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自治县白沙大道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6513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7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秀山自治县白沙大道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秀山自治县白沙大道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秀山自治县白沙大道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秀山自治县白沙大道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秀山自治县白沙大道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秀山自治县白沙大道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Word文档格式.docx

《秀山自治县白沙大道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秀山自治县白沙大道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Word文档格式.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秀山自治县白沙大道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Word文档格式.docx

附表一: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

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

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

临时用地表

工程概述

工程概况

1.1.1工程项目名称、位置、规模、工期

工程项目名称:

秀山自治县白沙大道建设工程三标段。

工程地理位置:

秀山县。

工程建设规模:

沙大道位于重庆市秀山县城内,全长4476.13m,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K0+000.00~K2+760段。

断面布置有两种形式。

其中,桩号K0+000~K2+040段道路红线宽32m,单幅布置:

8m人行道+16m车行道+8m人行道;

桩号K2+040~K2+760段道路红线宽44m,两幅布置:

6.0m人行道+2.5m绿化带+11.5m机动车道+4m中央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2.5m绿化带+6.0m人行道。

秀山自治县白沙大道建设工程三标段的里程桩号为K1+960-K2+760,工程内容为招标图纸范围内除交通工程外的道路以及管网等相关附属设施等全部工程内容。

工程工期:

本工程业主要求开工日期为以监理开工令为准开工,工程工期要求为210日历天。

工程质量要求:

本工程质量要求为“合格工程”。

1.1.2结构形式、特点、施工要求、工程数量及材料数量

1.1.2.1结构形式、特点

(一)道路工程

1、道路标准横断图

纵断面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跨河流时,设计高程需满足其防洪的要求。

尽可能遵照规划规定的控制高程,以避免造成相交道路及相应市政管网有大的调整;

尽可能使道路设计高程与周边地区现状高程接近,减少填挖土石方,降低造价,同时也有利于沿线地块的开发利用;

道路最小纵坡满足道路排水的需要,不小于0.3%。

交叉口处最大纵坡不超过3%。

满足过路管涵顶的最小覆土厚度要求;

做到平面线型与纵断面线型相结合。

K0+000.00~K2+760段最大纵坡1.8743%,最小竖曲线半径为2700米。

全线设置坡段9段,设置竖曲线8个,坡度及坡长依次为1.82%/79.8,-1.61%/294.45,-0.309%/293.9,1.87%/481.625,-1.87%/271.6,-0.69%/411.27,0.903%/222.46,-1.23%/256.46,0.826%/480.933.最大竖曲线半径为12000米,最小竖曲线半径为2700米。

2、道路标准横断面

根据《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市道路红线规划》,结合总体布置的推荐方案,采用的准横断面如下:

⑴K0+000~K2+040段

道路红线宽32m,断面布置为:

32m=8m人行道+8m车行道+8m车行道+8m人行道;

⑵K2+040~K2+792.518段

道路红线宽44m,断面布置为:

44m=6.0m人行道+2.5m绿化带+11.5m机动车道+4m中央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2.5m绿化带+6.0m人行道

 

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拱采用直线型,坡向道路外侧,坡度为1.5%;

人行道坡向内侧,坡度为2.0%。

3、路基设计

1).填方路段设计

由于原地基土质为高液限粘土,不能直接做为路基填料,所以本次设计路基处理方式采用块片石与过湿土分层填筑、碾压的方法。

尤其注意应是一层块片石、一层粘土分层施工。

填筑后块片石与过湿土填料的厚度控制在60cm以内。

为减少路堤工后沉降,减少压实缺陷,在路堤施工完成后,在路床区填筑50cm块片石后再进行强夯压实,强夯压实要求见后。

强夯压实后的表面到路床顶面范围内,应选用合格填料进行填筑。

强夯压实后的表面,应进行弯沉检测,对于本次工程,强夯压实后的表面的弯沉指标应小于262(0.01mm)

2).挖方路段边坡设计

道路两侧挖方地段在有条件的地方,考虑两侧用地开发,土质边坡采用1:

1.5坡比开挖,

强风化岩层采用1:

0.75坡比开挖,弱风化岩层采用1:

0.5开挖,对泥岩段采用喷射砼护坡。

当开挖总高度大于8米时设置2米宽护坡道。

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排水防渗工作。

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面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

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至路基项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

当边坡为石方时,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表态破碎为主。

宜采用综合开挖法施工。

在接近设计坡面部分的开挖,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用预裂光面爆破,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

路基底若有超挖,超挖部分采用块片石换填,块片石换填的具体施工方法参照设计说明1.5.4.1中1.

