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5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3380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8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5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5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5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5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5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5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5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5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5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A正确;

农业生态系统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可以利用动植物遗体及粪便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在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双向传递,C正确;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因此,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4.下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

B.伴随甲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

C.乙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解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A错误;

伴随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B正确;

乙过程可以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也可以代表化石燃料的燃烧,C错误;

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若是蓝藻或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就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D错误。

5.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产者活生物量

(g/m2)

土壤有机碳

净初级生产力(g/m2•年)

异养呼吸

(g/m2•年)

老龄

12730

5330

470

440

幼龄

1460

4310

360

390

注:

异养呼吸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

A.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这种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B.西黄松幼龄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老龄群落,因此幼龄西黄松生长速度更慢

C.老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91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解析】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西黄松幼龄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老龄群落,但是幼龄西黄松生长速度不一定慢,B错误;

因为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所以老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47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对西黄松幼龄群落来说,流入生物群落的碳(1460)少于释放的碳的量(1460﹣360+390=1490),故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D正确。

6.湿地能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能够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C.把湿地改造成人工林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D.负反馈调节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答案】C

【解析】湿地植被净化水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

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含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B正确;

把湿地改造成人工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C错误;

生物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D正确。

7.我国某地采矿塌陷区采取生态修复的方法,经科学引种,开创了水生作物栽培、水产养殖和湿地景观开发的生产模式。

A.湿地群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B.引入新物种后,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C.生态修复后,该区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D.某些重金属离子可能会富集到人体内

【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正确;

引入新物种后,随种群数量增加,天敌增加,食物空间有限,故种群不能成J型增长,B错误;

生态修复后,群落结构更加复杂,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

人的营养级较高,某些重金属离子可能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内,D正确。

8.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主要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B.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可以循环利用

C.将消费者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少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解析】生产者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动物吃绿色植物就又吸收了绿色植物体内的能量,故能量流动主要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A正确;

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错误;

将消费者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C错误;

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

9.下列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A.通过调整种群的年龄结构,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通过模拟动物信息,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C.通过合理施肥、灌溉,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通过建立精子库,实现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解析】动物种群环境容纳量与栖息空间、食物、天敌等有关,自身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与环境容纳量无关,A错误;

通过模拟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B正确;

通过合理施肥、灌溉,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通过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D正确。

1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种群密度过高或过低对种群的数量增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B.群落的垂直分层是各种群之间及种群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C.由裸岩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的形成先于植物的演化

D.草原上雄鸟发现危情迅速起飞,以此给雌鸟发出的警报属于行为信息

【解析】动物种群密度过高,种内斗争会加剧,过低容易被环境所淘汰。

所以动物种群密度过高或过低对种群的数量增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A正确;

群落的垂直分层是各种群之间及种群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B正确;

由裸岩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的形成和植物的演化是同时进行的,C错误;

草原上雄鸟发现危情迅速起飞,以此给雌鸟发出的警报,因为这种信息是通过特殊的行为实现的,属于行为信息,D正确。

11.下列实践活动中的相关措施或方法不科学的是(  )

A.调查野外某些小动物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可以从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等方面入手

C.在油菜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可防止连续阴雨天气造成的减产

D.在农田中放养适量的青蛙和无毒蛇,可以达到防治害虫、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解析】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调查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A正确;

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态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

油菜花期连续阴雨天气,无法正常授粉形成种子,而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只能促进果实发育,但是无法促进授粉,C错误;

青蛙和蛇可以以害虫为食物,可以通过捕食将害虫控制在最低范畴,这是生物防治,D正确。

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类型生物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正确的是

A.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B.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C.a曲线代表的生物一定是消费者

D.由a、b、c三种生物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b曲线二氧化碳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代表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A错误;

a可能是寄生细菌,b可能是光能自养型细菌,c可能是化能合成型细菌,如硝化细菌,B正确;

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C错误;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D错误。

故选B。

13.某小组的同学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所用瓶子应是透明的,以便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

B.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

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

【解析】生态瓶制备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置于透明瓶中,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放置;

②瓶内应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成分,且它们之间可以构成食物链关系;

③生态瓶不宜过大,投放的生物宜小不宜大,且数量不宜多等等。

绿色植物过多,缺少消费者和分解者,使得生态瓶内物质循环不能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4.我国“嫦娥四号”运载火箭内设计了一个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搭载了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六种生物作为样本。

试验载荷罐内棉花种子率先发芽长叶,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

B.罐内的有机物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

C.载荷罐中含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其中酵母菌和果蝇属于消费者

D.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解析】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重新利用,所以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不断的输入能量,A正确;

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各元素的循环而不是有机物的循环,B错误;

酵母菌属于分解者,C错误;

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以及搭配比例,D错误。

15.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海洋捕鱼时,剩余鱼的数量可以在K/2以上

B.出现过植被的地方,群落只能发生次生演替

C.合理间伐、科学灌溉和投放饵料均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解析】根据S型曲线的特点,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更新速度最快,因此海洋捕鱼时,剩余鱼的数量可以在K/2以上有利于海洋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A正确;

出现过植被的地方,如果因地震、火山爆发等被彻底摧毁,可能发生初生演替,B错误;

