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推广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8533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科技推广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业科技推广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业科技推广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业科技推广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业科技推广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科技推广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农业科技推广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科技推广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科技推广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03年—2010年农业科技推广的计划框架

图2技术推广目标及成效

二、重点工作任务

根据总体目标的要求,2003-2010年农业科技推广有两大重点:

一是以为大宗农作物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为目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水稻等6个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产业建设为重点,实施“丰收计划”;

二是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经济作物、养殖业及特种、特色农产品生产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为重点,筛选在国际上有价格比较优势、市场前景广、附加值高、有一定规模、能带动农民增收的农畜水产品技术进行推广,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发展,特别是通过发展养殖业对农产品实行就地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增收计划”。

同时,各项农业科技推广技术要符合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做到“推广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确保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粮食安全保障技术推广

1、目标

以保障我国今后8年主要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有效供给为目标,实施丰收计划,重点选择与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WTO贸易密切相关的农产品,按照“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技术”三位一体的推广原则,选择一批优质高效大宗农作物新品种与新技术推广实施,在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水稻等六个大宗农作物的重点优势区域开展技术示范,带动大面积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升级,显著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益、科技素质和农产品的竞争能力,为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化格局提供技术支持。

2、重点工作任务

(1)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技术

重点支持推广一批抗性好,产量高,米质可与泰国香米相媲美的高档优质米,特色稻米和节水型优质稻品种6-10个,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同时支持推广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抗性好的高产品种和优质超级稻品种(组合)10-20个,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

近期重点推广中鉴100、中香1号、香两优68、粤香占、丰优香占、武香粳9号、培杂双7、两优培九、川香优1号、超产二号等。

不断推出新审定的品种,及时淘汰过时品种。

近期重点集成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水稻免耕、抛秧技术,优质水稻低成本和无公害栽培技术,超级稻生产集成技术,水稻旱育(超)稀植技术,水稻机械化收割技术等。

重点在长江中下游稻区、东北稻区、西南稻区等三大区域实施,每年新技术推广2000万亩,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6000万亩。

同时,支持水稻新品种规范化种子生产技术、种子精加工技术等产业化体系建设,加强水稻产后处理与储藏、加工技术推广。

(2)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技术

近期重点推广“十五”以来审定弱筋小麦品种3-5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5-10个,其他类型的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10-20个。

重点推广豫麦47、济南17、龙麦26等,并及时淘汰过时品种,推广新审定的优良品种。

组装集成不同区域优质小麦全程质量控制栽培管理技术;

优质小麦水肥精量施用与化控栽培技术;

区域优质小麦专业化生产配套技术;

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精选加工技术等配套技术。

平均每年技术推广2000万亩,累计推广16000万亩,其中,每年在黄淮海强筋冬小麦优势区推广面积达到1300万亩,在大兴安岭强筋春小麦优势区推广200万亩,在长江下游弱筋冬小麦优势区推广500万亩。

同时,支持小麦新品种规范化种子生产技术、种子精加工技术等产业化体系建设,以及小麦产后处理与储藏、加工技术推广。

(3)优质专用大豆生产技术

近期重点推广脂肪含量高于22%以上的垦农、合丰、吉育等高油大豆系列新品种10-15个,推广冀豆、豫豆、皖豆、鲁豆系列等高蛋白大豆品种5-10个。

集成推广高油大豆保质水肥管理技术;

优质专用大豆规范化机械化技术、精密播种技术、机械深施肥技术、精量播种技术;

大豆轮作倒茬、垄沟栽培等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大豆病虫害防治以及无公害大豆标准化生产技术等配套技术。

在东北与内蒙东部的高油春大豆区,平均每年技术推广面积1000万亩,累计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000万亩。

