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册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466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册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册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册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册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册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册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册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册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册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11.23——11.27

飞流直下三千尺

14

11.30——12.4

字的创意设计

15

12.7——12.11

图形联想

16

12.14——12.18

图形拼摆

17

12.21——12.25

黑白撕贴画

18

12.28——1.1

中国民间玩具

19

1.4——1.8

机动

20

1.11——1.15

考试

一、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民间雕刻,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传统雕刻工艺的造型、色彩特点与制作方法。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3.进行始业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选取了传统雕刻工艺,有商朝的象牙雕杯,有明朝的犀牛角雕云龙杯、紫檀九龙纹笔筒,清朝的竹雕龙柄杯和象牙花插。

这些雕刻工艺品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做工精致,是我国工艺品中的珍品。

中国的雕刻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在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为装饰品而随葬。

千百年来无数工艺美术大师创造了数不清的作品。

传统雕刻工艺有三大门类:

竹雕、木雕和牙雕。

这些工艺由于材料特殊、贵重,技术难度大,一般以制作欣赏品为主,俗称“特种工艺”。

“竹雕”是指以竹为材料(如:

竹笔筒、对联片、书橱、竹椅等)进行的雕刻。

我国南方较为流行。

竹雕的表现方法有镂雕、阴刻、浮雕等多种。

还有一种以老竹根作原坯,对其稍作雕刻,创造成意象的人物、动物等各种造型。

这些作品作陈设用。

“木雕”是在上好的木料上进行雕刻而创作出的一种工艺美术品。

如书中的明代紫檀九龙纹笔筒,因紫檀木质地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润,故雕刻精美,堪称笔筒中的精品。

另外,我国的黄杨木雕也非常有名,一般用于建筑和家具的装饰,陈设作品多采用圆雕的形式。

“牙雕”泛指兽牙、兽角的雕刻制品,有时也叫“牙角雕”。

象牙天生丽质,色泽洁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充满艺术魅力。

犀角则因其珍稀而名贵。

其技法与竹、木雕刻大体相同,器物造形也以笔筒、镇尺、笔架、屏风等为多。

书中的商代象牙雕杯采用了镶嵌的工艺,被称为牙雕绝品。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这些是什么材料制作的雕刻工艺品?

你喜欢吗?

自己欣赏,并与同桌同学交流。

2.教师作适当的介绍。

3.始业教育

上课纪律(含上下课途中)

教室卫生

课前准备(工具与材料)

作业要求

15.《自制棋子》

1、了解棋文化,培养学生对历史悠久的棋文化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立体的棋子。

3、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感受、设计和表现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对棋子立体造型的观察、设计与表现。

难点:

对棋子不同角色特征的把握与表现。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泥巴或橡皮泥、水粉颜料、雕刻工具等,收集有关棋文化资料

(教师)尽可能收集各种棋的图片资料、范作、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揭题。

这是什么?

出示棋子。

揭示课题:

《自制棋子》

3、引导思考。

(1)你喜欢下棋吗?

喜欢下哪种棋?

(2)下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顽强沉着、机智勇敢的意志品质……)

(3)你印象中的棋有哪些棋子组成?

使学生认识将帅、兵卒、车马炮和棋盘等。

(4)你知道棋的来历吗?

引导学生感受棋文化。

4、引导探究。

(1)书上的棋子在造型上有哪些特点?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大胆地说出棋子的造型、色彩特征等。

(2)让学生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棋子。

相互评点、交流感受。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及不同的表现方法。

5、作业要求:

用泥塑的方法,表现独一无二的棋子。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

(1)棋子的整体造型;

(2)表现方法;

(3)个性体现。

7、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再让同学评议,教师小结。

8、延伸部分:

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现棋子吗?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尝试。

1.《我架神州游太空》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画的工具,分创作组(4人一组),收集太空的有关图片资料

(教师)课件、范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太空飞行器的模型等

1、提问导入。

(1)世界上除了鸟儿会飞外,还有什么东西会飞?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了解太空。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事先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2)教师补充小结并板书:

宇宙飞船、宇航服、太空、星球。

3、欣赏图片。

(1)提问:

说说宇宙飞船的组成部分并简述其设计的注意点。

(2)教师小结,板书欣赏要点:

①形状;

②色彩;

③结构;

④其他因素。

4、学生创作。

(1)主题:

我驾神舟游太空。

(2)提问:

在太空遨游时你希望驾怎样的飞行器?

