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8934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三历史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战争使俄国损失惨重,经济崩溃,人民革命情绪高涨,斗争矛头都指向了沙皇专制统治,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厮杀,使俄国革命出现了难得的革命时机。

从主观方面讲,俄国无产阶级深受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战斗力和革命性。

加上广大的农民作为同盟军,便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已走向成熟,给予革命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执行了正确的斗争方针和策略,为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十月革命后,俄国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英、法、美、日等国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派军队支持白军,进行武装干涉,苏俄面临内忧外患。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是在战争环境和经济被破坏的条下被迫采取的非常措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的敌人,捍卫苏维埃政权提供了保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布尔什维克党试图由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加强,引起广泛不满,出现了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危机,说明这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世界大战、国内战争和1921年的自然灾害使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行加剧了苏俄经济的进一步恶化,导致苏俄政治危机的出现。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清除了危机,恢复了生产,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它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调动了广大农民、工人的积极性,使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它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e侍獾慕徊教剿鞯慕峁?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为其他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经验。

3、“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实施。

该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

这种体制形成的原因:

一是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化落后及缺乏民主传统,这是其基本原因。

20年代末期,俄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经济落后必然带化落后,俄国还具有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

二是阶级斗争激烈。

在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苏联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正常,斗争接连不断,有时十分激烈。

三是国际环境的影响。

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被西方称为“红色的孤岛”,而且它诞生就遭到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进攻。

在上述情况下,俄共(布)被迫采取了高度集中的强制政策。

当然这种体制的形成还与斯大林个人因素有关。

斯大林的粗暴专横,权力欲极强的性格,使他固执己见,讳疾忌医。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这种体制同苏联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在这种体制下取得的。

它使苏联国力增强,对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过积极作用。

但这种体制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忽视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后越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也促使个人崇拜现象的出现。

【经典名题】

1、十月革命前,俄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优越和成熟的条,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B、沙皇君主专制政治上非常落后,使群众的革命攻击力量异常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有利条

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结合在一起

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历史条,应注意把一战的影响纳入客观条;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是社会主义革命未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的基本原因。

俄国无产阶级和布尔什维克政党不仅有正确的革命策略,而且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是成熟的政党。

[答案:

A]

2、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二月革命后,俄国大中城市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本题是立意颇为深刻的选择题。

分析中俄两国革命不同道路的原因是由于中俄两国国情

的不同。

十月革命前,俄国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城市人口并不占全国的多数,可排除A、B两项;

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并未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可排除D项

3、导致苏联30年代大清洗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个人崇拜盛行B、国际反苏势力猖獗

、斯大林对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93年至1938年苏联的大清洗运动,发生在斯大林当政期间。

作为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负有最直接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斯大林错误的认为,当时阶级斗争越越尖锐,造成了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导致了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破坏和践踏。

[答案:

4、1921年,俄国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收税,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粮食432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该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

试分析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

本题属于小切口型材料类问答题,旨在考查对粮食税的进步性和历史意义的理解分析能力。

在回答时,应注意审题,其中“进步性”是指相对于余粮收集制的优越性,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意义”是指它对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

答题时要注意:

(1)要从粮食税与余粮收集制的比较入手;

(2)强调分析得出的结论应具体深刻并与材料呼应不可拘泥于教材内容。

这一类问答题的答案贵在具体而深刻,其难度相对较大。

答案:

进步性:

实行粮食税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

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对勤劳的经营者实行优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降低税额,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意义:

有利于加强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称“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制出能烤出社会主义的面粉。

”这表明他

A、正确分析了俄国当时的国情

B、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为俄国实现向第二阶段过渡指明了方向

D、认识到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具体表现为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无产阶级掌握政府权力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3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采取的哪项措施最能反映出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

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没收地主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耕作

4下列事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

①《四月提纲》的发表

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③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

④《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种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实行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61921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

7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

A、1919年B、1921年、1922年D、1924年

8对斯大林时期形成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

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9苏联的下列政策和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高度集中的体制

D、大清洗运动

10对苏联三十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严重的程度

D、苏联进行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第3卷

材料二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

苏联的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

……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危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①据两则材料回答,苏联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

从何时开始的?

②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③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三、问答题:

12自十月革命至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体现了政治学中的哪些原理?