(1)的要求。

3).路基防护及加固构筑物设计

根据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为了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设计按不同要求分别采用了防护措施,即:

草皮护坡、抛石挤淤或排水清淤换填、边沟、截水沟、涵洞、路堑挡墙等措施。

填方路堤边坡必须采用网格护坡,护坡表面种植草皮、灌木丛,防止雨水对路堤边坡的冲刷,同时可绿化城市。

在路堤和路堑的坡脚设置临时排水边沟,边坡坡顶应设置截水沟。

在道路填方地段雨水无法排出时设置Φ1M的临时过水涵洞将填方坡脚边沟内积水排出。

在路基底部局部出现渗水地段设置网状盲沟排水。

4、路面设计

白沙大道作为秀山县城区内的主干道,主要承担城区的货运、客运,连接梅江河南北两岸的主要道路,对梅江河以西的城市开发建设有重要作用。

考虑到白沙大道的在秀山县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减少以后的行车噪音和扬尘,以及行车的舒适性,本次设计道路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车行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

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

8cm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

25cm5%水泥稳定碎石

20cm3%水泥稳定碎石

压实路基(压实度≥95%)

人行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

5cm预制C30砼彩色面砖(25cm×

25cm×

5cm甲方自定)

2cm1:

3水泥砂浆垫层

12cmC10素砼

压实路基(压实度≥93%)

道路全线设置盲道,过街处设置缘石坡道。

5、涵洞设计

本路段一共设有6座Φ1000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用作临时排水,分别在K0+170、K0+640、K0+860、K1+222、K2+148、K2+442桩号处。

涵长总共为288m

6、交叉口设计

本路段共设计有9个交叉口,其中交叉口具体位置及坐标见平面设计图。

7、停车港设计

全线共设置了3对停车港。

停车港位置详见平面设计图。

停车港站台长40m、宽4.0m,两侧设置40m的加速渐变段和30m长的减速渐变段(详见道路平面图)。

8、道路路面排水

道路路面排水采用自然排水至雨水口处,最后汇集流入雨水管集中排放。

9、照明工程设计

设计道路的新建路灯管线沿道路人行道布置,每0.8~1公里左右范围内设置路灯箱变。

道路路灯照明。

因此本次设计4孔路灯管线,两孔照明,一孔为广告招牌用电,一孔预留,双侧对称布置。

全部采用波纹管埋地敷设。

路灯管孔管材采用波纹管,路灯线布置在人行道上,路灯灯杆间距为22~30米。

路灯的设计照度标准:

主干路设计照度大于30Lx,次干路设计照度大于20Lx,支路设计照度大于15Lx。

本次设计道路为城市主干道,路灯照度大于30Lx设计。

在交叉口设置过街管连接,所有车行道下的路灯管孔均采用NCBB110玻璃钢护套管。

考虑设置4座箱变。

10、环境工程设计

道路两侧人行道上各种一排行道树,树池采用径宽1.2mX1.2m的方池,树池中心间距为5.0m。

K2+040-K2+760段人行道内侧2.5m设置绿化带。

(二)排水工程

秀山白沙大道道路排水工程,白沙大道全长4476.186米,本次南段设计范围为K0+000~K2+760,本段标准路幅宽32米=人行道8米+车行道8米+车行道8米+人行道8米。

雨污水管线双侧布置,雨水管线设在道路中线东侧9.5米和中线西侧9.5米;

污水管线设在道路中线东侧13.3米和中线西侧14.5米。

2.1设计标准及参数

(1)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分流制。

(2)雨水系统设计参数

周边一般地块设计暴雨重现期为P=3年,综合径流系数ψ=0.75,地面集水时间根据汇水面积和地形取t1=5~10min;

一般路面P=3年,ψ=0.9,t1=5min。

折减系数根据地形坡度采用m=1.2。

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

(l/s.hm2)。

(3)污水系统设计参数

V=1/n*R2/3*I0.5

式中:

