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7659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五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教学改革上实施了项目教学法,我们聘请了香港理工大学郑继昌教授对教师作了系统培训,比较深入地理解项目教学法的精髓是在“工学融合”,即教学在工作过程中完成。

其实质是现在提倡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方法。

在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中,我们成立校企合作办,以校企双制办学推进培养与市场需要接轨。

学校在2011年4月晋升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在校生达到4000人,高级工班占80%,其中艺术类和经管类学生占70%。

从2012年之后,学校进入发展的第三阶段,省委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我们也确立了加快专业转型创建特色作为这一阶段核心工作的思路。

2011年广东高新技术创造业保持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4万亿,增长17%,说明产业升级转型是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这个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技工教育应以调结构、提质量为主线,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强化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为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我们的发展也应随着社会经济变化进入新的阶段,要以调结构,提质量为总目标,推动办学转型。

我们根据前一阶段已对专业作了整合,确立了艺术类和经管类专业进一步推向社会与服务业接轨的情况,进一步把艺术类、经管类专业提升到发展的主导地位,把原先以机电类引领,转为现代服务业引领的转型,即稳一进二,机电类专业稳定规模,加大信息技术的融合度,提高技术含量。

提升现代服务业为引领地位,推动经管类专业与艺术类专业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有进有退的调整的过程中,加大信息技术与专业的融合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作用。

目前,中国经济在转型的道路上加快前进,给我们的发展带来好时机。

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3年6月9日,省厅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技工院校从“大而全”向“强而精”,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加快建立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服务我省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继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这个体系是以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方式为主引领的创业结构和体系。

因此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兴产业拓展与传统产业提升并举是主要发展方向。

在下一步的发展里,我们必须依据这一要求,对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内容作进一步的调整。

2014年1月,学校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学校发展也进入第四阶段,正是在学校(2016-2020年)发展规划的时段,是国家对经济实行调结构、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时期,学校的教育工作如何服务产业升级,将是这个规划的核心内容。

二.学校现有的基础

1、学校规模稳步发展

学生主体以高中生为主,培养层次已多年稳定在高级技工班。

我校从2006年开始招收高级技工班,高级班学生平均占总人数的80%。

2、办学层次逐步提高

学校2007年批准为省一类技工学校,2008年批准为省重点技工学校,2011年批准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14年批准为高级技工学校。

3、办学条件不断加强

目前在校生xxxx人,社会培训人数2013-2015学年平均xxxx人,占地面积xxx亩,建筑面积xxxxx平方米,实习、实验场所面积xxxxx平方米,实习、实训设备总值达xxxxx万元,教师总人数xxx人,一体化教师xx人,技师xx人,高级技师xx人,校企合作企业xx家,共建生产实习基地xx个。

4、专业设置适应性强

学校近三年来,每年邀请企业对专业设置作咨询,使开设的专业更符合企业用人需求。

目前,高级技工专业xx个,中级技工专业x个,并定出高级工常设专业为会计(学生xxx人),现代物流(学生xxx人)、装饰艺术设计(学生xxx人)和数控专业(学生xxx人)四个,常设专业学生合计xxx人,占高技生xx%。

预备技师专业三个,分别是:

xxx,xxx,xxx,

5、管理工作向科学与高效迈进

学校2010年实行校、系二级管理,管理重心下移,学校设有系部3个:

经济信息与管理系(在校生xxxx人,高技班xxx人)、艺术设计系(在校生xxx人,高技班xxx人)、机电与计算机系(在校生xxx人,高技班xxx人),下设教研室xx个。

处室x个:

综合办(含后勤管理)、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实习就业处、校企合作办、督导办。

学校制定了岗位责职、系处工作职责,实行层层落实责任制,实现“人人工作明确,事事管理到位”,学校2011年建立了ISO管理体系。

经过四年运行,效果较好。

6、师资队伍不断加强

学校有严格的师资录用、任职要求、晋升辞退的制度,以工作绩效为聘用、任用主要依据,强调作风建设,杜绝懒庸作风,因而教职工能遵章守纪,自觉做好工作。

由于作风建设长期抓,师资素质朴实无华,尽职尽责。

7、学生品德教育常抓不懈

在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制度完善,管理实施过程注意细节,我们建立了xx个学生社团,包括文体、艺术、国学、义工、歌咏、舞蹈、心理辅导等,天天有活动,充实了学生课余生活,使技能+品德的培育工作落到实处。

8、办学质量逐年提高

经过几年努力,管理不断改进与创新,学校各方面工作臻于成熟,每项工作都能做到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目标明确,职责清晰,奖罚有据,学校各项工作平稳扎实。

目前在校人数为xxxx人,其中高级技工学历班在校生人数为xxxx人,毕业率达xx%。

操行考核及格率xx%,就业率xx%,学生对学校工作满意度xx%,家长对学校教学工作满意度xx%,企业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xx%。

