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在传播中的弱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788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汕方言在传播中的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潮汕方言在传播中的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潮汕方言在传播中的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潮汕方言在传播中的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潮汕方言在传播中的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汕方言在传播中的弱化Word文件下载.docx

《潮汕方言在传播中的弱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汕方言在传播中的弱化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潮汕方言在传播中的弱化Word文件下载.docx

③从潮汕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

④从文化媒介的影响来看

◎第五部分对策与建议…………………………………………(8-10)

1.加强对方言的语音和使用情况的研究

2.改善方言所处的社会环境

◎第六部分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附录………………………………………………………………(12-16)

作者:

指导老师: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本文以潮汕方言为例通过对中学生、大学生两个群体在方言的使用频率、运用方言的情况、掌握俗语的情况、对地方戏剧的态度和对方言的认同度五个方面量化方言在传播中的状况,通过对比论证了方言在传播中存在弱化的现象。

从潮汕方言本身的特点、方言的向心力以及所处的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语言政策、文化发展情况和文化媒介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方言弱化的原因,试图针对方言本身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提出决策建议。

【关键词】方言潮汕方言衰退

一.调查背景

(一)方言现状概述

方言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方话”,是在某个或大或小的地区通行的交际工具。

中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

按照语音差异来划分,我国仅汉族就有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

方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也是含义最丰富最深刻的语态。

它不仅是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甚至是了解多方文化的基础。

但是,作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的汉语方言,现在正面临着巨大的弱化挑战。

推广普通话是中国几十年一贯的语言政策。

1956年国务院发布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从中国方言的分布来看,除北方方言外,其它六大方言都分布在南方,毫无疑问,南方地区成为推广普通话的重点。

潮汕地区地处闽方言区,其城市、学校特别是青少年成为推普的重要对象。

经过十年文革的停滞,1986年,全国推广普通话翻开新的一页。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采用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

1994年,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成立,从业务上知道全国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

1997年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普通话与2010年以前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2050年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2000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从2001年1月1日其实施,这标志着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进入了法制轨道。

早在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就提出了各级各类学校都要采用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

诚然,学好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维系民族团结,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意味着以方言的消亡作为代价。

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也在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说:

“中国推广普及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使公民在说方言的同时,学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从而在语言的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强烈地感受到方言正在面临着弱化挑战。

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使用范围、语言的使用人数、语言的使用环境这三方面。

更严峻的是,如今的濒危方言早已经不局限于使用人数少的语种,而是已经扩展至大部分汉语方言。

城市规模越大,经济发展越快,方言受到的冲击越大。

方言承载的是民系族群的地域文化,方言消失,负载其上的地域文化也将随之消失,民族的大传统文化也将因之而失色。

因此近年来国内不断有学者呼吁保护汉语方言。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以潮汕方言为例,对潮汕方言展开调查,通过深入了解潮汕方言的使用现状来认识方言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弱化现象并揭示其原因。

(二)有关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俗称潮州话,潮汕话,也有叫汕头话,是现存最古老的汉语方言之一,它起源于古老的闽城土语。

秦汉时,中原地区人民大量南迁入潮,他们带来的中原方言与古闽城土语逐渐流行开来,到明清时期,潮汕方言成为独立的次方言。

潮汕方言既是广东省境内三大方言(粤,客家,闽)之一,也是闽南次方言的一支,与台湾话,厦门话,泉州话,海南话齐名。

潮汕方言本身也存在随着内部差异,各个地区的语调有所不同,不过大部分都能顺利交流,相互通话。

按照城市可以分作以下几种:

潮州音、汕头音、澄海音、潮阳音、揭阳音、汕尾音。

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韩江流域语调、练江流域语调、榕江流域语调和海陆丰区域语调。

考虑在本次调研旨在从总体上把握潮汕方言在传播中状况,因此不把方言的地区差异放入本次的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所指的潮汕方言指广义上范围包括潮州音、汕头音、澄海音、潮阳音、揭阳音、汕尾音的方言。

二.调查意义

跟民族语言一样,一种方言的消亡,就意味着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那种交际和思维工具的丧失,就意味着当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那种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的永远丧失,也意味着人类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的破坏。

所以在众多的衰退语言消亡之前尽可能作详细的研究和记录,将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人类的思想世界。