设计充满度:

雨水95%,污水45%-60%,流水面粗糙系数:

Ⅱ级钢筋混凝土管=0.014,增强聚丙烯模压排水管FRPP=0.01,流速按5m/s控制。

根据规划人均综合用水量按450L/cap·

d计,污水容量以最不利容量考虑,人口密度取20000人/平方公里,污水收集率取85%,最大时变化系数取1.5,地下水渗漏系数1.1。

2.2平面布置

(1)雨水管道系统

1)雨水管道平面布置

K0+000~K2+080段雨污水管线沿道路两侧布置雨水管道,位于人行道下,分别距路缘石1.5米;

K2+080~K2+760段雨污水管线沿道路两侧布置雨水管道,位于人行道下,分别距路缘石2.5米和4.5米;

雨水管道尽量分段布置,就近排放重力排放以减小管径与埋深;

雨水管道沿线适当预留支管,确保周边地块规划雨水管的接入。

2)雨水排出口

本合同段设计起点~K0+641段,雨水在K0+641处设出口排入规划雨水系统;

K0+700~K1+140段,雨水在K0+700处设出口排入规划雨水系统;

K1+170~K1+490段,雨水在K1+490处设出口排入梅江河;

K1+885~K2+045段,雨水在K1+885处设出口排入梅江河;

K2+080~K2+280段,雨水在K2+280处设出口排入规划雨水系统;

K2+330~K2+770段,雨水在K2+330处设出口排入规划雨水系统;

(2)污水管道系统

1)污水管道平面布置

K0+000~K2+080段雨污水管线沿道路两侧布置雨水管道,位于人行道下,分别距路缘石6.5米和5.3米;

K0+080~K2+760段雨污水管线沿道路两侧布置雨水管道,位于人行道下,分别距路缘石6.5米和7.5米;

污水管道沿线适当预留支管,确保周边地块规划污水管的接入。

2)污水排出口

本合同段设计起点~K0+641段,污水在K0+641处设出口排入规划污水系统;

K0+700~K1+140段,污水在K0+700处设出口排入规划污水系统;

K1+170~K1+490段,污水在K1+490处设出口排入规划污水系统;

K1+885~K2+045段,污水在K1+885处设出口排入规划污水系统;

K2+080~K2+280段,污水在K2+280处设出口排入规划污水系统;

K2+330~K2+770段,污水在K2+330处设出口排入规划污水系统;

(3)其他排水

1)中央绿化带排水:

中央绿化带下设排水盲管收集渗透雨水,确保路基不被浸泡,排水盲管每隔一定距离排入雨水检查井。

具体详见道路专业施工图。

2)截水沟排水:

挖方边坡顶部截水沟最低点与道路高差较小时,通过在最低点处设置的雨水跌水井,将雨水接入路面雨水管。

高差大于4.0米时,则采用球墨铸铁管将雨水沿挖方边坡引至坡底消能井后,再接入邻近的道路雨水井。

3)桥面排水:

匝道桥面和人行天桥雨水通过桥面型雨水口收集后,沿桥墩设置的落水立管(具体做法详见桥梁施工图设计分册)。

落水立管就近接入道路雨水井中,若立管与雨水井间距大于10米,则须在立管底部设置落水管井,后通过d300接入道路雨水井。

每根落水立管上均需设清扫口,高度距地1.0米。

2.3纵断面设计

雨、污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局部路段倒坡排水。

排水管道坡度控制能确保雨水管道设计流速大于0.75m/s,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最大流速不超过规范规定。

管顶覆土满足规范要求。

2.4管材、基础和接口

(1)管道断面形式

工程范围内雨水管道均采用圆形断面;

污水管道均采用圆形断面。

(2)管材

管径d300的雨水口连接支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

其余管径小于等于d1200的雨、污水管道均采用增强聚丙烯模压排水管,材质采用FRPP。

大于d1200的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管径≥800mm的增强聚丙烯模压排水管环刚度应不小于8KN/m2;

管径小于800mm的增强聚丙烯模压排水管位于人行道下覆土厚度不超过4m时刚度应不小于4KN/m2,位于人行道下覆土深度超过4m或位于车行道下时环刚度应不小于8KN/m2,陡坡段排水采用球墨铸铁管。

