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670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docx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统计学知识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docx

1,  狭义社会是与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选择)P1

2,  狭义社会统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首先由美国等国家提出来的,它与经济统计相对应,是与经济统计并存的概念。

(选择)P2

3,  1980年,国家统计局在《关于改革和加强统计的报告》中首先提出应制定社会,人口统计指标体系问题,从而拉开了中国社会统计学研究的序幕。

P2

4,  1983年提出了中国第一套《社会统计指标体系》草案。

P2

5,  狭义社会统计学的三种研究范围。

P4

6,  中国社会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P5

第一阶段:

以“引进”为主;第二阶段:

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阶段;第三阶段:

以“体系”建立为中心。

P5

7,  从社会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可以看出,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P8-9(简答,选择)

(1)       研究客体的独立性

(2)       研究方法的特有性

(3)       内容结构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4)       与专业统计的相互渗透性

(5)       学科体系的发展性

8,  客观指标——指居民个人,社会群体,社会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是对社会现象的客观反映,说明客观现象是什么。

P22

9,  主观指标——指居民个人或社会群体对客观事物的意愿,要求,态度,评价等,它是对社会现象的主观反映,说明客观现象怎么样。

P22

10,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定比指标是有一定层次的,后一种指标比前一种指标的层次高,较高一级层次指标即包括较低一级层次指标的统计功能,又具有自身的统计统计功能。

定类指标的统计功能只是分类,定序指标不仅能反映统计客体的类别,还能反映统计客体的顺序。

P23

11,为反映企业经营状况选用哪5个指标来计算综合指标值?

P24(多选)

(1)       工业增加值

(2)       利润总额

(3)       销售总额

(4)       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5)       经济效益好(或中,或差)

前4个指标属于定比指标,最后一个指标属于定序指标。

12,人口总量既可以从存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流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平均量的角度理解。

P25

13,人口数量——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有生命人口的总和。

P26

14,时点人口的资料来源有两个:

(1)人口普查 

(2)经常性的人口登记 P25

15,平均人口=计算期每日人数之和/该计算期日历日数 P26

16,人口存量——指一定时点上具体的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的人口总体;

人口流量——指一定时期内从一种状态转为另一种状态的人口总体。

 P28

17,根据人口结构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

P41

18,人口的自然结构主要包括:

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

19,人口的地域结构主要包括:

人口的阶级结构,民众结构,宗教结构,教育程度结构,婚姻家庭结构,劳动力资源结构,在业人口的行业结构,职业结构。

P41 (选,判)

20,人口的性别结构指人口中的两性比例关系。

21,性别比=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

22,人口年龄结构通常分为三种:

年轻型,成年型,年老型。

P43

23,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将人口构成分为:

增长型,稳定型,减少型。

P44(选,判)

24,人口年龄金字塔的横轴表示人口数或人口构成,其中左侧表示男性人口,右侧表示女性人口;纵轴表示年龄。

25,不同的金字塔形,标志着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所决定得年龄构成特征。

如果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塔底和塔顶的宽度非常接近,说明该国(地区)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人口的平均寿命较长,人口的增长速度较慢。

如果人口年龄金字塔呈底宽顶尖形,则说明该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人口平均寿命较低,人口属于增长型。

P45

26,20世界80年代末,邬沧萍教授在讲话中最先使用了“未富先老”一词。

P49

27,人口再生产——指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P53

28,人口再生产过程的这种具体表现,通常称为人口再生产方式。

29,人口再生产方式包括哪几个方面?

(简答)P53

(1)       人口减少,统计内容为死亡统计,其主要统计指标有分性别和年龄的死亡人数及死亡率;

(2)       新一代的人口出生,统计内容为出生统计与妇女生育统计,其主要统计指标有分年龄的妇女生育率、出生人数和出生率;

(3)       新生婴儿男性、女性所占比例是多少,统计内容为性别统计,其主要指标有性别构成和性别比等。

30,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时应注意的几点。

(简答)P54

(1)       不仅要注意人口群体数量的再生产,也要注意质量的再生产。

(2)       由于人口再生产有很强的惯性作用,在制定人口政策时要有长远观点。

(3)       应注意人口群体的年龄结构。

31,出生和死亡时影响人口自然变动的两个因素,出生使人口增加,死亡使人口减少。

32,反映出生情况的指标主要有两个:

出生人数,出生率。

33,出生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P55 (简答,论述)

(1)       性别构成对出生率的影响。

由于男性迁移人口较多,使得该类地区的出生率较低。

(2)       年龄构成对出生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口总体中育龄妇女所占比列较大时,人口出生率就较高。

(3)       城乡构成对出生率的影响。

全国出生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高低。

(4)       文化水平不同对出生率的影响。

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出生率成反比。

(5)       妇女就业率对出生率的影响。

(6)       富裕的人对出生率的影响。

34,反映人口死亡情况的指标主要有:

死亡人数,死亡率,婴儿死亡率。

P56

35,婴儿死亡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未满周岁婴儿的死亡率。

36,生命表又称死亡表、寿命表。

37,人口的变动来源于两个方面:

(1)由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引起的变动,称为人口的自然变动,出生抵补死亡后的增加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

(2)由于迁入,迁出引起的人口变动,称为迁移变动。

P64

38,人口增量=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迁移增长=年末人口—年初人口

39,反映人口增长率的指标有两个:

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P64

40,人口加倍时间——按某种人口增长速度计算的,人口总数翻一番所需要的时间。

人口增长速度愈快,人口翻番所需的时间愈短,反之,时间愈长。

41,从人口再生产的角度看,子女一代的人数如果与父母一代的人数相等,该人口将持续简单再生产过程。

如果子女一代的人数超过父母一代的人数,该人口总体的在生产过程属于扩大再生产。

P68

42,若R0为1,说明妇女生育的女婴在进入生育期时,其人正好补偿母亲一代的人数,也即每一代人数正好补偿上一代人数,所以,从人口再生产的长期过程来看该人口总体不增不减,属于人口简单再生产。

若R0>1,说明妇女生育的女婴在进入生育期时,其人数比当初自己母亲一代的人数都,因而,该人口总体不断扩大,属于扩大再生产。

若R0<1,属于萎缩再生产。

P69

43,平均世代间隔——指母女年龄的平均间隔,母女年龄间隔指的就是母亲生育女儿时的年龄。

44,当净再生产率R0=1时,LnR0=0,不管妇女两代间隔t为何值,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K恒为零,所以妇女两代间隔与人口增长无关。

P71

45,狭义角度的居民生活就是物质生活,广义角度的居民生活即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

P154

46,居民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次分配收入

47,居民的初次分配收入来源于社会生产的初次分配,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领域的职工工资,农民与其他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的职工工资。

48,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标有:

农村住户全年总收入,农村住户全年现金收入,农村住户全年纯收入。

P154(选)

49,农村住户全年总收入按收入性质划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性收入。

50,反映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标有:

城镇家庭总收入,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职工工资总额。

51,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城镇家庭总收入—经营性支出—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P156

52,工资是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

53,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纯收入——指扣除价格变动影响后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它是用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除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求得的。

P159

54,用相对数反映居民的收入水平变化是指,居民名义收入水平指标或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指标的相对变动幅度,表明平均收入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程度。

P160

55,洛伦茨曲线:

OI表示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的直线OY是绝对平均曲线,OPY是绝对不平均曲线。

P163

56,基尼是20世纪的意大利经济学家。

他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这个指标就是基尼系数,用G表示。

57,基尼系数G=SA/(SA+SB)P164

 G<0.2 高度平均

 0.2-0.3 相对平均

 0.3-0.4 比较合理

 0.4-0.5 差异偏大

 >0.5 两极分化

58,消费分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P177

59,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60,居民消费水平—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占有和享受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

61,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占支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62,当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最终消费率越高,人均消费水平就越高,反之,则低。

P178(判断)

63,人均居民消费——国内生产总值中用于居民消费的部分与年平均人口之比。

64,19世纪中叶,德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恩格尔对家庭收支进行了深入研究,描述了工人家庭的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存在的依存关系及变化规律。

65,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额/消费性总支出额%

66,对收入使用的层序:

第一生存的需要,第二发展的需要,第三享受的需要

67,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60%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P185(选择)

70,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因素(简答)P186

(1)       各类食品支出构成的变化

(2)       消费品价格变动方向及变动幅度

(3)       各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

(4)       社会福利政策的不同

71,萨氏恩格尔系数是萨缪尔森提出来的,他认为食品支出构成不仅要考虑消费支出总额,还要考虑储蓄。

萨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额/(消费性支出+储蓄),当储蓄为零时,氏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

72,贫困——一般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表现为生活困难。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贫困呈现出动态性和历史性。

73,根据贫困的原因,可以分为个人贫困,普遍性贫困和结构性贫困。

74,结构性贫困——指在较高的紧急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条件下,由于分配不公而导致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明显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75,贫困标准——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条件下维持人们基本活动所必须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最低费用称为贫困标准。

76,贫困的识别与界定,即确定贫困线。

凡是收入低于平困线的,就属于贫困人口。

77,绝对平困的识别方法。

(简答)P200

(1)       生物学方法 

(2)恩格尔系数法 (3)市场菜篮子法 (4)生活形态法

78,相对贫困的识别方法。

(简答)

(1)       比例法 

(2)收入平均数法 (3)国际贫困标准法

79,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有:

代表性(或综合性)指标说明法(用某单个指标直接反应),指标体系法,综合指标值法,用图表集法或购买力平均法换算人均GDP获GNP.

80,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由于计量单位不同,不能简单加总。

(单,判)

81,英华美同学收入水平为800元,川师最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