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计算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7653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计算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计算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计算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计算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计算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计算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工程测量计算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计算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计算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水准测量高程调整表

点号

路线长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

差(m)

BMA

5.612

1

2

BMb

5.400

Hb-Ha=

fH=

fH允=

每公里改正数=

ni如图3所

6•在水准BMa和BMb之间进行普通水准测量,测得各测段的高差及其测站数

出水准

-G

点1和2的高程(已知BMa的高程为5.612m,BMb的高程为5.412m)。

7{站)

表4:

水准测量咼程调整表

测站数

实测咼差(m)

改正数(mm.)

改正后咼差(m)

高程(m)

BMa

BMb

5.412

Ha-Hb=fh=仏允=

每站改正数=

7•在B点上安置经纬仪观测A和C两个方向,盘左位置先照准A点,后照准C点,水平度盘的

读数为6023'

3和95048'

00〃盘右位置照准C点,后照准A点,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

275048'

18”

和186023'

18〃试记录在测回法测角记录表中(见表5),并计算该测回角值是多少?

表5:

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注

(?

'

〃)

8•某经纬仪竖盘注记形式如下所述,将它安置在测站点0,瞄准目标P,盘左是竖盘读数是

112034'

24盘右时竖盘读数是247022'

48试求

(1)目标P的竖直角;

(2)判断该仪器是否有指标差存在?

是否需要校正?

(竖盘盘左的注记形式:

度盘顺时针刻划,物镜端为Oo,

目镜端为180o,指标指向90o位置)

9•某台经纬仪的竖盘构造是:

盘左位置当望远镜水平时,指标指在90o,竖盘逆时针注记,

镜端为06用这台经纬仪对一高目标P进行观测,测得其盘右的读数为263018'

25〃试确定

盘右的竖直角计算公式,并求出其盘右时的竖直角。

10.对某基线丈量六次,其结果为:

L1=246.535m,L2=246.548m,L3=246.520m,

L4=246.529m,L5=246.550m,L6=246.537m。

试求:

(1)算术平均值;

(2)每次丈量结果的中误差;

(3)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和基线相对误差。

11.观测BM1至BM2间的高差时,共设25个测站,每测站观测高差中误差均为土3mm,

问:

(1)两水准点间高差中误差时多少?

(2)若使其高差中误差不大于土12mm,应设置

几个测站?

12.在等精度观测条件下,对某三角形进行四次观测,其三内角之和分别为:

179o59'

59”

180o00'

Q8"

l79o59'

56z180o00'

02试求:

(1)三角形内角和的观测中误差?

(2)每个内角的观测中误差?

13.某单三角锁基线边AB丈量结果如表6,试利用表6计算该基线的相对中误差K?

序号

基线长度(m)

V

VV

计算

96.452

96.454

L=

3

96.456

m=

4

96.450

M=

K=

表6

14•某闭合导线,其横坐标增量总和为—0.35m,纵坐标增量总和为+0.46m,如果导线总长度

为1216.38m

,试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边长每100m的坐标增量改正数?

15.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见表7,并且在表中计算

(1)角度闭合差;

⑵改正后

角度值;

(3)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表7

角度观测值(右角)

‘〃)

,〃)

改正后角值

坐标方位角

1121523

1231021

671412

541520

1261525

送B=fp=

16.在方向观测法的记录表中(见表8),完成其记录的计算工作。

方向观测法记录表表8

测站

测回数

目标

2C

(〃)

方向值

?

角值

盘左

盘右

归零方向值

M

A

000106

1800124

B

692030

2492024

C

1245124

3045130

000112

1800118

17.用目估法勾绘图4所拟地形点的等高线图(测图比例尺为1:

1000,登高距为1m)。

图4

 

MjG

93-0

IOOJ

96.6

IOl3

93J

94.2

M.O

18•已知测站点高程H=81.34m,仪器高i=1.42m,各点视距测量记录如表9。

试求出各地

形点的平距及高程

(竖直角计算公式为:

左=90o—L)。

表9

八、、

视距读数

中丝读数

盘左竖盘读数

竖角

平距

初算高

i—丨

咼差

高程

53.6

2.71

8751

79.3

1.42

9946

(2)道路工程测量知识(佃-41题)

19.已知某交点JD的桩号K5+119.99,右角为136°

24'

半径R=300m,试计算圆曲线元素和主点

里程,并且叙述圆曲线主点的测设步骤。

20.某测量员再路线交点上安置仪器,测得前后视方向值为:

盘左前视方向值为42°

18'

24〃,后视方向

值为174°

36'

18〃盘右前视方向值为222°

18'

20〃,后视方向值为354°

24〃。

(1)判断是左转

角还是右转角?

(2)计算该交点的转角?

(3)若仪器不动,分角线方向的读数应是多少?