语言既是人类进行思维和表达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多种文化内容的载体,因而方言也是区域文化中最表象化、最具表现力的文化内容之一。

此次我们将以潮汕方言为例研究方言在传播中的衰退。

潮汕方言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潮汕方言保留了两汉六朝时期的不少语音特点,甚至保留了秦汉以前的一些语音遗迹。

而它所保留的这些古汉语语音的特点,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宝贵材料,同时也是解开许多兄弟方言语音特点之谜的宝贵材料。

另外,潮汕方言语音的某些特点跟其他兄弟方言比较起来,对汉语方言某些特点的成因的研究也大有裨益。

(二)潮汕方言词汇中,保留了大量不同时代、不同历史层次的古汉语词语。

这些特殊词语在汉语词汇史、语法史、古文献的整理,特别是注释、笺疏方面作用尤其重要。

不少汉语史或训诂学的著名专家都强调方言在训诂、汉语史研究上的重要性。

潮汕方言所保留的不同历史层次的古语词,可以成为“考释古词古义的活依据”。

(三)潮剧、潮州歌册、潮州歌谣等等文化内容更是以方言为表现形式,潮汕方言是这些颇具特色的民间文艺形式的载体。

三.调查方法

(一)调查法

⑴问卷调查法

本小组在问卷调查开始之前就制定了调查的计划和问卷的具体问题设置问题,并于2008年1月份到2月份之间经过小组成员的反复讨论,修改和斟酌,结合语言的研究特点,制作出《关于潮汕方言使用情况调查》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共设15题,全部为选择题包括复选题、是否题和评定尺度。

力图通过问卷的调查探讨出有关潮汕方言的真实准确的使用状况,为我们的分析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小组成员于2008年2月对当下潮州市、汕头市等地的中学生和华南师范的大学生进行潮汕方言的使用情况的随机抽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涉及到潮汕大部分地区的中学生问卷按一定的比例发放,共发352份,收回340份,其中有效问卷312份,具体情况如下:

发放问卷

收回问卷

有效问卷

数量

352

340

312

比例

100%

97%

92%

(表1)

调查对象的比例分布表

调查比例

初中生

164

47%

141

高中生

132

37%

117

大学生

56

16%

54

(表2)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地域分部也比较广,能较客观地反映了潮汕方言的大体使用现状,同时也揭露出了部分原因,对我们的调查奠定了良好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

⑵访谈

①老教授、老教师进行访谈,针对潮汕方言的衰退现象对其进行访谈,了解老一辈学者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看法;

②对潮州市、汕头市等地的中小学青年教师、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其对潮汕方言的认识和把握。

(3)文献法

收集有关方言的资料和潮汕方言的历史;

在网上搜索有关方言的论文、史料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

涉猎有关文化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面的书籍。

总体上把握潮汕方言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比较法

通过不同年龄的人使用潮汕方言的情况进行比较,从方言传播的时间维度探究其变化,并通过潮汕话与普通话二者本身的特点及所处的社会背景的对比分析解释方言衰退的原因。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对中学生、大学生两个群体在方言的使用频率、运用方言的情况、掌握俗语的情况、对地方戏剧的态度和对方言的认同度五个方面量化方言在传播中的状况。

通过不同年龄群体的比对,从时间维度上我们发现潮汕方言在传播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衰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潮汕青年学生和中老年人对方言的认识和使用现状

1.潮汕方言使用频率较高,使用人数比较多,但有下降的趋势

在潮汕地区,潮汕话作为主要的交流语言的使用频率较高,使用人数比较多。

(如图1)

(图1)

调查发现在双方都能使用潮汕话和另外一种语言情况下,大学生跟中学生的选择情况如下:

(图2)

在这两个群体中都有超过一半的同学会选择潮汕话作为交流的语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潮汕方言使用频率较高,使用人数比较多。

不难发现这两个群体有着不同的特殊性,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接触的事物与中学生是截然相反的,身处潮汕地区的中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自己的地方方言,但身处外地的同学往往会大大降低其主动使用方言的频率,使用自己母语的意识减弱。

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可以这样推测:

