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方剂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6448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方剂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急诊方剂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急诊方剂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急诊方剂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急诊方剂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诊方剂文档格式.docx

《急诊方剂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方剂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诊方剂文档格式.docx

11.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15g黄芪9g白芍9g半夏9g枳实9g大黄6g生姜15g大枣5枚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12.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18g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仁30g芒硝9g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脓

【主治】肠痈初起,症见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则局部有痞块、舌苔黄腻、脉浮数

13.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g白芍9g半夏9g细辛9g干姜3g五味子3g甘草6g桂枝6g

【功用】解表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水饮证

14.小建中汤(《伤寒论》) 

【组成】白芍18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饴糖30g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证,

15.小陷胸汤(《伤寒论》) 

【组成】黄连6g半夏12g瓜蒌实30g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

16.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25g黄芩9g人参6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半夏9g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少阳病

17.小蓟饮子(《济生方》) 

【组成】生地黄30g小蓟15g滑石5g木通6g蒲黄9g淡竹叶9g藕节9g当归6g栀子9g炙甘草6g

【功用】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下焦热结证

18.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组成】乌药12g木香6g小茴香6g青皮6g槟榔9g川楝子12g高良姜15g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或弦

19.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天麻9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8g(先煎)栀子9g黄芩9g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茯神9g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阳上扰,头痛、眩晕、失眠

20.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生地黄120g五味子30g当归30g天冬30g麦冬30g,柏子仁30g酸枣仁30g人参15g玄参15g丹参15g远志15g桔梗15g茯苓15g

【功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主治】阴亏血少证。

21.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茯苓18g当归15g甘草15g赤芍60g栀子60g

【功用】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主治】膀胱有热,血淋涩痛,或尿如豆汁,或尿如砂石。

22.止嗽散(《医学心悟》) 

【组成】桔梗100g荆芥100g紫菀100g百部100g白前100g甘草36g陈皮50g(为散,每次服9g,亦可作汤剂)

【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主治】风邪犯肺。

23.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 

【组成】升麻3g葛根3g白芍6g甘草3g

【功用】辛凉解肌、透疹解毒。

【主治】麻疹出疹不畅。

24.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组成】贝母12g瓜蒌9g天花粉3g茯苓3g橘红3g桔梗3g

【功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肺燥有痰

25.丹参饮(《时方歌括》) 

【组成】丹参30g檀香5g砂仁5g

【功用】行气化瘀。

【主治】气滞血瘀,互结于中致胃脘疼痛。

26.乌梅汤(《伤寒论》) 

【组成】乌梅10g细辛5g干姜5g黄连8g当归10g附子5g蜀椒5g桂枝6g人参6g黄柏6g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上热下寒的蛔厥证

27.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3g白术6g茯苓6g甘草3g陈皮2.5g木香2g半夏3g砂仁2.5g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逆。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阻滞于中焦证。

28.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不足证。

29.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小茴香7粒炒干姜0.6g延胡索3g没药6g当归9g川芎6g官桂3g赤芍6g 

蒲黄9g炒五灵脂6g

【功用】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主治】寒凝血瘀证。

30.玉女煎(《景岳全书》) 

【组成】石膏9g熟地黄9g麦冬6g知母5g牛膝5g

【功用】清胃滋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3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组成】黄芪20g白术20g防风10g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卫阳不固证。

32.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山药30g黄芪15g葛根5g天花粉9g知母18g五味子9g鸡内金6g

【功用】益气滋阴,固肾止渴。

【主治】消渴气阴两虚证。

33.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12g黄芩9g干姜9g人参9g甘草12g黄连3g大枣4枚,

【功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治】胃气虚弱证。

34.左金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连18g吴茱萸3g(为末,水泛为丸,每服3g,开水送服)

【功用】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经火旺证。

35.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6g柴胡6g泽泻12g车前子9g木通9g生地黄9g当归尾3g栀子9g黄芩9g甘草6g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

36.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组成】金银花30g玄参30g当归15g甘草6g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脱疽、热毒炽盛。

37.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g

【功用】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乏力证。

38.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9g干姜9g附子9g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病。

39.四磨汤(《济生方》) 