21.试计算虚交点的曲线测设元素(见图5)、主点里程,并简诉曲线主点测设的方法与步骤。

已知:

R=40m,基线AB=25m,/B=30o,/A=45o,A点里程为K2+364.70,sin75o=0.965926,tg18.75o=0.339454。

22.欲在交点A、B处测设复曲线(如图6所示),已知在交点A处设置主曲线,其半径R

主=150m,AB=72.46m,

a=42o38'

=72o34'

A点里程为K3+415.27。

求:

(1)主曲线元素;

(2)副曲线

半径R付;

(3)主点里程。

图5图6

23.已知路线右角時=147°

15'

当R=100m时,曲线元素如表10。

(1)路线的转向与转角;

⑵当R=50m和R=800m时的曲线元素;

(3)当R=800m,JD的里程为K4+700、90时圆曲线的主点桩号?

表10

R

100(m)

50(m)

800(m)

T

29.384

E

4.228

L

57.160

D

1.608

24.某圆曲线R=50m,主点桩号为ZY:

K2+427;

QZ:

K2+459;

YZ:

K2+491,试求:

(1)

若桩

距为10m,用偏角法按整桩号法测设圆曲线的测设数据,并填写在表12中;

(2)绘示意图,

说明如何将各桩号点测设到地面上去?

(表11是已知数据)

表11

曲线长

5

偏角

34'

23〃

1?

08'

45〃

43'

08〃

2?

17'

3T

51'

53〃

6

7

8

9

10

20

3?

26'

16〃

4?

00'

39〃

35'

01〃

5?

09'

24〃

46〃

11?

27'

33〃

注:

曲线长的单位:

m,偏角单位:

(?

’〃)

偏角计算表

表12

桩号

弧长(m)

弦长(m)

偏角(o'

"

总偏角(o'

25•按照图7所示的中平测量记录表中(见表13)的中桩点的高程。

图7

表13

立尺点

水准尺读数

视线咼

后视

中视

前视

BM5

2.047

101.293

K4+000

1.82

+020

1.67

+040

1.91

+060

1.56

ZD1

1.734

1.012

+080

1.43

+010

1.77

+120

1.59

K4+140

1.78

ZD2

1.650

26.已知某点所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X=4345000m,y=19483000m。

问该点

位于高

斯六度分带投影的第几带?

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该点位于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

是西侧?

27•某地区采用独立的假定高程系统,已测得A、B、C三点的假定高程为:

H'

a=+6.500m,

b=±

0.000m,H'

c=-3.254m.今由国家水准点引测,求得A点高程为HA=417.504m,试计算

B点、

C点的绝对高程是多少?

28.已知A点高程HA=100.905m,现从A点起进行A—1—2的往返水准测量。

往测高差分别为

hAi=+0.905m,hi2=-1.235m;

返测高差h21=+1.245m,hiA=-0.900m,试求1、2两点的高程。

29.如图8所示为测回法观测水平角B的方向读数值,试在测回法测角记录表中计算水平角

3。

30.如图9所示的附和导线。

AB已知点的坐标分别为:

Xa=376.584m,yA=624.763m,XB=365.192m,yB=1126.771m。

现测得各转折角为:

■a=3301236,r=730840,-2=683956”,飞=2954436,若f==40、.n(秒),试求此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是否超限。

Atitfrz245^Of}106*

f矗打:

4r

1ii:

砂ST钳h!

底右:

245*00*(XT

xA=1237.52m,yA=976.03m,HA=163.574m

xB=1176.02m,yB=1017.35m,HB=159.634m

AB=48.64m,a2=10,a2二16,

33•用虚交得切基线法测设圆曲线,见图10,测得

A点得里程为:

K8+043.27,求主点的测设元素和里程。

34•对某距离丈量六次,丈量值分别为29.487m,29.469m,29.473m,29.482m,29.475m,

29.463m。

计算一次丈量的中误差和最或是值的相对中误差。

表14

丈量次数

丈量结果(m)

计算公式及结果

56.565

56.570

56.575

最或是值X=观测值中误差m=最或是值中误差M=丈量相对中误差K=

35.如图11,已知XA=223.456m,yA=234.567m,xB=154.147m,y^274.567m,'

1=2540,

D1=90m,

2=70o08'

56"

D2=96.387m.,试求P点的坐标Xp,yP。

36.已知某弯道半径R=300m,JD里程为K10+064.43,转角a=21o18'

已求出曲线常数

p=0.68m,q=34.98m。

缓和曲线长Ls=70m,并求出ZH点里程为K9+972.92,HY点里程为K10+042.91,QZ点里程为K10+063.68,

YH点里程为K10+084.44,HZ点里程为K10+154.44。

现以缓和曲线起点ZH点为坐标原点,

用切线支距法按

统一坐标计算K10+000、K10+060两桩点的坐标值。

37.已知某弯道半径R=250m,缓和曲线长Ls=70m,ZH点里程为K3+714.39,用偏角法测设

曲线,在ZH点安

置仪器,后视交点JD,试计算缓和曲线上K3+720和K3+740桩点的偏角。

38.设双交点同半径的复曲线两交点间距离D=58.78m,转角a^65o42'

a2=41o17'

