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类院校报考指南综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2457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科类院校报考指南综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理科类院校报考指南综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理科类院校报考指南综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理科类院校报考指南综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理科类院校报考指南综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科类院校报考指南综合Word文档格式.docx

《理科类院校报考指南综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科类院校报考指南综合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科类院校报考指南综合Word文档格式.docx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填写志愿第一步,用分数对应高校,状元很多选清华或北大;

第二步选专业,高分自然选择热门的、往年录取分数高的专业。

为什么大学最有特色,最具实力的专业,不受欢迎?

除了这些专业中有不少是属于传统产业,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也不一定高之外,这些学科专业在大学里也不受待见。

原因很简单,其一,不如经管之类的专业办MBA班、EMBA班那样来钱快,其二,这些专业,尤其是其中的基础学科,有一段时间,就业情况远不如经管、电信,在追求就业率的宏智下,有的专业甚至一度徘徊在生死线上,谈何吸引优秀学生?

就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高校追求就业率的就业工作导向看,上述情况没有丝毫转变,反而有所加速,“逃离工科”,就这样不仅成了学生的选择,也是学校的办学趋势。

这是学生“现实”的选择,但绝非“理智”的选择。

单从就业看,这几年来,就业的冷热门已经悄然转变,那些被冷落的理工科专业,由于学校招得少,社会需求却增多,开始慢慢走俏,而那些学生追捧、学校厚爱的专业——也就是大幅扩招、大把收学生银子的专业,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

这就是当下所谓的“热门专业冷就业”,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发布的《2009年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北京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或离职量最多的10个专业,占本科失业量的44.0%,位居前五大专业的依次是:

法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其他地方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与此相似。

姑且抛开兴趣——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下,要让同学们有明确的专业兴趣,实在太难了——就从现实出发,为今后的饭碗,不要在盲目追逐所谓的热门,也有必要重新认识理工科。

其实,从供需关系看,只有人才供给少于社会需求的专业,才是热门,以此标准衡量,当前考生们追逐的热门,早已成了冷门。

这实在应该引起考生们的高度警惕。

工科类院校报考指南

什么是工科

工科是指如机械、建筑、水利、汽车等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学问。

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

代表性的学科有土建类、水利类、电工类、电子信息类、热能核能类、仪器仪表类、化工制药类等等。

工科的培养目标是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是要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工作人员。

以上所述主要指传统工科,此外还有新型工科。

新型工科是指为适应高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在有关理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

我国清华、西安交大、哈工大等以工科见长。

工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文理科

  高考刚落下帷幕,不少家长开始思考填报志愿的事情。

而根据过来者的经验,选择专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易。

日前,教育部依据去年9月初应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公布了2008年185个本科专业和251个高职(专科)专业的就业状况以及每个专业的毕业生规模,其中本科部分还单列了“211工程”院校相应专业的就业状况,给广大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提供了一份参考。

数据显示,招生数量相对较少的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要高于文科和理科专业,其中采矿、石油、地质、冶金工程等专业就业率达到95%以上,而像法学、临床医学、汉语言文学等传统的热门专业,其就业率基本在70%左右。

名校就业有优势

  数据显示,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体现在部分专业“211工程”院校和非“211工程”院校就业状况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虽然高校总体就业率仅在65%至70%之间,但是“211工程”院校的治安学就业率超过95%;

对于侦查学、小学教育专业来说,总体就业率在75%至80%,但“211工程”院校就业率在95%以上;

贸易经济专业总体就业率在80%至85%之间,而“211工程”院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同时,高职(专科)专业的就业率也不错,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轻纺食品、旅游等8大类专业就业率均达到80%。

其中,铁道机车车辆、船舶工程技术、港口业务管理、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等专业就业率最高达到95%以上。

热门专业并不突出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很多学生都扎堆热门专业,但是统计数据表明,热门专业的就业优势并不突出。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专业来说,2008年的毕业生规模都在10万人以上,可谓热门专业。

但是,总体就业率在80%至85%之间,而“211工程”院校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在85%至90%之间。

  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也位列热门专业之中,毕业生规模在5万人至10万人之间。

其中,法学、临床医学专业总体就业率在70%至75%之间,汉语言文学专业在75%至80%之间。

工科专业优势明显

  而相比之下,不那么热门的工科类专业的就业率明显较高。

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冶金工程、飞行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无论是“211工程”院校还是非“211工程”院校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而这些专业毕业生规模较小,一般为1000人至5000人左右。

  侦察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就业状况较为理想,总体就业率在90%至95%之间,“211工程”院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金属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各校就业率均在90%至95%之间。

外语类院校报考指南

相传远古人类想兴建一座能通往天堂的“巴别塔”,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塔就建得很高了。