增强聚丙烯模压排水管质量应符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G/TJ08-308-2002)相关规定,钢筋混凝土管材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相关规定。

(3)管道基础管顶覆土深度在0.7~3.5m的增强聚丙烯模压排水管采用120°

砂石垫层基础;

覆土在3.5~6.0m的增强聚丙烯模压排水管采用180°

砂石垫层基础,做法详本工程大样图。

管顶覆土深度在0.7~5.0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20°

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4S516/17;

覆土在5.0~7.5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80°

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4S516/19;

覆土大于7.5m或小于0.7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360°

满包混凝土加固。

管基混凝土标号为C15。

雨、污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排水管道对压实度和承载力的要求,且应同时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

填方路段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

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础;

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

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200mm,采用砂砾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

(4)管道接口

钢筋混凝土雨、污水管道接口可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做法详04S516/28、29,必要时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

柔性接口设置条件详04S516总说明,做法详04S516/23、24。

柔性接口处的混凝土基础应采用变形缝分离。

增强聚丙烯模压排水管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采用橡胶圈承插接口,做法详04S520/54。

铸铁管采用T型滑入式柔性胶圈接口。

增强聚丙烯模压排水管与检查井连接时,应在井壁预埋短管,做法详04S520/59(四)。

钢筋混凝土管与检查井壁连接处采用C25混凝土现浇,且浇铸前应将管道外壁及砌块接触面凿毛。

2.5附属构筑物

(1)普通检查井

井深小于1.8m时采用浅型砌块检查井,井深为1.8m~5.1m时采用深型砌块检查井,井深大于5.1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砌块采用C30预制素混凝土砌块,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

流槽采用C25细石混凝土现浇。

采用复合材料成品井盖、盖座及爬梯。

复合材料井盖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参照《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井盖》(CJ/T121-2000)执行,车行道下采用“重型”井盖和盖座,非车行道采用“普型”井盖和盖座,承载能力应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宜采用具有防盗功能的井盖。

(2)跌水井

排水管跌水高度大于1.0m时采用跌水井,按跌水高度不同,选择不同的跌水井形式。

(3)消能井

陡坡上的铸铁管流速较大,排入道路雨水检查井之前,在坡底设消能井。

(4)其他排水井

挖方坡顶截水沟在最低点处通过连接井将雨水明沟接入雨水管道,该连接井底部设沉砂坑。

(5)通气管

本工程污水检查井采用自带安装孔的井盖,此安装孔作为污水管道系统的通气孔。

若井盖不带安装孔,则需按本图设置通气管。

通气孔直径应不小于5cm。

(6)雨水口

采用浆砌条石或混凝土砌块雨水口。

采用质量合格的复合材料雨水篦,成品现货。

单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15L/s,双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25L/s。

若无特别注明,雨水口连接管为d300,以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雨水检查井。

在道路凹曲线段布置雨水口时必须设在最低处,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

2.6、施工注意事项

(1)图中标注的雨、污水管线长度均为理论平面长度,施工时应以实测为准。

(2)沟槽开挖边坡应根据地质情况采用1:

0.25~0.67控制,开挖深度大于3.0m时应增加支撑措施。

边坡坡度及支撑方式可参照地勘报告,且应符合上述GB50268-97规范的规定。

(3)若无特别注明,管道及构筑物基础的承载力应不小于200Kpa,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对地基进行处理。

(4)浆砌条石排水构筑物及沟道其迎水面应扁光,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必须浇筑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

(5)施工前应校测已建各种管道的断面、高程和位置,确保满足接入条件后方可施工。

若开挖中发现图中未示意的排水管道,应通知业主和监理,并联系设计人员共同研究解决。

(6)管内底标高是排水管道施工的主要依据,检查井面标高应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保持与完成后路面齐平。

当井面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

(7)预留支管应尽量设预留检查井。

当无条件设置预留检查井时,预留管管端应采用砖块封堵,并作好隐蔽记录,以利起用。

(8)沟槽回填应在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进行,并要求对称进行,其密实度与路基要求一致。

回填材料和回填方式应符合上述GB50268-97规范和CECS122:

2001规程的要求。

(9)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需与其它综合管线施工密切配合,确保所有管线平面和竖向布置合理。