穿怎样的宇航服?

最想到哪个星球上去探险?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作品,教师指导。

(4)启发:

①构思:

与众不同,富有创意;

②构图: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③创作:

掌握技法,熟练表达。

5、作业讲评。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互评。

(2)有时间的学生进一步修改作品。

2.《我们爱劳动》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1、欣赏揭题。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设问:

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

2、讨论研究。

(1)欣赏书中第5页的4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

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

(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

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

(3)学生模拟某一劳动动作,其余学生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变化,教师适当示范动态线。

3、作业要求。

尝试描绘自己从事过的劳动。

(本课时完成人物的描绘)

4、交流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

 

3.《绿化家园》

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

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学生)收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摄影图片,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

(教师)收集有关绿化家园的图片、海报,制作成课件,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等

1、谈话揭题。

(1)看图谈感受,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与学生课前收集的绿色家园摄影图片欣赏相结合,直观感受绿色的美。

请学生讲讲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了解植树绿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及时间。

提问:

3月12日是什么节日?

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3)揭示课题《绿化家园》。

2、探究新知,学习对称剪方法。

(1)教师出示一张绿色的纸,提出问题:

一张彩纸怎样才能变成一棵树,用什么办法?

(2)学生得出结论:

以彩纸做材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

(3)教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

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

(4)学生试着剪纸。

(5)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征。

看课件《各种各样的树》,说说你能识别哪些树木,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

(6)分组讨论:

剪纸的树形可以有哪些变化?

(7)小结。

3、学习用四连折法剪树。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集体创作纸贴画《美丽的大森林》。

(1)创设情境:

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2)学生分组,集体创作用折剪方法剪树,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或长卷纸上,组合成美丽的大森林。

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6、提问:

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特征是个好办法。

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表现方法吗?

4.《立体造型》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3、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

使纸立体造型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学生)剪刀、胶水等

(教师)立体造型范例、示范用纸、剪刀、胶水、学生用纸等

1、欣赏感受。

教师出示各种纸立体造型作品,学生欣赏感受其魅力。

出示课题《立体造型》。

2、了解感知。

(1)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分析材料,研究纸立体的制作方法。

(2)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作品通过卷、压、折、剪、粘、穿插等方法来表现。

3、研究学习。

(1)出示一张纸,设问:

“谁有办法让它变成立体形状?

(2)学生上台展示各种纸立体的制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提示、启发。

4、尝试练习。

将一张铅画纸制作成多个纸立体形状。

5、欣赏启发。

欣赏教材中的范例,分析其构成方法及造型特色。

6、感受体验。

将教师提供的立体造型分解并重新组合。

7、联想创作。

学生将上节课制作好的各种纸立体形状用合适的方法组合,变成一件完整的立体造型作品。

8、展示评价。

学生将作品布置成一个“立体造型”作品展览,互相参观,互相介绍,互相评价。

9、教师小结。

5.《自行车的故事》

1、了解自行车的演变过程、自行车的造型特点和功能作用。

2、通过对自行车的绘画、设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工业设计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画自行车。

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学生)油画笔、水彩笔、记号笔、中国画颜料、水粉笔等绘画材料任选一种

(教师)课件、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1、导入新课。

(1)老师推一辆自行车进教室,吸引学生注意力。

直接揭题:

《自行车的故事》。

2、看一看,想一想。

(1)课件展示,对比欣赏:

早期的自行车和现代的自行车,儿童使用的自行车和成人使用的自行车,比赛的自行车和休闲的自行车,以及载重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

(2)了解、思考:

①自行车有哪些样式?

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②、从古到今,自行车是怎么演变的?

3、骑一骑,议一议。

(1)请一个同学上来骑一骑自行车,大家讨论:

为什么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在行驶时不会倒?