学校在社会上有较高的评价。

9、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学校重视校企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动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取得一定成效。

学校晋升高级技工学校之后,加大了“双制班”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2013年与梅州华能公司联合培养的“宝丽华电力”班,学生300人,深化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受到省人社厅表扬。

我们继续与丰田汽修公司举办了“丰田班”,是一种校企紧密结合的双制班,现在学生已达700多人。

与高露洁公司2013与2014年举办了两届双制班,学生共65人,每学期由公司提供奖学金6万元,学习方式由公司派出技术员来校讲课与学生期到公司参加实践相结合。

为了探索培养学生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促使他们形成职业能力与精神常态化发展的品质,以便毕业后具有创业能力,我们把经管系学生第三年的实习改为工学交替的实习模式,从二年级开始,让学生分批到企业参加销售活动,覆盖面已达80%。

10、专业建设迈进优化、协同、特色、可调方向发展,初步形成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

2014年之后,我们用两年时间对技校设立专业从产业发展需求性、学生报读可取性、就业畅通性、开设条件的可行性等方面,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作全面论证,确立了三个系的九个专业(群)为特色建设项目。

建设方案已制定,将在新的规划年度实施。

三.学校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常态下的深度调整和转型攻关。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先导,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

空间利用和海洋研发技术等不断取得新突破。

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形势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极好的机遇,我们能否迅速调整办学思路,顺应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制定培养人才新目标是关键之所在。

回顾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其发展态势所处的水平与需求的人力资源总是相匹配的。

有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如在粗放的经济社会中,企业以密集型为主,生产工序简单,技术技能要求不高,初中级技术人员就能满足需要。

因而对学校培养的要求并不高。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从规模速度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集约增长,传统产业运用信息技术加以改造提升,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企业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现代先进手段。

而服务业也正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促进服务业优先高效发展。

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工业和建筑设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现代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健康养生、现代医疗、残疾康复、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当前国家在经济上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升级,在全党的作风建设上狠刹四风,建立优良的党风,密切党群关系,取信于民。

这是我们培育优秀技能人才的好时机,目前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形势必须加强人力资源优化提升和有效配置,对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变能力以及为群众服务的意识都有新的要求。

因此学校培养的功能跟随转变,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核心,以深化校企合作为抓手,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着力推进学校高端引领、内涵发展、校企双制、多元办学,我们才能跟上形势不落伍。

未来五年,是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经济发展上,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要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要推动战略型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在如此波澜壮阔的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中,技工教育必须站立在社会经济改革的前列,为新的发展培育和准备人才。

四.发展的基本理念

以国家劳动部文件(人社部发[2014]196号)为指导,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力促进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以我校制定的“四个模拟,两个对接,一个合作”为学校办学发展的基本理念。

让企业文化走进校园,营造企业氛围,引进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方法,紧密结合企业,模拟企业工作现场。

让学生进校如进厂,开门办学,让学生早日走上社会,把技能教学与生产岗位对接,增强生产真实性,学校环境对接企业环境,让学生热爱未来的工作,办学过程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让校企融合贯穿培养过程。

以立德树人,技能+品德。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智、体、美全力发展。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一体化教学。

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培养学生“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

五.发展的战略

1、平稳性

未来五年发展要做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坚持依法办学,诚信立业,杜绝虚假,实干兴校。

2、优先性

学生品德教育先行,教师品教兼优为重,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完善高端育人体系建设为核心。

3、科学性

管理要科学有效、优化机构、简易流程、创新机制、提高效率,杜绝形式主义。

4、合理性

专业及课程设置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改造传统制造类专业,促进经管类专业向电子商务方向推进,艺术类专业向文化创意方向推进,建设岭南教育特色的现代服务类专业。

5、全面性

坚持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国内培养与国际教育相衔接,校企双制办学建立灵活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为社会服务。

6、经营性

除了管理之外,学校还有经营性质,我们是民办技校,没有财政拨款,目前主要由收取学费解决办学经费。

因而必须学习企业的经营办法,把企业管理引入学校。

7、创新性

学校围绕驱动创新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增强学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

8、协同性

建立学校,社区、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合作治理机制,校企合作覆盖所有专业,争取行业,企业大力支持,成为区域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加强产业技术,促进先进技术转移应用和创新。

六.发展的主要目标

总目标:

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精神为根本,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

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到2020年,基本形成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发展。

校企融合贯穿培养全过程,课程教学体现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得到提升,成为省内优质的民办技工学校。

工作目标:

以“技师学院”的标准全面建设学校,2018年前申办技师学院,由此推动校内的建设,办成理念先进,设施完善,队伍精良,管理高效,机制灵活,特色明显,社会评价高,在全省有示范作用的民办技工学校。