(10)污水管道应根据GB50268-97规范按无压管道进行严密性试验,增强聚丙烯模压排水管的密闭性检验还应符合DG/TJ08-308-2002规程的要求。

(11)凡接入本工程的污水应在进行了预处理并达到城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接入。

(12)本工程施工应严格遵循现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技术规程办理。

(13)其余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执行。

1.1.2.3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1

人工挖沟槽土方(管沟及井,4m内)

m3

5695

2

机械土方、片石回填(路基)

61572.6

3

250厚水泥稳定碎石

m2

27865.35

4

SBS改性沥青砼路面

26593.73

5

250*250*50彩色人行道砖铺设

13092.6

6

路灯安装(H=10m、臂长1.5m+1.5m)

34

7

4*PVC110双壁波纹管路灯电力管道铺设

m

1662

8

D400增强聚丙烯模压污水管铺设

1440

9

PE100级聚乙烯给水管铺设(DN300)

1608.82

10

M10水泥砂浆砌污水检查井(A型-H=2.9m)

51

施工环境条件

1.2.1地形地貌

拟建白沙大道工程场地位于秀山县城边,据火车站约300m。

拟建道路区地形总体较平缓,地形标高347.78~380.09m,相对高差约32.31m,

地形总体上呈低-----高-----低-----高之起伏状,丘包与沟谷间断相连,地形坡角在丘包处较陡,一般10°

~25°

,在沟谷处较缓,一般3°

~8°

最低点位于梅江河底部K1+740附近、标高347.78m,最高点位于K3+200附近,标高380.09m。

地形坡角差异性不大。

道路区稻田耕地广泛分布。

路段区大部份现为原始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上总体属河谷堆积-侵蚀地貌区。

1.2.2气象、水文

路段区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正常,降水充沛,日照偏少。

全年平均气温为16℃,属基本正常。

其中:

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

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5℃。

地温和气温一样,7月最高、1月最低。

热量条件以溶溪、洪安、石堤河谷一带最优,年平均气温均大于17℃。

平坝、浅丘地带平均气温在16℃至17℃之间。

“三大盖”及西部的轿子顶、南部的椅子山、东北角的八面山,年平均气温在10℃至14℃之间。

其余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至16℃之间。

常年降水量为1341.1毫米。

80%以上年份降水量在1100至l700毫米之间。

以5、7两月最多,均接近200毫米,1月最少,不足30毫米。

从旬季分布看,全年有3个月明显的降水高峰,即5月上旬、6月下旬或7月上旬、9月中旬,旬平均雨量分别为71.2、76.4、60毫米。

从四季降水分布看,以夏季降水最多,春季为次,秋季再次,冬季最少,分别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7%、31%、24%和8%。

1979年6月降大到暴雨155.5毫米,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

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213.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8%,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

80%的年份日照时数少于1300小时。

日照以7月最多,为201.8小时,8月稍次,为199.4小时。

7、8两月日照时数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三分之一。

1月较少,为48.8小时,2月最少,仅44.7小时。

1、2月日照总时数仅占全年的8%。

梅江河自西南向东北穿过秀山县城,流经平凯镇的马溪河自西向东汇入梅江河,梅江河是酉水河的一级支流,是秀山县最大一条河流。

发源于秀山县中溪乡云隘山,由西南向东流经钟灵乡、梅江镇、石耶镇、中和镇、龙池针、石堤镇、在石堤镇注入酉水河。

梅江河干流全长137.8公里,全部在县境内,天然落差700m,流域面积2890平方公里,其中县境内1915平方公里,梅江河汇集全县90%以上的水系。

流域的地势是;

西南高,东北低;

高差悬殊,山谷起伏。

西部群山屹立,海拔多在1000m以上,轿子顶海拔1663m,是全县的最高顶,东北角石堤镇高桥村的烂泥湾海拔245.78m是全县的最低处,高差达1400余米。

梅江河的河源高程940m,河口高程242.78m河口年均流量79.5m3/s。

梅江镇以上比降7‰;

梅江至中和镇比降3.5‰;

中和镇至石堤镇比降2.2‰。

桥址处位于梅江河中游秀山县城河段,桥位处拟建造秀山县城防洪堤工程。

在秀山县城防洪堤工程上游的梅江河上设有官舟水文站,下游还设有宋龙、龙潭水文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