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6983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的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球上的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球上的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球上的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球上的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上的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地球上的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的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上的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导入新课4

2、新课讲解4

①实验演示4

②自主学习5

教师总结5

④巩固提高6

布置作业7

板书设计8

学生反馈8

六、学习流程图9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本课是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多必不可缺少的保护层。

了解地球上的大气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使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概括到理论层面是十分重要的。

本课时内容主要讲述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和原理,在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气的热状况是大气运动的基础,而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是后面学习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学好这节课至关重要。

2.课时:

1课时(45分钟)

3.教材结构:

热力环流的形成:

地区间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形成水平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先垂直后水平的热力环流

4.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是本节的重点,要讲清两个问题:

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

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水汽的输送)。

 

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动态过程引起压力面的弯曲情况。

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示大气环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3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地理基本知识,但是这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而对原理性规律性认识比较少,大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这就需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实验,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去理解大气的运动。

而且这节课的学习属于初高中地理、物理知识的衔接,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还没有学习的更加深入,对于这堂课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但他们的好奇心又比较强,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对于这部分很接近生活实际应用的知识有很大的兴趣。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不同,理解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②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

理解等压面凹凸与气压高低的对应规律;

③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可以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热力环流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思考的能力;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基本的绘图能力;

③能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形成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理论联系实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会做热力环流的小实验,通过科学实验,树立一种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热爱科学的精神;

②通过学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是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和合作交流中激发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培养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③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④通过学习城市风、山谷风和海陆风的形成过程和原理,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通过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⑤通过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引导法很自然的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引入热力环流这一概念。

通过模拟实验法,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这一现象。

再运用图示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探究式教学法、观察探索法、比较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设计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围绕这几个核心“自主、合作、探索、创新”,运用自主学习法、探究发现法、合作交流法,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利用教学实验演示,学生讨论,动手绘图及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故事导入新课。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

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

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

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

诸葛亮不禁仰天长叹: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向学生提出问题,老天爷是怎么帮助司马懿的?

有什么样的科学依据?

而学生要回答此问题,就应了解大气是怎样运动的,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就是大气环流。

2、新课讲解

①实验演示。

教师演示课本29页的实验,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用平整的胶合板和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在胶合板和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烟的运动方向

②自主学习。

让学生讨论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并用示意图表示出来。

结合所观察到的,让学生分析热力环流形成图(课本30页图2.3)内容并通过合作探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冷热不均分别导致气流如何运动b.不同方向的垂直气流,导致了地面怎样的气压状态?

高空气压状态又如何?

c.气压差异导致了空气如何运动?

d.绘制热力环流行程图,说出环流形成主要过程。

③教师总结。

a.可以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讨论的热力环流图画到黑板上,并且请其他同学做点评。

b.教师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从而加深对上述引导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展示:

图一

B′

A′

C′

近地面热处为低压,冷处为高压;

高空相反;

同一水平面上高压流向低压。

A、B、C、A′、B′、C′四点气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B=C>A>A′>B′=Cˊ所以得出:

图二热力环流图

总结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

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④巩固提高。

现在,同学们已经理解了热力环流的原理,其实,现实生活中冷热不均产生的热力环流无处不在,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现实中的一些典型例子。

(转入海陆风成因和影响分析)。

让学生上黑板画出哪个是海风?

哪个是陆风?

预设答案: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热容量小,白天获得太阳辐射,近地面的陆地要比同一纬度的海洋增温快,气温要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

海洋上因气温低产生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

陆地与海洋形成了热力环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使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

夜间与白天的热力作用相反,近地面形成陆风。

⑤布置作业。

讨论“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让学生画出“山谷风”

白天,山地是伸入到大气中的一个热源,使山坡上的空气离地面较近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增温较少,因此山坡上的暖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不断上升,山谷下沉,水平方向上高空气流从山坡上空流向山谷上空,谷底的空气沿着山坡向山顶补充,形成热力环流,下层由谷底吹向山坡的暖空气称为谷风。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固密度大,沿坡面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谷底的空气上升,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形成山谷风。

图山谷风:

城市风环流则是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工业、居民、交通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而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高而形成的高空城市大气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环流。

城市规划时,为减轻大气污染:

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置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

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图:

城市风

板书设计

一、热力环流的概述 

1、热力环流的概念:

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初始状态 

2、空气升降运动

3、空气水平运动 

三、知识应用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市风 

学生反馈

学生:

把这节课感觉到困惑的内容反馈给教师。

教师:

当场解答学生的问题;

也建议学生给教师写邮件咨询问题。

补充相关网站链接,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设计意图:

学习好的学生有可能结合课堂外的知识提出疑问,后进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或多或少都存在疑惑;

给学生创造平等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六、学习流程图

符号说明:

教师活动媒体选用学生活动教师进行评价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