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是最能体现佛教中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8855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禅宗是最能体现佛教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禅宗是最能体现佛教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禅宗是最能体现佛教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禅宗是最能体现佛教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禅宗是最能体现佛教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禅宗是最能体现佛教中Word文件下载.docx

《禅宗是最能体现佛教中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禅宗是最能体现佛教中Word文件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禅宗是最能体现佛教中Word文件下载.docx

呈剑献诗

德山赐棒

黄龙三关

其声如雷

疏山倒屙

某僧话堕

倩女离魂

示法无语

掷瓦翘足

视生如梦

非公境界

识心见性

古佛去久

与夺拄杖

教学相长

独超物外

超师之见

石头不失

石头路滑

西堂鼓角

龙潭吹烛

怜儿不丑

香严赤贫

曹山龙吟

玄沙明珠

文益重行

一指头禅

从谂拜师

沩山拔火

苍天苍天

老贼教子

我子天然

一粒之米

慧中三召

智常圈菜

某甲去得

甚堪雕琢

德山托钵

顿悟之道

与汝安心

百丈野鸭

衔一茎草

自家宝藏

黄檗笠子

击竹悟道

崇信十饼

鳌山成道

见山见水

曹源一滴

放三顿棒

拙自何来

灵利僧人

不干文字

刻苦修持

不见不闻

是病非禅

自观自静

他心通者

石巩牧牛

天皇问法

千圣不识

百尺竿头

无情说法

猫狗大虫

得心解脱

不成佛道

闻钟七条

抬脚不起

智不是道

他是阿谁

路在何方

生活中禅

赵州问道

运水搬柴

不作不食

肚饥吃饭

清潭月影

大珠用功

婆子倾茶

随流而去

失牛失火

洗钵吃茶

热凉寒火

不断世谛

思辨之智

佛无南北

风动幡动

住处危险

真性缘起

慧忠考验

神会知解

不道长短

钝根阿师

丧我儿孙

说有道无

南泉斩猫

南泉行粥

鹅出瓶中

牛过窗棂

隐峰泻水

东坡输带

丹霞焚佛

高平低平

香严上械

拾得扫地

却辐却轴

不可思议

不触即背

无缝之塔

佛曾迷否

哪块不精

费却盐醋

何曾错了

信念金刚

断臂求法

不视天子

不缺盐酱

即心即佛

亲者不问

已进不退

半个圣人

折足而悟

得与不得

一得一失

以此袁献

禅的语言

野狐之禅

寸丝不挂

背后底聻

卧轮伎俩

无水无舟

芥子须弥

一言相契

云门三关

白云万里

私通车马

三十六对

诗情禅意

上江籴米

诫斫松竹

鱼鼓颂歌

蝇子透窗

赞土馒头

月上寒山

云天水瓶

零落知空

如今不疑

昨夜一枝

溪声长舌

翠微深处

骑牛归家

禅的幽默

师姑女人

鼻孔眼睛

汝问不当

筋斗画像

见性非眼

倒立而寂

不钝置汝

指人为驴

唤主人公

守堂家人

心中有佛

风吹不动

禅与幽默

禅师圆寂

叶落归根

振铎入棺

吾欲行矣

此物他物

空诸所有

无声三昧

临逝夜话

行脚去也

不复来矣

附录:

中国禅宗系、宗派传承简表

禅宗公案大全

2010-10-1016:

00|作者:

收录|来自:

佛缘资讯

只手之声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

“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

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

“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于是,便把峨山赶出去,峨山不服,再三入室,三次都被打出来。

峨山心想:

我是被印可的人,难道白隐禅师看不出我有实悟?

或许是在考验我吧!

便再去叩禅师的门说道:

“前几次都因我的无知,而触犯了禅师,愿垂慈诲,我一定虚心纳受。

白隐禅师道:

“你虽担一肚皮禅,到生死岸头,总无著力,如果要痛快平生,须听我‘只手之声’(参一只手所发出的声音)!

