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公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5222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水利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水利公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水利公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水利公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水利公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水利公报Word下载.docx

《中国水利公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水利公报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水利公报Word下载.docx

  2003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计划继续调整结构。

防洪工程建设仍是水利计划投资的重点领域,但在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总量增加的情况下,与上年相比,防洪工程建设投资的规模减少6.8%,水资源工程建设投资增加11%,水保及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增加54%,水电等专项投资增加39%。

  2003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项目5196个,其中,中央投资项目4051个。

当年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65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项目在建规模为4514亿元。

当年新开工项目2834个,新增投资规模203亿元。

由于当年新开工项目的单项平均投资规模较去年有所减少,因此全部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比上年减少348亿元。

  2003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43亿元,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567亿元,各类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9亿元,机电设备及各类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35亿元,移民征地补偿等完成投资112亿元。

  在全部完成投资中,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0亿元,占48.4%,水资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36亿元,占31.8%,水保及生态完成投资46亿元,占6.2%,水电开发、机构能力建设等专项投资完成101.5亿元,占13.7%。

  七大江河流域共计完成投资528.7亿元,其它流域完成投资214.6亿元。

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完成投资247.7亿元、236.4亿元和259.2亿元。

东部地区完成投资以地方投资为主,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完成投资以中央投资为主。

西部地区完成投资占全国水利完成投资的比重正逐年提高。

  在全部完成投资中,中央属项目完成投资96.5亿元,地方项目完成投资646.9亿元,中央投资,尤其是国债投资主要是通过地方项目来实现其水利投资的效果。

在全部完成投资中,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234亿元,小型及其它项目完成投资509亿元。

各类新建工程完成投资461.2亿元,改扩建工程完成投资267.1亿元,其它建设性质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

  2003年在建水利项目累计新增固定资产1870亿元,当年新增固定资产54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的固定资产形成率为73.4%。

当年完成土方、石方和砼分别为9.41亿立方米、1.46亿立方米和0.27亿立方米。

    2003年防洪工程完成投资360亿元,其中大江大河堤防工程建设完成投资92.2亿元,重点实施了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堤防工程建设,新增及加固堤防长度2693公里,长江中下游干堤加固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在建各类枢纽工程40座,完成建设投资61亿元。

宁夏沙坡头、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淮河临淮岗等江河控制性骨干枢纽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均按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其中,沙坡头主体工程基本完建,并顺利实现二期截流目标;

临淮岗提前一年实现淮河截流;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投产。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实现全线通水。

治太骨干工程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2003年在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927座,完成投资71.3亿元,有372座全部或大部分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治淮骨干工程建设及2003年淮河流域大水后各项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

治淮骨干19项工程计划总投资447亿元,已累计安排投资21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92亿元。

各项灾后重建项目计划总投资46.79亿元用于移民迁建和应急工程建设,年底累计安排中央和地方投资45.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

淮河流域已成为继长江、松花江、嫩江防洪工程后防洪工程建设的战略重点。

  2003年全国水资源工程建设共安排中央投资78.2亿元,主要用于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大型灌区建设和重点水源工程等。

2003年新建或改扩建各类灌溉工程1122个,主要进行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共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658个,可解决1245万人的饮水问题。

南水北调以及大伙房输水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正抓紧进行。

当年共计新增库容5.83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9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68万亩,新增供水能力871万吨每日。

  2003年进一步加快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共安排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央投资39亿元,并启动了东北黑土地、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和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建设工程。

塔河、黑河治理及环首都水资源工程规划实施步伐加快。

  水利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建设质量继续提高。

2003年对重点在建项目加大了稽察力度。

水利部与有关部门联合颁发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水利部等7部门令第30号)、《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8部门令第2号)等规章制度。

水利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防洪、抗旱

  2003年,全国水利工程设施抗御洪涝旱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国已累计建成各类水库85153座,水库总库容达5658亿立方米,其中:

大型水库453座,总库容4278亿立方米。

累计建成江河堤防长达27.8万公里,保护人口5.13亿人,保护耕地6.58亿亩。

按照各江河流域防洪规划要求,全国已累计达标堤防8.8万公里,其中一、二级堤防达标2.28万公里。

  2003年降水与常年相比,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大部、松花江干流和嫩江流域、新疆、西藏、内蒙古大部偏多;