上帝看到这种情形万分紧张,于是让他们说不同的语言。

人们无法相互沟通,于是不能再继续建造巴别塔,并逐渐分散形成了世界各地不同的种族。

然而,今天的外语院校重新点燃了人类建造“巴别塔”的梦想。

坚如磐石的学科实力

外语院校是一个小小的“地球村”,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亲密,外语类人才需求激增,因此外语类院校纷纷扩招,加大教学投入力度。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开设外语专业的院校不少,而专业的外语类院校却不多,本科外语类院校屈指算来也就十几所,实力最强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几所重点大学,这些院校虽在经济、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但最大的特色还是过硬的外语学科实力。

外语类院校外语师资力量雄厚,语种众多,专业性强。

在人才培养上,通常会在前两年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基本功训练,以听、说、读、写能力为主,从大三开始,外语专业学生接受口译、笔译系统训练。

除了这些强势的重点院校,还有一些院校依据自身特点,在某一外语领域取得一定成绩。

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凭借其与日韩毗邻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日语和韩语。

大连外国语学院最突出的是日语教学,该校获得日本政府的无偿援助建立“大连中日友好援助会”,形成了除日本外,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日语教学基地。

并非所有外语类院校都以“外语(外国语)”为名,如北京语言大学。

和其他外语院校不同,北京语言大学利用身处政治文化中心的优势,将语言教育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两个学科领域是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雄厚的学科体系。

由于外语类院校外语学科实力的优势,每年高考后,外语类院校便成为考生报考的热点。

虽然这些院校地域和特色各不相同,但他们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共性。

与留学生一起小班教学

学习语言需要大量的练习,外语类院校因为外语师资的优势,小班教学成为了其显著的特点。

小班教学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的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25人之间。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

综合类院校外语专业由于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多重因素,难以实现小班教学,大班教学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教学效果远不及小班教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副院长李向民介绍,他们学校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基本采取小班教学的模式。

只有小班授课才能使学生大量进行语言训练成为现实。

小班课堂上,老师会组织一些互动性很强的活动,如小组活动、两人对话、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

随着年级的增长,活动难度也会逐渐增加。

由于学生数量少,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跟老师、同学对话交流,反复练习口语。

外语院校的另一个优点是留学生多,在一个小班里,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结成学习伙伴,你教我汉语,我教你外语,共同提高外语水平。

这一点在北京语言大学表现最为突出。

北京语言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在其8000多名在校生中,有4000多名是留学生。

留学生的数量甚至超过了中国学生的数量。

走进北京语言大学,会觉得像是踏进一个超越了国界的小社会。

学外语并非就业金饭碗

近年来外语专业报考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认为外语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逐渐深入,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对外语类人才的旺盛需求,其就业前景是乐观的。

从近几年需求情况看,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

此外,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需求也较大。

这些语种的毕业生就业较为容易,高层次的外语人才供不应求。

外语类毕业生去向呈现了多元化态势,除了传统的外交外事领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到金融、通信、传媒、咨询、体育、物流等领域就业。

就业领域的扩大无疑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

同时,外语类院校毕业生还能在传统就业优势领域获得机会,如外交部、文化部等中央部委以及各部委所属事业单位或新闻出版机构、图书情报机构、各省市的外事机构等。

但是,就业前景广阔并不意味着外语类院校学生拥有了就业的金饭碗。

由于前几年外语类大学专业招生过热,加上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层次越来越高,导致外语类毕业生在总体上出现了饱和的局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外语类毕业生由于专业等原因,绝大多数人“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流向大中城市、沿海发达城市的比其他类别的毕业生更突出,尤其是小语种专业(如泰国语、罗马尼亚语等),对口的单位更多的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而上海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则趋向于上海本地就业。

其次,师范类外语人才社会需求量较大,这使得师范类院校的外语毕业生就业较为容易,在教育方面外语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力大为减弱。

第三,外资企业对外语类毕业生的需求稳步增长,但要求也更高,特别是熟悉中外文化,同时掌握金融、法律、计算机、通信等应用技术的外语毕业生就业尤其看好,这要求在校的外语专业大学生必须身怀多技。

另外,外语院校女生过于集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对她们未来的就业而言,先得在本校“杀出一条血路”。

农林类院校报考指南

在开始文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目前,我国现有农业科技人员47.7万人,每万名农业人员中仅有5名科技人员;

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每万名农业人员中有超过40名科技人员。

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比例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仅是中等水平,这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一方面是农业生产第一线急需科技人才,另一方面是农业、林业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在这种矛盾现象中,放弃还是选择,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农林分家”与“农林双修”

无论是农业龙头院校的中国农业大学还是林业排名第一的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类院校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农林业绿色亮点。

农学是中国内地官方所划分的11个学科门类之一,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涉及农业环境、作物和畜牧生产、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等多种科学而具有综合性。