因此,峨山便在白隐禅师座下,随侍四年,在峨山三十岁那年终于开悟。

峨山是白隐禅师晚年的高足,峻机妙用,大振白隐的门风。

后来年老时,在庭院外整理自己的被单,信徒看到,觉得奇怪,便问道:

“禅师!

您有那么多的弟子,这些杂事为什么要您亲自整理呢?

峨山禅师道:

“杂事,老年人不做,那要做什么?

信徒说道:

“老年人可以修行呀!

峨山禅师非常不满意,反问道:

“你以为处理杂务就不是修行吗?

那佛陀为弟子穿针,为弟子煎药,又算什么呢?

”信徒终于了解到生活中的禅。

一般人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做事与修行分开,其实,如黄檗禅师开田、种菜,沩山禅师合酱、采茶,石霜禅师磨麦、筛米,临济禅师栽松、锄地,雪峰禅师砍柴、担水,其它还有仰山的牧牛,洞山的果园等,这在在说明,禅在生活中。

断指求法

唐代仰山慧寂禅师,广州人,俗姓叶,九岁时,父母便送他到广州和安寺出家,到了十六岁时,父母又后悔不该送他出家,故又想尽方法,把他接回家来,令他还俗,准备完婚。

慧寂知道后,大惊,着急地问道:

“这是为什么呢?

慧寂的父亲回答道:

“从前我和你母亲之所以要送你到寺院里出家,是因为有一个算命先生说你命中犯凶煞,如果不投入僧门,求菩萨的庇护,便无法抚养长大。

现在你已经度过了厄运,可以还俗,继承叶家香火,我与你母亲已为你安排好一门美满姻缘,你又何必执意回到寺里过清苦的生活呢?

慧寂听后,不觉悲痛万分,一方面觉得父母用心良苦,恩情深重,一方面又觉得双亲在利用佛门,以保全儿子生命。

如今厄运一过,就要立刻背弃佛门,这种伪善伪信、自私自利的行为,实在罪过。

想来想去,慧寂决心不造孽缘,不能顺着父母心愿成婚,可是又知道语言上的争执是没有用的,于是就趁家人不注意时,将自己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一刀斩断,鲜血淋漓地盛在盘里,捧着去见双亲,长跪不起的请求道:

“孩儿已身入佛门,为正信弟子,此生誓愿求取无上正等正觉,双亲大恩大德,孩儿当时时祈愿回向,却绝不再还俗成家。

今断二指以示决心,请双亲成全我的愿心!

做父母的看到慧寂盘里血渍斑斑的两截断指,知道其意志坚决再难更改,只好让慧寂返回佛门。

后来,慧寂十八岁时,到江西吉州,拜访耽源禅师,传授圆相九十六种;

二十一岁,参访灵佑禅师,侍从十五年;

三十五岁后,领众出世,成为沩山灵佑座下的大弟子,创立中国禅宗里“沩仰宗”一派;

七十三岁时示寂,大家都尊称为“小释迦”。

中国人对出家为僧,一直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出家生活清苦,有的人认为必定受什么刺激,才会看破红尘。

殊不知“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如顺治皇帝说: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仰山慧寂禅师若无大心大愿,不能入佛门为僧,怎能成为一代宗师!

大机大用

di

有一次,百丈怀海禅师参访马祖道一禅师时,站在他的身旁,马祖道一禅师转眼注视着绳床的角上挂着的拂子,怀海禅师顺着马祖禅师的眼光说道:

“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

马祖道一禅师道:

“你以后要如何接引学人?

百丈怀海禅师拿下拂子,竖了起来。

怀海禅师就把拂子挂到原来的地方。

忽然,马祖禅师振威大喝一声,震得怀海禅师的耳朵聋了三天。

后来,怀海禅师住持百丈山,因为山岩险峻高绝,所以又叫大雄山。

一天,百丈怀海禅师对弟子开示道:

“禅教大法不是微小的事,我从前被马大师一喝,耳聋了三天。

黄檗禅师听老师这么说后,不自觉地吐出舌头。

百丈禅师问道:

“你以后不是要继承马祖的禅法吗?

