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心理论文30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6626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心理论文30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心理论文30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心理论文30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心理论文30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心理论文30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心理论文30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心理论文30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心理论文30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心理论文30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

  在思想上,对交往的认识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在对问题“你有几位知心朋友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知心朋友在“5位以上的只有26%。

  在回答“如果求帮助吗的问题时,有高达75%的学生选择“不会或“不清楚,只有25%的学生选择“会。

  在回答“学校有关提高社会适应与社会交往能力的讲座多不多的问题时,有高达57%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36%的学生表示“偶然举办。

  在回答“周围的老师是否向你强调过提高人际沟通,加强社交能力的重要性的问题时,高达64%的学生选择“从不强调,24%的学生选择“偶尔强调,选择“经常强调的只占12%。

  可见,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缺乏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二)交往中不够自信,缺乏积极主动性。

  斯宾诺莎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命题:

“我们的心灵有时主动,但有时也被动;

只要具有正确的观念,它必然主动,只要具有不正确的观念,它必然被动。

  调查中,有34%的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较被动,6%的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行为困扰较大;

22%的学生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有4%的学生极易受窘。

  同时,在回答“对于团体(学生会、社团)或非正式的组织,你是否参加的问题时,有高达62%的学生选择“不参加(32%)或“偶尔参加(30%)。

  (三)交往能力不强,缺乏交往技巧。

  孔子日:

“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虽然有时会表现为细枝末节,但却体现着交往主体的精神和品性。

  在答“能否在他人面前自由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问题时,有高达64%的学生选择“不能准确表达自己,还有18%的学生选择“因为害羞不敢表达,仅有18%的学生表示自己“很善于表达自己。

  缺乏交往技巧,是大学生交往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在回答“你认为自己或身边同学人际关系不好的原因可能是?

的问题时,我们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感觉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技巧。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不懂得交际的技巧(24%),而且“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看法(18%)、“不能听取意见(16%)。

  大学生应认真学习交往的礼仪,应多参加一些校园内外的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缺乏正确的恋爱观,与异性交往困扰。

  作为处于青春期转型成熟的大学生,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

  在“你认为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多项选择)的分析中,排序依次为:

“随大流、“寻求精神寄托、“克服寂寞、“满足生理需求、“寻找学习动力、“追求美好爱情。

  可见,相当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以及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交往的问题。

  (五)过分强调自我价值。

  “90后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集全家之力培养一个孩子。

  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

  缺乏兄弟姐妹的竞争,缺乏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意识.很容易形成惟我独尊的心理优势,同时,自我意识的发展要求对自己的各种需要和行为进行独立的选择和思考,希望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但经验不足、好冲动,善幻想等心理特征。

  过高的心理需求和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之间时时产生冲突,往往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虚荣心强,过分炫耀自己,对人缺乏真诚,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恐惧与逃避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形象极为敏感,他们希望自己以满意的形象投入交往。

  特别是希望在异性的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形象。

  因此,这种对交往的过高的期望值,使他们在交往中时常显得手足无措,前言不搭后语,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大学生常常陷入焦虑、痛苦、自卑之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交往。

  

(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嫉妒与猜疑心理。

  嫉妒有很多方面,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发现自己的境遇不如别人,就会产生抱怨、憎恨,甚至愤怒等复杂的心态。

  猜疑是一种没有出路的心理选择.是一种由主观臆断所产生的不信任的情绪情感。

  (三)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孤独与自卑心理。

  孤独是心理上的障碍,是一种心灵上的孤寂,找不到或者根本就不想找到知音,缺少心灵的默契。

  自卑,即因自我认识发生偏差,过低地估计自己,轻视或看不起自己。

  这类学生往往在学习生活中独来独往,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有意远离集体,自我封闭。

  (四)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敌视与冲突心理。

  人际敌视是指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解决相应的问题,使人际关系进一步恶化而产生的。

  处于人际僵局的个体之间几乎不再有人际交往。

  人际冲突是人际相处障碍的最高表现形式。

  虽然大学生的人际冲突具有突发性,出现的频率也不高,但是发生冲突时,个体的理智感下降,非常容易做出极具伤害性的事情,从而长久地留下心理创伤或生理损害。

  (五)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追求功利心理。

  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主义通常是指把交往作为手段,把利益作为追逐目的的一种交往方式。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交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利益为前提:

二是交往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情感;

三是交往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

四是交往手段粗鄙化。

  (六)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我欣赏与高傲心理。

  具有自我欣赏心理的学生很不宜与他人相处。

  自我感觉奇好,喜欢出头露面,招摇过市,在各种场合都希望自己是中心,对别人的反应极其敏感。

  三、高校心理辅导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人际交往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1.人际交往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人际交往对今后适应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较多。

  为了更好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的需要,心理健康课的形式应打破传统讲授为主的形式,广泛采取活动课的形式,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学生中切实存在的交往问题。

  因此课程设置应根据大学生需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开设,各高校都应开设心理健康课。

  2.加强对高校班团活动指导,满足大学生团体交往需要。

  建议高校加强对班团组织的指导,班团组织管理应吸收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开展有益的团体活动。