在黄淮海夏大豆区,重点推广高蛋白大豆及其配套技术,平均每年技术推广面积500万亩,累计达到4000万亩。

同时,支持大豆新品种规范化种子生产技术、种子精加工技术等产业化体系建设,以及大豆产后处理与储藏、加工技术推广。

(4)优质专用玉米生产技术

重点推广优质专用玉米品种,侧重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近期选择农大、吉单、中单、沈单、郑单等系列专用优质玉米新品种15-20个。

同时推广一批特用玉米、甜玉米、青贮玉米新品种。

随着新品种的推出,及时淘汰过时品种。

集成推广高标准优质玉米杂交种子制种技术;

东北地区玉米低水分高产量栽培新技术;

大面积玉米机械化收割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专用玉米合理施肥灌溉技术;

高油玉米规模化生产、双优型青贮玉米规范化生产技术;

精量播种技术;

高淀粉玉米加工增值技术;

玉米高效青贮等配套技术。

在东北与内蒙、山西等北方春玉米区,平均每年推广专用优质玉米新品种及综合配套技术1300万亩,累计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0400万亩。

在华北平原夏玉米区,平均每年推广专用优质玉米新品种及综合配套技术1000万亩,累计8000万亩。

同时,支持玉米新品种规范化种子生产技术、种子精加工技术等产业化建设,以及玉米产后处理与储藏、加工技术推广。

(5)优质棉花生产技术

在黄淮海和长江棉区,近期重点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国家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以及双价转基因棉花品种中棉所41和SGK321等主要棉花新品种5-10个;

推广已经通过国家审定的杂交棉品种,如中棉所系列、川杂、鄂杂、湘杂系列品种等。

此外,因地制宜推广长绒棉、彩色棉等新品种。

随新品种推出,及时淘汰过时品种。

组装推广棉花种子精细加工及机械精量播种技术;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规范化生产技术;

杂交棉规范化生产技术;

有机棉规范化生产技术;

棉花化学控制技术;

棉花机械化采摘等配套技术。

在黄河流域棉区,每年重点推广优质棉生产技术300万亩,累计达到2400万亩。

在长江棉区,每年重点推广优质棉生产技术300万亩,累计推广2400万亩;

在新疆棉区,每年重点推广优质棉花400万亩,累计达到3200万亩。

三个棉区共累计推广8000万亩。

同时,支持棉花新品种规范化种子生产技术、种子精加工技术等产业化体系建设,以及棉花产后处理与储藏、加工技术推广。

(6)优质双低油菜生产技术

近期重点选用华杂4号、中双7号、皖油18、中油杂3号、湘油15号、华双3号、中双8号、油研8号、沪油15号、湘杂油1号等符合双低标准的品种。

随新品种推出,及时更新更换品种。

组装推广双低油菜良种繁育技术;

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区域生态条件的油菜高光效栽培技术;

旱地油菜免耕直播技术;

油菜新型专用生物菌肥与机械化施肥等配套技术。

平均每年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200万亩,8年累计推广面积9600万亩。

同时,支持油菜新品种规范化种子生产技术、种子精加工技术等产业化体系建设,以及油菜产后处理与储藏、加工技术推广。

表12003-2010年大宗农作物优质高产技术推广内容

推广领域

新品种(组合)

关键技术

推广区域

推广规模

1

优质水稻生产技术

特优新品种5-6个;

超级稻新品种(组合)3-5个;

高产多抗新品种(组合)10-15个

节本增效及无公害栽培技术,旱育稀植及机械化作业技术

长江中下游稻区、西南稻区、东北稻区

每年推广2000万亩;