黄檗禅师答道:

“今天老师举出这个公案,使我们见到马祖禅师的大机大用,但是还不能了解马祖大师,假如继承他的方法,以后将会接引不到学人了。

百丈禅师说道:

“如是!

如是!

见解与老师一样,见解超过老师,才可以承当禅教大法的传授,你有些地方超过了我。

黄檗禅师听后,便恭恭敬敬地礼拜着。

后来沩山禅师问仰山禅师道:

“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

仰山禅师道:

“此是显大机大用。

沩山禅师道:

“马祖座下出八十四位善知识,几人得大机?

几人得大用?

“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皆是倡导之师。

禅门的大机大用,主要就是直指本心,见性成佛。

吾人在生活里,要能自由、自主,要能圆满、喜悦。

精神和物质要合一,内心和外境要一如,随佛道而不成佛,随众生而不入众生,只讲开悟,只讲机用,此即所谓禅!

卧如来

赵州从谂禅师,山东人,十八岁时到河南初参南泉普愿禅师时,因为年轻,南泉禅师正躺着休息,就没有起身,看见赵州时就仍睡着问道:

“你从哪里里来?

赵州:

“从瑞像院来。

南泉:

“见到瑞相了吗?

“不见瑞相,只见卧如来。

南泉禅师于是坐起来,对赵州颇欣赏,问道:

“你是有主沙弥?

还是无主沙弥?

“我是有主沙弥。

“谁是你的师父呢?

此时,赵州恭敬地顶礼三拜后走到南泉的身边,非常关怀地说道:

“冬腊严寒,请师父保重!

于是南泉禅师非常器重他,因赵州是以行动来代替语言。

从此,师徒相契,佛道相投,赵州成为南泉禅师的入室弟子。

有一天,赵州禅师请示南泉禅师一个问题:

“什么是道?

“平常心是道。

“除了平常心之外,佛法无边,另外是否还有更高层次的趣向呢?

“如果心中还存有什么趣向,就有了那边,没有这边;

就会顾了前面,忘了后面,因此,所谓全面,被扭曲了的东西,怎会是圆融无碍的道呢?

“如果佛法没有一个趣向,回顾茫茫,我怎么知道那就是『道』呢?

“道不属知,不属不知;

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

若欲真达到不疑之『道』,你应当下体悟,『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说是非耶?

赵州禅师自小就聪明颖慧,出言吐语,自有禅味,一句不见瑞相,只见卧如来,赢得了南泉普愿禅师的欣赏,即至问他是有主的沙弥还是无主的沙弥,他不用一般的语言回答,他用行动表示,顶礼、侍立,这不就是无言说的禅风吗?

赵州禅师的禅,重在自我肯定,自然随缘,所谓从平常心流露,不做斧凿,自有一番禅心慧解!

去了依赖性

德山宣鉴禅师

德山宣鉴禅师,四川剑南人氏,参龙潭崇信禅师悟道。

德山禅师初到龙潭的时候,因为受点心婆子的教训,似乎牢骚满腹,在山门外大声叫道:

“说什么圣地龙潭,既不见龙,又不见潭!

崇信禅师在山门内应道:

“你已到了龙潭!

德山禅师闻此应声,有所契悟。

从此,德山禅师随侍龙潭崇信禅师参禅。

一日夜晚,德山禅师站在崇信禅师身旁,久久不去,龙潭禅师说道:

“时间已经不早,你怎么不回去休息?

德山禅师向门外走了几步,回头说道:

“外面天黑!

龙潭禅师点了纸烛给德山禅师,德山禅师正想用手去接,龙潭禅师一口气又把纸烛吹灭,德山禅师于此大悟,立刻向龙潭禅师顶礼,良久不起,龙潭禅师便问道:

“现在一片漆黑,你见到了什么?

德山禅师说道:

“弟子心光已亮,从此不再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了。

德山禅师悟道后,侍奉龙潭禅师三十余年,八十四岁圆寂!

