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游记》个人观后感Word格式.docx
《看《西游记》个人观后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西游记》个人观后感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猪八戒,法号悟能,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投胎成猪胎,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
故前往保护唐僧。
沙悟净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经南海观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名著《西游记》主要写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斩妖除魔,最让我引人入胜的有两个故事。
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二,狮驼洞战三魔。
我先向大家讲一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途中,在白虎岭这个地方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
途中一打:
白虎岭走出来一位年轻村姑,悟空说:
“它是个妖精。
”说着,就取出如意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二打;
山坡上出现了一个年满八旬的老人,手挂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孙悟空二话不说就打死了这个妖怪。
三打;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后,走上前迎着妖怪,笑道:
“你瞒不过我、瞒不过别人,就众神仙面前一棒子打死了这个白骨精,这就是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
又一个夏天过去了,唐僧师徒四人路径高耸入云的大山,见到一位老人就上去问原来这个老人是太白金星变的。
他告诉孙悟空,这里叫狮蛇岭,有八百米长,中间有个狮蛇洞,洞里有三个大魔王,一个叫青毛狮子,一个叫黄牙老象,一个叫金翅雕鹏,孙悟空变成一个小妖,得知一大王能吞下十万天兵,孙悟空接着问二王和三王的本领,小妖说:
“二王身高三丈,鼻子像一条蛟龙。
如果和人打,只需鼻子一卷,即使你是钢筋铁骨也会被卷进肚子里;
三王从天南飞到地北,只要一眨眼时间,就可以飞回来,也随身带着阴阳二气瓶,一时三尅就能把人化成血水。
”然后,孙悟空叫来如来佛、文殊、普贤两个菩萨。
原来这三个魔王都是如来佛、文殊的坐骑,三两下功夫就打败了。
《西游记》的故事一环接一环,非常引人入胜,我常常喜欢看《西游记》,希望大家也可以看一下!
看《西游记》观后感2
这几天,我重读了《西游记》这本书。
这是明清时期作家吴承恩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本书讲了唐僧师徒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方极乐世界取得真经的故事。
唐僧名唐玄奘,他虽善良却胆小怕事。
在取经的过程中,他前后收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孙悟空—睛、敢做敢当而正义大胆、火眼金且本领高强。
猪八戒—贪财好色、好吃懒做,但又不缺善心。
沙僧—心地善良、老实本分、踏实能干。
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在取经路上帮了唐僧不少大忙。
这四个人物形象鲜明,各有特点,性格也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时候,我喜欢看西游记的动画,觉得孙悟空很厉害。
认为要是自己有孙悟空那么厉害也可以让我去取经。
不过长大以后发现我错了,如果唐僧一行人没有去西天取经的勇气,那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勇气,有它才能开始这人生的旅程。
记得有次,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老师,但是我不敢,因为那个老师给我的第一印像就是很严厉,一直不敢接近。
所以那个问题一直没法弄懂。
终于,我鼓起勇气战战兢兢的走进了老师办公室,老师当时在批改作业,看见我便放下了手中的事。
我小心翼翼的把作业本递过去,说:
“老师,第5页的第2题我不太懂,想请教一下。
”老师并没有像我以为的用那么严肃的像冰块的神情对我,而是用稍带一点指责的语气说:
“怎么这么晚才来问我?
学了都过了几天了。
”随后,便向我讲解了这道题。
之后,我突然发现老师好像没以前那么严厉了。
如果我当时没有问老师,或许我现在还不明白这道题怎么解呢!