,试求

确定有公切点

(GQ)的曲线半径。

39.完成表15的中平测量计算。

表15

水准尺读数(m)

视线高(m)

高程

中视

前视

BM

K4+020

K4+040

K4+060

ZD11.7341.012

40.如下图12所示,令ZH点的坐标为(0,0),并在其上置全站仪测得ZH点至任意点ZD

得距离100m,x轴

正向顺时针至ZH—ZD直线的水平角度为70a为了测设曲线上的P桩点,需把全站仪置在

ZD上,且P桩点的

坐标为(50,5),试计算放样P桩点的测设数据并简述放样方法。

41.某公路的三个交点坐标见表16,JD12的圆曲线半径取600m,缓和曲线长Ls=150m,试计

算该弯道曲线的切线长和曲线长。

表16

交点序号

桩号

X(m)

Y(m)

JD11

K15+508.38

40485.200

111275.000

JD12

K16+383.79

40728.000

110516.000

JD13

K16+862.65

40519.000

110045.000

(三)建筑工程测量知识(42-54)

42•已知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I=30-0.00351.210,30(t-20°

C)(m)

用它测设22.500m的水平距离AB。

若测设时温度为25°

C,施测时所用拉力与检定钢尺时的拉力相同,

测得A、B两桩点的高差h=-0.60m,试计算测设时地央上需要量出的长度。

43.设用一般方法测设出/ABC后,精确地测得/ABC为45°

0024(设计值为

45°

0024"

),BC长度为

120m,问怎样移动C点才能使/ABC等于设计值?

请绘略图表示。

44.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HA=20.355m若在B点处墙面上测设出高程分别为21.000m和

23.000m的位置,

设在A、B中间安置水准仪,后视A点水准尺得读数:

=1.452m,问怎样测

设才能在B处墙得到设计标高?

请绘一略图表示。

45.表4-20所列为控制点A、B的坐标以及待测设点P的坐标,现用直角坐标测设P点,

试计算测设数据和简

述测设步骤,并绘略图表示。

46.如图4-28,A、B为控制点,已知:

XB=643.82m,yB=677.11m,DAB=87.67m,'

BA=15^3120

待测设点P的坐标为Xp=535.22m,人=701.78m

程,并绘注测设示意图。

47.表4-21所列为控制点A、B的坐标以及待测设点P的坐标,现用角度会法测设P点,

试计算测设数据,简

Hh

48.如图4-30,已知地面水准点A的高程为A=4ooom,若在基坑内B点测设门B=30.000m,

测设时

=1.415m,b=11.365m,a,=1.205,问当bl为多少时,其尺底即为设计高程Hb?

图4-30

49.设地面上A点高程已知为HA=32.785m,现要从A点沿AB方向修筑一条坡度为-2%道路,AB的水平距离

为120m,每隔20m打一中间点桩。

试述用经纬仪测设AB坡度线的作法,并绘一草图表示。

若用水准仪测

设坡度线,作法以有何不同?

50.设在一线路上,在里程桩11+295.78处转角(左角)〉=1025,圆曲线半径R=800m,试计算圆曲线形的

测设数据,叙述测设步骤,并绘图表示(曲线上每隔20m测设一点,用偏角法测设)。

51.对上题所述圆曲线,试分别计算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测设时所需的测设数据,并绘图表示。

52.假设测设一字形的建筑基线ABC三点已测设于地面,经检查ABC=179°

5942”,已知AB=200m,

BC=120m,试求各点移动量值,并绘图说明如何改正使三点成一直线。

53.写出施坐标与测图坐标相互换算的公式。

如图4-31,已知施工坐标系原点O•的测图坐标为:

xo=1000.000m,yo=900.000m,两坐标纵轴之间的夹角=2200000,控制点A在测

图坐标为x=2112.000m

y=2609.000m,试计算A点的施工坐标x■和y。

M1

图4-31

54.如图4-33所示为某管道纵断面水准测量观测数据,试做以下作业:

(1)将观测数据填入表4-22中。

(2)计算各桩号的地面高程,并作校核。

已知BMi高程为33.254m,BM2的高程为

33.260m。

(3)根据算得的地面高程,画出纵断面图。

纵向比例尺1:

100。

横向比例尺1:

1000。

(4)已知0+000的桩号地面高程为33.279m,设计管底高程为32.354m,管底设计坡度-5%。

,试画出

管道设计线,并求管道挖深。

图4-33

表4-22

水准尺读数m

视线高程

后视

插前视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