【组成】人参3g槟榔9g沉香3g乌药9g

【功用】宽胸散结、行气降逆。

【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

40.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白术3g茯苓33g黄芪3g,龙眼肉3g酸枣仁3g人参3g木香1.5g甘草1g当归3g远志3g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

41.生脉散(《医学启源》) 

【组成】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气阴不足、汗出过多证。

42.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五灵脂6g蒲黄6g

【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

43.白头翁汤(《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痢疾。

44.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30g粳米9g甘草3g,知母9g

【功用】清热生津、泻火除烦。

【主治】阳明经热盛证。

45.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24g薤白9g白酒10g半夏12g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主治】胸痹而痰浊较甚,胸中满痛而彻背者。

46.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9g天麻6g茯苓6g橘红6g白术18g甘草3g大枣2枚生姜3片

【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所致的眩晕、头痛,兼见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滑数等。

47.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12g黄芩9g干姜9g人参9g甘草9g黄连3g大枣4枚

【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不和证。

48.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9g紫苏叶6g

【功用】行气开郁、降逆化痰。

【主治】痰气郁结证。

49.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熟地黄30g巴戟天30g山茱萸30g石斛30g肉苁蓉30g附子30g五味子30g肉桂30g茯苓30g麦冬15g远志15g石菖蒲15g薄荷2g生姜3片大枣2枚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喑痱证。

50.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组成】生地黄6g熟地黄6g黄柏6g黄芩6g黄连6g黄芪12g当归6g

【功用】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有火。

51.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30g当归6g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劳倦内伤,症见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洪大而虚。

52.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组成】熟附子9g人参9g制半夏9g炒白术10g茯苓12g干姜6g陈皮6g甘草5g肉桂3g五味子3g生姜3片

【功用】回阳救急、益气生脉。

【主治】本方可以治疗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吐泻腹痛,四肢厥冷,神疲欲寐,或指甲口唇青紫等证。

53.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甘草6g麦冬20g人参6g粳米10g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

54.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5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功用】活血祛痰、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

5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黄30g肉桂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甘草3g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经。

【主治】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

56.导赤散(《小儿要证直诀》) 

【组成】生地黄10g木通10g甘草10g竹叶3g

【功用】清热养阴、利水。

【主治】心经有热,移于小肠证。

57.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组成】麦冬15g半夏10g人参6g甘草6g大枣4枚粳米12g

【功用】益胃生津、降逆下气。

【主治】肺痿。

58.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苇茎50g薏苡仁30g冬瓜仁24g桃仁9g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

59.杏苏散(《温病条辨》) 

【组成】紫苏叶6g杏仁6g生姜6g桔梗6g茯苓6g半夏6g甘草6g前胡6g枳壳6g大枣2枚

【功用】宣肺解表、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

60.吴茱萸汤(《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6g,人参9g,生姜18g,大枣4枚

【功用】温胃暖肝、降逆止呕。

【主治】胃中虚寒证。

61.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红花9g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五灵脂6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

【功用】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62.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组成】沙参9g,玉竹6g,甘草3g,桑叶4.5g,扁豆4.5g,天花粉4.5g,麦冬

9g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证。

63.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18g,甘草9g,人参6g,当归6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6g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虚弱。

64.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120g,当归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

65.良附丸(《良方集腋》)

【组成】高良姜6g,香附6g

【功用】温中祛寒、行气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或客寒犯胃。

66.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 

【组成】阿胶6g白芍9g石决明15g钩藤6g生地黄12g,炙甘草2g牡蛎12g络石藤9g茯神12g鸡子黄2个

【功用】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主治】热邪久羁,灼烁阴血。

67.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6g鳖甲15g生地黄12g知母6g牡丹皮9g

【功用】清热滋阴。

【主治】温病后期。

68.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甘草6g

【功用】健脾渗湿、温化痰饮。

【主治】痰饮。

69.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金铃子30g延胡索30g

【功用】行气止痛、疏肝泄热

【主治】肝气郁滞、气郁化火证

70.炙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甘草12g人参6g干地黄50g桂枝9g阿胶6g麦冬10g火麻仁10g生姜9g大枣10枚