  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团组织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高校的学生管理应吸收心理学专业教师参加,或在学生处专门设立心理辅导科,专门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工作。

  3.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主动性。

  为了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应主动开展工作,采取讲授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实施小组心理咨询和个别咨询相结合形式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针对大学生交往问题主动开展咨询与辅导工作应成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任务。

  4.对于学生认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面谈咨询,进一步将该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开展。

  心理辅导团体活动是学生接受度高,喜爱度高的活动,学生在团体中既能有效地解决个人成长中的问题,更促进了人际交往。

  围绕学生心理素质内涵需要,开发相应主题的团体辅导课程,将团体辅导课程化,定期开展。

  在调查中显现出来,学生对心理团体辅导的需求是希望主题化,有针对性,并且可以定期开展,课程化规范化。

  

(二)运用心理辅导方法,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主要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与成熟的问题,致力于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提高心理成熟度,增强认知能力、选择能力、适应能力,确立并实现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

  大学生生心理辅导的一般方法有疏导渗透方法、表扬鼓励方法、典型教育方法等,这些方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运用较多、效果较为明显。

  心理疏导渗透方法是指在高职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通过采取潜移默化、迂回灌输的办法。

  寓教于乐,而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方法,是一种间接教育方法,要正确分析形势,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开展心理辅导。

  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使高职生明辨是非、坚信真理、抵制错误,激励高职生与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进行比较对照,自觉学习和仿效,发展自己的健康心理。

  表扬鼓励方法是指对高职生的长处和优点进行赞美和肯定的一种心理学教育方法。

  运用表扬鼓励方法,要针对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加以诱导,对高职生积极的心理行为适当地加以肯定,激发高职生的积极性,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对高职生要运用表扬鼓励方法,可以借助社会心理环境和高职生的群体压力,造成先进与非先进在精神荣誉和物质利益上的差别。

  从而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被表扬者则可以从这种差别上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积极良好的心理态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典型教育法点击是对高职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典型教育方法是指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帮助高职生提高心理认识的一种方法典型教育法将抽象的说理变成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

  从而激发高职生的思想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学习、对照及仿效。

  高职生的心理辅导是一项艰巨而又不容忽视的工作,在对高职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还必须坚持心理沟通、情感投资、心理相容、晓之以理、平等信任、实事求是等原则,充分注重心理辅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这样,学校心理辅导才能真正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起到保障作用。

  (三)对于大学生来说,适应人际交往不仅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

  健康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的形成,需要加强自我调适。

  1.正确认识交往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大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时,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人际交往的特殊性、重要性,并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扩大自己的心理相容度,摆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位置,摒弃那种对人际交往的无所谓的态度。

  2.树立交往自信心,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

  在交往中,大学生应树立交往的自信心,根据新群体的实际情况,重新客观地审视自己,对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做出正确的评估,了解自己在他人和群体中的位置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差异,并在找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一旦遇到心理障碍时,要积极与辅导员、教师及学院开设的心理咨询机构联系,解决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

  3.自觉优化自身心理,完善人格和能力。

  大学生要优化自身心理,及时疏导交往中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理,充分健全自己的人格,施展才华,表现自己特长,使自己的人格、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人际交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良好的心理与人格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克服自我中心过强、自卑心理过重、狂妄自傲、怪癖孤独等不良的人际交往心理。

  4.掌握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应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要从自我做起,有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坦然诚实地走进学生群体。

  在人际交往中,掌握礼貌,主动与同学进行沟通,平等待人,注重言谈举止,重视人际交往的语言把握。

  同时,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对对方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尊重。

  5.掌握正确的交往原则。

  诚实守信原则是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的道德原则,也是处理同学关系的一条基本公德规范。

  大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渴望并追求平等的交往关系。

  因而在交往中要特别遵循平等交往原则。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首先必须自尊,只有懂得自尊自重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同时,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有谦虚宽容的态度,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四、结语高校心理辅导教育是新形式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教育的目标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体魄和意志坚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和创新应用型人才。

  高校还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的辅导技能的心理辅导教师。

  高校心理辅导是全社会、全体教职工及全体学生的共同命题,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借助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只有高校心理辅导真正的落到实处,实现“以人为本的战略主题,大学生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黄训美,高校心理辅导定位探析,福州大学学报,2003年。

  [2]刘晓新、毕爱萍(主编),人际交往心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3]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咨询,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

>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3000字论文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人际交往的需要更为强烈,他们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获得友谊,获得爱情,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

  大学生在这个社会化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他们越来越功利化,使得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歧变,从而导致了各种不良心理。

  关键词:

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功利化心理失衡1大学生不良心理常见类型及原因1.1自卑心理这种心理是个体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偏低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自我否认,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对自己不认同的心理表现。

  自卑表现之一是敏感多疑,过分看重别人对待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对不经意的批评或夸奖会胡乱猜测,导致内心强烈的情感冲突。

