益明显,随着经济增长,企业能耗、物耗量相对较大,污染物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如我市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强度居高不下,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艰巨。

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发展循环经济对推进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

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小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力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既有利于提高这些城市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的效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这些城市的污染压力、环境压力。

资兴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产业是支柱产业,但煤炭资源面临枯竭,依托煤炭资源带动经济发展的优势将逐步消失,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十二五”时期,要推动资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其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定要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切实将循环经济理念落到实处。

二、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几年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转变发展经济的观念和理念,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特征,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更加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

在这种全新观念的指导下,先后出台了发展小水电、农村沼气、生态公益林、保护东江湖水环境等鼓励和规范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对引进的项目严把环保第一审批关;

特别是对华润鲤电扩建、青啤扩建、资兴焦电改扩、东江金磊干法水泥、创兴人造板、东江水电站扩机、煤矸石发电等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加快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步伐。

其具体做法及成效如下:

(一)“抓点”,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小循环。

从微观的企业层面上看,我市部分企业较好地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开发,由污染型生产转变为清洁型生产。

我市是老工矿区,工业发展起步较早,但长期以来都是以资源型、消耗型工业为主,能耗高、污染大、综合效益低。

近年来,我市把培育生态企业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引导企业加快技改步伐,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使污染防治逐步由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具体来说抓好了以下几个点:

一是资兴焦电股份有限公司:

它前身是资兴矿务局洗煤焦化厂,2001年3月进行股份制改造。

建厂之初,该企业主要以煤炭洗选加工为主,洗选出来的煤矸石大量堆放,污染了环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该企业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煤矸石发电厂,规模为两台35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两台60MW汽轮机组。

每年消耗煤矸石24万吨,至今已“吃掉”煤矸石近4000万吨。

同时,锅炉排放的炉渣又成为制造水泥的掺合材料,炉灰则成为做砖的原料。

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对外合作,先后完成了21万吨焦炉改扩、煤气发电、粗苯回收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等项目,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青岛啤酒(郴州)股份有限公司:

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结合企业实际,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该公司引进国际“5S”先进管理理念,自创“12345”精细化管理模式,推行清洁生产,车间实行无水化。

同时,对生产啤酒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附属物进行综合利用:

将烧煤产生的炉渣承包销售给砖厂做原料;

将废电池、化学物品、硫酸桶、废灯管等废弃物品归类收集,定期回收销售;

将酒糟承包销售,通过加工处理后,用于养鱼和作禽畜饲料;

将生产中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进行循环利用;

将造酒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用于压装啤酒。

通过对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和清洁生产,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三是华润鲤电:

华润鲤电以创建“绿色电力”为目标,不遗余力进行环保投入,在省内发电企业中率先实现了全公司废水零排放。

其2×

300MW机组烟气脱硫项目投入运行后,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万吨、烟尘1000吨。

创兴人造板、润隹木业等10多家加工企业开展以废弃木渣(谷壳)为燃料的节能生产,实现以渣代煤,降低了烟尘和污水的排放。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实施锅炉改造后,每年可减少燃烧标煤达6万多吨。

四是东江金磊水泥有限公司:

该企业原来是区域内粉尘污染排放大户,近年来,公司主动将原有的落后工艺全部淘汰,相继建成两条新型干法窑生产线,并配套建设了2×

4.5MW余热发电项目,年节约标准煤3万余吨,减少10万吨CO2的排放,其万元产值能耗指标已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被列为全国千家节能示范企业和全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二)“成线”,推动区域综合利用中循环。

在局部的区域层面上,局部领域较好地实现了区域内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经济效益。

我市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在鲤鱼江、东江、唐洞城区附近,其废弃物的排放一度给市城区环保带来很大压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重点布局了6个循环产业链38个项目,力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最终形成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及区内与区外部分项目之间相互关联、左右支撑、协作配套、循环发展的增长方式和“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发展模式,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环境保护最优和经济效益最佳。

一是发展煤电循环产业链:

投资近30亿元,先后开工建设了以烧劣质烟煤为主的2×

30万千瓦的湖南华润电力鲤鱼江有限公司和以烧煤矸石为主的2×

6万千瓦的资兴焦电股份公司。

这些项目建成后,年可消耗劣质煤150万吨、煤泥50万吨、煤矸石145万吨,并实行热电联产,实现了煤泥、煤矸石等废弃资源的再循环和再利用。

二是发展水泥循环产业链:

东江金磊水泥有限公司引进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新上了两条日产5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把该公司周边众多工业企业的废渣、尾矿作为水泥生产原料,变“废”为“宝”,每年还可以消耗华润鲤电、煤矸石电厂粉煤灰60余万吨,消耗郴化集团排放的磷石膏等废弃物30多万吨,消耗有色金属矿山尾砂50多万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三是发展竹木加工循环产业链:

依托我市丰富的林木资源,积极扶持创兴人造板公司等森工企业做大做强,以枝桠材(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中高密度板,带动上游速生林种植和下游地板加工、家具制造、装饰材料等行业的发展,形成林板一体化格局。

目前我市年产各类人造板材20万立方米,带动发展中小企业100多家。

四是发展煤炭精深加工和煤化工循环产业链:

按照立足煤、提升煤、延伸煤的思路,着力提高煤产品的附加值。

大力发展煤炭资源精深加工,新上了龙畅煤业、恒丰燃料等11个煤炭精深加工项目,年加工能力达300万吨。

五是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循环产业链:

我市抓住国家取缔黏土砖的机遇,利用全市煤矿产生的丰富煤矸石资源,发展新型建材煤矸石烧结空心砖,已相继建成新雅特建材厂和鑫源型建材厂等多家砖厂,年产3亿块标砖,年消耗60万吨煤矸石和20万吨粉煤灰,既消化了煤矸石,减少了环境污染,又促进了建材革命,一举多得地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六是有色金属循环产业链:

引导丰越环保、展泰有色等实施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改扩建项目,通过技术攻关,对生产废水、废气、废渣实行综合利用,利用二氧化硫烟气制酸,对污水循环利用,从废渣中提取镉、铜、铅、铁、钴、镍、金、银等10多种有价金属,促进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朝着基地化、减量化、资源化方向健康发展。

(三)“带面”,推动社会资源节约大循环。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对地区经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构筑,超前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改革发展新思路,推动全市经济走上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在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方面:

大力推行了“造林—育林—精深加工”的林产一体化,“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三位一体的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市农户建沼气池3000余个,改建省柴灶3.5万户,每年可节省用煤618万公斤,节柴600万公斤,相当于保护了800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

省级龙头企业创兴人造板厂租赁村组山林50万亩,建立工业原料林基地,资兴及周边县区山林中的废材废料被厂方收购作原料,得到充分利用。

该厂变废为宝,每年产值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林农每年从中增收2000余万元。

我市还设立了生态公益林和生态农业补偿专项基金,对林农和推广生态沼气的农户实行专项补贴,建立了东江鱼、东江果、东江茶、黑山羊、杂交水稻制种、楠竹等生态农业基地,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了全省品牌茶基地和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立。

二是在水资源利用方面:

依托东江湖优质的水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年产鲜鱼316.4万公斤,其中银鱼、湘云鲫鲤、香鱼、鳜鱼、翘嘴鱼、三角鲂等10多种水产品被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已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名优鱼类生产基地。

同时,利用丰富的水电资源,已建成投产小水电129处,总装机159台,装机容量9万千瓦,占可开发容量的50%。

通过水资源的梯级开发和重复利用,经济效益得到成倍增长。

三是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

以东江湾开发主线,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步伐,完成了郴资大道资兴段扩改、秀流北路、城区防洪、城市污水处理、无害化垃圾处理等一大批市政设施建设,实施了城区周边山头和城市园林绿化等大型绿化项目,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13%。

四是在发展新兴产业和园区经济方面:

近几年来,我市先后引进了华信有色、展泰有色、鑫阁铝材、杉杉科技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

2010年,我市园区规模工业企业有54家,实现工业增加值47.18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

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对接作用凸显,为发展低碳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是在生态旅游方面:

近年来,资兴市共投入6亿余元开发东江湖景区景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东江湖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湖南省最佳旅游目的地,东江漂流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漂”,成为湖南省最佳旅游项目,还发展了天洋农业观光园、东江生态工业园、东江沿江风光带等项目,全市形成了山水生态旅游—生态观光农业—生态工业旅游—城市观光旅游的循环型生态旅游体系,实现了多业共生以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我市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开端良好,成效明显,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目前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按照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发展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1、认识不到位,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

循环经济发端于人类对资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的关注,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结果。

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并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由政府大力推动,还是近些年的事情。

因此,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必然要经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特别是长期以来,在我市经济发展中过度强调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忽视资源环境对社会的影响,把GDP的增长作为硬任务,用来考核和衡量党政领导的工作政绩。

从而在大部分领导干部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政绩观也发生了偏差。

因此,在发展中无视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对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摆不到领导者的案头。

从企业来讲,习惯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淡薄,建立在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基础上的发展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因此多数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2、总体规划和布局滞后,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

伴随着全球及国内能源紧张日益严重的形势,依托资源和环境的支撑,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正经受着严峻考验。

