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6995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2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2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2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2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第2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考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

0,达到平衡后,为使平衡体系中析出更多的银,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B.加水稀释

C.增大Fe2+的浓度D.常温下加压

微练二 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移动结果的判断

3.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

X(g)+3Y(g)2Z(g)

ΔH<

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选项

改变条件

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

A

升高温度

X的转化率变小

B

增大压强

X的浓度变小

C

充入一定量Y

Y的转化率增大

D

使用适当催化剂

X的体积分数变小

4.Ⅰ.如图所示,在容器A中装有20℃的水50mL,容器B中装有1mol·

L-1的盐酸50mL,试管C、D相连通,且其中装有红棕色NO2和无色N2O4的混合气体,并处于下列平衡:

2NO2N2O4 ΔH=-57kJ·

mol-1,当向A中加入50gNH4NO3晶体使之溶解,向B中加入2g苛性钠时:

(1)C中的气体颜色________(填“变浅”或“变深”)。

(2)若25℃时,起始时仅有NO2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0.0125mol·

L-1,c(N2O4)=0.0321mol·

L-1,则NO2的起始浓度为______________,N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Ⅱ.在三支容积均为30cm3针筒中分别抽入10cm3NO2气体,将针筒前端封闭。

将第二支针筒活塞迅速推至5cm3处,此时气体的颜色变深,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又变浅了,但仍比第一支针筒气体的颜色深。

(3)推进针筒后颜色变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又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此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NO2的转化率将________。

微练三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5.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

N2(g)+3H2(g)2NH3(g) ΔH=-92.4kJ·

mol-1

一种工业合成氨的简易流程图如下:

(1)天然气中的H2S杂质常用氨水吸收,产物为NH4HS。

一定条件下向NH4HS溶液中通入空气,得到单质硫并使吸收液再生,写出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制氢气原理如下:

①CH4(g)+H2O(g)CO(g)+3H2(g)

ΔH=+206.4kJ·

②CO(g)+H2O(g)CO2(g)+H2(g)

ΔH=-41.2kJ·

对于反应①,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升高温度b.增大水蒸气浓度

c.加入催化剂d.降低压强

利用反应②,将CO进一步转化,可提高H2产量。

若1molCO和H2的混合气体(CO的体积分数为20%)与H2O反应,得到1.18mol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则CO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3)图甲表示500℃、60.0MPa条件下,原料气投料比与平衡时NH3体积分数的关系。

根据图中a点数据计算N2的平衡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4)依据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从通入原料气开始,随温度不断升高,NH3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5)上述流程图中,使合成氨放出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简述本流程中提高合成氨原料总转化率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考点2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微练四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焓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相关的因素之一,放热反应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

B.在不同条件下同一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其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

C.自发反应是指不需要条件就能发生的反应

D.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是焓变和熵变共同影响的结果

7.二氧化碳捕集、存储和转化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1)用钇的配合物作催化剂,一定条件可直接光催化分解CO2,发生反应:

2CO2(g)===2CO(g)+O2(g),该反应的ΔH________0,ΔS________0(填“>

”“<

”或“=”),在低温下,该反应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2)CO2转化途径之一是利用太阳能或生物质能分解水制H2,然后将H2与CO2转化为甲醇或其他化学品。

你认为该方法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________(双选;

填选项字母)。

a.开发高效光催化剂

b.将光催化制取的氢气从反应体系中有效分离,并与CO2发生催化转化

c.二氧化碳及水资源的供应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突破速率、平衡图象中平衡移动的判断问题

题型一 速率—温度(压强)图象

例如:

mol-1(如下图)

曲线的意义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

图中交点是平衡状态,温度升高后逆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逆向移动;

压强增大后正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正向移动。

母|题|导|航

新余质检)可逆反应mA(g)nB(g)+pC(s)

ΔH=Q,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下图中的两个图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m>

n,Q>

0     B.m>

n+p,Q>

C.m>

n,Q<

0D.m<

n+p,Q<

子|题|导|练

1.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

2A(s)+2B(g)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  )

题型二 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温度(压强)—时间图象

2.已知可逆反应:

4NH3(g)+5O2(g)4NO(g)+6H2O(g) ΔH=-1025kJ·

mol-1,若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2.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如图的是(  )

A.CO2(g)+2NH3(g)CO(NH2)2(s)+H2O(g) ΔH<

B.CO2(g)+H2(g)CO(g)+H2O(g) ΔH>

C.CH3CH2OH(g)CH2===CH2(g)+H2O(g) ΔH>

D.2C6H5CH2CH3(g)+O2(g)2C6H5CH===CH2(g)+2H2O(g) ΔH<

题型三 恒温线(恒压线)图象

3.(2019·

武汉模拟)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所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m+n>

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m+n<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3.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反应X+Y2Z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