勇气,是成功的条件之一。
慈悲是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太没勇气了。
太没勇气,就变成没骨气了。
《西游记》是一部很好的书,你能在其中发现许多道理。
勇敢———是我在其中发现的道理之一。
看《西游记》观后感3
今年寒假,重拾《西游记》,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第一次看到西游记还是在电视上,那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雷讲述了唐僧以及三个徒弟一路历尽艰辛,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故事。
故事中的孙悟空是男一号,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他敢于斗争,有无穷的本领,无所畏惧,他敢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斗争,敢与妖魔鬼怪斗争,敢与各种困难做斗争。
孙悟空那正义在胆,不屈不挠的精神。
虽然取经路动不动就嚷嚷散伙,但一路上却十分团结,一直不离不弃。
在战争时期,红军战士们团结一志,他们要过大渡桥的时候,被人包围了,他们还是坚持着,又不放弃,他们背着木板,一块一块铺上去,他们下过可是水流啊,要是掉下去连尸首也不见了呀,两边都还有敌人。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
停电了,停电可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总有人会中暑,可是还有人坚持着,还有人在与干旱抗斗,还有清洁工人和建筑工人,清洁工人每天都在工作,不因为太热而不去了,他们在坚持着。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我们的学习也一样,小学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高中毕业考大学,正如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
唐僧在故事中就是一个唠唠叨叨的人,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速度,但他却有坚强的意志,不为财色所迷惑,不为死亡而屈服,正如我们的父母,不是伟大的、神通广大的,但却永远是为我们操心最多的。
九九八十一难,是如何的持执,不畏双难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而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
到底呢?
这正是我缺少的,只要能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我想这也是一种成功。
看《西游记》观后感4
古代民间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之戏说,我依着好奇品味西游,寻找为何不看西游的答案。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出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之手。
这本书共一百章回,前七回主要介绍了小说中核心人物孙悟空的出世、求道、闹龙宫、搅地府、闹天宫,直至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
第八至十二回写小说的另一重要人物唐僧的身世并兼写其他故事内容;
弟十三至一百回则是西天取经的正文,主要写取经途中的各种矛盾斗争,包括取经人和妖魔之间的斗争等,最终取得真经。
读后细思明白,“男不看西游”主要是跟主角之一的孙悟空有关。
男儿天性好动人尽皆知,而孙悟空正是这一形象的代表,如第五回,孙悟空仅因蟠桃宴会没邀请自己参加而恼怒,放肆闹天宫,说明孙悟空是个暴力相制之人。
尤其是第五十九至六十回,三借芭蕉扇,只能反映出悟空的油嘴滑舌,即使是机智也不过是耍小聪明罢了,都为反面教材,男儿看后自然会抑制不住天生的冲动劲,只会愈发淘气。
不过我倒有些疑问,古代既有这样的戏说,为何《西游记》仍是名著经典以致流传至今呢?
很简单,只需细读便可知其中缘由。
悟空虽生性冲动,不过他打破常规不拘束,有创新思想;
八戒知难而退,抱怨说回高老庄,可也没有一次离开唐僧,可见其忠心耿耿;
沙僧众所周知,敦厚老实、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这是细看个人,略看大局,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实则是告诉读者:
只要不放弃梦想,无论前途坎坷难行,只要战胜这些挫折困难,最终都会获得成功和幸福。
一本名著自然少不了名言,让我得到最大启示便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句。
这句话是用草木比喻人生,人的一生有得意荣华,也有失意的枯枝。
人生苦短,不必太过于注意得失,只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便成。
品味西游,我在年当风华正茂之时初次品味,受益匪浅,亦坚信它可使我受益终身。
看《西游记》观后感5
《西游记》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阅读它的同时获得不一样的启迪。
有的人喜欢其中人物的性格;
有的人喜欢其中孙悟空降妖除魔时的风采;
有的人喜欢它整体的剧情;
有的人研究它的历史背景;
有的人甚至把它当作某种预言。
