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3659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文档格式.docx

《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文档格式.docx

A.专家提醒,油梨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B.为抗议第58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播放介绍“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的纪录片,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和赵亮决定撤回准备在8月中上旬在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上公映的3部影片。

C.针对胡斌是“替身”的传言,西湖区法院今天虽然向新闻媒体澄清了“被告人胡斌身份确认无疑”,但是众多网民仍留言表示,希望公安机关也能出面“澄清”。

D“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吃饭”这个帖子可能因为太好玩了,很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问“贾君鹏是何许人也”,但没有任何人出来解答。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诗经

金开诚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

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到达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

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

“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

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7.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

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

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

颇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

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

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

与相诀经日,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

遂号为显祖亲舅。

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

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

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

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

皆保险拒战。

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

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

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

后为秦益二州刺史。

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

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

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

宣告斩决。

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

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

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

山人惊骇。

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

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

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

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

遂锁洪之赴京。

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

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

及临自尽,沐浴换衣。

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

(节选自《魏书·

李洪之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 

覆:

埋伏 

B.虽相羁縻,王人罕到 

羁縻:

笼络

C.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 

御:

治理

D.司察所闻,无不穷纠 

纠:

纠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手以付洪之 

B.①与洪之相见

②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①所入十倍于常 

D.①乃卧而引药

②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②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洪之“酷暴”的一组是()

①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 

②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

③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 

④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

⑤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 

⑥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皇后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妃子,拓跋仁被诛杀后进宫做了文成帝的皇后,生下了显祖,其实李洪之并不是显祖的亲舅舅。

B.李洪之虽然为人酷暴,但他对赤葩渴郎羌却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各部的羌人很是高兴,纷纷要求编入户籍,缴纳租税。

C.李洪之平叛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安抚赤葩渴郎羌部,为国出生入死,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赐死,可见官场黑暗,伴君如伴虎。

D.李洪之临死时,沐浴换好衣服后,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好几圈,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注意事项:

请将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四.(21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

(3分)

译:

(2)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

(4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是怎样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名不正则言不顺,。

(《论语》)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2)悟以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五.语言综合应用(12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自选话题,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18.阅读下列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息息相关,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某媒体在网上就大学生实习问题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一)你最希望通过实习获得什么?

工作经验69%实习鉴定7%正式工作机会21%其他2%

(二)你最希望通过实习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

专业技能21%人际交往能力7%实践能力51%其他2%

请整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就大学生培养问题给高校提出合理建议。

(1)结论:

(2分)

(2)建议:

19.下面文字中划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

本刊自创刊并发行以来,一直深受不少莘莘学子的喜爱①。

许多读者来信赞扬说,你们的报纸丰富了他们的知识②,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③。

2010年,我报将不孚众望④,继续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⑤,进一步提升报纸品位,替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⑥。

(1)序号:

___修改:

______;

(2)序号:

(3)序号:

(4)序号:

______。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答题时一定要首先标明

(一)或者

(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最后一张药方

立夏

习武镇人人习武,连姑娘家都会几手花拳绣腿,小娃娃也学着舞枪弄棒。

却有一人例外,那人就是王小三。

王小三是个外乡人,如果没有一手高超的医术和见人先露三分笑的巴结,不习武的王小三是绝无可能在习武镇站稳脚跟的,他跟习武镇的人实在是大不相同。

习武镇人高大健壮,王小三黑瘦干瘪;

习武镇人说话高亢激昂、中气十足,王小三却操一口绵绵软软、叽里咕噜的外乡话。

习武镇人崇尚用拳头说话,谁的拳头硬,就服谁。

所以王小三越和善客气,越让习武镇的人看不起。

不过,习武镇及周边四邻八乡的人离不开王小三,他开的小三药店,专治跌打损伤,远近闻名。

那些鼻青脸肿、断胳膊断腿的主儿,在王小三这儿开个药方,推拿敷药十天半个月,又能生龙活虎地出去打打杀杀。

所以小三药店每日车马盈门,任他收费低廉,还是挡不住地成了习武镇数得出来的富户之一。

既是富户,就有人上门借钱。

在习武镇借钱,靠的是拳脚上的功夫。

邻镇的那几个小泼皮,只有几手皮毛功夫,在镇里的其他富户那儿借不到,专找王小三借。

每次泼皮一开口,王小三立马把银两奉上,绝无二话。

镇上的人气不过,合计着要替王小三出头,刚一露话音,王小三就将一双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邻居们顿时兴味索然,不再管他的闲事。