(2)观察自行车,分析自行车由哪些部件构成的。

(车轮、车座、车把、车铃和车身)

4、画一画,说一说。

(1)画一辆自行车或有关自行车的场景画。

(2)请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所画的自行车故事。

5、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上网查询有关自行车的知识,并把最感兴趣的材料摘录下来,为下节课交流做准备。

6.《四季歌》

1、了解有关一年四季的知识,能运用花、树等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来表现四季的不同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四季,学习给诗配画或画配诗,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

能用色彩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综合创造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四季的兴趣。

画出四季的特点,进行四季的诗配画或画配诗创作。

画出四季的象征景色,能够在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蜡笔水彩画等工具、探索春季的秘密(花、叶等)、收集有关四季的资料

(教师)范画等

1、交流发现。

你心中的四季是怎样的?

(2)交流在一年四季中花、草、树等景物的变化特点。

2、欣赏范画。

(名作或师生范作)

(1)出示范画,提问:

画的是哪个季节,你怎么知道?

(2)比较各季节范画的画面区别。

(3)教师小结。

3、分析范作。

(1)出示诗配画的范作。

提问:

你发现这幅作品的诗意与画之间有什么联系?

画中季节的象征性景物是什么?

(2)师生共同分析范作。

(3)教师小结诗配画的特点。

4、尝试配诗。

(1)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

①主体事物特点;

②环境特点;

③色彩特点;

④意境特点。

(2)学生尝试为自己的作品配一句话或一首诗。

(3)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大家互相交流各自的诗画创意。

(2)集体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情感表达。

(3)教师总结评价。

6、课外拓展。

设计四季故事,进一步探索你喜欢的季节的特点。

7.《美丽的孔雀》

1、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

2、学会用点、线、面组成花纹图案,感受图案的装饰美感。

3、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

学习用点、线、面元素设计绘制美丽的花纹或花边。

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视频素材、课件、画笔

1、谈话引入。

播放视频:

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

猜猜:

艺术家通过舞蹈语言表现了哪种动物的特征?

问:

你喜欢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吗?

请学生模仿孔雀的造型,在音乐《金孔雀轻轻跳》中进行舞蹈表演。

2、出示课件,通过欣赏不同形式表现孔雀的艺术作品,学生评说其不同的美感。

(有绘画的、舞蹈的、演唱的、图案的、雕塑等多元化形式。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根据孔雀的花纹特点学习设计图案。

(板书)

4、研究花纹图案的设计方法。

(1)请学生在生活中找出一些有趣的花纹图案。

(2)讨论:

图案中运用了哪些设计要素?

造型方面:

重复、聚散、大小、叠加等组合方法,体验不同的美感。

色彩方面:

强对比、弱对比等用色方法。

5、小结:

用大小不同、粗细不同、方向不同的点、线、面进行有秩序地排列,可以产生不同的美感。

同时搭配和谐的色彩,更是锦上添花。

6、教师示范。

教师范画,说说其运用的方法。

讨论研究:

还可以用哪些不同的表现方法?

7、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习色彩平涂、彩笔勾勒的方法。

(1)起稿

(2)设色

(3)勾勒

8、作业展评。

用设计的图案装饰熟悉的生活用品。

(师生制作一些镂空的生活用品造型模板,将学生设计的图案作品衬于模板之后,感受图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评价的方式:

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

8.《山外有山》

1、通过欣赏全国各地各种名山大川的图片,感受山的造型之美。

2、了解简单的浅浮雕知识,尝试用各种纸材,学习撕、剪、拼、贴等纸造型技法,表现重叠的山峰。

3、进一步认识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美感。

用立体纸造型表现重叠的山峰。

(学生)收集中国各地名山的摄影图片,纸材、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教师)课件、彩纸、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1、欣赏导入,启发谈话。

(1)出示有关黄山的图片和画作:

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黄山的认识。

引入话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看图提问:

你们去过这美丽的地方吗?

这是哪儿?

