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世界重要国家Word格式.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世界重要国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世界重要国家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题,该州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气候湿润,可以大规模生产对水热需求较
高的农作物,如甘蔗,A项正确;
该区域气候湿润,不适合棉花生产,B项错误;
大豆和甜菜是喜温凉农作物,C、D项错误。
第5题,内陆气候宜人与城市临海分布无关;
临海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开发早,经济发达,利于城市发展。
4.A 5.B
“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
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
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 )。
A.人多地少B.山地多平原少
C.农村人口比重大D.经济发达
7.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
D.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
解析 第6题,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比重小。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苏丹有白尼罗河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为丰富;
气温年较差对于养分积累没有明显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东部和南部为多条河流发源地,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
答案 6.C 7.C
下图分别示意1700~2
000年中国、美国、巴西和印度四国人口和耕地的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8~10题。
8.1700~2000年,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呈“先增后减”变化态势的国家是( )
A.中国 B.美国
C.巴西D.印度
99.印度和巴西两国发展农业技术的目标分别是提高( )
A.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
B.劳动生产率、土地承载力
C.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D.土地生产率、环境承载力
10.1950~2000年,美国土地开发
力度趋于平缓,稳中有降。
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发展B.人
口增速减缓
C.后备资源不足D.生态保护
第8题,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人口数量,结合图中数据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图中美国人口数量曲线总体平稳上升,但耕地面积曲线先快速上升后波动下降,则人均耕地
面积呈“先增后减”态势。
第9题,图中信息显示印度耕地面积大、人口多,属于人均耕地较少类型,应从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提高土地生产率角度入手;
巴西耕地面积也较多,但人口相对较少,属于地广人稀型,应从提高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角度入手。
第10题,注意“稳中有降”,说明是有意识地减少,则可判断是出于生态保护的目的。
后备资源不足会影响开发力度,不至于降低。
8.B 9.C 10.D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12.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解析 第11题,首先结合备选项四个国家来分析,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其他部分人口稀少,依次可直接判断①是澳大利亚,则C、D选项可能正确;
德国北部为寒冷的波德平原,人口稀少,依次可判断②不可能是印度,则可排除C项,故D选项正确。
第12题,德国
人口密集区分布基本与工业分布一致。
澳大利亚为热带气候,不可能因寒冷而人口稀少;
美国西部临太平洋,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
答案 11.D 12.B
十多年来,中国某建筑公司在俄罗斯完成了多个质量过硬、广受赞誉的建筑项目,成为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亮丽名片。
该公司承建的圣彼得堡涅瓦商业中心建有深达15.5米的四层地下室,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的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
2015年9月,该公司正式接手修复位于莫斯科(55°
45′N,37°
37′E)的某工程,公司采用独创的施工方法克服了建筑企业冬季停工的困难,缩短了5个多月工期,创造了俄罗斯古建筑修复最快速度的纪录。
下图示意圣彼得堡市位置。
据此回答13~14题。
13.圣彼得堡市难以建筑地下室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岩层坚硬B.海水倒灌严
重
C.地下冻土频繁冻融D.沼泽地质特征显著
14.该公司为了能够在冬季继续施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搭建封闭暖棚B.及时清理积雪
C.增加灯光照明D.提供保暖衣物
第13题,材料中信息显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的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
如果因地下岩层坚硬而不能建造的话,以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用机械开凿岩石,建造地下室,A错误;
城市是面状的区域,除了距海特别近的地方可能遭受海水倒灌,多数地方应该不会受到大的影响,B错误;
结合图中圣彼得堡市纬度可推知,该地有季节性冻土分布,冬季漫长,气候寒冷,不会发生频繁冻融,C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沼泽面积广大,深入流塑性黏土地下施工,有很大的风险。
因为挖坑以后,周围的土就像流沙一样汇集过来,所以不太好建造地下室的原因是沼泽地质特征显著,故选D。
第14题,俄罗斯冬季寒冷且漫长,严寒的气候使混凝土硬化无法达到预期标准。
在进行某工程时,该集团搭建起一个全封闭的暖棚,用内箱式柴油加热管加热,为建筑“穿
”上“保暖外衣”,A正确。
13.D 14.A
读“某岛国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北长约2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多千米
B.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
C.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
D.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
16.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
A.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
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
C.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D.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