德山禅师为了不同意禅门顿悟的说法,特地担了他的《金刚经》批注,到南方挑战,刚到南方,被点心婆子一番教训,指示他参访龙潭禅师。

德山禅师未能服膺顿悟的禅道,总因众生一向对自我的自信不够、肯定不够,而总希望诸圣加被,渐渐觉悟。

他以为不见龙不见潭,但崇信禅师告诉他,已到了龙潭,这便是给他一个当下即是的感受。

崇信禅师又把烛光吹熄,这也说明了不可依赖别人,一切要靠自己,德山禅师终于顿悟,即刻表明心迹,依赖性一除,所谓心灯亮了。

禅心经语

日本道元禅师,三岁时丧父,八岁时丧母,从小就由叔父收养,十四岁时在京都建仁寺出家。

我国宋朝时代,道元禅师来我国留学,当船在庆元港停泊时,一位年约七十多岁的老禅师上船来购买木耳。

道元禅师很亲切地跟他招呼,言谈中知道老禅师名叫有静,是浙江阿育王寺的典座(煮饭),于是就对他说道:

天色已暗,您就不要急着赶回去,在我们船上过一宿,明天再回去吧!

有静老禅师也非常有礼的回答道:

“谢谢您的好意,明天阿育王寺里正好煮面供养大众,今天特地出来买木耳,以便今晚带回,赶着明天应用,所以不方便在此过宿。

道元禅师道:

“就算您不在寺里,难道就没有人代理吗?

有静老禅师道:

“不,不能让人代理,我是到了现在这种年纪才领到这分职务的,怎可轻易放弃或请人代理?

何况我未曾获得外宿的同意,不能破坏僧团的清规。

“您已是年高德邵的长者,为什么还要负责典座这种职务呢?

应该安心坐禅,勤于读经呀!

有静老禅师听后,开怀大笑,说道:

“外国的青年禅者,你也许还不了解何谓修行,请莫见怪,你是一个不懂禅心经语的人。

道元禅师羞愧地问道:

“什么叫禅心经语?

有静老禅师不做思索,立刻答道:

“一二三四五。

道元禅师再问道:

“什么叫修行?

有静老禅师咬字清楚答道:

“六七八九十。

道元禅师在宋代时,到我国来学法,走遍我国名山丛林,后在浙江天台寺如净禅师处得法。

回日后,努力弘扬禅道,成为曹洞宗的开宗祖师,着有《正法眼藏》、《普劝禅仪》等禅门重要著作。

道元禅师初到我国时,即遇到有静这位老禅和子,可以让他知道中国禅林里真是藏龙卧虎,一个煮饭的老者,禅风高峻,深不可测。

什么叫禅心经语?

什么叫修行?

有静老禅师回答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当然这不一定指的什么,也可以说“一即一切”,“一二三四五”还不够包括禅心经语吗?

还重吗?

韩国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云水行脚,满空一路上嘀咕,嫌背的行囊太重,不时地要求师父找个地方休息,镜虚禅师都不肯答应,永远都是那么精神饱满的向前走去。

有一日,经过一座村庄,一个妇女从家中走出,在前面走的师父,忽然握住那位妇女的双手,那位妇女尖叫了起来。

妇女的家人和邻居,闻声出来一看,以为一个和尚轻薄妇女,齐声喊打。

身材高大的镜虚禅师掉头不顾一切地奔逃。

徒弟满空,背着行囊也跟在师父的后面飞跑。

经过很久,跑过几条山路,村人无法追上这师徒二人。

在一条静寂的山路边,师父停下来,回头,非常关心地问徒弟道:

“还觉得重吗?

“师父!

很奇怪,刚才奔跑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行囊很重!

对前途目标,不够有坚毅不拔的信心,嫌远、嫌难、嫌重是必然的,如果对前程有信心、有眼光、有担当,就会感觉不远、不难了。

荣枯一如

药山禅师在庭院里打坐,身旁坐了两位弟子,一位叫云岩,一位叫道吾,他忽然指着院子里一枯一荣的两棵树,先对道吾问道:

“那两棵树是枯的好呢?

还是荣的好呢?

道吾回答道:

“荣的好。

药山再问云岩:

“枯的好呢?