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故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而合理间伐、科学灌溉和投放饵料可以使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属于生态系统化学信息传递的应用,该种防治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16.某岛屿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岛屿上的马尾松林受到大面积损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灾后马尾松的空间特征可能呈现出镶嵌分布的情况

B.灾后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依然存在

C.对当地陆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起决定作用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与灾前相比,灾后马尾松林内生物种类减少,其自我调节能力更高

【解析】呈现出镶嵌分布的特点是群落的空间结构,而马尾松的空间特征应该是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

一个群落任何时候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

当地陆生动物中每一个种群数量有的增长,有的减少,还有的维持相对稳定,对每一个种群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错误;

与灾前相比,灾后马尾松林内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变的更为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变弱,D错误。

17.湖南某地发”稻虾共生”生态农业,稻田为小龙虾提供活动空间,稻谷收获后秸秆还田、冬季灌水,既肥水养虾,又杀灭残存害虫;

小龙虾的褪换甲壳和排泄物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

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統,下列有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是由稻、虾、害虫、人等各类生物组成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小龙虾的养殖即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可少稻田农药的使用,提高生态效益

D.稻虾共生可实现比稻虾单独种植(养殖)更高的产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生态系统除了稻、虾、害虫、人等各类生物成分外,还应该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能量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小龙虾的养殖即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可少稻田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从而提高生态效益,C正确;

稻虾共生可实现比稻虾单独种植(养殖)更高的产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18.将城市污水引入人工湿地,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也不一定是微生物

B.采用适当的人工介质,可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适当增加湿地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为防止湿地植物遭害虫侵染,可使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进行化学防治

【解析】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少数动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如寄生细菌)或生产者(如硝化细菌),A正确;

建立人工湿地时,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正确;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因此适当增加湿地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

为防止湿地植物遭害虫侵染,可使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进行生物防治,D错误。

19.2018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即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被严重破坏,此时对大熊猫极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异地保护

B.植树造林,采用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湿地及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原产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沿海一带并迅速扩散,增加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解析】大熊猫的栖息地被严重破坏,所以不能进行就地保护,只能进行异地保护,A正确;

B项,植树造林、采用低碳生活方式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

湿地及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

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故D错误。

20.某森林地区U型山谷地表植被遭严重火灾,人工栽种植物(甲坡面)和自然恢复(乙坡面)多年后,前者植被覆盖率和物种数明显大于后者。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人工栽种植物提高了甲坡面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如果时间允许、气候适宜,两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C.随时间推移,群落中先存在的物种会被后侵入的物种完全替代

D.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解析】人为栽种植物提高了甲坡面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

如果时间允许、气候适宣,两侧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

主要标志为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

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

但是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的优势物种彻底消亡,C错误;

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的循环利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D错误。

2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

A.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

B.通过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烧,实现碳循环

C.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CO2量

D.只需将d的含义改为热能,图即可表示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解析】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强于冬季等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A正确;

碳循环是指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运动,即通过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烧,可实现碳循环,B正确;

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朝复杂化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C正确;

由于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植物不能利用热能,所以即使将d的含义改为热能,题图也不可表示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D错误。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B.“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引入外来物种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组分,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好措施

【解析】A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故A错误。

B项,“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而不是能量传递效率,故B错误。

C项,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故C正确。

D项,引入外来物种容易导致外来物种大量繁殖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故D错误。

23.安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茶园中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周围的茶树,未受害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该茶园中信息传递的方向是茶树→茶树、茶树→害虫天敌

C.外源喷施一定量的顺-3-己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御害虫的能力

D.一片茶园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时刻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顺-3-己烯醇是茶园中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其不仅可以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还可以提醒周围茶树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属于化学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A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之间是双向的,B错误;

外源喷施一定量的顺-3-己烯醇,可以使得茶树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进而高茶树防御害虫的能力,C正确;

一片茶园属于一个生态系统,其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D正确。

24.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树下的蚯蚓是消费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

C.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

【解析】蚯蚓和草菇在生态系统中都是作分解者,A错误;

食物链起始端必须是生产者,故B错误;

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但有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之分,故并不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消费者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D正确;

综上所述,选D项。

25.下表是能量流经某种植食性动物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

摄食量

粪便量

呼吸消耗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

繁殖的能量

能量(

530

330

110

A.

表示的能量为

B.流向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至多为

C.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掉

D.表中四个量之间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解析】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530-330=200J/(cm2·

a),同化量有两个去向,即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200=X+110,因此,X表示的能量为90J/(cm2·

a),A错误;

流经某种植食性动物(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200J/(cm2·

a),按最高的传递效率20%来计算,则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至多为200×

20%=40J/(cm2·

a),B正确;

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百分比是:

90/200×

100%=45%,C错误;

表中四个量之间有一定的数量关系,D错误。

26.《庄子·

内篇·

人间世》中,庄子对弟子说:

“桂可食,故伐之;

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已经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C.《韩非子》“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

【解析】庄子的话意思是:

桂树因为可以吃,所以被人砍伐;

漆树因为可以用,所以被人割皮。

人们只知道有用的好处,哪里知道无用的好处啊。

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A正确;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题中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