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技术溢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2595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Word下载.docx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工贸易技术溢出Word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Word下载.docx

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1978年8月底,东莞市虎门镇就正式成立了中国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编号为“粤字001”。

尽管这家企业的规模不大,设备较落后,产品档次也不高,但在春潮萌动的中国内地却抢吃了第一只“螃蟹”,从此揭开了珠三角直接利用外资的序幕。

在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地区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管理经验和国外销售渠道,但珠三角也有自身的优势,劳动力丰富而且便宜,土地资源多而且价格低。

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之时正是香港产业升级换代之日,香港商人受厂租、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的困扰,急于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香港,转移到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地方。

珠三角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优势以及生产成本优势,成为港商的首选地区。

珠三角人则因势利导,以乡镇企业为依托,以“三来一补”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加工贸易。

  1991~2000年是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发展阶段。

主要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

计算机及软件、通讯、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新一代视听产品、机电一体化、重点轻工和家电等七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和产品逐步提高。

一大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来珠三角兴建高新技术企业,世界500强IBM、飞利浦、杜邦、惠普、三星、施乐、康柏等跨国公司相继在珠三角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在珠三角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发展阶段,珠三角人从实践中逐步意识到“三来一补”的局限性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人们主要还是关注提升外资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

采取的措施是在淘汰低档次、技术落后、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三来一补”企业的同时,有选择地引进了一大批高科技的加工贸易企业。

珠三角在提升外资加工贸易科技含量的过程中,自然也带来了技术的溢出效应。

主要体现在:

第一,加工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高。

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对珠三角地区的同行有很强的竞争作用和示范作用,本地企业通过学习和模仿产生了大量的技术溢出效应。

第二,加工贸易与本地产业有密切的关联程度。

这一时期,加工贸易的生产料件已经完全改变了全部依靠进口的格局。

第三,加工贸易企业普遍重视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的培训。

在加工贸易企业中,外商出于劳动力成本及其它因素的考虑,往往选择和招聘当地的优秀人才加以培训和管理,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熟悉国内外市场的人才。

经过技术培训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一旦由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流向其他企业或自创企业时,所学的各种技术也随之外流,从而引起溢出。

  2001年至今是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飞跃阶段。

珠三角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第三阶段的最大特点是不少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落户珠三角,并且跨国公司本土化的趋势初见端倪。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化,跨国公司纷纷在珠三角设立研发机构。

截至2005年底,杜邦、本田、日立、三星等知名跨国公司在珠三角就已设立了研发机构243家。

这些研发中心上接研发源头,下连规模生产企业和市场,为珠三角吸收和承接国外高水平技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研发平台。

在珠三角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飞跃阶段,技术溢出效应有实质性的突破。

主要表现在:

大规模引进成套设备逐步被引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所替代。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为了能进入珠三角市场,竞相以各种方式向珠三角输出技术,技术引进的结构在不断优化。

随着珠三角企业技术引进水平的不断提高,引进的目的逐步从单一生产技术的引进转向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创新能力的技术引进,引进技术方式多元化。

跨国公司向珠三角输出技术,除了有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入股投资等传统方式之外,还有相互交换技术使用权、特许专营等新形式,加工贸易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本地化。

重用本地管理和技术的精英使不少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业绩明显上升,促使跨国公司向人才本地化转变。

  二、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主要路径

  技术模仿的路径。

技术可以通过模仿和示范产生溢出效应。

珠三角生产规模较大的本地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在加工贸易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示范效应下,通过学习、模仿和竞争,逐渐发展壮大,甚至超过了竞争对手。

美的、科龙、格力就是在西方跨国公司的巨大压力下,跟踪跨国公司的技术,经过模仿和创新,不断提高家电业技术水平的典型代表。

  配套生产的路径。

发展珠三角配套产业是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实现技术外溢的直接渠道。

在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料件已经完全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全部依靠进口的格局,产品本地化水平逐步提高。

