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026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年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年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年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年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2文档格式.docx

《年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2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2文档格式.docx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A.再生产劳动力B.再生产科学技术

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D.构成文化本体

E.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为()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C.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D.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接受的教育质量

E.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5.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细分为()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文化

C.学校精神文化D.学校制度文化

E.学校观念文化

8.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A.环境对个体发展没有影响

B.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C.个体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D.个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E.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可能是消极的

9.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A.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B.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C.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D.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E.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10.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有()

A.教育者自身的状况B.人的主观能动性

C.家庭环境D.社会发展的状况

E.气候条件

1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

A.成熟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环境论

E.内发论12.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C.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E.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13.“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包括()

A.孟子B.荀子C.威尔逊D.洛克E.华生

14.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E.互补性

15.下列对于“社会环境”的认识正确的有()

A.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B.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C.离开社会环境这种外部条件,再好的遗传素质也难以发挥作用

D.“孟母三迁”的故事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16.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作用表现在()

A.帮助人发现自身的价值B.发掘人的潜力

C.发挥人的力量D.发展人的个性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三、填空题

1.社会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6.孟子是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7.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8.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

9.英国哲学家华生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

10.教育可以完全脱离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1.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

12.“蓬生麻中,不扶则直”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五、名词解释

1.环境2.教育规律3.个体主观能动性4.最近发展区5.遗传六、简答题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主要表现。

3.简述遗传素质在

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简述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5.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

简述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7.理想校园文化的创建策略有哪些?

8.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有哪些?

9.简述教育对

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0.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七、论述题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别从中小学生性别、智力及非智力因素这三个方面,试述教师应如何因材施教。

3.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工作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试联系实际加以阐述。

参考答案:

1.A【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

段,它是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

2.A【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技术以及传递科学知识,选项

A不符合题意。

3.B【解析】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掌握了国家政权,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和学校教

育的领导权,因此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政治经济制度。

4.A【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5.D【解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提出的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他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

必要的,这种观点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隔离。

6.A【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学记》中的一句话,其含义是:

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把教育作为

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

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7.C【解析】现代教育的发展逐渐与社会生产相结合,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力量,题干中的内容体现了现代教

育具有生产性。

8.A【解析】“遗传决定论”也叫做“内发论”,是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之一,题干是对其主要观点的阐述。

9.D【解析】教育可以将人类掌握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0.B【解析】题干是对“校园文化”的概念的阐述。

11.B【解析】教育对科学创造的成果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传授给更多的人,尤其是传授给年青一代,使他们能够掌握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所以,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主要手段。

12.C【解析】仅仅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消费事业,看不到教育的潜在的生产性作用,是缺乏战略眼光的表现。

13.C【解析】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点在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14.A【解析】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这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

15.C【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6.B【解析】华生过分强调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17.B【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其代表人物是华生。

18.B【解析】“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

决定的。

由此可见,题干中的观点属于“内发论”的观点。

19.B【解析】人才成长中的逆境定律充分说明了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20.B【解析】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他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21.D【解析】“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就持这样的观点。

22.B【解析】题干中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是“教育万能论”的体现,属于“外铄论”的观点。

23.C【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百分之九十都是由教育活动决定的,教育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

中起着主导作用。

24.D【解析】英国思想家、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儿童是一张可以任意刻写的白

板,教育是万能的。

25.A【解析】题干中的内容是霍尔的观点,他过分夸大了遗传的影响,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后天的教

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26.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一旦错过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只会“事倍功半”。

27.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

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28.D【解析】“遗传决定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

机制决定的。

由此可见,“生而知之”的天才论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29.A【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题干

中的内容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30.D【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并研

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31.B【解析】揠苗助长比喻不考虑事物的发展顺序,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它违背了个体身心发

展的顺序性规律。

32.B【解析】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说的是不同个体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充分体现了个体身心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33.D【解析】“狼孩”事件说明遗传素质仅仅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在人的身心发

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34.B【解析】“施用累能”的意思是“能力是在使用中不断积累的”,体现了社会实践对能力的影响。

35.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

部分补偿,题干中的内容体现了这一规律。

36.B【解析】“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教育方法完全忽视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不利于达到良好““

的教育效果。

37.C【解析】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个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键期,这就要

求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施教。

38.B【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

坏,反映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39.B【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人,直接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这体现

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40.C【解析】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

41.A【解析】1903年,我国在湖北武昌创办了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42.C【解析】资本主义时期最初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是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

43.A【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4.B【解析】虽然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归

根结底还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45.C【解析】学前教育学是从教育家福禄贝尔开始创立的,而夸美纽斯是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深刻认识并进行

了系统论述的教育家。

1.AB【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即: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2.ABCDE【解析】生产力为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育的各个方面均会受到生

产力的制约。

3.ABCDE【解析】选项中的内容都是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的表现。

4.ABCD【解析】遗传素质是个体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

多种可能;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而气候条件不是影响个体身

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5.ABCDE【解析】略。

6.ABCD【解析】科学技术对教育不起决定作用。

7.ABDE【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对教育起着决定作用。

8.BDE【解析】环境对个体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9.ABCDE【解析】略。

10.ABCD【解析】气候条件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无关。

11.BCE【解析】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主要有外铄论、内发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不包括成熟论和环境论。

12.ABD【解析】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13.BDE【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孟子、威尔逊属于“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14.ABCDE【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主要有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

15.ABCD【解析】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它只是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16.ABCDE【解析】凡是教育能够实现的使人发展的方面都有助于人类地位的提升。

1.政治经济制度2.生产力水平

3.生产力水平4.学校教育

5.相互制约6.政治经济制度

7.巩固加强8.传递保存

9.学校精神文化10.身体心理

11.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12.遗传环境

13.遗传14.内在需要成熟机制

15.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6.基因复制

17.遗传遗传素质18.成熟程度

19.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四、判断题

20.阶段性

1.【解析】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解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

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4.【解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5.√【解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强调了遗传的决定性作用,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6.√【解析】略。

7.√【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发展受特定的顺序支配,这一顺序是由基因决定的,他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

作用。

8.√【解析】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看不到教育对促进人的社会性的作用,陷入遗传决定论。

9.【解析】“白板说”的提出者是洛克,而不是华生。

10.【解析】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作用,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但是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经济制度的影

响。

11.【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2.√【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就会健康成长,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2.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3.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

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4.最近发展区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的差异。

5.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如肤色、身高和体重等。

六、简答题(答案要点)

1.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3.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

5.

(1)发现人的价值;

(2)发掘人的潜能;

(3)发挥人的力量;

(4)发展人的个性。

6.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7.

(1)主题统揽策略;

(2)个性塑造策略;

(3)传统拓展策略;

(4)重点突破策略。

8.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9.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10.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七、论述题(答案要点)

1.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只有被劳动者掌握和运用,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承担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

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

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劳动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的任务,这在高校表现得尤为明显;

另一方面,通过教育,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变成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要素,从而能在生产中创造物质财富。

2.

(1)性别差异。

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受生理特点、传统观念、学校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这要求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的性别角色,切合学生实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智力差异。

教育者对智力超常的学生进行教育要注意早发现、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人特长,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

对智力发展缓慢及弱智儿童的教育应该特别重视,适当降低要求,耐心施教。

(3)非智力因素差异。

非智力因素差异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的差异,它对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

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工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从而获得身心协调、统一的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

适宜、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5.

(1)遗传:

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如肤色、身高和体重等。

这些生理解剖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遗传素质的差异

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环境:

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教育学中所说

的环境一般指社会环境,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3)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

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教育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人作为主体是通

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发展的;

人们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并为了实现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

八、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2)优良的遗传素质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