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案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2834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案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案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案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案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案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案例Word下载.docx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案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案例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案例Word下载.docx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打败了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接着,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改变,由统一的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然保留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它没有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军阀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专政。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人民和贫苦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案例2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

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和国内工人阶级壮大条件下发生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军阀政府在人民的压力下,向和会提出希望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和收回山东的一切被日本夺去的权利,遭到参加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出,举国愤怒。

5月4日,北京学生数千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会后举行游行示威,军阀政府派军警镇压,逮捕学生三十多人,全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学生也纷纷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

在日本、法国等国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南洋华侨学生都展开了爱国活动。

6月3、4两日,军阀政府又逮捕北京学生近千人,激起全国人民的更大愤怒,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九江及山东、安徽等地的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政治罢工,上海和全国各重要城市的商人也先后举行罢市,至此,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从开始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运动,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六三运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

6日至10日,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去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这次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辞海×

历史分册》(中国现代史)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1)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带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它把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运动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并显示了自己强大的战斗力,对运动的发展和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就说明:

中国工人阶级已经开始摆脱了作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追随者的地位,由一个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取代资产阶级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五四运动时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运动中起了宣传、指导和领导骨干的作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想结合;

五四运动的革命实践培养了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还是在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新文化运动有了新发展,揭开了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案例3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

他逐步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

1918年1月,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随后还兼任经济学教授。

他一到北京大学,就参加了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编辑部,一面研究理论,写文章,一面到师生和职工群众中去从事革命活动。

1918年7月,他在《言治》季刊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明确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

11月15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前举办演讲大会,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这篇著名的演说。

接着他又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在这两篇文章中,他针对那种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战胜同盟国说成是公理战胜强权的错误论调,指出这次胜利是劳工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

他:

宣称:

人民是推动历史的主力,而一切历史的残余—皇帝、贵族、官僚、军国主义和资本主义,都要被群众的革命巨流彻底摧毁;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摘自《革命烈士传》

(1),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2)马克思主义凭什么吸引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

(3)通过分析本案例,谈谈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了那些贡献?

本案例反映的是五四时期李大钊为国家、为民族追求真理,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探索国家出路的事迹。

对于19世纪40年代至20实际初的中国人民来说,他们所能够提出的救国方案就是:

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不仅十分热情和十分虔诚,而且是逐步深入和相当全面的。

但最终,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都是以失败告终。

中国并没有由此变成一个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变成了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因而无产阶级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是自己的精神武器。

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威慑力,认识到应该以俄为师,于是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热情地歌颂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随着马克思主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随着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的涌现,在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趋成熟,1921年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案例4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着重谈到军事问题。

他说,从前我们责备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而我们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但蒋介石、唐生智等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而我们独不管,现在我们虽然注意了,但仍没有坚决的思想。

毛泽东在会上尖锐提出,例如秋收暴动,就非依靠军队不可。

为此,他提出这次会议应重视这个问题,新的政治局常委应更加坚决地注意这个问题。

他着重地指出这次湖南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主观上的错误。

因此,他认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句话发展成为后来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著名的论断。

这是毛泽东高瞻远瞩、胜人一筹之处。

——摘自金春明陈登才主编《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页

(1)为什么说中国革命要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不是偶然的,是和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是和他在国民革命斗争中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马日事变”后,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湖南的一些同志逃到武汉向他慷慨陈述。

面对统治阶级的残暴现实,毛泽东对军事力量和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1929年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从而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解决了八七会议提出、过去长期未能解决的重大问题。

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人民力量的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建设,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直到全国政权的取得,都离不开武装斗争。

因此,毛泽东将武装斗争称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

案例5去当红色“山大王”

秋收起义几仗打下来,部队相继失利,损失很大,队伍“竟至溃不成军”。

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

到什么地方比较适宜呢?

毛泽东拿着一份从学校借来的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形最宽的部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

这里象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最适合做我们的落脚点,我们要到那里去当“山大王”。

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大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也有一些同志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师长余酒度就竭力反对,他说,攻打长沙是省委决定了的,我们现在全军会师了,就应该立即反攻浏阳,直取长沙,不反攻浏阳直取长沙,革命了半天,却退到农村,革到山上做山大王了,这叫什么革命呢?

毛泽东耐心地说:

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红色的“山大王”,而不是过去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

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

毛泽东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深刻的真理。

卢德铭总指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说:

毛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和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

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没之险。

——摘自苏扬: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外名人的评说》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1)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探索的?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3)结合文家市前敌委员会会议上的争论,分析“城市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大革命失败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大革命的失败,积极地思索着中国革命的出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为这一探索提供了契机。

当进攻大城市受挫后,革命道路问题凸现出来,是依然按照原先的计划准备攻打长沙,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局势面前冒全军覆没的危险,还是顶着被扣上右倾的大帽子,加上“逃跑”的罪名的风险实施战略“退却”?