随着潮汕地区人口的外流包括读书、打工、就业等等(而人口的外流已经成为一种现实),会导致潮汕方言使用频率降低,使用人数减少,这就对潮汕话长远生存带来了威胁。

虽然现阶段潮汕话仍有较大规模的使用人群和较大的使用空间,但是我们应该用变化的眼光看到其中的变动。

2.潮汕方言在年轻一代的语言生活中出现淡出的倾向

随着社会的变迁,普通话的普及,年轻一代对潮汕话的感觉越来越陌生。

汕头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多次向社会招考潮汕话的播音员、主持人,可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许多的年轻潮汕人无法用潮汕话进行流利地表达,或语音不标准,或结结巴巴,或在表达中需“夹生”使用普通话及其他语言。

对此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当下青年学生运用潮汕话的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日常生活中遇到用潮汕话很难表达的情况频率统计表

偶尔

经常

很少

从来没有

人数

61

145

89

17

19.55%

46.47%

28.53%

5.45%

(表3)

调查中66.02%即超过了半数的青年学生经常或偶尔会遇到难以用潮汕话表达的情况。

这说明在现实当中,学生对潮汕词汇掌握的不足和运用的不熟练。

而这种情况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几乎没有发生过的,由于在他们那个时代教育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潮汕方言,因此他们对本土语言掌握地非常熟练。

通过以上比较说明了年轻一代掌握本土方言能力严重不足。

3.潮汕青年学生对潮汕本地文化的态度冷漠,方言的传播出现时间上的断层

潮剧、潮州歌册、潮州歌谣等等文化内容以方言为表现形式,潮汕方言是这些颇具特色的民间文艺形式的载体。

通过对潮汕青年对潮汕俗语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和对中学生和大学生潮剧的价值态度的调查,发现方言的传播出现时间上的断层。

(图3)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这些极富地区特色的潮汕文化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接近60%的人表示很少或不使用谚语和俗语,还有5.13%的受访者表示根本没有掌握一些相关的谚语和俗语,所以也谈不上使用,只有接近20%的人表示会经常使用。

这说明潮汕话许多原来契合潮汕民俗风情,凝聚了潮汕人的智慧和哲理的谚语、俚语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对另一潮汕文化艺术形式——潮剧,有超过五成的人表示既不喜欢也不讨厌,有点讨厌甚至非常讨厌的占到了35%以上。

仅有不到1%的人表示喜欢。

这种掌握和使用方言的能力在时间维度上存在一定的断层现象。

在访谈中发现中老年人对潮汕谚语和俗语能够很熟练地运用,而且使用频率也比青年学生高得多。

我们在与某老教授的谈话中,他就兴致勃勃地哼起了一段自己喜欢而熟悉的潮剧,这对于相对年轻的访谈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2006年,潮剧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潮剧演唱的语言就是潮汕话,如果不对潮汕话加以保护,任其消失的话,必然危及潮剧的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就成了空话,还必然引起整个潮汕文化体系骨牌式的倒塌。

同时,我们注意到被调查的中学生和大学生这两个群体对潮汕文化所持的态度有所不同:

潮汕大学生对潮汕文化的认同感高于中学生。

(图4)

在被问及潮汕话的价值时,有1.16%的中学生认为潮汕话没什么价值,而没有一个大学生有这种看法,可见中学生对潮汕话的价值有动摇。

这很好的说明了潮汕大学生对潮汕话的认同感高于中学生,其具体原因在第二部分的“潮汕方言使用状况的原因分析”将作具体分析。

另外,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载体,年轻人对潮剧的态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对潮汕文化的认同度。

(见图4)有28.68%的中学生选择了不同程度的讨厌。

而在大学生中只有12.96%。

在非常讨厌这一项大学生只占3.70%而中学生竟高达12.02%。

这是两组数据的差距足以说明大学生对潮汕文化的认同度明显比中学生强。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教育水平和经历有关。

更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有62.18%的人表示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一些有关潮汕地区的历史与语言的相关课程来保护潮汕话。

但是这个数据还是不容乐观,因为这意味着有37.82%的学生认为没有此举的必要。

可见有近四成的学生连学习自己文化也没有兴趣。

以上数据说明了潮汕青年对本地文化的态度的冷漠,缺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4.潮汕青年学生普遍认可潮汕话的价值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广府、潮汕和客家三大民系中做过一份关于广东人的认定依据的调查。

