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辅导练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3016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5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辅导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辅导练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辅导练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辅导练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辅导练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辅导练习Word格式.docx

《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辅导练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辅导练习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辅导练习Word格式.docx

第4题【单选题】

巴黎和会上对战败的德国海外殖民地的处理方式是()

A、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

B、由国联接管

C、由德国继续统治

D、承认殖民地独立

第5题【单选题】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

“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第6题【单选题】

(加试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北部硝烟弥漫。

对发生在下图甲区域的战役解读正确的是()

有误

①标志着西线进入持久的阵地战

②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③德军意图通过此战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④英法联军为了牵制德军发动这次战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第7题【单选题】

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A、克里米亚

B、凡尔登

C、列克星敦

D、巴尔干

第8题【单选题】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Europebecamea“powderkeg”,waitingforthesparkthatmakeitexplode。

点燃欧洲“火药桶”的这颗“火星”是()

A、德奥缔结了军事同盟条约

B、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D、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第9题【单选题】

1919年,中国对欧洲国家商品进口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868年的33.4%下降到11%。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当时资本输出成为主流

B、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

C、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D、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第10题【单选题】

一战中率先使用下图中的新式武器的国家是()有误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英国

第11题【单选题】

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

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

欧洲之没落”。

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了艰困的时代”。

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

从材料中推断,这些学者担忧的是()

A、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

B、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

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

第12题【单选题】

一战后欧洲政治的最大变化是()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

C、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崛起

D、美日插手欧洲事务

第13题【单选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凸显,各方缔结了众多的双边协定,最终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下列双边协定,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法俄军事协定

②德奥“同盟条约”

③英俄协约

④英法协约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第14题【单选题】

1914年9月,在一场战役后,小毛奇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

“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按:

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役发生在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第15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第16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

这些国家包括()

①塞尔维亚②保加利亚③比利时④法国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第17题【单选题】

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一场战役:

“……战役之后……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这是一个在战争头三十天里没有打出结局而形成的陷阱,这个陷阱……没有出路!

”这场战役应是指()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第18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民二年(1913年)以来,梁公士诒虽非身当外交之冲,然实隐持外交大计。

欧洲大战忽起,各国因地理与利害之关系,纷纷加入,或合纵、或连横。

当民四年,各国驻华公使力劝我国最高当局参加世界大战,并以利害相诱抉。

斯时情势混沌,孰得孰失,何去何从,极难分辨。

且事关中华民族之兴衰,未易于孤注一掷,以贻民族无涯之戚。

设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

设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

于是梁公决定明守中立,暗事参加……

──白焦《世界大战中之华工》引梁汝成语

材料二“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

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

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

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

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但凡战争所需,(华工)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

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

……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

在对所有外国劳工进行正式评估之后,英国陆军部队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摘编自张建国、张军勇《“一战”华工的足迹》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梁上诒在“参战”问题上主张中国“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理由。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战的有关史实。

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1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后,德国战败,它对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威胁结束,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的唯一强国,此时,英国均势政策的特征表现为“扶德抑法”,出现了对德国“绥靖”的端倪。

30年代后,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崛起,希特勒玩弄手腕,把自己装扮成和平主义者。

1935年德国宣布重整军备,1936年进军莱茵区,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和《洛加诺公约》,国力迅速提高。

英国的绥靖政策变“扶德抑法”为如何对付德国,到1937年,一整套有别于以往绥靖政策的绥靖政策形成,它以向德国妥协为中心,以维护欧洲和平现状为目标。

张伯伦奉行的绥靖政策是一种“同时运用警棍和胡萝卜”的双层政策,大刀阔斧重整军备,同时对德国持妥协和姑息的态度。

以做交易的手法,满足德国的部分利益来和德国进行外交周旋,这种状况延续的结果就是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1939年9月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绥靖政策以失败而告终。

——王宇博《评析英国绥靖政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绥靖政策的变化及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英国的绥靖政策。

第2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

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于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在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

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

“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

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

”美国某报刊则评论道:

“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

”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

也有人这样评论这些华工:

“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采取“劳工参战”方式的原因。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华工兵团的作用。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

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

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英国】李德·

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1914~1916年、l917~1918年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l917~1918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利益是驱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爆发之根本所在。

两次世界大战皆源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

二战前,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虽有发展,但受政治因素影响并不紧密。

各资本主义强国在经济上主要与自己的殖民地、附属国和“势力范围”联系密切,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则少有往来,所以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发生利益冲突时无所顾忌,导致它们走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二战的结束,也标志着核时代的到来。

核时代的战争具有更大的危险性,科学家是十分清楚的。

因而,战后出现了以科学家为首的反核、反战运动。

联合国在制止武装冲突、调解危机、推动裁军、限制毁灭性武器的发展等方面,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葛兆富《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性战争未起之成因浅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后半期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的主要因素。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

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

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

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

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

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

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

……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

……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

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

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

……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

结合史实分析这两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

第25题【材料分析题】

“一战”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挑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

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

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

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

……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

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引自【美】费尔南德斯·

阿迈斯托《世界:

一部历史》等

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

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

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

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同发展问题。

……孙中山曾言:

“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

”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