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6939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doc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doc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教学目标】

1、文化角度,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2、能力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角度,培养学生由关注到热爱自己的家乡。

4. 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和写作论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命脉,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2、了解姓氏来源的几种常见的形成方式。

3、了解各种年节风俗的来源。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个体姓氏的了解、年节风俗的形式和民族的源流,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设想】

一、课前学习

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

氏的由来。

2、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3、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找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

究。

利用家庭藏书和学校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二、课堂学习

1、由教师介绍一些关于本地的年节风俗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各自姓氏的来源。

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步骤】

一.分析姓氏源流

1、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叫秦涧泉的人在游览岳王庙时,看到南宋大奸臣秦桧夫妇跪岳王庙前

,义愤地在岳王庙前题诗: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可见秦涧泉对自

己姓的尴尬。

而著名的孔庆东教授每每出来讲学,总是很自豪的向听众介绍自己是孔

子的第十三代传人。

从对比中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

(可见,姓氏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

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多少种姓?

(让学生讲,老师尽量表扬)

汉族最大的十个姓是:

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

这十个姓占华人

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

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

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

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

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

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

、陆。

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在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

2、既然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姓,大家有没有想过姓是怎么来的?

在现在生活中,

通常子随父姓,那么在古代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你没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明确:

我们书上也有这样的例子,古代有个本应姓赵的人,因为承袭他父亲的爵位而

 

改姓周阳,可见我们有的姓是因为封地的缘由而来。

①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②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我们流传已久的百家姓里到底有多少个姓氏?

明确:

⑴(“百”并非就仅指确切的“百”,而是多的意思。

最早在宋的时候出现关于百家姓的一本小册子,后来经过明清不断地新修,到今天大概有四千多种,常用的有19种。

那么,这些姓氏是怎么来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

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让国人骄傲的姓氏文化。

⑵我们来看看姓氏这两个字。

姓氏中的姓是“别婚姻”,氏则是“明贵贱”。

正如《通志·氏族略》说的那样,“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在夏商周之时,姓氏分而为二。

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

《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

也就是说在炎黄之前人是没有姓名的,到炎黄时期出现了姓名,那时候人首先出现的是名后来才有姓,而且名和姓是不相连的(比如介绍我班的一位同学小明,王氏)把名和姓连起来是战国秦汉时期,比如刘邦、陈胜、吴广。

二、姓氏的源起及意义

1、图腾演变为姓

  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

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

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

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

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2、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大家看一下“姓”这个字,拆下来就是女生,可见姓是因为生而得。

因此在母氏氏族

时期人们用姓是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既然我们讲清楚了姓,那么氏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氏”是什么意思?

你们可以试着猜。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

“氏”的本源义是木本即植物的根,在父氏社会中,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而族长或有权势者往往一夫多妻,男子升到一家之长的地位。

这时出现了同一姓所衍生的分支,但是当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氏的,只有贵族男子才有氏。

那么可见“氏”是用来区别“贵贱”。

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

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

(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古姓,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据此,研究者认为我国的姓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并作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称号。

氏隶属于姓。

夏、商、周时期,姓氏作为贵族间区别不同血缘关系的一种制度。

自秦汉以后,姓氏不分,合二而一。

3、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水浒传》中一个人物“西门庆”,他姓西门,为什么姓西门呢?

他家住在西门这个地方。

大家想想东郭先生为何姓东郭?

可见有按居住地而得姓。

4、现在如果赋予同学们一个神圣的职责,让你们给一个人赐姓,这个人是杀猪杀鸡杀鸭的,你们觉得要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姓才合适呢?

(自由讨论,姓“屠”)

明确:

这就是姓氏来源的又一种方法,按照职业取姓。

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按照职业得姓的姓氏?

(巫、卜、陶等)

5、大家通过预习有没有发现其他获得姓氏的方法。

(国名、自己祖先的字等。

姓在母系氏族社会以后,逐渐增多,来源极广。

主要来源于封国名、谥号、爵位名、官名、居地、职业等。

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

如赵、西门、郑、苏等。

②.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③.以先人名或字命氏。

加皇甫、高、刁、公、施等。

④.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

如伯、仲、叔、季等。

⑤.以职官名称命氏。

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⑥.以职业技艺命氏。

如巫、屠、优、卜等。

⑦.以祖上谥号为氏。

如戴、召等。

⑧.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

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

⑨.因赐姓、避讳改姓氏。

如手唐王胡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性因避讳改为常氏。

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为帅氏。

⑩.因逃避仇杀改姓。

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等。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等,情况十分复杂。

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

如给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6、探究思考

⑴、根据材料,确定探究方向。

1、据第四次人口谱查统计:

三明市共有33个民族,459个姓氏,人口较多的姓氏有100多个。

三明市在较多人口的100多个姓氏中,又以陈、林、邓、王、李、黄、吴、张等姓氏人口最多。

其中大田县共有153个姓氏,其中人口达万人以上的有:

林、陈、吴、郑、张5个姓氏。

2、据大田县内部分姓氏族谱记载,大田人多为河南省迁入,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刚强,忠厚好客。

历代人才辈出,至清末,进士38人、举人59人。

其中有誉满京城的明代礼部尚书田一俊(号钟峰),任内曾上疏《大田盐法议》,以解故里吃盐难;与郭奇逢(鹤峰)、廖宪(盘峰)三者文章气节相砥砺,著称“三峰”才子。

县人连登岸精研星纬,著有《天文志》;肖一槐高年积学,著有《天文地舆图》。

名医不乏其人,清吴腾汉途经福州,治愈当地“天花”,为藩司和林则徐所器重;叶端一剂药治愈厦门海防分府李章霖内眷难症,名震鹭岛。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县谢廷训主修首部《大田县志》。

3、从战国末年开始,中原汉人有过四次大规模迁徒入闽(包括进入闽中西部的三明境域)的记录。

第一次汉族人入闽是在战国周显王扃年间(约公元前339~329年)。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

“……越遂释齐而伐楚。

楚威王兴兵而讨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

北破齐于徐州。

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

或为君。

滨於江南海上,朝服于楚。

”越王室一部率残部逃入浙江省南部与福建省北部、东部,开辟新领地,在战国晚期建立了闽越国。

第二次汉人大举入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灾害频繁。

中原许多汉族难民纷纷南下,逃入东南一隅的福建一带避乱。

逃避战乱的中原士族和难民纷纷选择交通闭塞的福建各地作为逃难避所。

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便有江左衣冠右族陈、林、郑、黄、詹、邱、何、胡八姓入闽。

大批中原难民蜂拥而至。

以至,三明境域的建宁县有句传言:

“未有建宁,先有何姓。

第三次汉族人大举入闽是在唐高宗时期。

唐总章二年(669年),朝廷令河南固始人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兵征剿泉潮间“啸乱”。

陈政父子率官兵及眷属共8000多人(计有58个汉族姓氏)从闽、广之交的梁丘盘陀岭进入福建境域征战,至唐景龙三年(715年),共经历了47年。

陈军征剿“獠蛮”之乱之后留守闽地,“男生女长通蕃息,五十八氏交为婚,”其后裔遍及福建省各地。

第四次汉族人大举入闽是在唐光启元年(885年)。

河南光州剌史王绪率3万官兵(共36个汉族姓氏)南下,经粤北、潮阳绕道入闽南。

(但据《闽国史事编年王潮篇》载:

“宗权发兵攻绪。

绪窘,乃率光、寿兵五千,并携吏民南奔。

”可见王绪离开河南光州时仅五千官兵,其队伍在入闽途中有很大发展。

)后,王绪为部属所杀;王潮、王审知继续率大军征战闽地,唐景福二年(893年)攻占福州。

   至此,三明境域的人口也发展至近50万人,形成以汉族人为主的生活区域。

___________姓氏源流考

⑵、既然有这么多的姓氏来源,那么你们的自己姓氏是怎么来的,历史又有那些与你们同姓的名人?

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做这个工作了,我想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姓氏。

(自由发言) 

小结:

不管我们的姓氏是什么,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祖先身上的精神流传百世,把他们优秀传统发扬广大。

同时百家姓又是普及到千家万户每一个人身上的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个点来打开探究中国文化的大门。

⑶、我们通过追本溯源,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有很多姓氏的起源都来自于一些古姓,如嬴姓、姬姓、妫姓、子姓等等,请大家思考:

为什么说中国姓氏同根同源?

明确:

相传黄帝的25个儿子,为4母所生,分为12“姓”:

姬、姞、酉、祁、己、腾、箴、荀、任、僖、儇、依。

也就是说,黄帝的子孙衍生成12个胞族,散居到各地。

这些胞族又滋生出一系列的“氏”。

当时普遍存在的父系家长制氏族都称为氏。

其首领为氏族的代表,也以氏来专称。

如黄帝称轩辕氏,尧称陶唐氏等等。

他们开枝散叶,分成不同的姓氏,所以说万姓是一家,同根同源。

 

二、文化寻根

(一)、文化,就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这一概念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反映人类历史生活的形态都可以称为文化,如婚姻文化、丧葬文化、居室文化、交通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建筑文化,等等。

根据区域分为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

根据时代划分为秦汉文化、隋唐文化、两宋文化、明清文化等。

根据民族,分为汉族文化、满族文化、藏族文化、苗族文化等。

根据国家,分为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埃及文化等。

(二)、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人能超越文化而存在。

   文化就是创造,每一种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创造

的历史,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

文化既有开放性,也有封闭性。

各种文化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