  长期得不到自我价值的体验,内心失衡,又走不出这种阴影,缺少应对能力,因此遇到事情会采取极端的行为来处理,比如打架、自残等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种心理的形成除了自我认知的因素外,还受家庭经济、成长经历、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这类型人在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容易反省自己的短处,忽略自己的长处,从而加重自卑感,进入恶性循环。

  1.2异性交往中的困惑在大学,除了正常的恋爱关系,有一部分同学不能正确进行男女生之间的沟通,怕遭非议,而不愿与异性交流交往。

  这部分学生因为好奇希望与异性交往,但是走不出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而感到痛苦。

  造成这种障碍的原因,除了男女生在智力、情感、个性方面的不同,陈旧的教育观念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害怕他们早恋影响学习,盲目地反对男女同学的交往。

  这种好奇和外界环境的阻碍的矛盾性,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性别的敏感性。

  1.3社交恐惧心理社交恐惧心理是人在社交活动中渴望与人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不对,或者自己的个性缺陷等原因,致使效果不尽如人意,从而产生的一种恐惧的情感反应,比如见到生人时脸红、说话紧张。

  因此经常感到苦恼,害怕与人接触,自己封闭自己,常常陷入焦虑、痛苦之中,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社交恐惧心理有多种成因:

性格孤僻者,害怕与人交往,常怀有胆怯心理;

或者自尊心较强者,在某次交往中受到重挫,由此产生社交恐惧心理;

或者是怕在社交活动中暴露自己的弱点,从而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性恐惧。

  1.4报复心理报复心理是指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受到挫折后攻击引起该事件的人,以此发泄内心的怨愤与不满。

  报复心理的主体一般是心胸狭窄或品质恶劣的人,一般性格暴躁、情绪易激动的人容易产生报复心理。

  这种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早期教育环境引起的,由于父母、学校在教育上的措施不当,或是不良的家庭、学校环境使学生的性格情感没能健康成长,导致内心失衡,逐渐演变为仇视他人和社会。

  2对于大学生不良心理的疏导对策2.1制定合理目标,帮助学生做好学涯规划、职业规划缺乏目标,就会造成理想缺失,导致大学生活中迷茫,不思进取,慢慢的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所以在大一入学初,除了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做好学涯规划,明确自身的目标,内化为动力,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阶段目标上,避免因为空虚无目的而产生违纪违法的行为。

  在入学初,以专业教育及班会教育为主进行学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对自身合理定位、确立适合自己的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目标,帮助学生制定可行计划。

  在军训期间,通过座谈、调查问卷、网络等多种平台与学生交流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规划做出调整,以期规划能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引导学生做出尝试性的职业决策和职业规划,加强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

  同时职业指导教育选修课能够及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职业素养。

  鼓励大学生寒暑假期自己走出校门,主动参加用人单位的兼职实习,提前了解自己所欠缺的知识以及尚需锻炼的能力,了解到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2.2加强学习自我调节的几种方法2.2.1自我激励,树立自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和长处,仔细挖掘就会发现自己的许多潜能。

  经常用生活中的哲理、明智的思想观念、先进事迹来激励自己,坚信未来是美好的。

  面对挫折要客观冷静地直视,不逃避,不自责,分析原因,后果,勇敢地面对下一次。

  通过自我激励,逐渐树立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增强自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

  2.2.2注意力转移法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中,比如听音乐、体育锻炼、踏青等,使自己找点新的兴奋点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不良情绪,使不良情绪逐渐消失。

  2.2.3宣泄法当有不良情绪时,需要适度宣泄,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宣泄是一种良好的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现实生活中宣泄的方法很多,人与人因个体的差异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各异,采用宣泄的方式也不同,从小小的一声叹气,到大声痛哭、疾呼、怒吼都可以起到宣泄的作用。

  或者向你的挚友、师长倾诉你的苦恼和郁闷,使不良情绪得到疏导。

  在倾诉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2.3注重心理问题预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一是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中心在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咨询机构的主要工作有:

常规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等。

  心理咨询机构的所有工作是相互联系的,同时进行,协调发展,才能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维护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和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

  二是大学生心理骨干队伍的建设。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更多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普测,及时发现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SCI筛选出的学生,我们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观察和了解,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多和这些学生谈心,给予关心,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早期干预治疗,有效解决问题,四是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普及心理知识,针对常见心理问题举办讲座等,帮助大学生加强认识,正确对待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加强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以及重视度,同时可以培养更多的愿意帮助同学的学生干部参与到活动中,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的一部分。

  五是多途径关注重点人群。

  在开学初,通过入学教育,班会等等活动,重点发现特殊人群,及时疏导。

  如具有内向、孤僻、自卑、偏激性格的同学,如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如身体有残疾的同学等等,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微小变化,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六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系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

能够介绍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评定,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能够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科学方法,减少心理问题引起的不良后果;

能够帮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塑造完善人格,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2.4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增进身心健康。

  只有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其互相影响、互相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完整良好的教育系统。

  辅导员处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应举办锻炼各种素质的活动,在活动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给学生锻炼平台,帮其克服不健康心理,只要心理问题解决了,思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把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相结合,是预防一般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3结束语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重要阶段,在大学期间学生会遇到人际交往的各种心理障碍,本文详细论述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