荣的好呢?

云岩答道:

“枯的好!

这时,正好一位姓高的侍者经过,药山又以同样的问题问他:

侍者回答道:

“枯者由他枯,荣者任他荣。

同一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答案,“荣的好”,这表示一个人的性格热忱进取;

“枯的好”这表示清净淡泊;

“枯者由他枯,荣者由他荣”,这是顺应自然,各有因缘。

所以有诗曰:

“云岩寂寂无窠臼,灿烂宗风是道吾;

深信高禅知此意,闲行闲坐任荣枯。

师姑是女人

智通禅师在归宗禅师处参禅时,有一天晚上巡堂,大叫:

“我开悟了!

我开悟了!

大众听了吓一跳,第二天上堂,归宗禅师集合大众问道:

“昨夜是谁自称已开悟了,请站出来!

智通走出来,直下承担地说道:

“是我!

归宗:

“你是悟了什么呢?

智通:

“我悟的道不能说。

“如来降世,为示教利喜,总可方便一说。

智通禅师低声细语地说道:

“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师姑,是在家学佛的女居士,师姑是女人的问题,自古就没有人怀疑过,但智通经过千辛万苦,才懂得这问题。

越是平常的道理,越是不平常,智通悟的,当然不是师姑是不是师姑,女人是不是女人,主要的是智通悟到了真如佛性不变的道理,但这种道理确实是不好说的,说了也等于白说,不如来一句“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这一句话多么平凡,又多么微妙!

处事秘诀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

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

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子,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用。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

“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

“你匚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

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事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弥勒菩萨偈语说: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

有谓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二大士化身。

台州牧闾丘胤问丰干禅师,何方有真身菩萨?

告以寒山、拾得,胤至礼拜,二人大笑曰:

“丰干饶舌,弥陀不识。

意指丰干乃弥陀化身,惜世人不识。

说后,二人隐身岩中,人不复见。

胤遣人录其二人散题石壁间诗偈,今行于世。

寒山、拾得二大士不为世事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等。

参禅法器

法远圆监禅师在未证悟前,与天衣义怀禅师听说叶县地方归省禅师有高风,同往叩参。

适逢冬寒,大雪纷飞。

同参共有八人来到归省禅师处,归省禅师一见即呵骂驱逐,众人不愿离开,归省禅师以水泼之,衣褥皆湿。

其它六人不能忍受,皆忿怒离去,唯有法远与义怀整衣敷具,长跪祈请不退。

不久,归省禅师又喝斥道:

“你们还不他去,难道待我棒打你们?

法远禅师诚恳地回答道:

“我二人千里来此参学,岂以一杓水泼之便去?

就是用棒责打,我们也不愿离开。

归省禅师不得已似地道:

“既是真来参禅,那就去挂单吧!

法远禅师挂单后,曾任典座(煮饭)之职,有一次未曾禀告,即取油面作五味粥供养大众。

当这件事被归省禅师知道后,就非常生气地训斥道:

“盗用常住之物,私供大众,除依清规责打外,并应依值偿还!

”说后,打了法远禅师三十香板,将其衣物具估价后,悉数偿还已毕,就将法远赶出寺院。

法远禅师虽被驱逐山门,但仍不肯离去,每日于寺院房廊下立卧。

归省禅师知道后,又呵斥道:

“这是院门房廊,是常住公有之所,你为何在此行卧?

请将房租钱算给常住!

”说后,就叫人追算房钱,法远禅师毫无难色,遂持到市街为人诵经,以化缘所得偿还。

事后不久,归省禅师对众教示道:

“法远是真正参禅的法器!

”并叫侍者请法远禅师进堂,当众付给法衣,号圆监禅师!