中国革命的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

面对艰难的局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果断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退却”,向井冈山进军,这一退,退出了中国革命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这一退,有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起点,从实践上看,去当红色“山大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全国树立了一面旗帜,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从理论上看,这一抉择也为探索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案例6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而在十八年党的历史中,凭借我们丰富的经验,失败和成功、后退和前进、缩小和发展的深刻的丰富的经验,我们已经能够对这三个问题做出正确地结论来了。

就是说,我们已经能够正确地处理统一战线问题,又正确地处理武装斗争问题,又正确地处理党的建设问题,也就是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5-606页

试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与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经验,是毛泽东在《á

共产党人?

发刊词》一文提出的。

毛泽东认为这三者是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革命的统一战线基础上的武装斗争。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都离不开党的领导。

党的建设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决定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成败。

案例7愚公移山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

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

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

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

愚公回答说:

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

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

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

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

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

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全党和全国人民各族人民的团结?

愚公移山的故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原意是告诉人们做事要有恒心,要有毅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却赋予了新的涵义,他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感动人民群众这个“上帝”,要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人民群众都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

同时,我国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案例8进京赶考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它领导人一开完七届二中全会,在三月二十三日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

在进行出发的准备工作时,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要进北平了。

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

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就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出发前,毛泽东只睡了四五个小时,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

“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

嘛。

进京‘赶考'

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笑着说:

“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

“退回去就失败了。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自金冲及主编:

《毛泽东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916-917页

(1)毛泽东为什么极其重视李自成的历史教训?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49年春天,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在全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即将由局部执政、全国范围的在野党转变为全国范围的唯一执政党。

执政是革命胜利的最大成果,是大好事,但也是一种新的严峻考验。

对此,毛泽东给予了足够的估计,及时敲响了警钟:

同时,毛泽东也担心,因为胜利,党内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

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

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可能要打败仗。

故此,在进京前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党员: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案例9毛泽东亲批枪毙黄克功

案例呈现:

1937年10月1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高等法院在延安召开公审大会,审判一起红军史上骇人听闻的情杀案。

被审判者叫黄克功,因此,人们把这个案件叫“黄克功案件”。

黄克功,河北邯郸人,是一位从井冈山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战士,他跟着毛泽东、共产党,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爬雪山,过草地,忍饥挨饿,吃苦耐劳,他身经百战,英勇无畏,浑身布面了枪伤,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黄克功被党组织送入延安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编入第三大队,任副大队长。

他当时才26岁,长得很英俊,能干又活泼,吹拉弹唱无所不会,还会唱京剧,深受大家喜爱,可谓前途无量。

就是这样一为堪称革命功臣的青年红军军官,因为恋爱不成,枪杀了一名女青年,将被押上审判台,因此,引起了整个延安乃至全国的关注。

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对黄克功如何处理,该不该处以极刑,无论党内党外,都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

一些人认为,自古以来就是杀人者必须偿命,黄克功杀了刘茜,应处以极刑;

另一些人则认为,黄克功是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对革命有功,身经百战,作战勇敢,是红军队伍中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目前正在进行激烈的民族解放战争,急需这样的指挥骨干,从革命需要出发,应该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两种意见,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黄克功本人以及陕甘宁地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分别给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毛泽东写了信,都希望从毛主席那里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

毛泽东主张依法办事。

事后,他特别关照有关部门,要安顿好家属,要为黄克功买一副好棺材,好好安葬。

黄克功被处决后,老百姓无不称颂共产党解决依法办事,为人民群众树立了严守法纪的榜样。

不少民主人士更是交口称赞:

像黄克功这样的革命功臣,一旦犯罪就坚决处决,共产党的纪律如此严明,真是古今罕见,伟大!

伟大!

就连那些一开始就借“黄克功案件”拼命鼓舌摇唇、大作攻击文章的反动报刊,也哑口无言了。

——摘自《档案时空》,2003(5)

(1)结合本案例说明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重要性。

(2)人们对处理黄克功案件的不同看法反映出什么问题?

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所面临的难题谈谈你对毛泽东所说的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工程”的认识。

黄克功过去对革命有大功,但是,他现在犯了大罪,如果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一个普通的人。

故此,毛泽东亲批枪毙黄克功,并要求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挥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

这一案件的处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决心。

不管什么人,不管他过去对革命有多么大的功劳,一旦犯了罪,决不以功顶罪或罪减三分。

黄克功案件的公正处理对于教育广大干部认清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自觉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和影响,同时也为教育、挽救更多干部提供了反面教材。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久经磨难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党始终把自身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坚持从严治党、党要管党的方针,重视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

案例10国共携手

1982年7月24日,当年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的儿子廖承志,给这所学校校长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写了一封信,信一发表,就像海峡间的涛声拍击人心,两岸中国人发出盼望统一的呼声。

廖公感怀旧事,在信中回顾了一段历史,: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作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廖承志亦知一二的那次合作即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民党与共产党第一次携手合作。

这次大会的宣言,对三民主义重新进行了解释,这就是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成为两党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

首次国共合作,以广州为中心汇集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就打开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新局面,这次合作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2)国共两党第一次携手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策略原则,统一战线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建立国共统一战线,历史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