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2城镇化城市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6329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2城镇化城市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2城镇化城市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2城镇化城市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2城镇化城市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2城镇化城市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2城镇化城市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2城镇化城市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2城镇化城市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2城镇化城市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城市人口向大城市和大都市区集中的过程中,中关两国城市化在地理空间上也表现出了各自的特征。

一方面,美国的大都市化对人口与经济的聚集特征明显。

2004年,美国244个大都市区,占国土面积的26%,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达83%,创造了全美就业岗位的85%和全美GDP的86%,人口、就业和经济总量之间的比例较为均衡。

中国的城镇化对人口的聚集特征同样明显,省地两级城市市辖区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6.7%,集中的户籍人口近30%,而对经济活动的聚集程度更高。

2007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和海峡西岸等6大城市连绵区,占国土面积的12.38%,集中了全国22%的人口,GDP占全国的比重却高达50%,这既说明经济发达地区未能集中相应的城镇化人口,也说明中西部城市化地区的经济发展跟不上人口城镇化的步伐。

(摘编自罗思东《新型城镇化道路为什么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对城镇化的概念作了解释,材料二分析说明了我国城镇化战略实施的现状。

B.城镇化是一个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包括人、产业结构和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

C.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人的城镇化,即要更好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D.我国城镇化战略中第四个阶段之所以还未完成,是因为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滞后。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逆城市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城镇化发展兴起,中产阶级有逃离的需求。

B.中国近几年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最近二十年城市人口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C.对比中美两国的城市化可知,美国的城市化在人口、就业和经济总量之间的比例比中国均衡。

D.中国和美国的城镇化进程都有其自身特点,但两国的城镇化对人口的聚集特征都很明显。

E.四则材料表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进行到了关键阶段,但其推进过程并不是很顺利。

3.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要着力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十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

尤其“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的疯狂“造街”,不仅使古村落因过度开发失去原真,而且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

浙江省对古村落的开发保护值得各地借鉴。

以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该村是我国首批传统村落,是国家文物局保护与利用综合试点推进的6个村落之一。

新叶村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日,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

在保护过程中,积极采取“规划新区,保护老区,有序过渡,和谐共生”的办法,来降低老区的人口密度,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相关的旅游事业。

(摘编自2016年6月28日《广州日报》)

大量古村落国人去屋空而破敗甚至消失,意味着文明的断裂,现代人在享受幸福生活时如果丧失了“文化之根”,这种幸福只能是不完整的,此,国家肩负着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的责任。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保护、振兴古村落自然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一个古村落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关键在于这个村落要能够人丁兴旺,只有有了足够的人气才能让古村落有生气。

一些列入了保护名录的古村落,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能够吸引到一些旅游资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样板,如江南地区的乌镇、周庄等古镇。

但是更多的古村落并不具备像这些名镇那样的丰富资源,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客流,而一些新造的旅游景点也不足以体现传统文化。

因此,保护古村落,更重要的是要让古村落能够留得住人,说得具体点,就是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

(摘编自2017年12月11日《新闻》)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公布了4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4153个传统村落,然而,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平均每一个县被收录的古村落不足2处。

据调查统计,2000年,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

10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夫,相当于一天之内就有250个自然村落消失。

至今,全国的自然村已只有约200万个。

面对急剧消失的古村,“牧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贏古村消失的脚步"

公益组织的力量似乎分外薄弱。

2014年11月,汤敏辞去城市规划师的工作,在深圳发起成立“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着手建立“全国古村落保护与活化联盟”,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

汤敏认为,在“互联问+”语境下,利用扃平化与便捷快速的社群链接,正让社会创新走向多维立体生态,也能让“古村之友”聚合出巨大的价值增量。

“一个人干出100分,就只是100分,一万个人干出70分,那就是70万分。

”汤敏说,如今,古村落保护不缺政府的支持,也不缺商业的力量,缺的是公众参与,“对古村落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来保护,引导大众的文化自觉,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习惯。

而如今,互联网正让这一切变得更加容易和可能。

【注】①汤敏,北大研究生毕业,近年致力于保护古村落,推动乡贤文化建设。

(摘编自2018年1月23日《人民日报》)

(摘编自中国高陵网)

1.下列关于“古村落保护”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古村落往往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和传承文化之根。

B.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肩负的历史重任。

C.古村落保护过程中人是关键因素,要让古村落拥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

D.大力增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是当前应对古村落急剧消失现状的根本之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大量同质化、低水平重复“造街”的做法,违背古村落保护初衷,属于过度开发,难以对古村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

B.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坚持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因而入选我国首批传统村落。

C.古村落破败消失与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不无关系,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的破败消失。

D.“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者网络”等网络组织的成立,使得“互联网+公益”的方式成为古村保护的主要途径。

E.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我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数量总体处于上升趋势,这说明我们对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

3.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古村落。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到2020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

表1:

国家

城市

排名

综合指数(100=理想)

社会稳定

医疗保健

文化与环境

教育

基础设施

澳大利亚

墨尔本

1

97.5

95

100

95.1

奥地利

维也纳

2

97.4

94.4

加拿大

温哥华

3

97.3

92.9

多伦多

4

97.2

89.3

阿德莱德

5

96.6

94.2

96.4

数据来源:

经济学人智库《2017全球宜居城市报告》

表2:

评价类型

评价对象

排名最高十大城市

综合评价

城市宜居指数

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城市安全性

深圳、北京、成都、南京、上海、贵阳、青岛、济南、厦门、苏州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