珠江流域、江南中南部、西南南部、海河和辽河流域、吉林大部和黑龙江东部偏少。

6月下旬至7月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黄河中游干流局部河段发生历史最大洪水,黄河主要支流渭河、长江主要支流汉江发生罕见的秋汛,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大洪水。

  据统计,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累计受灾面积3.1亿亩,成灾面积2亿亩,受灾人口2.2亿人,因灾死亡1551人,倒塌房屋24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300亿元。

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等省受灾较重。

2003年的洪涝灾害损失除死亡人口和倒塌房屋两项指标低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平均水平外,其余指标均高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平均水平。

  2003年旱情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其中春旱主要发生在黄河以北地区,以东北地区最为严重。

夏伏旱主要发生在江南大部、东南沿海及西南局部地区,以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四省最为严重。

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3.73亿亩,其中成灾2.17亿亩,绝收4470万亩,因旱损失粮食3080万吨,工农业直接经济损失663亿元。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2003年下拨用于防汛抗旱的水利建设基金和特大防汛抗旱经费18亿元,其中防汛经费13亿元,特大抗旱经费4.91亿元。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应对突出事件的能力,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经过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最大限度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夺取了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三、农村水利

  2003年,国家继续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服务。

截止2003年底,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38亿亩;

万亩以上灌区达到5729处,有效灌溉面积3.8亿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281处,有效灌溉面积2.02亿亩。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稳步推进,全国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298亿元,完成土石方51.8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83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8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7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1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156平方公里,修复水毁工程30万处,加固加高堤防12478公里,疏浚河道38769公里,加固大中小型水库、塘坝5024座,增加蓄水能力5.3亿立方米。

  水利部出台了《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大量的小微型农村水利工程发挥最佳效益;

出台了《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农村饮水工程项目规范化管理继续加强,为指导已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提供了依据。

  2003年,全国完成农村饮水解困投资53.6亿元,其中地方投资完成25.6亿元,新增集中供水工程3万处,新增日供水能力150万立方米,使15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

截止2003年底,全国已累计解决2.82亿人的饮水困难。

  加大灌区改造和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力度,2003年全国共安排22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开展了200个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启动了全国100个灌溉试验站建设,在全国402个大型灌区中开展了30个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工作。

2003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累计完成渠道防渗1500多公里,改造、加固、配套建筑物8500余座,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5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00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19亿立方米,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5亿公斤。

  2003年牧区水利建设扎实推进,编制完成了《全国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规划》,继续安排牧区节水示范项目资金5000万元,可使640万亩天然草场生态得以恢复和改善。

  四、农村水电及电气化

  2003年全国农村水电新增水电装机270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

截止2003年底,全国水利系统共建成水电站4.2万座,装机容量达3885万千瓦,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40.9%,其中农村水电装机3414万千瓦。

水利系统水电年发电量1210亿千瓦时,占全国水电总发电量的4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农村水电发电量达到1099亿千瓦时。

  2003年,完成农网改造投资23.6亿元,累计完成农网改造投资213亿元。

一二期农网改造累计新建和改造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35座,5572千千伏安,高压线路16万公里,低压线路45万公里。

2003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了县城电网改造工程。

水利系统县城电网改造工程总投资为59.35亿元,其中2003年下达投资计划23.8亿元。

截至2003年底,水利系统县城电网改造累计到位资金8.4亿元,完成投资9亿元,累计建设和改造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5座,高压线路2352公里,低压线路3675公里,配电变压器1487台。

  2003年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完成基建投资227亿元,新建电站2111座,投产装机202万千瓦,新建高压线路4.8万公里,新建35千伏以上变电站变电容量566万千伏安。

在建电站2176处,639万千瓦,在建高压线路1620公里,在建35千伏以上变电站容量136万千伏安。

水利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在退耕还林区、生态特别脆弱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等解决农民生活问题。

按照国务院部署,2003年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试点范围涉及5个省(自治区),26个县。