(黄山)

(2)出示黄山其他景点的图片,学生谈谈感受。

(3)说说自己熟悉的山区景色,谈谈印象深刻的景点。

(4)小结:

各地的山都有不同的美感。

2、揭示课题:

用纸造型表现重重叠叠的山。

3、示范制作,讲授纸造型的创作方法。

(1)边示范边讲解纸造型的制作步骤。

(2)讨论如何组合纸造型山,感受不同的美感。

(3)学习重叠排列的方式。

4、观察分析,交流表达。

(1)出示课件,播放全国各地的名山图片。

(2)欣赏美景,感受不同的美感。

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

不同的山景都可以用纸造型的方式表现。

5、学生创作,表现创意。

(1)利用不同纸材的特点,设计制作纸造型山。

(2)选用不同的色纸进行创作,注意色彩的搭配。

6、作品展示评价。

可以将作品放置在盆中,添加植物装饰,进行点缀美化。

9.《灵璧奇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灵璧奇石的欣赏,感受自然美。

2、利用石头、颜料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的兴趣和能力。

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

石头造型的新颖和富有美感。

(学生)搜集各种形状的石头、铅笔、彩色水笔、水粉颜料、毛笔、笔洗筒和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等

(教师)石头造型作品、AB胶或502胶等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欣赏教材中的灵璧奇石图片,感受奇石自然美。

(2)揭示课题:

《灵璧奇石》。

今天,同学们带来许多形状各异的石头,老师也带来了用石头制作的作品。

(出示教师范作)大家来说一说:

老师是怎样把石头做成这么好看的小动物的呢?

2、深入研究,分析归纳。

(1)老师分解石头小动物:

身体——石头形状有很生动的动态;

耳朵——两块小小的石头;

尾巴——独特的石头。

(2)把其他卵石作品分发到各小组,供学生继续研究、学习。

(3)归纳卵石动物的造型特点。

(夸张、概括又极具变化)。

3、学生创作。

请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石头,进行卵石艺术品的创造。

(1)设计构思——可以从较大的石头入手,也可以多块石头加以组合,对石头的原有形状加以想象。

(2)固定——确定作品造型后将石头之间用AB胶或502胶固定。

(3)装饰——根据表现需要,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制,也可以用实物,如铜丝、毛线等加以装饰。

教师及时为学生提示、指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造。

4、欣赏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想法。

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在周末或假期,同学们可以和父母亲一起到大自然中找一找造型独特的石头,并进行艺术创作。

10.《飞流直下三千尺》

1、了解有关瀑布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瀑布等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习用线条的疏密变化、明暗对比等方法来表现瀑布

3、启示学生保护水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的情感。

用不同的线条及明暗对比方法表现瀑布。

画出瀑布的特征及美的感受。

(学生)参观家乡的瀑布,收集有关资料和图片

(教师)范作等

1、说说体会。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瀑布的特点及对瀑布美的感受。

(2)尝试创作。

2、欣赏范作。

(1)欣赏作品,对照自己的作品说说创作的主题。

(2)学生评价范作(注意线条明暗和构图等的表现),并提问:

你们觉得瀑布该怎样表现?

(3)师生共同小结:

线的力度、疏密、明暗变化的方法等。

我眼中的瀑布。

(2)内容:

可以画一道或几道瀑布(注意构思、构图、线条、明暗和色彩等)。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课外拓展。

(1)课外画一些瀑布的速写。

(2)讲解有关瀑布的游览故事。

11.《字的创意设计》

1、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学习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

2、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审美文化素养。

3、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

增进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了解汉字的历史,掌握美术字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字体设计的创意。

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抓住字义、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变体,使原字体变得更形象、美观、活泼,达到创新的目的。

(学生)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尺子,蜡笔或水彩笔

(教师)课件,教学录像《三十六个字》,范作,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多种字体的同一组美术字,认一认、说一说这些是什么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结: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一种字体,具有美观醒目的特点,我们在书刊、广告、包装等方面都能看到,如果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美术字,那该多棒啊!

(3)揭题:

《字的创意设计》。

2、了解文字历史,感受传统文化。

(1)出示一个象形文字,说说这个字在古代是怎么写的?

(如:

日、月、山、水、草、木、鱼、牛、鸟等字。

日 月 水 牛

(2)了解这个文字的变化过程。

(3)观看动画片《三十六个字》。

(4)说说观后感。

3、欣赏评述,小组研究。

(1)欣赏、了解常见的美术字字体。

认识宋体美术字以及它的三种变形——老宋体、仿宋体和新宋体。

认识黑体美术字。

认识变体字。

(教师用电脑演示不同字体格式的变化)

(2)认一认,找一找美术书、语文书、报刊杂志中的各种字体。

(3)研究宋体字和黑体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