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二中高三生物学案生态系统结构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3661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郫县二中高三生物学案生态系统结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郫县二中高三生物学案生态系统结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郫县二中高三生物学案生态系统结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郫县二中高三生物学案生态系统结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郫县二中高三生物学案生态系统结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郫县二中高三生物学案生态系统结构Word文档格式.docx

《郫县二中高三生物学案生态系统结构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郫县二中高三生物学案生态系统结构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郫县二中高三生物学案生态系统结构Word文档格式.docx

营养级

A

B

C

D

Pg

15.9

870.7

1.9

141.0

写出食物链__________。

②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

③根据题干提供的各种图形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3)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详见《创新设计》P195

【巩固训练】

1.

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2.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

3.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①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②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③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④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

A.有一种说法错误B.有两种说法错误

C.有三种说法错误D.以上说法都错误

4.

如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

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5.关于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离不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食物网中包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只有生产者依赖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能量只能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6.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的个体数量和该生物的平均体重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B.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和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若丁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乙和丙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上升

D.若甲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丙和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7.下面的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

8.

2010年夏,四川某地区稻田中再现福寿螺。

由于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并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它们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图。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和青蛙

D.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50克,则至少要消耗水稻725克

9.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10.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A→C过程中碳流动形式主要以CO2形式进行,F→B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

11.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猫头鹰、鼠、蟾蜍和蛇等6种生物,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是:

①猫头鹰捕食蛇、鼠、鸟;

②昆虫、鸟及鼠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

③蟾蜍和鸟捕食昆虫;

④蛇吞食蟾蜍和鼠。

请回答:

(1)在方框内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此生态系统共有____条食物链。

蛇和猫头鹰的关系是________。

(3)占有2个或2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能量转化效率为15%,那么流入猫头鹰体内能量最少的那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又含有最多能量的生物是______。

(6)由于某种原因,昆虫大量减少,但猫头鹰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猫头鹰作为第四营养级的食物链有哪几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11海南)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

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

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

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

大量不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_____(增强、不变、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____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13.

(12四川)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是________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

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

(1)

(2)

(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

(1)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生产者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上一营养级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阳光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5逐级递减

(2)①食物链为B―→D―→A―-→C。

③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

图3表的食物链是D―→A。

(3)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1)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直接引起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营养级生物数量依次减少。

(2)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若某种群处于复杂食物网的某中间环节,其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类群的影响状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解析】生物量=生物个体数量与该生物的平均体重的乘积。

生物量大的营养级低,营养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丁、丙、乙、甲。

丙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

丁的数量下降,丙、乙、甲的数量都要下降;

甲的数量下降,乙和丁的数量上升,丙的数量下降。

【答案】B

(2)5 竞争和捕食(3)鸟、蛇、猫头鹰

(4)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5)植物

(6)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其他食物链传递至顶级营养级

(7)有2条。

分别是:

植物→昆虫→鸟→猫头鹰,植物→鼠→蛇→猫头鹰。

(1)4_第三和第四捕食和竞争寄生

(2)小于增强(3)分解者不能

Ⅰ.(8分)

(1)大豆(1分)捕食(1分)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2分)

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食物增加(2分)

(3)更大(1分)能量流动(1分)

【备选试题】

1、在沿海滩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高层芦苇茂密,中、低层绿草如茵,大量的禽鸟齐聚其中,水下还分布着大量的文蛤、蟹、虾和鱼等。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芦苇、绿草属于生产者

B.文蛤、蟹、虾和鱼都是第二营养级

C.其生物群落只有垂直结构

D.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信息传递无关

【解析】文蛤、蟹属于分解者。

生物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生态系统稳定性离不开信息传递。

【答案】A

2、下面的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解析】题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一个营养级,而不是一个群群。

调查图1中的戊(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庚(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食物充足,没有天敌(营养级最高),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J”型曲线)。

图2中b点(K/2)对应的是图3中的t1时刻,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可适当捕获。

【答案】C

4、关于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只有生产者依赖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能量只能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解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离不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生产者吸收无机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费者与分解者利用氧气等。

故A项正确、C项错误。

食物网中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项错误。

光能能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热能可用于维持恒温动物的体温。

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6、2010年夏,四川某地区福寿螺再现稻田。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福寿螺以水稻为食,属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生物;

根据图中的食物网可知,福寿螺急剧增多的原因是食物(水稻)充足、没有天敌、空间条件充裕等。

根据能量传递效率,至少要消耗水稻(150-5)÷

20%=725(克)。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是蛇(第三、第四营养级)。

13、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解析】从已给出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看,②显然是生态系统的成分,再进一步分析可得答案C。

14、(2011·

清远调研)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循环的过程。

分析图形,A、B、D、E、F均有箭头指向C,则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

A、C之间为双向箭头,则A为生产者。

A、D、E、F均有箭头指向B,则B为分解者,D、E、F为消费者。

图示中包含的食物链为A→D→E→F,故E减少,则短时间内D增加,F减少。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22、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与外界环境的生活条件、种群密度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并不是种群密度最大的种内斗争最激烈,故D项错。

【答案】D

(2011福建)4.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A

(2010海南)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31.(22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8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09全国卷Ⅰ)5.(10分)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在右方框中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所固定的____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

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

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__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捕食与竞争捕食

(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太阳能CO2

(4)减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