累计推广16000万亩

2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技术

饼干小麦品种5-10个,面包小麦5-10个,其他专用品种10-15个。

全程质量控制栽培及水肥精量施用技术,种子加工及专业化生产配套技术

黄淮海冬麦区,大兴安岭春麦区,长江下游冬麦区

每年技术推广2000万亩,累计推广16000万亩

3

优质专用大豆生产技术

脂肪含量高于22%以上高油大豆系列新品种10-15个,高蛋白大豆品种5-10个。

高油大豆保质水肥管理技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无公害技术

在东北与内蒙东部高油春大豆区,黄淮海高蛋白夏大豆区

平均每年技术推广面积1500万亩,累计推广12000万亩

4

优质专用玉米生产技术

系列专用优质玉米新品种15-20个,特用玉米、甜玉米、青贮玉米新品种

杂交制种技术,机械化收割与秸秆还田技术,精量播种与合理施肥灌溉技术

东北、内蒙、山西春玉米区,华北平原夏玉米区

平均每年推广2300万亩,累计推广18400万亩

5

优质棉花生产技术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5-10个,转基因和杂交棉品种,长绒棉、彩色棉新品种

种子精细加工及机械精量播种技术,化控技术;

机械化采摘技术

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棉区及新疆棉区

每年推广1000万亩;

累计推广8000万亩

6

优质双低油菜生产技术

经农业部评定的双低油菜新品种8-10个

良种繁育技术,区域化高光效栽培技术;

旱地免耕直播技术,新型专用肥技术

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区

平均每年推广1200万亩,累计推广9600万亩

(二)增加农民收入技术推广

1、目标

在我国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集中生产区每年推广100项增收技术,实施增收计划,明显提升我国经济作物、养殖业及特种、特色农畜水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产业化及标准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促进和壮大我国优势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2、重点工作任务

主要是经济作物、养殖业以及特种、特色、优势农畜水产品的种植、养殖、产后处理和加工等技术推广:

(1)优质高效肉牛、肉羊生产技术

近期重点推广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纯种繁育技术;

优良品种快速扩繁技术;

杂交改良技术等。

配套推广肉牛、肉羊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技术;

优质专用牧草生产技术;

肉牛异地育肥和肉羊舍饲高效饲养技术体系;

优质牛羊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8年期间,通过国家推广计划,在中原、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扶持示范专业养殖大户1000户(平均每户饲养肉牛50-100头,养羊50-100只),合计养殖肉羊5-10万只,肉牛5-10万头;

示范建立重点养殖小区120个,小区饲养规模在500头只以上,合计扩繁纯种肉羊6万只,纯种肉牛6万头。

同时,支持牛、羊肉产品贮藏、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使加工技术水平及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产品的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2)优良高效奶牛生产技术

近期重点推广高产奶牛选育扩繁技术,重点包括:

MOET核心群育种技术;

高效奶牛营养调控和饲养管理技术,重点包括:

全混日粮饲养奶牛技术,奶牛场饲养管理自动化调控技术,奶牛专用安全营养饲料配置技术。

配套推广优质牧草生产与加工调制技术;

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

HACCP安全奶全程质量监控技术;

常发疫病快速诊断与预防技术。

推广区域主要在京、津、沪等大城市郊区为主的城郊型奶源基地,黑龙江、内蒙古呼盟等,推广奶牛100万头。

同时,支持牛奶贮藏、保鲜、加工、包装等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的商品值和市场竞争力。

(3)优质苹果生产技术

在渤海湾优势苹果带以及辽宁、河北的秦皇岛地区,主要推广优系富士、红将军、乔纳金、优系嘎拉、新世界、澳洲青苹等品种。

在西北黄土高原苹果带主推鲜食品种,包括华冠、新世界、红将军、千秋,晚熟品种包括岩富10号、陕富6号、烟富6号、秦富1号、2001富士等富士优系。

集成推广高接换种果园改良技术,果树营养诊断和果园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疏花疏果、适量留果技术,推广全园套袋技术和草地覆盖、节水灌溉技术,果园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等配套技术。

2003-2010年,在渤海湾推广优质苹果品种和配套技术240万亩;

在西北黄土高原推广优质苹果品种和配套技术达到260万亩。

合计500万亩。

同时,支持优质苹果的贮藏、加工、分级包装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并在技术水平及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商品价值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4)优质柑橘生产技术

