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44+XYB.23+X或23+YC.22+X或22+YD.44+XX
9.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C.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D.非等位基因位于两条染色体上
10.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
1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是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12.已知一色觉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 )
A.25%B.50%C.75%D.100%
13.如图是一个血友病遗传系谱图,从如图可以看出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B.4C.1和3D.1和4
1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15.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16.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17.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从氢键连接处分开的碱基是( )
A.鸟嘌呤与尿嘧啶B.鸟嘌呤与胞嘧啶
C.腺嘌呤与尿嘧啶D.鸟嘌呤与胸腺嘧啶
18.DNA分子一条链中
=0.4,则在其互补链中及整个DNA中该比例分别是( )
A.0.4,0.4B.2.5,0.4C.2.5,1.0D.0.6,1.0
19.用15N标记的细菌DNA,在14N的培养基上连续分裂两次后,其后代中含有14N标记的新个体与含有15N标记的新个体的比值为( )
A.3:
1B.2:
1C.1:
1D.7:
1
20.如图所示转录、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碱基种类和核苷酸种类分别有几种?
( )
A.5、2B.6、2C.5、7D.5、5
21.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表,则如图所示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
GCA
CGT
ACG
TGC
赖氨酸
丙氨酸
半胱氨酸
苏氨酸
A.赖氨酸B.丙氨酸C.半胱氨酸D.苏氨酸
22.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需要碱基( )
A.3000个和3000个B.1000个和2000个
C.2000个和40000个D.3000个和6000个
23.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
B.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C.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必定改变
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24.同一品种的小麦,在肥料充足的条件下会出现穗大粒多的性状,引起这种性状变异的原因是(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环境条件的改变D.染色体变异
25.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自然选择
26.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
B.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
C.染色体缺失片段
D.染色体增加片段
27.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④提取目的基因.
A.④①②③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③④①②
28.在基因工程操作中DNA连接酶的作用是( )
A.将任意两个DNA分子连接起来
B.将具有相同的黏末端的DNA分子连接,包括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和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C.只连接具有粘性末端的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即磷酸二酯键
D.只连接具有粘性末端的DNA分子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29.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 )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改变了基因频率
C.产生了地理隔离D.产生了生殖隔离
30.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
A.24%、72%B.36%、64%C.57%、43%D.60%、40%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31.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若图中A为糖类,则A是 ,C是 ,G是 .
(2)B有 种.
(3)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4)E与F的关系是 .
(5)F的主要载体是 ,其中还存在 中.
32.如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示中,DNA的信息链是 .
(2)遗传信息是指 分子上的 的排列顺序.
(3)转运RNA的功能是 .
(4)图示中的DNA片段决定着 个氨基酸;
共需 个转运RNA来运载.
(5)图示中,细胞核内发生的过程叫做 ,核糖体上发生的过程叫做 .
(6)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相对运动方向是由 向 .
33.如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已知Ⅰ2、Ⅱ1、Ⅱ4、Ⅱ6是纯合子,请分析回答: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
(2)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3)若Ⅲ1与Ⅲ8近亲婚配,则生出病孩的概率是 .
34.番茄果实的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a控制着,如表是关于果实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回答: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红果×
492
504
2
997
3
1511
508
(1)番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 ,这一结论如果是依据实验2得出的,理由是 ;
如果是依据实验3得出的,理由是 .
(2)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实验一:
;
实验二:
实验三:
.
35.
(1)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 , .
(2)基因工程技术的核心是 ;
其工具酶是 和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眼大和眼小是一对相对性状.
【解答】解:
A、高鼻梁和塌鼻梁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故A错误;
B、卷毛和直毛是同一性状的两种表现,挂B错误;
C、五指和多指表示手指的数目,是同一性状的两种表现,故C错误;
D、眼大和眼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故D正确.
故选: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每对基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a×
Aa→AA、Aa、aa,比例为1:
2:
1,其中AA占
、aa占
.同理,Bb×
Bb→BB、Bb、bb,比例为1:
1,其中BB占
、bb占
.
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其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四种,占总数的比例为
+
=
B.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所以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据此答题.
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且每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因此,四分体时期的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双链DNA分子.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分析题图:
图示为某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②为精子;
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精母细胞);
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
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精细胞).据此答题.
精子形成过程为: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因此图中精子形成过程的正确顺序为:
①④③⑤②.
C.
图示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由于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A、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知,该细胞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是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可能是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B、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本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上下对应的染色体相同,C错误;
D、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即减二后期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D正确.
【分析】卵细胞形成过程: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
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据此答题.
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因此5个卵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形成5个卵细胞和15个极体.
【分析】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就是对性别决定不起直接作用,除了性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
人类正常染色体为46条(23对),其中22对称为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
第23对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因此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Y;
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X.
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Y,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形成精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2+X或22+Y.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A、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细胞质中,故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
B、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B错误;
C、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
D、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或非同源染色体上,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错误.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摩尔根将该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从这一实验他们推断,白眼基因是隐性的,亲代白眼雄果蝇是隐性纯合子,红眼雌果蝇是显性纯合子.F1代的红眼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代,F2代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是3:
1,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于是,摩尔根等推论,眼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红眼是W,白眼是w.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不属于实验证据,D错误.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连续遗传;
(3)“男病母女病,女正父子正”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有病,正常女子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A错误;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B错误;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若女患者是纯合子,其子女都是患者,若女患者是杂合子,其子女50%正常50%患病,C错误;
D、显性遗传病正常子女不可能带有致病基因,D正确.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假设红绿色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由于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该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其祖母基因型为XbXb.
祖母基因型为XbXb,而该祖母必然将1个Xb遗传给她的父亲,所以她的父亲基因型为XbY,由于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所以该女孩的父亲必然将Xb遗传该女孩,所以该女孩一定有一个Xb,而该女孩是正常的,所以该女孩的基因型肯定是XBXb,所以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100%.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病,7号为隐性纯合子,致病基因一个来自5号、一个来自6号;
6号致病基因来自3号;
5号致病基因来自1号.
从题意和图可知,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女性患病亲代男性患病,女性至少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这个才能各为子代女性提供一个致病基因,6的基因来自于3,5的基因只能来自于1,所以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1和3.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噬菌体繁殖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
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DNA复制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R型细菌→小鼠→存活;
S型细菌→小鼠→死亡;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只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推论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没有具体证明何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的过程是:
复制开始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开双链,然后以DNA分子的一段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相互补的子链,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延伸,同时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A、解旋酶的作用是使DNA分子解旋,打开双链,A错误;
B、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错误;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一条子链,C错误;
D、DNA分子复制后,每个DNA分子都各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D正确.
【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A、DNA分子中不含尿嘧啶,不存在鸟嘌呤与尿嘧啶的配对,它们之间没有氢键,A错误;
B、鸟嘌呤与胞嘧啶能进行互补配对,解旋酶能将它们之间的氢键断裂,B正确;
C、DNA分子中不含尿嘧啶,不存在腺嘌呤与尿嘧啶的配对,它们之间没有氢键,C错误;
D、鸟嘌呤和胸腺嘧啶不能配对,它们之间没有氢键,D错误.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数量相等.
根据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DNA分子的两条链上的
的比例是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
=1.
19.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