解析 第15题,冬季该海域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从东向西流,商贸船队可顺风顺水驶往红海。
第16题,东侧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答案 15.C 16.C
读1992年和2012年澳大利亚五大类家庭农场数量统计表(单位:
个),回答17~19题。
年份
养肉牛
种植粮食作物
养绵羊
种粮、油兼养牛、肉牛
养牛兼养肉牛
1992
19801
8342
19392
17048
11259
2012
38752
1
3053
11944
11552
6526
17.与1992年相比,2012年该国五大类家庭农场数量变化反映出农业生产( )
A.生产效率有所降低
B.种植业产值低于牧业
C.从事农业的人口增多
D.专业化程度明显增强
188.表中养羊业农场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气候不断变暖B.饮食习惯改变
C.化学纤维应用D.草场面积减小
19.该国种养混合经营的农场( )
A.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
B.当地秋季忙于播种小麦
C.一般受市场制约较大
D.地广人稀、复种指数高
第17题,读图分析可知,与1992年相比,2012年澳大利亚的养牛兼养肉牛和种粮、油兼养牛、肉牛等类别家庭农场数量在逐渐减少,养肉牛和种植粮食作物型家庭农场数量增多,生产效率提高,A错误;
图中所给数据无法判断种植业产值是否高于牧业,也无法判断农业人口变化,B、C错误;
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明显增强,D正确。
第18题,十年时间内,气候变暖程度有限,A错误;
短时间内,人们的饮食习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B错误;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羊毛出口国,由于近年来羊毛的替代产品化学纤维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减少,从而导致养羊业农场数量减少,C正确;
草场面积减小与养羊业农场数量变化关系不大,D错误。
第19题,澳大利亚种养混合经营的农场主要分布在该国的东南部和西南部,A错误,该地主要是种植小麦和饲养绵羊,小麦为冬小麦,当地秋季忙于播种小麦,B正确;
该地种养混合经营灵活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C错误;
该地复种指数并不高,D错误。
17.D 18.C 19.B
读下图,回答20~22题。
20.关于该国各地区气候类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亚热带湿润气候B.②热带雨林气候
C.③热带稀树草原气候D.⑤温带海洋性气候
21.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
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
c.该国首都是最大的城市
d.地广人稀,人口相对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
A.abcdB.abcC.acdD.abd
22.关于该国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畜牲业、种植业并重,且以畜牲业为主
B.农业现代化侧重于小型机械化、水利化
C.小麦分布集中于东南和东北地区
D.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小麦分布由南向北扩散
解析 第20题,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①亚热带湿润(或季风性湿润)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
③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⑤地中海气候;
⑥温带海洋性气候。
D项不正确。
第21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大量出口煤炭和铁矿石,地广人稀,人口大量集中在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因此a、b、d说法正确。
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而最大城市是悉尼。
第22题,澳大利亚农牧业比较发达,而畜牧业产值又超过种植业,A项正确。
其他选项中,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业现代化侧重于高度机械化,小麦主要分布在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并且不可能向北扩散,因为北部以沙漠、草原为主。
答案 20.D 21.D 22.A
二、综合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智利是葡萄种植的天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葡萄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智利葡萄种植面积高达110000公顷,其中鲜食葡萄种植面积约占10%,葡萄酒产量达5.7亿升,在全球葡萄酒出口国中位居第五。
智利酒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很高,从事酒业生产部门的人员大多毕业于智利大学和智利天主教大学,从
而保证了葡萄酒的品质。
智利葡萄酒因其性价比高在中国广受欢迎,目前,智利对中国的葡萄酒出口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三。
根据2005年中智双方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2015年智利葡萄酒关税降低为零。
(1)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角度说明智利葡萄病虫害少的原因。
(2)智利葡萄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区河谷中。
试解释山区河谷有利于葡萄种植的条件。
(3)与欧洲传统葡萄产区相比,评价智利鲜食葡萄出口的市场条件。
(4)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市场上智利葡萄酒性价比高的原因。
第
(1)题,地理位置主要从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相邻的地理事物,如山、河、湖、海等)两方面分析,气候主要从降水(多少、季节分布)、气温(高低、日变化、年变化)、光照(强弱、时长)三方面分析。
设问是这两者对病虫害的影响,因此地理位置方面主要是地
理位置偏僻不利于病虫害传播;
气候方面主要是降水少,晴天多、温差大,自然病虫害少。
第
(2)题,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在材料中提取以上信息即可。
第(3)题,首先需要明确市场条件主要包括市场价格、市场需求(大小、时间)、市场距离(远、近)等方面,其次需要明确,评价类设问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要注意设问要求的是“与欧洲传统葡萄产区相比”,因此无论是分析有利条件还是不利条件都要与欧洲传统产区相比。
第(4)题,性价比高意味着质优价廉。
品质高,意味着智利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水热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种植历史悠久,技术高);
价格低廉,主要是成本低,其中包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及税收优惠等。
(1)(北部是沙漠,东部是高山,西部与南部均为海洋)地理位置较偏僻,不利于病虫害传播;
气候干燥,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2)山区河谷的地形较平坦,有利于种植;
河谷中土层厚、土壤肥沃;
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3)有利条件:
地价低,劳动力成本低,生产成本低;
与北半球季节相反,鲜食葡萄上市时间不同,市场广阔。
不利条件:
远离世界主要消费市场(市场距离远),运输成本较高。