渐渐地,习武镇得健忘症的人多了,拿了药方,敷了药,却忘了带钱,事后还忘了还,王小三也不计较,下次见面,依旧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那日凌晨,老街的榨油作坊突然失火,等到大家发现,火舌已吞噬了整个铺面,老板娘抱着她的小女儿困在后厅尖叫,人们越不过火墙,只能提着一桶桶的冰泼上去,却于事无补。

这时,只听对面小三药店的木门“吱呀”一声,一个瘦小的人形呼地蹿过街面,一个鹞子翻身,灵巧地跃上了临近的屋顶。

不等人们回过神来,王小三已手提两人出现在屋顶,轻松落下。

将她们放下后,他再次跃上屋顶,手劈脚踢,硬是将周围房子的椽条全部挪开,防止了火势的蔓延。

第二天,小三药店的门外大清早就齐刷刷站着那帮泼皮,他们是来还钱的,王小三眯眯笑着收下了。

他们却还不肯走,跪在地上把头磕得咚咚响,求王小三收他们为徒,王小三决计不肯,把一双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初秋的天气渐渐有了凉意,习武镇来了一个陌生中年男子,一路打听来到小三药店。

王小三一见此人,顿时面如死灰。

那人并不说话,只伸手在墙上轻轻一按,墙上立刻出现五个深深的指印。

王小三也没说话,伸出手,在那指印上轻轻一抹,指印不见了,只看到一块凹进去的墙面。

那人面色一沉,扭身就走,绝尘而去。

王小三长舒一口气,依旧做他的药店掌柜,脸上的笑意却渐渐地浓了。

转眼又过了两年,一须髯皆白的老者寻到药店,叫一声习武镇人从没听到过的陌生名字。

王小三呆了半晌,还是应了,走到老者面前,低头说:

“来吧。

”老者在王小三肩膀上重重一拍,然后仰天长笑一声,摇摇晃晃走了。

王小三站在那儿,汗如雨下,面色却出奇地平静。

王小三从此一病不起。

习武镇人络绎不绝地来看他,有血气方刚的,摩拳擦掌要王小三说出老者是谁,他们练好武功帮他寻仇。

王小三虚弱地摆着手:

“是我犯大错在先啊!

当时年少轻狂,苟且偷生这些年,足矣。

”习武镇人哀哀叹息。

“以后我们有了伤痛,又去哪里找你这么好的医生啊?

”王小三手指药柜最上一格:

“那里有一张药方,乃根治一切伤痛之良方,等我走了,你们拿出来看吧。

”说完,便溘然而逝。

那张药方,一直被恭恭敬敬挂在习武镇的祠堂。

据说,看过药方的人,从此很少有错筋动骨之伤。

20.小说前半部分,作者为什么极力叙写王小三对人的和善客气?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1.为什么说“王小三站在那儿,汗如雨下,面色却出奇地平静”?

22.试分析小说中王小三这一人物形象。

23.小说的题目“最后一张药方”有怎样的含义?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并简要分析它的现实意义。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人淡如菊文藏金

刘心武

我大声呼唤:

“林大哥!

心武看你来了!

”他瞪圆眼睛望着我,稍许,现出一个非常强烈的笑容,笑完,我再呼唤,他再回应一个微笑,依然目不转睛地望着我。

约四十分钟后,他仙去。

这是2009年4月11日下午的事。

三十年来林斤澜大哥一贯对我释放人性中至善至美的光辉,他甚至把生命最后的笑容赐予了我,这笑容丰富的含义将滋养我的余生。

在关于他仙去的报道里,出现了“近看像赵丹,远看像孙道临”的形象描绘,还有“怪味小说家”的提法,有“汪曾祺得到了充分评价,林斤澜没有”的喟叹,我很欣慰,因为这些形容、提法、感慨都是我曾公开表述过的,源头在我。

年年春节要给林大哥电话拜年。

2006年他接电话时呵呵大笑:

“心武你怎么又暴红起来!

你把你那红运分给我点好不好?

