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6464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3.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doc

《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doc(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doc

高中化学

必修2全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

第一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三章:

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

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

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

现行的周期表。

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

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

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

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认识周期表的结构;2、自主探究:

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1、周期表的结构;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

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

他是干什么的?

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

生(齐声):

知道!

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师:

非常正确!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

师:

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

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

生:

看书、讨论

师:

巡视

生1:

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生2:

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生3:

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感觉是吧。

师:

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

[多媒体播放:

元素周期表]

师[多媒体播放,11Na各数字的含义]

22.99

师:

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

[播放:

原子组成示意图]

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关系怎样?

师:

把学生分成三组:

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

生:

它们之间有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师(指幻灯片—元素周期表):

请同学们认真分析、研究这张表看看

(1)它有什么排列规律?

有什么特点?

(2)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

(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

生(讨论):

师(巡视):

倾听同学们的意见

生1:

表排列比较乱——长短不一。

而且表中各元素颜色也不一样。

生2:

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生3:

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师(微笑):

同学们观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看书:

什么叫周期?

什么叫族?

表中A、B、O的含义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

1、周期表周期三个短周期

四个长周期

主族

族副族

O族

[知识拓展]

[多媒体播放:

Ⅷ族、零族介绍]

[例题剖析]

[例1].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

从左至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05

B.B.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

D.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教师精讲]据题中所给信息,对周期表族序号重新排列,但内容不变,因此,要熟悉原周期表结构,在原表中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

答案:

D

[例题剖析]

[例2].(2002年上海)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B.H30+C.NaHD.H202

[教师精讲]本题属较简单的信息题,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可以求解;但是,有时对信息未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不妨试一试排除法,因为,选择题的特点就是提供了四个选项。

利用排除法可减化思考过程,提高正确率。

因此,同学们在解题时,要注意训练一题多解。

答案:

C

师:

在主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Na的性质,现象是本质的反映,客观是微观的体现。

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客观性质的关系。

[板书]: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师:

请同学们看书P5,科学探究,并完成该表。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

Na、K在空气中燃烧]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实验二:

Na、K与H2O反应]请两名学生上台,在教师指导下,同时演示K、Na与水反应。

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方程式

(一)Na、K与O2反应

Na

K

现象

易燃烧,火焰呈黄色

易燃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结论

Na、K都易与O2反应,K先燃烧

(二)

Na

K

现象

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溶液呈红色

相同,有较微爆炸声

反应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结论

Na、K都易与水反应,但K更容易更剧烈

请同学们看书P6—P7。

(多媒体展示:

结论①②)

师:

碱金属不仅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物理性质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表1-1推导出碱金属特理性质及变化规律。

[知识拓展]

元素金属性判断依据: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化水物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单质的金属性越强。

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单质金属性越强。

[测题剖析]

【例题剖析】

【例3】有某碱金属的单质和其氧化物的混合物1.98g,加入适量的水使成为氢氧化物后,得到氢氧化物为2.76g。

求原来混合物中的碱金属的种类,和其单质、氧化物的质量各多少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我们学习物质结构理论的开始,请同学熟记表的结构,通过Na、K性质比较,初步理解原子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形成利用实验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能力。

布置作业:

教材:

P11、T11、T12。

板书设计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一.元素周期表二.碱金属

1.原子序数=核电核数2.结构1.相似性

=质子数

(1)周期2.变化规律

=核外电子数

(2)族

活动与探究

上网或查阅其它资料,了解门捷列夫原始周期表排列形式,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归纳、比较法:

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2、自主探究:

探究卤素性质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质量数、同位素、核素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

新制饱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CCl4、苯、溴水。

[新课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表的结构,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画出一、二、三短周期表的示意图。

[实物投影:

2份同学的作业]请几位同学点评存在的问题。

[推进新课]

师:

在主题1中我们已经学过氯气的性质,请同学们画出Cl原子结构示意简图。

并在周期表中找到氯元素所在的位置,卤族元素包含哪几种元素?

生:

看书。

翻阅周期表。

师:

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根据教材提供的卤素的原子结构,请同学们推测氟、溴、碘的可能性质,并比较与Cl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生思考分析,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理论推测是否正确呢?

如何验证?

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

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也越强。

2.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

3.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也越强。

4.置换反应

师:

请同学们看书P8,卤素单质与H2反应,总结出变化规律。

师:

请同学们完成下表[实物投影仪投出表格,内容先用纸盖上]

(一)卤素单质与H2反应

F2

Cl2

Br2

I2

与F2反应条件

暗处

光照或点燃

加热至一定温度

不断加热

氢化物稳定性

很稳定

较稳定

不如HCl稳定

不稳定、易分解

结论

从F2→I2与H2化合越来越困难,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师: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证明K、Na的金属性较弱,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证明Cl2、Br2、I2的非金属性强弱。

实验1-1:

教师演示,请同学认真观察,完成下表:

(二)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内容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新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