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旅游攻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故宫旅游攻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故宫旅游攻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午门进故宫,便见白雪覆盖青砖,一片雪白,反射的阳光,照得宫殿楼宇分外亮堂。
在阳光和白雪的共同作用下,紫禁城里了然是长桥卧波,复道行空,教人难辨西东。
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故宫景点介绍
太和殿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长宽之比为9:
5,寓意为九五之尊。
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
檐角有10个走兽(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
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重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
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太和门和门前的狮子,一同见证了中国的盛衰历史。
中和殿中和殿(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
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再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
走出太和殿外面的阳光正灿烂,踩着青石板就如踩着明清的风月一般,没几分钟,就看见清晰的中和殿了。
远远望去,中和殿是一座平面呈方形的四角攒尖顶方亭建筑。
其深广各三间,周围出廊,建筑面积580平方米。
屋顶为单檐钻尖式,中央最高处安装着镀金的圆形宝顶,仿佛巨大的宝珠。
其尖顶部,正是四条屋梁交会处,其木构件最忌受雨水腐烂,在它的顶端罩上一个完整的金属宝顶,有效地保护了钩件。
中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
曾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
殿初名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始称中和殿。
“中和”二字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用各方关系得到和顺,其意在于宣扬“中庸之道”。
中和殿内的陈设比较简单,宝座前左右两侧是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
它是想像中的一种神兽,传说日行18000里,懂得四方语言,通晓远方之事。
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同时为烧檀香之用。
放在中和殿地平台两侧的铜薰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
殿中央两根大红柱子上乾隆所题的对联---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
保和殿保和殿(明朝称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
保和殿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御花园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
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
御花园原名宫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占故宫面积百分之1.5。
园内有建筑20余处。
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
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筑御景亭,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为华丽的。
乾清宫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
殿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
这块匾在清雍正以后,成为放置皇位继承人名字的地方,雍正为防止皇子之间争夺皇位而互相残杀,采用秘密储位的方法,即生前将皇位继承人的名单写在纸上放在匣子中,一份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一份由皇帝随身携带,待皇帝死后打开匣子当众宣布皇帝继承人。
在乾清宫的两头有暖阁。
是皇帝读书、就寝之地。
乾清宫周围的东西庑,还有为皇帝存储冠、袍、带、履的端凝殿,放置图书翰墨的懋勤殿。
南庑有皇子读书的上书房,有翰林学士承值的南书房。
旅游行程线路推荐
中路:
午门→太和门三大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午门:
是紫禁城的正门,非常雄伟,城楼上的正殿,面廓九间,深五间,正映“九五之尊”。
正殿与四个角的方亭,宛如五座山峰,错落有致,所以又叫“五凤楼”。
太和门:
走进午门,前面就是太和门前的广场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座金水桥,站在金水桥上往左看,是通向武英殿的熙和门。
这座武英殿,正是李自成匆忙登基的地方,也是摄政王多尔衮办公之地。
桥的右边是通向文华殿的协和门,文华殿是清代早期太子的正殿,也是著名的经筵典礼举行的场所。
文华殿的后殿就是著名的文渊阁,它是明清两代的宫中图书馆,是仿宁波的天一阁而建的。
向正前方看就是太和门了,它与左边的贞度门和右边的昭德门构成了通向三大殿的门户。
三大殿:
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紫禁城的外朝部分。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乃至全国最高最大的宫殿,面廓11间,重檐庑殿顶,是朝廷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中和殿,是一座方亭建筑,它是帝王在太和殿活动时的准备场所,也是帝王在祭祀,和演耕前检查用具的场所。
保和殿,是清代除夕为王公大臣设宴的地方,也是清代科举考试最高一级的殿试举行的场所。
乾清门:
连接外朝和内廷的门户,也就是分割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大门,又叫御门。
乾清门西侧墙根下的一排朝房就是著名的军机处。
交泰殿:
后三宫的第二殿,建筑形式与中和殿基本相似,但规模略小。
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代是皇后生日时接受礼贺的地方。
交泰殿宝座东侧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和西侧近代的大自鸣钟是宫中乃至全城的时间基准,神武门和钟鼓楼报时都以此为准。
坤宁宫:
后三宫的第三宫,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代将东二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
清代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溥仪都曾使用过坤宁宫洞房。
御花园:
过坤宁宫,出坤宁门就来到了御花园,御花园内共有殿阁、亭台20多座,古树160多棵,假山水池各2处。
钦安殿为御花园的中心建筑,是明代嘉靖皇帝为祭祀道教神灵而建的。
堆秀山是院内最高建筑,山上有御景亭,是九九重阳节皇帝登高的地方。
园东西两边有千秋亭和万寿亭。
御花园的北端为顺贞门,这里就是嘉庆皇帝遇刺的地方,出顺贞门就到了神武门,紫禁城的中轴线就到头了。
东路:
午门→太和门三大殿→乾清门→东六宫→宁寿宫→珍妃井
东六宫:
包括钟翠宫,承乾宫,景仁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
其中东太后慈安就住在钟翠宫。
另外,延禧宫也非常有名,因为紫禁城中唯一的一座西洋建筑就在延禧宫内,那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水晶宫。
只可惜延禧宫现在还没有对外开放。
宁寿宫:
整个宫殿群分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布局严谨,装饰豪华。
宁寿宫花园中最著名的当属流杯亭。
畅音阁是宫中最大的戏台,位于宁寿宫的后寝部分,分三层,最下层210平方米。
梅兰芳和谭鑫培等都在这里演过戏。
珍妃井:
位于外东路的最北端,是参观故宫的最后一站。
西路:
午门→太和门三大殿→乾清门→西六宫→慈宁宫→养心殿→淑芳斋
西六宫:
包括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
东西六宫每宫都是广深各50米的方格,采取一正两厢,两进院落的格局。
西六宫中的长春宫,以红楼梦壁画而闻名。
储秀宫至今保持着慈禧太后50寿辰时的原貌,当时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危难,大肆浪费,将储秀门拆除,与翊坤宫连成一体,成为了四进的大院落,院中装饰奢华令人瞋目。
养心殿:
工字形建筑,分为前朝和后寝,中间以穿堂相连。
前殿三间,中间一间为皇帝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东间就是“垂帘听政”的场所。
西间有雍正皇帝手书“勤政亲贤”匾,是皇帝召见军机大臣的地方。
养心殿的西暖阁有著名的三希堂,由三幅字帖而闻名海内。
他们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三帖中《快雪时晴帖》在台北,另两帖,现藏于故宫。
慈宁宫:
养心殿、西六宫、西五所组成了内西路,在这路建筑的西边还有一路建筑,称为外西路,皇太后所居住的慈宁宫就位于此地。
漱芳斋:
御花园两侧为东五所和西五所,是皇宫内的幼儿园,乾隆皇帝就在西五所的二所居住过,因此这里成为了潜邸,于是乾隆登基后将这里改建为重华宫。
重华宫东路就是著名的漱芳斋,漱芳斋内有一座戏台,是仅次于畅音阁大戏台的一所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