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略)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知识结构]

召开背景

召开

巴黎和会内容

维护工具

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内容

评价【重点难点】

1、如何评价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美国在当时世界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

“十四点原则”是理想主义,其真实的意图是通过这些表面上冠冕堂皇的原则,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在“十四点原则”中,有对航海自由、贸易自由和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合组织等规定。

航海自由的规定是为了打破英法海上垄断,贸易自由的规定是为了打破其他国家关税壁垒,凭借自身经济优势夺取世界市场和殖民地,而成为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是为了通过国际联盟操纵国际事务,这些种种规定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削弱对手,称霸世界。

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经济实力超过了英法等国,位居世界第一,但军事政治实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这是当时美国所处的国际地位。

2、如何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其瓦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占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矛盾,但该体系不稳固,隐含了许多矛盾:

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如德国与英法的矛盾);

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美英矛盾,日美矛盾);

牺牲了弱小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如列强与中国的矛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依据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势必被打破,潜伏的种种矛盾随着各国实力对比变化而日益尖锐,争夺不可避免,这就决定了这个体系不可能维持长久。

最早对凡尔赛体系形成冲击的是20世纪20年代凯末尔革命,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粉碎了构成凡尔赛体系的《色佛尔条约》,20世纪30年代,日本于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德国于193、1936年两次撕毁凡尔赛和约,而国联又无法制止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此时凡尔赛体系名存实亡。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瓦解,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1、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

A、要求最大限度的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此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

A是法国的要求;

中,美国并没有分得战败国的殖民地;

D是华盛顿会议的内容之一,且表述不确切,而B是各国的共性,为正确选项。

B]

3、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

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的,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

这是一道“小切口,深分析”的问答题,它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为切口,进而分析其“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的原因,使考生认识这一体系崩溃的必然性,最后再以史实说明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

回答第一问,必须首先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概括为“争夺”和“勾结”两大特征;

相互关系特点概括了,举例就相对容易了。

回答第二问不能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要依赖对该体系实质和内在矛盾的认识。

回答第三问,应了解体系是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标志被打破的,这主要是对该体系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追忆和再现。

列强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为了分赃和称霸而相互争夺,例如,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主张,并拒绝法国关于结盟的建议;

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和远东进行激烈的争夺,等等。

其二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勾结,例如共同策划对苏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通过《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等。

因为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列强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尖锐矛盾,最终必将打破暂时均势,破坏世界和平。

193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后又出兵莱茵不设防区。

日本违反《九国公约》,妄图吞并全中国,1933年退出了国联。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迅速瓦解。

【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巴黎和会的最主要议题是

A、处置德国B、建立国联

、干涉俄国D、重建欧洲

2、在“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日本最关注的问题是

A、向欧洲地区渗透

B、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远东地区的霸权

D、开拓印度的市场

3、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的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年

④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①②B、②③、③④D、①④

4、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面临的最大威胁自

A、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的发展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法西斯国家的崛起与扩张D、苏联综合国力的提高

、《凡尔赛和约》的军事条款规定:

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但可以拥有10万官兵的陆军。

这一规定最能体现

A、法国的愿望B、德国的要求

、英国的愿望D、日本的心理

6、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支持中国收回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的主要意图是

A、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B、削弱日本在华优势

、联合中国抵制英日同盟D、表达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7、《五国海军条约》的签定

A、使美、英、日的海军军备竞赛得到平息B、使美国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

、抑制了美国想成为海上霸主的野心D、确定了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8、美国成为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主要表现在

①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②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的势力

③美国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④获得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殖民地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②③D、②③④

9、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

①少数帝国主义强国操纵并充满矛盾和斗争

②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和冲突

③决定对苏俄进行军事封锁和大规模的武装干涉

④帝国主义国家凭借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A、①②④B、①②③④、①②③D、②③④10、“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材料二国际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国团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三西方一评论家说:

“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际联盟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

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四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公里的旅行,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帐。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

“美国不能为了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

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

……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

”1920年3月的最后决议中,参议院以:

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方案。

——摘自《国际关系史》

根据上述材料,评述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联问题上的活动及结果。

要求:

内容应该包括活动的主要目的、经过、结果及其评价。

答题应成,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三、问答题

12、一战后,战胜的英、法、美、日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的,进行了哪些勾结和争夺?

它们之间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相对平衡局面最终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四、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略)

单元检测

1、列宁说: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十月革命

、一战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D、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

2、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探索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与资本主义社会和平共处的方案

D、与第三世界一起反对霸权主义道路

3、十月革命发生在经济落后的俄国,最主要的原因是

A、沙皇专制腐朽落后B、经不起世界大战的打击

、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D、有190年革命的总演习

4、苏维埃俄国实行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

B、实行余粮收集制,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

D、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曾说: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这反映了①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②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③农民在心理上产生了与苏维埃政府严重的对立情绪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和代价

A、①②B、③④、①②③D、②③④

6、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

A、苏俄的社会性质所致

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

D、苏俄当时生产力水平所致

7、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8、列宁说:

“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

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死亡

、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经济封锁所致

9、列宁曾说: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改良主义的办法”,是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B、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允许资本经营D、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

10、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D、要把计划与市场经济结合起

11、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时,苏联

A、在实施新经济政策B、在进行“二五计划”建设

、在进行“一五计划”建设D、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

12、造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B、片面发展重工业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D、轻工业发展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13、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形成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B、农业集体化完成

、新经济政策的废除D、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14、决定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根本因素是

A、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

1、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把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16、巴黎和会上,英、法、美三国争夺的根本点是

A、对德国的处理权B、对国联的控制权

、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D、对中国东的处理权

17、1919年3月2日英国首相劳合&

#8226;

乔治说:

“你们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夺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