哈哈哈-----”我的几次暴红林大哥都跟我开过玩笑。

林大哥人淡如菊、与世无争,是口碑相传的。

但他绝不装雅充圣,他跟记者说过他也是俗人,对名对利并非一点也不在乎。

我早在1980年7月就公开发表一篇文章,称他的短篇小说如“怪味鸡”、“怪味豆”,可称“怪味小说”,我跟他多次细聊过他的一些作品,如《姐妹》,素描一对姐妹在抗日救亡时代不同的生命流向,读后觉得“无主题”,“太朦胧”,却又“甚舒服”、“心被挠”,他很高兴,承认我算知音,但也呵呵自嘲:

“你那‘怪味小说’的提法,煞费苦心,可是根本流传不开啊!

”后来有黄子平写了很扎实的评论,用“老树的精灵”来浓缩对他的评价,可惜影响也很有限。

现在尽管人们频频称道他的人品、文品,但究竟他在现当代汉文学短篇小说的美学贡献上达到了一个什么高度,还欠评论。

林斤澜和汪曾祺有“文坛双璧”之称。

但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是汪响林暗的局面。

我对汪非常尊重。

但我必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对他的评价似已到顶。

依我看来,汪的第一贡献是执笔写出了现代京剧剧本《沙家浜》,把“三突出”的美学公式体现得天衣无缝;

第二贡献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等于是代其老师沈从文“继续写小说”,把中断了三十年的沈氏香火续上了。

总体而言,汪的小说创作是前有师承、后有众多“私塾弟子”的。

林斤澜却是绝对独家。

前无师承,旁无流派,后无弟子。

他非常孤独,而能乐呵呵在孤独的艺术追求中不懈地跋涉,这艺术骨气几人能比?

其实张爱玲原也孤独寂寞。

谁知夏志清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轰隆隆地把她和沈从文的价值呈现到金光眩目的程度。

有人揭出夏写此书接纳了不洁的赞助,更指出他政治立场的问题,又说他那用英文写成的书沉寂了很久,到三十几年前才先在台湾后在大陆“引爆”,颇不以为然。

我与夏先生有接触,觉得他是个性情中人,是位值得尊重的学者。

我读他那本小说史的中译本,就他分析张爱玲《金锁记》一段而言,确好比从荒原里掘出黄金,那评论的功力不能不服。

尽管现在嫌张厌张贬张斥张的言论也理所当然地出现,但喜张迷张赞张崇张的风潮并未过去。

一本被张自己宣布永不要面世的《小团圆》最近竟在海峡两岸隆重推出开始热销,便是证明。

林斤澜人已去而作品尽在。

他的短篇小说的美学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揭示出来。

那是一座富矿。

而且可能还不是煤矿铁矿而是金矿钻石矿。

期待有内地的“夏志清”出现,像把一度尘埋的沈从文、张爱玲及钱钟书的《围城》一书的价值开掘出来,先震动学界,继而推广到一般阅读者那样,让我们终于明白,林斤澜不是随便赞他几声人品或对他的小说讲几句“好话”就能搁到一边的。

神州大地,或许某一时段会因有评论家将他作品的美学价值挖掘出来而出现“林热”。

有人或许会说,林的小说既然内涵朦胧风格怪异,恐怕不具商业价值,永难轰动流行。

请问《尤里西斯》好懂吗?

《围城》真那么好看吗?

厉害的评论,会具有震撼力、穿透力,引导阅读,酿成潮流,而出版商和一般阅读者,都不会放弃机会,在一个时代的文化格局里大赚雅钱和附庸风雅,而我有一个很平实的看法:

书商赚雅钱,读者逐雅潮,动机虽不够雅,却都有利于社会雅文化的养成。

呀!

这算在悼念我敬爱的林大哥吗?

他一定在天堂里呵呵地笑我。

(节选自2009年4月《光明日报》)

20.文章开头结尾都写到林斤澜的“笑”,有什么作用?

21.从全文来看,林斤澜具有怎样的人品和文品?

22.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汪曾祺和张爱玲两位作家?

23.结合文章第7自然段中作者提到的相关观点,联系“雅文化的养成”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七.作文(60分)

24.不避平凡,不可平庸。

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

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

2.角度自选;

3.不必面面俱到;

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三考语文检测试题

第Ⅱ卷答题纸

题号

总分

得分

14.

(1)(3分)

(2)(4分)

15.

(1)(3分)

(2)(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