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项判定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5264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合格项判定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不合格项判定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不合格项判定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不合格项判定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不合格项判定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合格项判定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不合格项判定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合格项判定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合格项判定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如提出“组织机构不尽完善”这类不合格的话,受审核方将无从下手。

 

二、不合格项判定参考条款(对应ISO9001:

2000标准)

1、总要求(4.1)

1)QMS未按标准要求形成文件。

(4.1)

2)未按标准要求对QMS所需过程进行识别和管理。

3)对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未进行识别和控制。

2、文件要求(4.2)

1)质量手册删减不合理。

(4.2.2a)

2)质量手册内容的覆盖面不完整。

3)质量手册未包含程序文件主要内容或对其引用。

(4.2.2b)

4)质量手册各过程的描述未反映组织产品的特点。

(4.2.2c)

5)质量手册未按4.2.3文件控制要求进行控制。

(4.2.3)

6)未按标准要求形成文件/记录控制程序。

(4.2.3/4.2.4)

7)文件发布前XX人员审批其适用性。

(4.2.3a)

8)文件修改后未经重新审批。

(4.2.3b)

9)未经修改后未按规定进行标识。

(4.2.3c)

10)使用处不能得到相应文件有效版本,或使用不受控文件。

(4.2.3d)

11)外来文件未得到识别和控制。

(4.2.3e)

12)现场有效版本和作废版本共存。

(4.2.3g)

13)现场只有作废版本。

14)未对作废文件进行标识。

15)文件修改不按规定程序。

16)记录未按规定进行管理。

(4.2.4)

三、管理职责(5)

1)最高管理者不能为管理承诺提供相关证据。

(5.1)

2)最高管理者未能向组织成员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5.1a)

3)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不符合标准要求。

(5.3/5.4.1)

4)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不能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5.3d)

5)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未经最高管理者签字批准。

(4.2.3a)

6)未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

(5.3e)

7)质量目标未能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展开分解。

(5.4.1)

8)对质量目标未进行测量。

9)质量目标不能反映产品特性。

10)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相矛盾。

11)组织结构不合理、职责和权限不清。

(5.5.1)

12)管理评审未进行。

(5.6)

13)管理评审内容不符合标准要求。

(5.6.2/5.6.3)

14)管理评审未保存原始记录。

(5.6.1)

15)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符合要求。

16)管理评审输出改进措施未进行跟踪验证。

(8.5.2d/8.5.3e)

四、资源管理(6)

1)未能确定相关岗位人员能力要求。

(6.2.1a)

2)岗位人员未经培训考核,不能胜任工作就上岗。

(6.2.2b)

3)虽经培训或采取措施但未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

(6.2.2c)

4)员工不能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6.2.2d)

5)特殊工作人员、检验、计量、内审人员未按规定进行培训。

(6.2.2)

6)未保持教育、经历、培训和资格的适当记录。

(6.2.2e)

7)生产设施/设备不能满足产品实现需求。

(6.3)

8)对基础设施未进行适当维修和保养。

9)现场的工作环境不符合产品实现要求。

(6.4)

五、产品实现(7)

1)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未进行产品实现策划。

(7.1)

2)产品实现策划不满足要求。

3)产品有关的要求中未反映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7.2.1c)

4)未在合同签订前进行合同评审。

(7.2.2)

5)只对重大合同进行评审,未对零星、口头、电话订单进行评审。

6)未对顾客特殊要求进行识别。

(7.2.1)

7)签约后发现组织没有履约能力。

(7.2.2c)

8)合同更改未按规定进行。

9)合同更改后的要求未能传递到相关部门/人。

10)网上销售有关的产品信息未进行评审。

11)评审结果及其所引发的措施的记录未保存。

12)对新产品设计和开发未进行策划。

(7.3.1)

13)设计和开发策划中未明确分工和接口管理。

(7.3.1c)

14)设计输入未包括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7.3.2b)

15)未对设计输入进行评审。

(7.3.2)

16)设计输出放行前未经审批。

(7.3.3)

17)设计未考虑重大设计特性(如可维修性)。

(7.3.3d)

18)设计未评审或评审不合格仍投产。

(7.3.4)