但依我来看,《西游记》就是一部小说,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只不过从中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愿望罢了。
《西游记》中的人物塑造是十分成功的。
唐僧师徒、众神、妖魔鬼怪都个性鲜明。
唐僧乃是金蝉,是十世修来的好人,吃一口他的肉就可以长生不老。
他怀有一颗仁慈的心,没有什么神通,自然就成了妖魔鬼怪下手的对象。
唐僧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就是希望能造福众生,使天下太平。
他就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胸有大志,但力量微薄。
万水千山,妖魔到处都是,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他就需要收徒弟。
这就同一个国家的治理绝不能靠一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
唐僧这个人物的特点是仁慈和执着。
在取经的路上他遇到千难万险,每次都几乎丧命,但他从没因为困难而停滞不前。
唐僧的仁慈是无人能比的,他曾因为仁慈错把孙悟空打死的白骨精当成人,并将孙悟空赶出师门。
虽然这样,但我认为这种仁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毕竟善良比恶毒好,仁慈总比残暴好。
待人宽厚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路上全靠他降妖除魔,才能使唐僧最终到达西天。
孙悟空这个人物地反封建的杰出形象。
从学本领到大闹天宫,他始终是以理为重而不畏强权的人物。
封建等级观念在他面前无比脆弱。
他敢直言玉帝的过错,敢于大骂那些无用的神仙,敢于三番五次地找如来论理。
也许有人想说孙悟空做事不想后果,但我认为我们就是因为在某些方面过多的考虑后果而使某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完成。
或许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缺少一种勇于面对勇于创新的精神。
如果因为后果不好就不做的话,那我想至今不会有人登上珠穆朗玛峰,没有人到达过南极点,也没有人登上过太空。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那种精神,那种不畏强权,万事理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
再讲讲玉帝吧!
玉帝犯过很多错,有些是小错,有些是大错。
小错暂且不提,但有些大错也真值得思考一下。
有一节中,他为了惩罚一个犯了错的郡侯,使该地三年不落一滴雨。
土地荒芜了,树也枯死了。
百姓饿的饿死,病的病死,只有一些年轻力壮的带着家人逃荒去了。
一个人犯下的罪,却要千千万万无辜的人来替一个人抵命。
这个玉帝实在不该。
别人都说神的心胸是开阔的,可玉帝却因一些小错而不原谅那个郡侯,这难道是心胸开阔的表现吗?
我认为,我们应该以玉帝为戒,时时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他人,万事理为先,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判断是非。
犯了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假思索,不加改正,怕的是下次犯同样的错。
如来佛祖这个人物也塑造的别具特色。
我想他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应该是他法力的高强和他那张时刻保持笑容的脸,如来佛的法力无疑是《西游记》中最强的。
他只是略施法术就破了孙悟空的法术,还将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之久。
他那张永远保持笑容的脸使他变得温和,而不象有些大仙一样整天板着脸。
他那张笑脸和别人的不一样,他的脸上包含了热情、关怀和铁面无私。
他关心众生,关心一路拜佛求经的唐僧师徒。
他的铁面无私更是令我感到震憾,可以大义灭亲地将自己的亲娘舅打回原形。
谈完了人物塑造,又来说说《西游记》整体。
我在前文中写到,《西游记》本身是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愿望的,我觉的`作者首先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自由。
孙悟空就是这个愿望的具体体现。
他为了自由,可以大闹地府、龙宫、天宫,可以说整个神的世界被他闹了个底朝天。
孙悟空之所以这样无法无天,这是因为他不想受别人的制约。
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这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享受,是一种幸福。
其实我们常常觉得累就是因为被一些东西束缚而造成的。
科学家累吗?
学者累吗?
军人累吗?
肯定累,单他们的累只是肉体上的累,几天就能恢复。
而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累是在精神上,是累在灵魂里。
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那种追求自由的精神已经被逐渐消磨了,人类变得麻木、无知、残暴。
我们应该找回人类祖先的伟大精神——追求自由的精神并且开拓进取,寻找更大的自由。
一部《西游记》指出了做人的道理,指出了为官之道,指出了人类发展的道路:
力量源于《西游记》,精神源于《西游记》,成功源于《西游记》。
看《西游记》个人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