重点推广高接换种技术和柑橘苗木脱毒技术,配套推广猪-沼-橘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利用技术;

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柑橘平衡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柑橘园生草栽培技术、省力化修剪技术与果实采后处理技术等。

以“长江上中游柑橘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和“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以及一批特色柑橘生产基地为主体,特色基地为补充。

每年推广面积50万亩,8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400万亩。

同时,支持优质柑橘的贮藏、加工、分级包装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并在技术水平及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商品价值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5)优质高产甘蔗生产技术

重点推广一批亩产6吨、含糖份达到16%的新品种和新组合,如粤糖93/159、96/244,云蔗89/351、97/375,福农97/1702、94/0403等。

集成推广“吨糖田”建设技术;

蔗种消毒催芽技术;

地膜覆盖与“四早”管理技术;

合理密植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在桂中南蔗区建设“吨糖田”100万亩;

滇西南蔗区建设“吨糖田”70万亩;

在粤西蔗区建设“吨糖田”30万亩。

三项累计建设“吨糖田”面积达到200万亩。

(6)特种优质水产品生产技术

重点推广对虾高效养殖技术;

鳗鲡池塘养殖技术;

罗非鱼高效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高效养殖技术。

配套推广四大水产养殖品种的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水质、鱼药残留、鱼类饲料控制技术等。

重点在四大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推广,其中:

在福建、广东鳗鲡养殖示范基地1000亩,推广应用面积1万亩以上;

在广东省、广西区、海南省、山东省、辽宁省对虾养殖示范基地5000亩,推广应用面积2万亩以上;

在广东省、广西区、海南省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5000亩,推广应用面积2万亩以上;

在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中华绒螯蟹湖泊围栏养殖示范基地2000亩,推广应用面积1万亩以上。

(7)特种、特色优质高效动植物新品种及规范化生产示范与推广

选择技术成熟、经济价值高、市场潜力大、已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和规模的毛皮动物(貂、狐等)、药用动物(鹿、麝等)、肉用动物(兔、狍等)、观赏动物、珍禽、水产、药用植物、保健源植物、小杂粮作物等特种优质高效动植物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逐步形成新的农业支柱产业。

特种优质高效动物新品种主要在吉林、山东、黑龙江、新疆、内蒙等地区推广。

同时,支持新品种产业化开发技术。

同时,以生产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品种特色、产品特色的农畜产品为重点,以建立规范化质量全程控制技术、增值配套技术体系为主体,以常规技术、高新技术的组装、配套、集成为基础,推广示范一批能使我国特色产品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产品换代的关键技术。

特种优质药用植物、保健源植物新品种主要在宁夏、吉林、辽宁、甘肃、陕西、云南、四川等地区推广。

(8)特色优势杂粮作物产品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

以具有价格优势、地域优势,主要用于出口创汇的农畜水产品生产为重点,示范推广新品种、日光节能温室应用、无公害施肥施药等优质、规范、高效、适用生产技术。

其中优质谷子主要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推广;

优质蚕豆、芸豆主要在云南、四川、重庆等地推广;

优质荞麦主要在甘肃、四川等地推广;

优质绿豆主要在黑龙江、内蒙、河南、安徽等地推广。

同时,支持杂粮新品种规范化种子生产技术、种子精加工技术等产业化体系建设,以及杂粮产后处理与储藏、加工技术推广,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表22003-2010年经济作物及特色优势农产品技术推广内容

新品种

优质肉牛肉羊生产技术

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纯种繁育技术;

良种快速扩繁技术

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技术,异地育肥和舍饲养技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中原、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

养殖大户1000户;