结果,在被访对象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根据方言,其次是血缘关系,第三才是地缘关系。

也就是说人们是根据乡音,找到自己的同乡的。

就算你生活在梅州,但不会说客家话,你也不算客家人;

就算你的户籍是潮州,但你不会说潮州话,也不会有人当你是潮州人。

可见,在广东人心目中,方言的位置是很高的。

方言的功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工具,而且是重要的感情交流工具,是一种文化的标志。

从调查数据上看,有接近五成的受访者表示潮汕话的价值很大,认为价值一般的有三成,认为完全没有价值的只占1%。

这说明大家对潮汕话这种独特方言的存在还是相当认可的。

更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有接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潮汕话是潮汕人的一个关键性的标志,调查中没有人认为潮汕话不能成为潮汕人标志,这说明了潮汕话对于潮汕人身份的认同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潮汕话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这对于我们提出在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保护地方方言无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种语言走向衰退、濒危、消亡,往往是由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分析造成潮汕方言弱化乃至弱化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寻求妥善方案应对中国急剧发展的语言濒危现象。

(二)潮汕方言使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语言的变异既有其自身的原因,又有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外在影响。

潮汕方言也不例外。

对于潮汕方言使用现状的原因分析,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展开:

1.从潮汕方言本身的特点来看

⑴潮汕方言缺乏自己的文字体系。

潮汕方言不具备自己的文字体系,成为寄存在当今普通话文字基础上的包含了一些古语残留的有音无字的语言。

潮汕方言保留了两汉六朝时期的不少语音特点,甚至保留了秦汉以前的一些语音遗迹,潮语中有很多特殊的词汇,是可以用古文字写出来的,譬如说“轮子”,潮语的发音是“辇”,这个字是现在汉字中存在的,可是只能常见于古文中或者字典里,现实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低的。

潮语没有文字,准确的说,是潮汕人自己没有潮语文字的使用习惯和统一标准,潮语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弱化的结局成为必然。

⑵潮汕语言的自身更新能力不足,导致潮汕方言在年轻一代的语言生活中已经出现淡出的倾向。

字典更新速度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更新能力,相对于潮汕方言来说,普通话的更新能力显得非常强。

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多次修订。

2005年7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第五次修订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据悉,《现代汉语词典》有50年编修史,三十余年发行史,今年是它编修的50‘周岁’。

该书出版以来,先后5版,分别是1983年版、1989年版、1996年版、2002年版和2005年版。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在2002年增补版的基础上新增了4000多条词汇,同时,淘汰了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老旧词汇2000多条。

”。

而潮汕方言在吸收新词汇的能力上则显得不足,系统规范地增删词汇更是少之又少。

从解放以来影响较大的潮汕方言字典有1957年出版的吴华重等编的《潮州音字典》、1979年出版的李新魁编的《常用字典》和1995年出版的林伦伦编的《新编潮州音字典》以及最近即将出版的张惠泽先生编的《新编国语潮音大字典》,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潮汕方言的自身更新能力不足,阻碍了潮汕方言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潮汕方言在年轻一代的语言生活中已经出现淡出的倾向的原因。

2.从方言的向心力来看

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它对该文化群体有向心作用。

这种向心作用体现在离中心越远,其向心力越大。

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样有这种作用。

当一个人身处异地时,往往会产生一种乡土情怀,此时就会有一种渴望去寻找和认识自己的文化,寻觅自己的根。

因此我们可以用看到有很多身处外地的华人发出感人的乡愁。

而对于潮汕人来说这种乡愁更浓。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移居海外的华侨会自发组织一些潮州会馆去延续潮汕传统的习俗,传承潮汕的传统文化。

例如泰国潮州会馆、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新加坡潮州八邑会,每缝节日会向神明举行祭祀,献上戏剧,戏剧非潮剧不可。

又如在海外就可以经常看到万人空巷的“迎神”(潮汕的一种风俗)场面,现在本土已经很难看到了。

在他们看来这些风俗是维系本族文化的一根细线,他们很小心地呵护。

海外华人保存原有方言词汇的能力也往往比身在本土的潮汕人好。

同理,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会出现潮汕大学生对潮汕文化的认同感会高于中学生的情况。