  全国水利系统水电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63亿元,上交税金43亿元,净利润42亿元。

全国共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了省级水电公司,有11个农村水电企业成为上市公司。

  五、水土保持

  2003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

继续实施长江和黄河上中游、京津风沙源区及首都水源区等区域水土保持工程,新启动实施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试点工程、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和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继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

  2003年,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5.5万平方公里,新增封育保护面积11万平方公里。

修建基本农田860万亩,种植沙棘林68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经济果林和水源涵养林4220万亩,种草650万亩,建设淤地坝3265座,300多万亩坡耕地退耕还林。

截止2003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9万平方公里,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累计达到35.6万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在七大流域重点地区、三江源区、西北生态脆弱区和“三化”草原区实施生态修复,新增封育保护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全国有25个省(区、市)的894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封禁范围达52万平方公里。

  全面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2003年,全国有2.2万个开发建设项目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组织实施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20亿元,防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拦护弃土弃渣9亿吨,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沿线和周边地区实现了大面积的绿化和美化。

  六、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03年全国总供水量532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80.6%,地下水源占19.1%,其他水源占0.3%。

全国总用水量5320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63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1.9%,工业用水117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2.1%,农业用水343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4.5%,生态用水7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5%。

全国人均用水量412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448立方米。

与上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减少177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减少16立方米,农业生产用水有所减少,生活和工业用水有所增加。

  2003年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初见成效,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水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节约和保护继续得到加强。

黄河实现连续4年不断流;

塔里木河连续3年将水送到尾闾台特马湖;

黑河连续两年将水送到东居延海,2003年还将水送到了干涸近43年的西居沿海;

首都水资源跨省市从山西册田水库向官厅水库集中放水5000万立方米。

此外还开展了引黄济津、引江济太、南四湖补水、扎龙湿地补水等一系列调水、补水工作,有效缓解了城市用水紧缺状况,生态效益显著。

  七、水政管理

  2003年,加强了对新《水法》贯彻实施情况的重点调研;

组织修订《省际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暂行办法》,积极推进省际边界水事协商制度的贯彻落实,有效调解京津张坊、京津杨庄、冀津宁河、浙闽边界大岩坑水电站跨流域引水等省际水事纠纷。

  2003年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开展了水利政策法规工作的调查研究,研究制定水权制度框架体系的建设和水权转让指导性意见。

各地积极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工作。

已经制定《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办法》、《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等部规章颁布实施;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长江河道砂石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部门联合规章已颁布实施;

《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修订)》、《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等部规范性文件发布。

  八、水利多种经营

  2003年,全国水利经营总收入1038.33亿元,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7亿元。

截至2003年底,全国水利资产总额4023亿元,比上年增长2.63%,总装机容量1959.67万千瓦,全年发电量554.19亿千瓦时,供水2832.81亿立方米。

  水利经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水利经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分别为62.52亿元、769.05亿元和206.76亿元,占水利经营总收入的比重为6.1%、74.2%、19.9%,其中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

  优势产业对水利经营总收入贡献不断提高。

2003年城乡供排水、水电业、建筑业、水利旅游等4项合计收入655.53亿元,占全年经营总收入63.13%,比上年增长3.45%。

水利已建成水利风景区822个,旅游收入达到5.60亿元,同比增长14.29%。

  全国水利经营工作地区差距呈缩小态势。

2003年水利经营总收入排名前十位的省市仍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发达地区,其中江苏、山东、湖南和安徽等省水利经营总收入均超过50亿元;

西部地区如内蒙、甘肃、贵州、宁夏和青海等省水利经营总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13.67%,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九、水利规划及前期工作

  2003年中央水利前期工作共计安排投资3.5亿元,开展水利前期项目147个,其中:

安排规划31项,投资1.04亿元,安排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35项,投资1.85亿元,安排专题研究32项,投资0.3亿元,安排其它专项基础工作20项,投资0.31亿元。

  2003年水利部共组织完成并上报水利规划12项,批复和印发水利规划9项。

全国水资源规划开展了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以及水资源保护规划,提出了初步成果。

