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什么是文言文答案的古文 文言文答案叫什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度写范文什么是文言文答案的古文 文言文答案叫什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度写范文什么是文言文答案的古文 文言文答案叫什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闻命:
听到辞命。
闻,听;
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2、翻译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
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费用:
花费钱财。
2纱绢:
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3馋:
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可办粗饭几日
(2)何必图好吃好着(3)莫待无时思有时2、翻译: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给我10篇初一下人教版的古文阅读,答案都填好的急啊有答案哦(—)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其真无马邪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执策而临之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译句。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译句。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之情。
4.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作用。
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
而在位者也应(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二)(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采,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子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1)。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子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
(2).今贼适疲于西,又务子东,兵法乘劳,此进趋(3)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
①并日而食:
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
②非计:
不正确的计策。
③进趋:
赶快进兵。
1.填空答问:
这两段文字都出自《三国志·
诸葛亮传》。
“三国”除蜀国外,另两国是____与______;
文中的“先帝”指,“陛下”指。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①夙夜忧叹:
②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3.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
甲文:
乙文:
4.申、乙两段文字都紧扣“诸葛亮上《出师表》”这一中心,写出了哪两层意思?
请分层概括回答:
①。
②。
(三)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
(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
(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蹊:
践踏。
(2)策:
通“册”。
(3)长明灯:
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4)恬:
心神安适。
(5)韩性:
绍兴人,大学者。
(6)通儒:
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7)被:
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依僧寺以居无从致书以观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恃卫之臣不懈于内C.暮归,亡其牛其真无马耶D.录为弟子.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
(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漫浪:
随随便便。
②急.:
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
②其义自见:
③自晓其文: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
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
(请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五)晋平公问子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秉烛
(1)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盲臣
(2)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
文言文问题与答案1、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
“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
“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石:
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武王示之病()
(2)君与知之者谋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
(4分)12.(4分)
(1)疾病
(2)计议,商量,谋划1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14.(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15.(4分)治病治国2、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未尝苟且__________②或答人简札___________1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①随便马虎②有时(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1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3分,意思对即可)。
3、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
“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错:
镶嵌。
②纶:
钓鱼绳。
③是:
正确。
12.下列语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以桂为饵B.皆以美于徐公C.错以银碧D.醒能述以文者1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然其得鱼不几矣。
14.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2分)12.答案:
B评分:
答对得2分。
13.答案:
即使这样钓到的鱼也不多。
评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4.答案:
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评分:
4、【甲】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
“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
①诵:
背诵。
②方:
正在。
③辍然:
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
遗忘。
⑤引:
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4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分)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
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5、不责僮婢(节选)唐临性宽仁,多恕。
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
临察之,谓曰:
“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
“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
”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
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
及奴觉,谢罪。
城曰:
“寒而饮,何害也!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向取白衫且止
(2)潜觉其故(3)奴以米易酒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终不扬其过也。
22.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
为什么?
(2分)20.
(1)先前,原先(刚才)
(2)暗中(3)交换(3分,每词1分)21.(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2分,意对即可)22.示例1:
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
示例2:
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6、进士不读《史记》王士祯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
问:
“小儿读何书?
”以《史记》对。
“何人所作?
”曰:
“太史公。
”问:
“太史公是何科进士?
“汉太史,非今进士也。
”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
“亦不见佳,读之何益?
”乃昂然而出。
...
初中文言文试题需答案
(一)(2002年眉山)《论语》十则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愠:
恼恨,怨恨B.不耻下问耻:
耻辱,羞耻。
C.不亦说乎说:
通“悦”,高兴,愉快。
D.默而识之识:
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可以为师矣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学而不思则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思而不学则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D,择其善者而从之天将降大会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课文中所选六则,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B.第
(1)则共三句话,分别从学习是愉快的事,与人探讨是一种乐趣,不怨恨别人三个方面既谈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讲到个人修养问题。
C.第(3)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D.第(5)则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二)(2003年泉州)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吾一瓶一钵足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多义词。
①自南海还()②望桓侯而还走()③蜀之鄙有二僧()④肉食者鄙()⑤西蜀之去南海()⑥去国怀乡()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欲之南海子墨子九距之B.其一贫,其一富其真无马邪C.以告富者必以分人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本文引用的故事,意在阐述的道理。
5.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三)(2003年北京)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C.通宵达旦D.博古通今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缘:
(2)俨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1)渔人甚异之:
(2)林尽水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四)(2003年海淀)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选择答案()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
短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
“汝请人邪?
”植跪曰: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
”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
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
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
指曹操。
④论:
议论。
⑤邺:
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
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
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
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
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1、解释:
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
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
“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
“天之于民厚矣!
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
“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
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
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③繁:
毓。
④非相为而生:
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⑤蚋:
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
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
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
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①和②亦③并④类2、翻译:
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
绍夔笑曰:
“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
“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
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
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
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
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说“彼”。
“彼”有两个含义:
一、指“那”、“那个”。
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
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
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
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2、翻译:
①僧俱以告②当为除之③僧苦问其所以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
“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
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②中书:
即中书省。
寇准时任宰相。
③杨大年:
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
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黑”对“白”,“天”与“地”。
“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
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