1、规模合理,适度增长。

目前我校学生6995人,根据生源变化及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提议近期三年内,保持平稳发展,稳定在8000人左右,处理好公益性和效益性的关系。

努力提高在校生全面的素质,保持高级工班到80%以上,预备技师班到2018年增加到350人,大力发展3+2学制教育,让学生对接岭南高职院,计划2016年招初中生100人,2018年达到500人。

制表如下:

表1学制教育规划(2016-2018)

学年

类别

2016

2017

2018

在校生数

7000

7600

8000

高级班以上在校生

5600

5280

4800

预备技师班人数

150

200

3+2学制班人数

100

300

500

当年招生人数

2500

2000

在继续做好全日制教育的同时,必须坚持与职业培训规模发展并举。

大力开展从初级技工到高级技师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

继续与岭南高职院培训学院合作,开展与我校对应专业的高职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资格证书考取工作。

为他们提供就业服务。

规划从2016年培训总人数4620人增加到2018年的6170人。

列表如下:

表2职业培训发展规划

年度

农村劳动力

3000

3500

4000

中级工资格

700

800

1000

高级工资格

技师资格

高级技师资格

20

高级工资格以上

920

1120

1170

会计

4620

5420

6170

规划的后期(2019-2020年),学校学制教育全部承担培养高级技工以上技能人才任务,学制教育的总规模仍控制在7000-8000人,其中高中生入读高级班人数为5000-6000人,初中生入读五年高职班不超过2000人,在专业分布上,建议营销类占45%,艺术类占35%,现代制造业类占20%。

在培养模式要充分体现校企融合贯穿培养过程,建议高中起点的高级技工班“校企双制”班占30%,原则上所有开设专业都有双制班。

2、培育良师,企业揽才

建校10年,随着学校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操作技能的师资队伍,基本满足当前教学需要。

在三年内(2016-2018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为主要任务。

重点工作放在教师的职称及技能资质的提升。

规划以下:

表3教师职称、技能资格结构表

教师人数(不含兼职教师)

210

225

技术理论教师数

70

78

实习教师数

77

80

一体化教师数

75

高级职称人数

10

12

15

中级职称人数

30

33

35

技师/高级技师人数

学校要重视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培训,近三年对教师的能力提升重点是一体化师资培训,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广泛开展改革创新经验交流。

前三年(2016-2018)规划如下:

表4教师培训规划

培训教师总数(不含兼职教师)

校内拓展培训

集团中高层培训

25

省内各类培训

180

185

省外培训

国外进修培训

5

规划的后期(2019-2020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应与企业深度融合,在促进校企合作的同时推动师资的培养,借鉴外校的做法:

由企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组成的教学团队与学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团队进行协作,形成课程建设的骨干团队。

协作的方式是企业团队参与实践教学和课程改革,学校团队按要求到企业从事生产实践,并用之于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建设。

合作的要求有一定广度,实现教师的“全员化”。

这种协作可由系操作,另外由企业技术专家和享受政府津贴。

获得国家或省级大奖,技术能手以及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组成的企业团队,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与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团队进行协作。

形成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核心团队,组成课程建设的若干团队。

协作的方式是企业团队对学校的发展技术与技能的指导和传授,学校团队协助企业开展项目的研发,科技攻关。

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合作要求有一定深度,实现教师队伍的“精英化”。

3、专业设置科学合理,服务社会紧贴市场

规划的前三年,在专业建设上拟开展三项工作分别是:

⑴建立并优化专业建设机制

①建立并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成立专业建设“三委会”,建立专业建设研讨会、专业建设论证会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课题立项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机制,优化目标管理机制。

各系要依托各项机制,一是时刻关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需求变化,开展重点产业需求和专业预警分析,开设符合现代产业发展方向、就业质量高的新专业,改造与产业发展不适应、就业有局限的传统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方面进行优化;

二是构建“宽口径、大专业、小方向”专业设置体系和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发挥专业集群优势,增强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学习内容;

三是全面关注专业决策、专业设计、资源建设、运行及评估各个环节,建立专业建设的“PDCA”闭环,提升专业内涵并显著增强专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②完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团队建设。

专业系统筹、教研室主导;

组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团队;

系统规划,分层指导;

目标明确,分工负责;

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

以专业(课程)建设成效,评价专业(课程)建设团队;

二是加强激励。

学校拟制定校企双制激励办法,对在校企双制专业建设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团队或负责人给予专项激励或表彰;

三是经费保障。

以课题立项形式配备专项资金预算,支撑各专业系推进“校企双制”专业建设。

鼓励专业系和企业共建专业,联合招生;

引企入校,共建产学研中心;

共建资源,共同实施教学;

对接产业园区,共同开展人才培养。

四是建立“校企双制”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并把“校企双制”作为专业建设评估和人才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

五是建立“校企双制”中期汇报交流机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共同学习、共同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