【功用】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主治】气血血少的心气虚弱证,

71.参附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5g熟附子30g

【功用】回阳、益气、固脱

【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证

72.独参汤(《十药神书》) 

【组成】人参20~30g

【功用】补气固脱。

【主治】主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

73.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防风、荆芥、桔梗、川芎各4.5g 

甘草15g

【功用】疏风解表,败毒消肿。

【主治】治凤寒感冒初起,表寒证者。

74.济川煎(《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9-15g、牛膝6g、肉苁蓉6-9g、泽泻5g、升麻3g、枳壳3g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虚便秘。

75.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9g、白术6g、白芍9g、附子9g、生姜9g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2、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

76.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桃仁12g、炙甘草6g、芒硝6g、大黄12g、桂枝6g

【功用】破血下瘀。

【主治】下焦蓄血证。

77.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9g芍药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78.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茯苓、桃仁、芍药、牡丹各6g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徵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

79.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6g芍药5g川芎5g枳壳5g陈皮6g炙甘草3g香附5g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

80.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6g干葛9g黄芩6g芍药6g桔梗3g甘草3g羌活3g白芷3石膏5g大枣2枚生姜3g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

81.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当归9g芍药9g柴胡9g茯苓9g白术9g甘草4.5g生姜一块薄荷少许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82.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朴硝9g川大黄9g山栀子仁5g连翘18g黄芩5g甘草9g薄荷5g竹叶七片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

83.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3g川芎3g桃仁9g红枣7个红花9g老葱3根鲜姜9g麝香0.15g黄酒250g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淤阻头面证。

84.桑杏汤(《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3g杏仁5g象贝3g沙参6g栀皮3g香豉3g梨皮3g

【功用】轻宣温燥。

【主治】外感温燥证。

85.桑菊饮(《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8g菊花3g杏仁6g连翘6g薄荷3g桔梗6g甘草3g苇根6g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

86.理中丸(《伤寒论》)

【组成】甘草、人参、白术、干姜(1:

1:

1,共9g)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

87.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 

【组成】川萆薢6g 

黄柏、石菖蒲各2g 

茯苓、白术各3g 

莲子心2g 

丹参、车前子各4.5g

【功用】清热利湿,分清别浊。

【主治】主赤白浊,淋病。

88.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15g银花15g苦桔梗6g薄荷6g竹叶4g生甘草5g荆芥穗4g淡豆豉5g牛蒡子6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89.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6g炮附子3g细辛3g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1、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2、暴哑。

90.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甘草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91.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9g代赭石9g人参6g半夏9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4枚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92.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水牛角30g生地15g银花9g连翘6g玄参9g黄连5g竹叶心3g丹参6g麦冬9g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93.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5g麦冬9g石斛15g荷梗6g西瓜翠衣30g黄连3g竹叶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94.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此方了解即可)

【组成】生石膏(大剂)180~240g(中剂)60~120g(小剂)24~36g小生地(大剂)18~30g(中剂)9~15g(小剂)6~13.5g乌犀角(大剂)18~24g(中剂)9~12g(小剂)6~12g真川连(大剂)12~18g(中剂)6~12g(小剂)3~4.5g生栀子 

桔梗 

黄芩 

知母 

赤芍 

玄参 

连翘 

鲜竹叶 

甘草 

丹皮

【功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主治】治湿热疫毒及一切火热之证。

95.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组成】羚角片4.5g钩藤9g霜桑叶6g菊花9g茯神木9g鲜生地15g川贝12g甘草3g竹茹15g白芍9g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肝热生风证。

9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15g黄芩9g黄连9g甘草6g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

97.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组成】葶苈9g大枣12枚

【功用】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主治】痰水壅实之咳喘胸满。

98.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水牛角30g地黄24g赤芍12g丹皮9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一、热入血分证

二、热伤血络证

99.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五灵脂6g当归9g川芎6g桃仁9g丹皮、赤芍、乌药6g延胡索3g甘草9g香附4.5g红花9g枳壳4.5g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淤血阻滞膈下证。

100.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g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姜汁炙、

桔梗各60g藿香90g甘草炙75g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