林学是农学下属的其中一个二级学科,但各校因侧重点不同而“农林分家”,也有不少院校“农林双修”。

华中农业大学就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农业院校,仅次于中国农业大学,实力强、口碑好,而其园艺专业的师资力量在高校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华南农业大学农林兼优,学校农林类专业就业率一直领先,最有名的是全校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植物保护,其就业率为100%,全省一家的模式在省内供不应求。

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有农学专业的高校有50余所,开设有林学专业的高校30余所,当然,这些高校也是有层次之分的。

教育部直属的5所农林类院校的学科实力和科研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类院校大部分以农学、生命科学为特色和优势,学科协调发展;

而林业类院校基本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发展。

高规格的科研基地提升竞争力

现代农业是高科技和传统科学的一个很好的结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将这些理论转换为成果,而这个转换的过程更多地表现为课程实践。

农林类院校都有自己的实验基地,从而为学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选择农林类院校,在田间习作,在茶山采茶就成了一门必修课。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有一个先进的花卉苗圃,这也是这个学院本科生的试验基地,每个学生都要在苗圃里实践他们课堂上学到的花卉知识。

该学院刘尧老师自豪地说:

“我们这个温室是由美国进口的一个现代化的温室,应该说是方方面面都比较先进的,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而其资源环境学院的草坪实验基地,种着各种各样的草,有适用于高尔夫球场的,有适用于足球场的,也有适用于小区绿化绿地的,可以说是国内大学草坪品种最齐全的草坪实验基地。

能够拥有如此高规格的实验基地,北林的草坪管理专业自然实力不俗。

这个专业由北林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联合开办,学生在北林学习4年后,将赴美国完成第五年的功课,成绩合格后拿到两个学校的学位,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中国农业大学最引以为傲的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里有许多的实验室,学生在本科阶段就会有很多机会来到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这着实让很多外校同专业的本科生羡慕不已。

除了平时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外,该学院还承担了许多包括国家食品检测、检疫等等方面的工作与任务,学生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院长罗云波教授在介绍学校肉类生产线时的自豪溢于言表,“这个生产线可以生产我们常见的香肠火腿、烤肉、醺肉等,不仅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实习的场所,让他们能够真正了解到肉制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并且自己操作;

还可以在这里研究制定肉品的添加剂,以及做相关的分析实验,让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论结合实际。

农林类院校之所以花大力气建设这些高规格的科研基地,其主要目的一方面在于提高相关专业的科研环境和科研实力,另一方面则是为该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这无疑能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衍生专业,抛掉“冷门”帽子

看到农林类院校的校名时,很多人都会想当然地为他们加上很多限定词:

冷门专业、就业率低、环境艰苦……我们不能不说他们的看法不对,只是他们大多都还停留在对农林院校的传统固有印象上。

现在的农林院校已不仅仅是冷门的代名词,而是以农林学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林业工程为特色,并衍生出许多热门的交叉学科,这也成为农林类院校今后的发展道路。

居于六朝古都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动物医学、园艺、管理等都是其强势专业,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据教育部评估,学科排名与浙江大学同排名第一,土地资源管理更是超越中国人民大学而位居前列。

位于哈尔滨的东北林业大学在立足林学、园林发展的同时,平行发展的环境工程、环境保护、土木工程和机械等专业也占优势地位。

而同样以林学、风景园林、生物科学、环境科学著称的北京林业大学的金融学、心理学也是该校每年报考人数比较多、录取分数比较高的专业。

华中农业大学以“学风好、管理好、风景好”而闻名,更以其高水平的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园林、土壤、微生物等专业名列高校前茅,经济管理有农林经济管理这样的招牌专业,也是国家重点学科。

各大高校各出奇招,力求在改革的浪潮中不仅不要减弱曾经的辉煌光芒,更要在此过程中抓住时机奋起一搏而更上一层楼,跻身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行列。

虽然农林类院校在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设置和学科优势进行调整和改革,但始终都保持着自己的绿色属性,在农林优势稳站鳌头的前提下发展热门学科,这也是他们永葆绿色特征的法宝所在。

长线专业就业优势明显

一谈到农林类院校和专业就必然绕不开就业的问题,长久以来,大家对农林类专业形成的固有印象很难一下子改变。

但农林类专业的就业是不是真的惨不忍睹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除了老生常谈的“没有不好就业的专业,只有不好就业的学生”外,其实回归到专业本身,并没有大家料想中的那么萧条。

看看文章开头的数字,我们或许会有一些信心,在我国建设农业大国的过程中,农业科技人才的缺口是很大的。

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穆琳在谈到林业院校毕业生专业就业时说,每年学校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可以通过考研和出国进行深造。

四分之三的学生直接进入就业领域。

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向综合型发展,专业和学科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领域遍及国家的各行各业。