据一位潮汕大学生描述,“当潮汕大学生在家乡读书时,没有接触不同的文化,他们还不会意识到作为一个潮汕人,潮汕文化对于自己的意义。

但是到了外地求学即便不是像华侨一样出国生活,但是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到了一起,他们也会意识到每个地区的人的身上都有自己文化的烙印。

只有很好地认识和解自己的文化,才能让自己找到归属感,才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身处在一个丰富绚丽的文化背景下。

于是开始放下之前对于自己文化的轻视,慢慢地去认识并渐渐了解到了自己的文化。

”正是这种文化的归属感,使得潮汕大学生比中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要高。

3.从潮汕方言所处的社会环境看

⑴从潮汕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

1978年改革开放响彻中国,汕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被划为经济特区。

这使得潮汕地区与外界的往来更加频繁,密切。

一方面,外地务工人员向往经济特区的发展机遇,不断地向汕头及至其他潮汕地区涌进。

潮汕地区很多工厂的工人都是来自外地。

不仅是外地工人的人数增多,潮汕地区的外地教师的人数也在聚增。

面对外地教师,学生只得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这使得学生在学校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大大增高。

另一方面,潮汕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家庭有能力支付自己的孩子到外地求学。

潮汕地区的大部分学生通过高考的平台,向其他地区涌入。

潮汕地区的学生在广州高校的比例相当高。

在大学里,有来自湖四海的学生,自然而然普通话就成为第一交际语言。

这一点对潮汕青年的语言影响非常之大。

很多潮汕地区的大学生一回到家乡,在与人用潮汕话交谈的过程中都会时不时地穿插一些普通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夹生”现象。

⑵从语言政策的落实情况来看

在我们对某老教授的采访中,对于潮汕话弱化的原因他特别提到了教育的普及。

普通话伴随着教育的普及而全面推广。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是打破地方隔阂的有利工具,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的多元化意味着语言的多元化。

仅汉族总共加起来就有七种方言,分别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

所以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种通用的语言来消除地域的界限,促进不同地区的交流等问题。

但是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

当今年轻一代受教育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九年义务教育使更多的学生从小就能进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使用普通话,课本文章与写作文都是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

“据汕头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普通话在窗口行业已得到全面推广和使用;

普通话成为汕头市的校园语言,全市4OO余所学校普及普通话达标。

90%以上的教师通过了普通话测试。

”于是潮汕地区的年轻一代从小就生活在普通话与潮汕话双重语境里。

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生、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潮学网站长陈景熙提到“如今潮汕地区中小学教育中普及普通话,确实对潮汕方言在年轻一代语言生活中的‘逐步淡化’产生了主要影响。

⑶从潮汕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

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地方文化的式微使方言不能在使用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潮汕方言在青年学生群体的弱化的原因不可不考虑潮汕本土文化的式微。

潮汕青年学生对潮汕文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潮汕文化的发展不容乐观。

潮剧、潮州歌册、潮州歌谣等等文化内容在长时间内得不到很好的继承和创新,必然导致其内容严重脱离当今社会生活。

如“好粟在簟底,好戏落夜看”,意思是劝说人们把事情做到底,自有回报。

现在的农民极少用粟簟堆放稻谷,戏也不演到落夜(下半夜),这谚语也就过时了。

年轻一代普遍追求时尚潮流,潮汕文化具体形式内容陈旧,更新能力弱,因此不能得到广大青年的青睐,使他们疏远了潮汕文化,转向更时尚的文化形式。

但也有人认为年轻人之所以不懂欣赏潮剧,是因为潮剧本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许多行当的知识需要了解,不易推广。

因此也难怪潮汕青年学生对潮汕本地文化的态度冷漠了。

潮汕文化得不到青年学生的认同,潮汕方言不能在这些文化形式中得到运用,因此也难以传承与创新。

⑷从文化媒介的影响来看

当下是个媒体传播发达的时代。

在潮汕地区的电视频道中,普通话频道和粤语频道占了绝大部分。

这使得以电视作为主要娱乐方式的潮汕地区的年轻一代接触普通话和粤语的机会更多了。

新闻、连续剧、电影、娱乐节目、歌曲等,所用的语言大多都是普通话或粤语。

当然也有不少使用自己地区方言的电视台,但是其比例大大少于使用普通话和粤语的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