A.X、Y、Z均为气态

B.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可作为此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C.升高温度时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D.使用催化剂Z的产率提高

题型四 几种特殊图象

(1)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M点前,表示化学反应从反应物开始,则v正>

v逆;

M点为刚达到的平衡点。

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增大(C%减小),平衡左移,ΔH<

(2)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

左上方(E点),A%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中的A%,E点必须朝正反应方向移动才能达到平衡状态,所以,E点v正>

则右下方(F点)v正<

v逆。

4.(2015·

江苏改编)在体积均为1.0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CO2(g)+C(s)===2CO(g)的ΔS>

0,ΔH<

B.体系的总压p总:

p总(状态Ⅱ)<

2p总(状态Ⅰ)

C.体系中c(CO):

c(CO,状态Ⅱ)<

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逆:

v逆(状态Ⅰ)>

v逆(状态Ⅲ)

4.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

C(s)+CO2(g)2CO(g)。

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

体积分数。

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总

1.(2018·

全国卷Ⅱ)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ΔH=+247kJ·

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D.低温低压

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加入2molCH4、1mol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50%,其平衡常数为________mol2·

L-2。

(2)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

相关数据如下表:

①由上表判断,催化剂X________Y(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双选;

A.K积、K消均增加

B.v积减小,v消增加

C.K积减小,K消增加

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

②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v=k·

p(CH4)·

[p(CO2)]-0.5(k为速率常数)。

在p(CH4)一定时,不同p(CO2)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则pa(CO2)、pb(CO2)、p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2018·

全国卷Ⅲ)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

对于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K和343K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1)343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α=________%。

平衡常数K343K=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2)在343K下,要提高SiHCl3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a、b处反应速率大小:

va________v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x2SiHCl3-k逆xSiH2Cl2xSiCl4,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a处

=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3.(2017·

全国卷Ⅱ)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4H10(g)===C4H8(g)+H2(g) ΔH1

②C4H10(g)+

O2(g)===C4H8(g)+H2O(g)

ΔH2=-119kJ·

③H2(g)+

O2(g)===H2O(g)

ΔH3=-242kJ·

反应①的ΔH1为________kJ·

图甲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

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双选;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D.降低压强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图乙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

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

丁烯产率在59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

全国卷Ⅲ)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

(1)NaClO2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323K,NaClO2溶液浓度为5×

10-3mol·

L-1。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离子

SO

NO

Cl-

c/(mol·

L-1)

8.35×

10-4

6.87×

10-6

1.5×

1.2×

10-5

3.4×

10-3

①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NO+3ClO

+4OH-===4NO

+2H2O+3Cl-。

增加压强,NO的转化率__________(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②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________脱硝反应速率(填“大于”或“小于”)。

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同温度下,NaClO2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SO2和NO的平衡分压pc如图所示。

①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反应ClO

+2SO

===2SO

+Cl-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采用NaClO、Ca(ClO)2替代NaClO2,也能得到较好的烟气脱硫效果。

①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Ca(ClO)2相比NaClO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下列反应:

SO2(g)+2OH-(aq)===SO

(aq)+H2O(l) ΔH1

ClO-(aq)+SO

(aq)===SO

(aq)+Cl-(aq) ΔH2

CaSO4(s)===Ca2+(aq)+SO

(aq) ΔH3

则反应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的ΔH=________。

***************************************************

5.(2018·

浙江选考)乙酸乙酯一般通过乙酸和乙醇酯化合成:

CH3COOH(l)+C2H5OH(l)

CH3COOC2H5(l)+H2O(l) ΔH=-2.7kJ·

已知纯物质和相关恒沸混合物的常压沸点如下表:

请完成:

(1)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双选;

A.反应体系中硫酸有催化作用

B.因为化学方程式前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所以反应的ΔS等于零

C.因为反应的ΔH接近于零,所以温度变化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大

D.因为反应前后都是液态物质,所以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一定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0。

若按化学方程式中乙酸和乙醇的化学计量数比例投料,则乙酸乙酯的平衡产率y=________;

若乙酸和乙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1,相应平衡体系中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请在图甲中绘制x随n变化的示意图(计算时不计副反应)。

(3)工业上多采用乙酸过量的方法,将合成塔中乙酸、乙醇和硫酸混合液加热至110℃左右发生酯化反应并回流,直到塔顶温度达到70~71℃,开始从塔顶出料。

控制乙酸过量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科学家研究了乙醇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新方法:

2C2H5OH(g)

CH3COOC2H5(g)+2H2(g)

在常压下反应,冷凝收集,测得常温下液态收集物中主要产物的质量分数如图乙所示。

关于该方法,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__(多选;

A.反应温度不宜超过300℃

B.增大体系压强,有利于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

C.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醛是反应历程中的中间产物

D.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减少乙醚、乙烯等副产物是工艺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