19)设计评审结果及其采取的记录未保持。

20)设计未验证或验证不合格仍投产。

(7.3.5)

21)验证结果记录未保存。

22)设计确认未进行或确认不合格仍投产。

(7.3.6)

23)确认结果记录未保存。

24)设计确认不符合标准要求。

25)设

计和开发更改未按标准要求进行。

(7.3.7)

26)设计更改评审结果记录未保存。

27)未根据满足产品能力的要求评价和选择供方。

(7.4.1)

28)未按标准要求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

29)采购文件中未规定产品质量要求和验收准则。

(7.4.2)

30)未按规定到合格供方进行采购。

31)采购文件发放前未进行审批。

32)委托服务等活动未对供方进行评审。

33)对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未在采购文件中规定。

(7.4.3)

34)未对采购产品实施验证。

35)供方评价结果记录未保持。

36)由于缺少书面文件而影响产品质量。

(7.5.1b)

37)未按文件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7.5.1)

38)生产设备不满足生产能力要求。

(7.5.1c)

39)生产过程未实施监测。

(7.5.1e)

40)未能识别特殊过程或对其过程能力未确认。

(7.5.2)

41)未对特殊过程的设备进行认可和人员资格进行鉴定。

(7.5.2b)

42)未制定特殊过程确认准则。

(7.5.2a)

43)未保存过程确认记录。

(7.5.2d)

44)库房产品未进行标识或标识不清。

(7.5.3)

45)生产现场产品未进行标识或标识不清。

46)有可追溯要求情况,无唯一性标识,致使出了问题无法追溯。

47)原材料紧急放行或半成品例外放行未加标识。

(8.2.4)

48)包装标识不符合要求。

(7.5.5)

49)不合格品未加标识。

(8.3)

50)未对顾客财产进行验证,也未保管好。

(7.5.4)

51)顾客财产不适用或损坏未记录并向顾客报告。

52)交付搬运过程造成产品标识损失或产品损坏。

53)产品贮存不符合产品要求。

54)产品包装不符合产品要求。

55)未按周期检定/校准要求按时间进行检定/校准。

(7.6)

56)无溯源或国家标准时,测量设备未进行自校或无自校规程也无记录。

57)测量设备无检验状态标志。

(7.6c)

58)在搬运贮存过程造成测量设备失准或损坏。

(7.6e)

59)试验软件作为检验手段未对其能力进行确认。

60)当测量设备失准及未对其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

六、测量分析和改进(8)

1)对顾客满意度的信息未进行收集、利用或未进行测量。

(8.2.1)

2)未按标准要求形成内部审核程序。

(8.2.2)

3)未按策划要求进行内部审核。

4)内审计划和检查表中内容均未包括最高管理者。

5)内审员未经培训或资格证实。

6)内审员审核了自己负责的工作。

7)内审后未采取纠正措施或其他验证。

8)内审记录不完整。

9)未

编制检验计划或检验规范。

10)未按检验计划或规范进行检验。

11)产品放行和交付(特例)XX人批准和顾客批准。

12)检验记录检验人员未签字。

13)检验记录或报告不符合标准要求(如项目不全)。

14)检验原始记录未建立或保存。

15)检验规范规定的统计抽样检验方法不全。

(8.1)

16)出了不合格品不标识、不隔离。

17)出了不合格品不评审、不处置。

18)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XX人员批准或顾客批准。

(8.3b)

19)返工/返修产品未进行检验。

20)产品交付或投入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未采取相应措施。

21)出了不合格品不通知有关部门或由无资格的人员进行处理。

22)未按标准要求保持不合格品相关记录。

23)未能明确收集、分析数据的方法。

(8.4)

24)未采用组织适用的统计技术。

25)数据分析未能用于改进。

26)纠正/预防措施未按标准要求形成文件程序。

(8.5.2/8.5.3)

27)出了不合格不分析原因、不采取纠正措施。

(8.5.2b)

28)对顾客投诉不分析、不处理。

(8.5.2a)

29)对顾客反馈意见不处理也不及时与顾客沟通。

(7.2.3c)

30)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结果未记录也未进行跟踪验证。

(8.5.2e/8.5.3d)

31)对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未进行评审。

(8.5.2f/8.5.3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