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北京、成都、济南、昆明、沈阳

自然环境宜人性

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南京、成都、杭州、福州、威海、厦门

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

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威海、济南、北京、南京、武汉、苏州

交通便捷性

厦门、苏州、济南、海口、银川、威海、石家庄、昆明、南京、长春

环境健康性

厦门、西宁、银川、青岛、威海、长春、南宁、乌鲁木齐、昆明、深圳

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材料三: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

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

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7未来城市峰会:

聚焦生态宜居与城市生命力》)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

“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

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

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

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

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

C.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材料四则侧重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D.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来源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A.材料三中提到的德国弗莱堡,在城市建设中,能突破传统,创新城市治理理念,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B.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C.“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D.材料三中仇保兴说的“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意思是一个城市是否宜居,要看居民是否愿意定居该城市。

E.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未来的趋势。

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

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城镇化”一词的出现显然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

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一批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它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

这是近50年来中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

(摘编自“360百科”)

(摘编自《1950—2025年中国与世界城镇化率比较》)

依法执政能力是党领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增效剂,具体表现为依法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

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城镇化进程中依法执政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破解制度难题、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法治是最好的化解之道。

一方面,建立健全以保障农民权利为核心的法治体系。

从人口学意义上看,城镇化的本质问题是农民问题。

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

通过立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构建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

通过司法保障农民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长期帮扶机制;

等等。

另一方面,提高党对新型城镇化的依法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在党领导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制定发展规划,推进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要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坚持依法决策和科学决策,城镇化政策的调整、农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修改、城镇地址和规模的确定等都要依法依规进行。

(摘编自焦晓云《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力》)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但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重物轻人、“兴城不兴业,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违背了城镇化规律。

所以,中央一再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明确提出“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摘编自彭焕才《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城镇化的关键》)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城镇化率起步低,但是一直在增长,特别是1980年以后,我国城镇化率增长迅速,预计到202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

B.从1950年开始,世界城镇化率虽然增长有快有慢,但是一直缓慢上升,预计到2025年,世界城镇化率约是1950年的两倍。

C.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比中国城镇化率起步高,几乎呈直线式增长,并且曾经长期高于中国,但是2005年之后被中国超过。

D.较发达地区城镇化率最高,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80%;

虽然我国的城镇化率与之相比有差距,但这种差距预计会越来越小。

A.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这也是各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经历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

B.中国学者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创造了“城镇化”这一概念,并在后来的研究中获得一批研究成果,富有见解,影响较广。

C.虽然“城镇化”出现的时间比“城市化”要晚,但是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官方文件中使用了“城镇化”,却没有提到“城市化”。

D.材料引用“欲知平直,则必准绳;

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这句话,是想说明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最好借助法治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

E.中央预见一些地方将会偏离“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的方向,违背城镇化建设规律,只重“物”而轻“人”,所以一再发声,进行纠偏。

3.我国应如何做好城镇化建设工作?

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

5.城镇化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

①城镇化是最近最热门的议题,与城镇化相关的提案也最多。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直言,“参加两会21年,研究城镇化28年,深感今年城镇化最热”。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然而与往年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指城镇化三大核心问题,即“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落实人口城镇化”以及“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并行”,推动城镇化实至名归。

②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确凿无疑的大方向。

这是世界最多人口的城镇化。

仅此观之,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

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种变化得益于两个因素:

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二是有关户籍等政策逐步调整,公平的“城门”在制度层面逐渐打开。

③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头戏。

这不仅因为美国城镇化率达到90%、韩国达到80%等现实差距,更因为城镇化背负着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重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

发改委领导近日更在人大记者会上表示,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今年如果顺利的话,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出台。

这些信号都表明——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

④城镇化当然要圈地扩容、要盖楼建房,但是,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显然不是房地产化。

以城镇化的方向来修复地产股估值等逻辑,显然忽略了以下几层思考。

一者,1995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带来一个更令人头痛的问题——市场房价进入快速上涨甚至暴涨期。

房价问题的背后,还有以下值得注意的数据:

从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内,国内城市建设用地扩张83%,但同期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人口仅增长45%,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速度极不匹配。

那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稳妥”之意,当然在于纠偏类似失衡,在平抑房价的同时,引导地产业理性归位。

⑤二者,新型城镇化之“新”,就是要区别于“造城运动”,真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进城人口权益的市民化上来。

有数据显示: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7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36亿人。

今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恐怕还要再等等“市民化”的进程。

换句话说,“城镇化”固然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一个过程,但这种“转化”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提高城镇化质量,使之健康发展”。

⑥三者,城镇化固然是农民进城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绝不仅仅停留在盖房子层面。

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称,按照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40%—60%的时候,标志着城市进入成长关键期,“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

此时,继续推进城镇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因此,即便是硬件而言,我们更需要对城市交通、环境、社会等方面统筹安排,还得考量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问题。

⑦真正的城市化,或者说我们吁求的新型城镇化,正如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慕海平所言,不仅要有“人口的城镇化”,更应是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的城镇化。

城镇化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

(2013年03月09日人民网)

1.“城镇化”成为今年两会最热门议题的原因是什么?

请分点概括。

2.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又与传统的新闻文体有明显的不同。

新闻评论在表现新闻事实上有什么优势?

请结合文本分析。

3.作者以“城镇化不是为房地产化‘代言’”为标题的意图是什么?

你认为“城镇化”应该为什么代言?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的规模到底该多大

李侠 

缪秋民

一个城市的规模通常是其历史自然演化的结果,即通过市场的作用最终形成资源承载量的合理配置,从而使城市达到最佳规模。

这个过程最初是自生自发的自然选择结果,但随着社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