全国和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各流域机构完成了征求地方意见及修改完善规划报告的工作,并着手防洪规划的审查报批工作。

2003年还重点开展了一批流域、区域和水利专项规划,开展了水利改革与发展、水利现代化等一批重要专题研究。

  2003年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重点保证了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投资的需要,共安排经费1.61亿元,占中央前期工作经费总规模的46.1%,确保了2003年单项工程的开工,加快了西线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

重点加强了治淮前期工作,编制完成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涡河、沙颖河近期治理工程可研报告正在抓紧编制。

2003年还抓紧了各项水利骨干工程的前期工作,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云南麻栗坝水库、北江大堤加固工程、江西鄱阳湖区五个单项工程、黑河正义峡等工程项目分别完成了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审查或审批。

  十、科研

  2003年水利科技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配合国家中长期规划的开展,组织召开了水利科技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启动水利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

加大了科技体制改革指导力度,4个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按照改革实施方案,各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初步完成了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构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启动了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发布了管理办法。

已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形势良好。

  2003年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项,其中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11项,“水利科技创新青年专项”8项。

水利部“948”计划安排引进项目20项,经费共计4000万元。

南水北调工程成套设备研制项目,完成了5个课题18个专题的合同签订工作。

7个专题已研制出样机,并在水利施工现场投入试运行。

水利科技成果推广专项项目18项,经费800万元;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7项,经费360万元。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项“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完成第一期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并在生产实践中示范应用。

第二期滚动研究工作正在开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研究”完成。

  “全国水库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工程”、“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技术推广项目”、“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关键技术研究”三个项目获得了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3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评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8项。

  水利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推进。

正式发布了《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全面加强了标准的管理工作。

2003年水利标准编制工作共安排960万元,86项水利标准化工作项目。

共发布20项水利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另外尚有327项标准在编。

  质量监管工作稳步加强。

2003年,水利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水利部灌排设备检测中心,对全国15家企业30余种节水灌溉喷灌类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

进一步规范节水灌溉产品市场,取得良好效果。

  十一、国际合作

  水利国际合作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水利部已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水利科技交流与经济合作关系。

其中与30多个国家签订了水利水电科技、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水利部门和专家已参加40多个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水利组织,并创办了世界泥沙研究学会。

水利部组织有关部门参加了第三届世界水论坛及部长级会议等重大国际水事活动。

  积极开展利用外资项目的工作。

在2002年利用外资的基础上,新引入外资1.73亿美元。

启动和开展了松花江洪水管理贷款项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黄河流域洪水预报预警项目、松花江水质与污染控制管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农村水利改革等项目。

  十二、水文

  水文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2003年底全国共有基本水文站3158个,水位站1135个,雨量站14196个,水质站3695个,地下水监测站11820个,蒸发站402个,实验站80个。

全国共有7648个拍报水情站,1081个水文预报站。

  水文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

2003年水文部门在淮河、汉江、渭河等流域发生的洪水中水文测报减灾效益显著;

在黄河、黑河、塔河以及引江济太、南四湖补水等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用水计量监测分析、水平衡测试和水资源论证工作,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重要供水水源地、入河排污口的水质监测分析工作。

同时,水文部门还通过水文年鉴、互联网等向社会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水文信息服务。

  2003年全国水文系统共有从业人员6.04万人,其中:

在职职工2.56万人,离退休职工1.32万人,委托观测人员2.16万人。

各项水文经费投入16.90亿元,其中:

事业费13.94亿元,基建费2.62亿元,水文系统拥有固定资产总值达20.22亿元。

  十三、职工人数、工资总额

  2003年末,全国水利系统从业人员126.7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52%,其中,全国水利系统在岗职工122.85万人,比上年减少4.68%,在岗职工中,部直属单位在岗职工6.3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9%,地方水利系统在岗职工116.49万人,比上年减少4.87%。

  2003年全国水利系统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40.59亿元,比上年增长3.18%。

全国水利系统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443元,比上年增长7.42%,其中,部直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843元,比上年增长12.31%,地方水利系统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996元,比上年增长8.0%。

注:

本公报不包括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的数据。

2003年水利主要指标

名 

单 

绝对值

1、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

838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