浮山法远禅师一生得力之处就是“为法忍耐”,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经得起考验。

归省禅师不接受他挂单,骂他、打他、用水泼他,甚至罚他变卖衣单,补偿公款,即使睡在走廊檐下,也要房租,这一切都无法打退他千里求法的心愿,难怪最后连归省禅师都赞他是法器了。

看今日学者青年,名曰参学,若食住待遇不好,则急急忙忙他去;

若人情礼貌不够,则愤愤恨恨离开,比之法远禅师良可慨也。

一坐四十年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

他用落叶铺盖屋顶,结成草庵,以清水滋润咽喉,每天只在中午采摘山中野果以充腹饥。

一天,一个樵夫路过庵边,见到一个修道老僧,好奇地向前问道:

“你在此住多久了?

佛窟禅师回答道:

“大概已易四十寒暑。

樵夫好奇地再问道:

“你一个人在此修行吗?

佛窟禅师点头道:

“丛林深山,一个人在此都已嫌多,还要多人何为?

樵夫再问道:

“你没有朋友吗?

佛窟禅师以拍掌作声,好多虎豹由庵后而出,樵夫大惊,佛窟禅师速说莫怕,示意虎豹仍退庵后,禅师道:

“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树木花草,虫蛇野兽,都是法侣。

樵夫非常感动,自愿皈依作为弟子。

佛窟对樵夫扼要的指示佛法的心要道:

“汝今虽是凡夫,但非凡夫;

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

樵夫于言下契入,从此慕道者纷纷而来,翠屏岩上白云飘空,草木迎人,虎往鹿行,鸟飞虫鸣,成为佛窟学的禅派。

一坐四十年,用普通的常识看,四十年是漫长的岁月,但证悟无限时间,进入永恒生命的圣者,已融入大化之中的惟则禅师,这只不过一瞬之间而已。

在禅者的心中,一瞬间和四十年,并没有什么差距。

禅者的悟道中,他所悟的是没有时空的差距,没有人我的分别,没有动静的不同,没有生佛的观念(众生与佛)。

“虽是凡夫,但非凡夫之流”,因为人人有佛性,真理之中绝生佛之假名,哪里有是凡夫非凡夫的分别?

“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禅者悟道,不破坏另有建立,不坏万法,而已超越万法了。

雪霁便行

宋朝德普禅师性情天赋豪纵,幼年随富乐山静禅师出家,十八岁受具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

两川缁素无人敢于辩难,又因其为人急公好义,时人誉称他为义虎。

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们说:

“诸方尊宿死时,丛林必祭,我以为这是徒然虚设,因为人死之后,是否吃到,谁能知晓。

我若是死,你们应当在我死之前先祭。

从现在起,你们可以办祭了。

大众以为他说戏语,因而便也戏问道:

“禅师几时迁化呢?

德普禅师回答:

“等你们依序祭完,我就决定去了。

从这天起,真的煞有介事地假戏真做起来。

帏帐寝堂设好,禅师坐于其中,弟子们致祭如仪,上香、上食、诵读祭文,禅师也一一领受飨餮自如。

门人弟子们祭毕,各方信徒排定日期依次悼祭,并上供养,直到元佑六年正月初一日,经过四十多天,大家这才祭完。

于是德普禅师对大家说:

“明日雪霁便行。

此时,天上正在飘着鹅毛般的雪花。

到了次日清晨,雪飘忽然停止,德普禅师焚香盘坐,怡然化去。

悟道的禅师,有一些言行生活,给人一种游戏人间的感觉,其实,禅者岂单游戏人间,连生死之间都在游戏。

在禅者眼中,生固未可喜,死亦不必悲,生和死,不是两回事,生死乃一如也;

因为既然有生,怎能无死?

要紧的是超越生死,不受生死轮回,如德普禅师,不但预知生死,而且在生死中,留下这一段美谈,其不勘破生死而何?

十后悔

有一学僧问云居禅师道:

“弟子每做一事,事后总不胜懊悔,请问老师,为什么我有那么多的懊悔呢?

云居禅师道:

“你且先听我的十后悔:

一、逢师不学去后悔;

二、遇贤不交别后悔;

三、事亲不孝丧后悔;

四、对主不忠退后悔;

五、见义不为过后悔;

六、见危不救陷后悔;

七、有财不施失后悔;

八、爱国不贞亡后悔;

九、因果不信报后悔;

十、佛道不修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