因此,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我省也相继制定了《湖南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

调查中了解到,和省内其他兄弟县市相比较,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

尽管我市制定的《资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里,设有章节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年也融入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规划,但至今还没有一部纲领性文件,对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作出总体规划布局,提出发展目标任务,制定政策措施和机制保障,以及循环经济的资源效率标准、能源效率标准、废弃物排放标准等约束性指标体系。

3、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政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处在一种主导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从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政府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

煤炭、电力、水泥、化工、冶炼等产业仍然是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影响着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对宣传发动和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

工矿企业和广大群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还很肤浅,就是现有发展较成熟的循环型企业,其当初的本意也多是出于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三是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部门之间各念经各的经,各唱各的调,很难形成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合力。

四是基础工作薄弱,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土地、价格、金融、奖励、处罚等政策还不完善、不配套,影响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4、循环产业链的构建,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也可以说是一种技术经济。

没有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撑,发展循环经济只能是纸上的空谈和美好的愿望。

从总体上来讲,我市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存在的新技术引进难、吸收难、推广难和利用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

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利用,也是如此。

比如煤炭、水泥、电力企业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

虽然非常想、也有条件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创新发展之路,但因为寻求不到延长产业链以及相关产业链接技术,而只好无奈地徘徊。

由于缺乏重要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市已经发展起来的循环模式,普遍存在着循环链条不长、链条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内部循环多,企业之间循环少,纵向循环多、横向循环少等问题。

5、工业园区建设过度专业化,缺乏循环链条的对接和延伸。

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从我市现有的“一区五园”布局来看,产业集中度高,具有很强的专业化色彩。

虽然相同或相似产业集聚发展,可以形成规模效益。

但是,由于产品单一,上下游产业脱节,难以形成彼此之间的链接,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形成,很难建立起园区系统内资源——能量——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网络,而且企业之间还容易出现恶性价格竞争。

四、加快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宣传工具,对公众进行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知识、行为、态度教育,使政府、企业和公众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社会普及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社会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绿色生产、合理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

二是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是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增强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识和决策能力。

对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节能节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多形式的专项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加强对执法监督人员和检测机构人员的培训,保证执法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出台鼓励公众参与的政策,采取经济措施,对在循环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示范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进一步加大对公众的循环经济知识普及和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公众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因此,当前要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加快研究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的配套政策措施。

一是制订严格的企业进入、退出机制。

制定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准入条件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对新进企业严格审定准入;

对现有企业,比照国内节能减排先进指标,对能耗大、污染重,且不具备技改和更新设备、工艺达到节能减排的落后企业,实行严格的退出机制,坚决关停。

二是制订激励机制,支持鼓励企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税务部门应对使用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环保产品设备目录的企业,尽早出台和调整相关优惠政策。

加大专项资金和政策引导力度,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并取得突出成效的企业给予奖励;

凡因推行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实行节能减排项目而使成本升高、利润减少的企业,按比例进行财政补贴。

三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行排污权交易,发挥价格杠杆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推动环保技术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产业化、市场化及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是制订涉及社会领域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的系列政策,如推广使用太阳能、地热资源,对洗车、洗涤等行业实行限制性水价,废物回收利用等,通过政策引导,在全社会倡导资源节约风尚。

(三)探索建立循环经济相关考评体系

一是积极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文件和研究成果,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全面的循环经济考核评价体系。

二是借助国家、省市连续出台的相关技术导则(规范),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绿色GDP核算制度及相关统计制度,将循环经济建设,特别是节能降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研究制定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推进绿色企业和绿色产品认证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取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并研究制定相关监督管理办法。

四是逐步建立健全奖惩与监督机制,建立规划实施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对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各部门在规划实施中工作绩效进行年度考核,实行绩效与奖惩相挂钩。

(四)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建设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

园区建设要体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使用、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使用的功能。

按照“两型引领、特色打造、集群发展”的思路,我市要引导产业和企业向园区集聚,大力发展低碳园区经济。

一方面,要对罗围食品加工园、江北工业园等特色园区进行低碳化改造,规划建设资五低碳产业示范园,打造园区循环产业链,实现园区资源循环利用。

另一方面,要突出发展壮大煤焦电气、新型建材、有色金属、食品加工、新兴产业等七大产业集群,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我市今后在园区的发展建设上,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做好前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一是搭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招商引资平台,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加强基础、政务、土地、政策、市场、法制、安全等软环境建设。

二是要以科技为支撑,以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为手段,着力促进园区内各类产业、企业进行废弃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水资源逐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

三是在引进入驻园区的项目上,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考察项目的关联度,把好入口关。

不仅要控制污染,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