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例,珠三角已集聚了5万多家电子信息企业,打印机配套率达91%、PC机达80%、激光视盘机达64%,稳压电源达53%、计算机主板及功能板达41%。

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世界级的IT业制造基地。

不少与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合作、为外资厂提供配套加工零配件的本地企业,在加工配套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原始资本和掌握了生产技术以及市场营销网络,由“配角”地位逐步转化为市场的“主角”。

  人才流动的路径。

在通常情况下,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当地化比例越高,流动性越强,向内资企业流动越多,技术外溢效果越好。

掌握技术的人员的流动可以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这是珠三角取得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形式。

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聘用了当地大量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普通的员工,实际上就是间接地向珠三角提供技术转移。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不少人在加工贸易企业积累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成为自身创业的重要资本。

昨天的“打工仔”,今天成为大大小小的“老板”,在珠三角地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三、珠三角地区提升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启示

  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是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核心。

珠三角地区的经验表明,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是后进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和技术赶超的关键所在。

没有对转移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在此基础上的模仿创新,该地区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如果加工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长期停留在低技术、低层次的水平上,只会强化经济发展对外来资本的依赖性,这样虽然可以使某一地区的经济出现暂时的繁荣,但有可能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加工贸易企业人走楼空,最终导致经济出现“空心化”的现象。

  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根本途径是本土企业的自主研发。

跨国公司转移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保持技术垄断的前提下,获得技术创新的利润最大化。

以技术垄断为前提,跨国公司进行的技术转移都是成熟性技术。

不论处在全球化生产链条的哪个环节,从事加工贸易的东道国企业都不可能获得最先进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依靠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也就不可能实现产业技术的赶超。

即使位于核心的产业链条,依靠核心技术的转移与溢出也是十分有限的。

进入21世纪,珠三角人发现,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向国内转移一般性的先进技术,但真正核心、领先的技术是绝对不可能转移的。

利用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是一个地区产业技术升级的一种办法,但真正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最终还得靠本土企业的自主研发。

  开展深加工结转是实现技术溢出的有效方式。

深加工结转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将保税进口料件加工的产品结转至下一家加工贸易企业深加工后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据统计,目前珠三角七成加工贸易企业采购配套以深加工结转的方式实现。

在全省IT、计算机和家电行业中,80%以上的手机部件、90%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和100%的彩电部件都可以在珠三角地区内实现配套。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技术溢出的有效载体。

仅仅在加工装配环节取得成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向上下游环节延伸,并获得更多的技术转移和后向联系,才能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和加工贸易利益,否则,劳动力成本上升之时就是加工贸易利益丧失之日。

加工装配产业是无根工业,即本地劳动力成本上升之日,就是加工装配产业转移之时。

如果不能在加工装配活动中获得技术溢出,不能培养出具有相当素养的产业大军,现时加工装配活动中所得收益将会随着加工贸易产业向外转移在瞬间化为乌有。

如果该地区形成了产业集群,即使加工贸易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向外转移,本地仍可通过向增加值相对较高的前向或后向生产环节转移,实现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双重升级,继续分享加工贸易利益。

  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是实现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

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亮点。

民营企业不仅有与大型加工贸易企业配套生产的强烈愿望,而且初步具备了接受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能力。

灵活的经营机制有利于民营企业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并通过与跨国公司的配套互动,逐步上升到附加值较高的产业环节。

民营企业与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合作不仅能实现优势互补,而且能促使加工贸易落地生根,使“候鸟经济”变为“榕树经济”。

  承接技术溢出效应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

企业是技术溢出效应的直接受益者,理应成为推动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主导力量。

提高技术溢出效应是地方政府应关注的事情,但企业才是承接技术溢出效应的主体。

地方政府与企业在提高技术溢出时的职能不能错位,更不能“越俎代庖”。

地方政府对于提高技术溢出效应不能不急,但也不能太急。

地方政府操之过急就可能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破坏市场机制。

如何让企业行为的结果与政府的目标相吻合?

一种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方式是,“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