另外,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一些传统的长线型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等,很多考生一看到这个名字会有一些想法,担心这些专业毕业后是不是就业比较困难。

实际上在目前这种经济形势下,这一类的专业因为它有自己的行业依托,有相对稳定的需求,反而有比较明显的就业优势。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位教授在谈到这个专业的就业时也是信心百倍。

自从进入WTO以后农业产品出口贸易日益活跃,比起经贸方面的人才,技术性的质量工程师已经是炙手可热的急需人才,特别是掌握多语种的工程技术人才被各大型跨国食品和药物集团公司青睐;

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在FAO(国际粮农组织)中越来越被重视,很多职位都急需在农产品开发或质量体系管理中有一定经验的人才。

当然,农林类院校毕业生还有另一条更为广阔的就业之路,那就是到农村基层自办实业,到农村兴办养殖厂、畜牧加工厂、花卉果品基地。

到国有单位,搞科研开发、从事生产经营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到基层自办实业,自己聘用自己,同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而且更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医药类院校报考指南

医药类院校者,以医药为术业专攻也,是专科性大学中地位举足轻重的一支。

经济、法律、农林、理工等其他专科类院校的报考热度年年花盛花疏自有时,但医药类院校似乎永远很难为生源发愁,为什么?

只因它悉心栽培的是人类健康的守护天使!

有人把健康比喻成“1”,而财富、名誉、事业等则是跟在1之后的无数个“0”,少了几个0不要紧,丢了最前面的1可就一无所有了。

所以,我们对医学总是保有一份特殊的敬意,无论这世界怎样天翻地覆,这个以人为本的行业始终有光明的前途。

我国医药类院校按学科性质和研究偏重,有两种分类方式:

第一种,按照培养医师性质的不同分为主攻西方医学(西医)的院校和主攻东方医学(中医、藏医、蒙医等)的院校两类。

第二种,按照学科的涵盖面分为医科类大学、医药类大学、药科类大学三类,医科类大学更重医科范畴,培养医师、护理人员等,主要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等相关专业,毕业后主要在医院部门工作;

医药类大学则医科与药科并重;

专业的药科类大学尤其偏于药学领域,以培养药学人才为主,主要开设药物制剂、药物工程、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毕业后主要在制药行业、医药公司等工作。

两种分类彼此交叉,涉及到具体高校,在本科阶段又有医科大学(药科大学、中医药大学)和医学院(药学院)两个层次之分。

它们的区别众所周知,前者规模和名气更大,招生门槛相对更高。

  正是因为这份职业的崇高,每一年,都有无数优秀的学子投身到医学院校当中,这些高校就是他们梦想腾飞的起点。

目前,国内的医学院校大概呈现两种状态,一些老牌的重点医科大学已经并入综合类大学,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门类。

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部(原上海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等。

而另一种,则是独立的医学院校,如天津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

两种医学类院校各有各的特点,却又为各自所在地区的医疗事业贡献着最前沿的科技力量。

  合并的医学院校:

  某些医药类院校并入综合大学后,就成为学校一个密不可分的总体。

然而,这其中有的院校还保持着在每年高考之际,单独招生、录取。

这就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都是可以采取单独招生的方式,而其他医学院在并入综合类大学之后,采取的是统一招生的方式。

  如果说知名医学院校与综合院校的组合是强强联手,那么现在还单独设立的医药类院校虽是“单打独斗”,却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此类院校数量庞大,各省(区市)均有一至两所,为了给学子勾勒出此类院校的特色。

师范类院校报考指南

数字化的师范教育“梦工厂”

做为学生,我们希望年长的老师像慈祥的长者爱护我们,年轻的老师活力四射,最好还可以又酷又帅,既美丽又有魅力,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可以变成这样的一位受欢迎的“麻辣”教师,是不是也很不错?

师范教育,通俗地讲,就是培养教师及教育研究人员的教育。

它就像一座巨大的梦想工厂,让同学从讲台下走到黑板前,从莘莘学子变成了默默耕耘的老师,变成了孩子们心中敬爱的、充满力量的人。

对这座庞大的“梦工厂”,还是得先从掌握关键词开始。

一百多所师范院校

全国共有一百多所高等师范院校,其中师范大学37所,师范学院88所,师专70所。

这些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分布各个省份的师范院校,一年又一年为“太阳底下崇高的事业”输送着新鲜血液。

2个大格局

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是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综合性高校办师范为辅的开放大格局。

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主要有二类:

一类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等,她们享有业内的贵族血统。

另一类是是为追求学科门类更齐全,而在原有院系基础上再增设师范类专业或教育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如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技术)学院、深圳大学的师范学院等。

另外,还有一些这样的综合性高校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由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与别的院校共同合并后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如:

西南师范与西南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