肉羊6万只,肉牛6万头。

优质高效奶牛生产技术

高产奶牛选育扩繁技术,MOET核心群育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

高效营养调控和饲养、安全营养饲料配置、HACCP全程质量监控及疫病诊断预防技术

京、津、沪等郊区,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

推广奶牛100万头

优质苹果生产技术

优系富士、红将军、乔纳金、优系嘎拉、新世界、华冠、千秋等新品种

高接换种果园改良技术,营养诊断和果园配方施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害虫生物防治技术

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

渤海湾240万亩,黄土高原260万亩;

合计500万亩

优质柑橘生产技术

系列优质柑橘新品种

高接换种和苗木脱毒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无公害技术、平衡施肥与节水灌溉技术、果实采后处理技术

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

优质高产甘蔗生产技术

单产高、含糖份达到16%的新品种和新组合

吨糖田技术,蔗种消毒催芽技术,合理密植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桂中南、西南、粤西蔗区

合计推广面积达到200万亩。

特种优质水产品生产技术

对虾、罗非鱼、华绒螯蟹高效养殖技术,鳗鲡池塘养殖技术,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水质、鱼药残留、鱼类饲料控制技术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山东、辽宁等出口水产品养殖基地

鳗鲡1万亩;

对虾2万亩;

罗非鱼2万亩以上;

中华绒螯蟹1万亩。

7

特种优质高效动植物新品种及规范化生产技术

毛皮动物、药用动物、肉用动物,珍禽、水产、药用植物、保健源植物等特种动植物新品种

规范化质量全程控制技术、优质高效高产配套技术体系,无公害绿色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吉林、山东、黑龙江、新疆、内蒙;

宁夏、辽宁、甘肃、陕西、云南、四川

每年推广技术100项,带动农户10万户

8

特色优势杂粮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具有价格优势、地域优势、主要用于出口创汇的优质谷子、蚕豆、芸豆、荞麦、绿豆等新品种

日光节能温室应用、无公害施肥施药等优质、规范、高效、实用生产技术

山西、陕西、河北、云南、四川、重庆、甘肃、内蒙、河南、安徽

每年推广100万亩,累计推广800万亩

三、投资与效益分析

(略)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与各类科技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衔接,发挥科技推广的桥梁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作为连接农业科研与生产的桥梁,在组织实施上将围绕部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和科技行动计划,与现有的各类农业科技计划相衔接,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加强计划之间、项目之间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有机整合,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进农产品的优质、高效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升我国农产品的整体竞争能力。

(二)突出重点,分阶段组织实施。

为加强项目和资金整合,突出重点,根据年度推广经费的规模,在以丰收计划、增收计划为主体的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中,2003年-2005年将重点启动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棉花、油菜、奶业、优质肉牛肉羊养殖等八个重点领域的技术推广工作,其中,2003年将重点安排玉米、水稻、油菜、优质肉羊养殖方面的技术推广项目;

2006-2010年再全面启动苹果、柑桔、甘蔗以及特种、特色优势农畜水产品、小杂粮等领域的技术推广工作。

(三)精心组织,规范操作,明确责任,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创新中发展。

国家一级农业科技推广计划主要支持跨地区的区域性项目,组织规范性技术推广。

项目由农业部科教司牵头,由国家级技术单位或其它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将项目涉及省份组织起来,统一制定实施方案,编制推广技术规范,举办省级培训,并协助实施省举办从县到乡技术人员和农民的逐级培训,开展巡回技术指导,组织项目交流,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同时,为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具体项目仍以省为主组织实施。

明确责任,将项目实施质量与进一步支持挂起钩来,奖优罚劣。

(四)加强推广机制创新,引导推广工作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方式上不断进行创新,按照推广技术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工作。

政府重点组织推广社会效益大、直接经济效益小的公益性种植(养殖)技术;

其他技术推广由政府扶持和引导,以社会力量为重点,也可采用项目承包的形式,逐步形成以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农业科技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乃至承包集体并存的多元化推广模式。

一是政府组织及示范引导型推广模式。

以各级政府所属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高等农业院校等单位为主体,以种养大户或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