(4)智利葡萄酒原料优质且酒业从业人员素质高,保证了葡萄酒的品质;
智利为发展中国家,地价较低,劳动力价格较低,生产成本低;
且目前我国进口智利葡萄酒无关税,使得智利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售价相对较低。
2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我国在西电东送工程建设中使用的自主创新技术,特别适合远距离输电,具有容量大
、损耗低、占地省、经济高效等优势。
2017年12月,中巴联合建设
的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一期工程投入运营。
该工程是美洲第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我国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
该线路横跨四个州,穿越66个城市,输送距离达到2000多千米,将成为巴西电力输送的大动脉。
下图是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一期线路示意图。
(1)根据中巴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供需现状,说明中巴电力合作建设美丽山输电工程的理由。
(2)与伊泰普水电站相比,从河流的水文特征角度分析美丽山水电站的优势。
(3)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推测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简述巴西从该项目建设中获得的利益。
第
(1)题,注意关键词“输电技术的供需现状”:
“供”为我国自主创新技术;
“需”包括我国已基本饱和,以及巴西需求大两方面。
第
(2)题,注意美丽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第(3)题,可从沿线气候、地形、河流及植被等角度分析。
第(4)题,从工程建设对资源开发、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分析。
(1)我国能源生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远,西电东送等长距离输电项目催生了特高压输电技术,使其成为中国的重大自主创新技术,世界领先;
目前我国特高压输电项目国内市场增长速度缓慢,产能过剩,迫切需要走向国际市场;
巴西地域辽阔,输电规模及互联电网跨度大,巴西电力市场的巨大潜力。
(2)美丽山水电站的供水河流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
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入库水量的季节变化小;
美丽山水电站所在区域的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入库泥沙较少。
(3)亚马孙热
带雨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沿途穿越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易晒伤、中暑等;
沿途经过平原、高原、再到平原地形区,地势起伏变化大,不利于工程建设;
河流水量大,河道宽,不利于工程建设;
易受蚊虫、毒虫叮咬、疫病、瘴气、野生动物侵袭等威胁。
(4)完善国家输电网络,缓解电力供需分布不均衡的矛盾;
将巴西北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巴西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供应,经济效益提高显著;
带动国内电力设计、装备制造、建设施工、运输维修等产业的发展;
带动输电线路所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5.图甲是世界某区域图,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内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丙是区域内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统计图,图丁是区域内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甲中A、B两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2)分析西雅图和丹佛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异及原因。
(3)说出图乙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其有利的区位条件。
(4)图甲中K处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请选择下列两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探究。
(若两个问题都作答,按问题一赋分)
问题一 大峡谷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可能?
根据材料信息说明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主要成因。
问题二 某人在考察日记中对科罗拉多大峡谷有如下记载:
“峡谷岩壁是亿万年前的地质沉积物,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为人们认识地质变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材料中哪一信息能验证他的观点?
如果进一步验证他观点的科学性,你认为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解析
(1)图中A、B两河从海陆分布、经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来分析,气候类型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明显。
(2)从区域内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统计图分析其差异,原因与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关,冬半年差异更明显。
(3)判断图乙区域农业地域类型需回忆美国农业分布,结合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应该为地中海农业,其有利区位因素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分析。
(4)开放性题目,结合地质作用和材料分析说明。
答案
(1)径流季节变化B河大于A河,B河夏季流量(较)大(出现汛期);
含沙量B河大于A河;
B河有结冰期,A河没有结冰期。
(2)丹佛各月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大于西雅图,冬季(冬半年)差值更大。
原因:
西雅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阴雨天气多,丹佛受山地阻挡,阴雨天气少,丹佛冬季阴雨天气远少于西雅图;
丹佛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
冬半年西雅图的昼长小于丹佛。
(3)农业地域类型:
地中海式农业(水果和灌溉农业)。
图示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光热条件好);
河谷平原(盆地)丘陵地形;
(河流众多)有较多的灌溉水源,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4)问题一:
大峡谷形成的自然原因可能有地壳断裂下陷;
河流侵蚀下切(地壳抬升后受流水侵蚀);
冰川侵蚀下切。
证据及推理:
由于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说明其岩层为沉积岩,沉积岩形成时,地势较低,后来地壳上升运动,岩层抬升。
河流位于峡谷底部,说明受河流(流水)的强烈切割(侵蚀)。
问题二:
“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的信息能证明其观点。
还需要收集:
岩层的结构与构造,岩层中有否生物化石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