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第九单元 第46课时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2236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第九单元 第46课时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第九单元 第46课时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第九单元 第46课时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第九单元 第46课时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第九单元 第46课时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第九单元 第46课时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第九单元 第46课时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第九单元 第46课时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第九单元 第46课时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

1.食物链

(1)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内容

营养级级别

成分

生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名师点拨 ①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必须为生产者。

②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③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称为第三营养级或次级消费者。

2.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考点131 生态系统的类型

名称

分布

特点

生物类群

主要限制因子

陆地

生态

系统

林生态

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

动物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种类多

水分、温度,其次是阳光

草原生态

干旱,年降雨量很少的地区

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也不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常常发生变化

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少量灌木,乔木稀少;

动物具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能力

水分,其次是温度和阳光

农田生态

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

人的作用非常突出,抵抗力稳定性差,容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需要人为的管理。

大量输出农副产品及大量输入物质,人类起主导作用,高度开放性、依赖性,调节能力弱

农作物

人类必须不断地播种、施肥、除草、治虫;

人的作用一旦消失,生态系统即退化

城市生态

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人和城市中的各种动植物

人类起主导作用

水域

海洋生态

海洋占地球表

面积的71%,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可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海洋中的植物绝大多数是微小的浮游植物;

动物种类很多

阳光、温度、盐度

湿地生态

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水域

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1.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答案 D

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草原上的动物以奔跑和挖洞生活的居多;

任何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逐渐递减的;

分解者和生产者是必不可少的。

2.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滩涂、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B.湿地能通过物理沉降或生物分解等方法净化污水

C.湿地具有调洪蓄水的能力

D.湿地中细菌的硝化作用实现了自然界中N2向硝酸盐的转化

解析 湿地中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天然的蓄水库,具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的作用;

湿地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吸收等作用消除污染,对水体和土壤环境起到净化作用;

细菌的硝化作用实现了自然界中的氨(NH3)向硝酸盐的转化。

考点13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

(1)两大部分组成: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四个基本成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

①基础: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桥梁:

生产者、分解者;

③主导(基石):

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可用下图表示:

(4)析图

①由上图可知: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②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惟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③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

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

一不可的。

④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残

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2.四种成分的判断

(1)先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若问D、A、B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为动物,B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生物。

3.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不能确定

答案 B

解析 无箭头指向的b为生产者,单箭头指向的a为消费者,双箭头指向的c为分解者。

4.下表是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调查农田生态系统时的统计表格。

调查地点:

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生物种类

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

田螺、泥鳅、黄鳝、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鱼鸟类等

(1)请补充完整调查表: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2)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______________。

农民抑制其他生产者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级消费者中对农业生产有害的是________________,对这些初级消费者,农民分别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阳光、水、土壤等 ③分解者 ④多种微生物 

(2)水稻 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法抑制杂草的生长 (3)植食性的昆虫和鸟类等 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其他动物的竞争的危害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四部分,缺一不可。

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农作物,为了减少其它生物的竞争,常采用除杂草的方法。

考点133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类型

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

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2.食物链图示及构成条件

(1)图示:

A→B→C→D→E

(2)条件: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即图示中A一定是生产者。

如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中包含4个营养级,即树→蝉→螳螂→黄雀。

②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③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寄生、腐生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即只包含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和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及之后各营养级生物)。

如阳光→草→兔→细菌不是食物链。

④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因为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3.食物网

(1)图示共有6条食物链——数食物链规则:

从没有箭头指向的生物即生产者A开始,沿箭头方向一直数到最后算一条。

(2)图示中H占有三、四、五三个营养级或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

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3)图示中B和C的关系:

竞争和捕食(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但也可能出现竞争关系,特别注意)。

(4)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5)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的原因:

①一种绿色植物可以被多种植食性动物所食;

②一种植食性动物,可吃多种植物,也可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捕食对象。

5.(2011·

海南卷,28)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

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

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

____________;

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

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________(增强、不变、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______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答案 

(1)4 第三、第四营养级 捕食、竞争 寄生 

(2)小于 增强 (3)分解者 不能。

解析 

(1)由图可知,该食物网共有植物→兔→鹰、植物→兔→鼬→鹰、植物→鼠→鹰、植物→鼠→鼬→鹰4条食物链将植物固定的能量传递给鹰。

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图中植物→人、植物→兔→人2条食物链中人与兔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

鼠疫杆菌是寄生于人体内而存活的。

(2)跳蚤寄生于鼠身上,对鼠有害,但不会引起鼠死亡;

鼬对鼠的捕食会引起鼠个体的死亡,故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的影响更大。

大量捕杀鼬后,鼠因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导致鼠种群暴发,进而导致种内斗争加剧。

(3)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其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粪便,释放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以热能形式散失,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故不能传递给植物。

6.下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

出,甲、戊都是生产者。

与丙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还有乙和丁,因此丙的数量减少辛可以从乙和丁处获得能量,因此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辛在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除丁和辛、丙和乙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考点134 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

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

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的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

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

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的数量要增大。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

如下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

但因为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

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5.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发生连锁性变化,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时只有10%~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且

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型连锁变化的规律是:

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

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7.(2012·

浙江理综,5)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数量增加,旅鼠和旅鼠的天敌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可推知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项正确;

分析已知条件,此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可知这些生物的数量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均围绕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项正确;

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受食物及天敌数量的影响,C项正确;

旅鼠的天敌增多,使旅鼠数量减少,又影响其天敌数量并导致天敌数量减少,这种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

8.(2009·

海南卷,19)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

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

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

解析 花鲢被捕捞,乌鱼吃更多白鲢,使其下降,而绿藻数量变化受水蚤和白鲢的共同影响,数量变化不确定,水蚤应上升,乌鱼相对稳定。

    食物链和食物网综合考查

1.数食物链的规则:

生产者→最高营养级,不中断、不漏掉。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关系除捕食外还有竞争。

3.寄生、腐生生物及非生物物质中能量不在食物链(网)中。

4.数量波动变化应以就近原则且以捕食关系进行判断。

 下图所示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食物网含________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_,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级消费者。

(2)兔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__,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亡,短期内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次是____________。

解析 

(1)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

由于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以多个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导致了其所占营养级的级别和消费者的级别有多个。

从植物开始为第一营养级,由此推知,猫头鹰可以是第三、四、五、六营养级。

从植食动物开始为初级消费者,由此推知,猫头鹰可以是次级、三级、四级、五级消费者。

(2)兔与鼠均为第二营养级,以植物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蟾蜍与蜘蛛有两层关系,一是蟾蜍以蜘蛛为食,属于捕食关系;

二是同时以食草昆虫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3)鼠突然死亡,猫头鹰因捕食种类较多,数量影响不大,但蛇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下降。

蟾蜍成为蛇的惟一食物,其数量因蛇的过度捕食逐渐下降,蟾蜍下降也导致了蛇数量的下降。

答案 

(1)7 三、四、五、六 次、三、四、五

(2)竞争 竞争和捕食 (3)下降、下降

     对生态系统

中成分与代表生物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错因分析 对四种成分的作用及代表生物模糊不清。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它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大多为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等。

纠错笔记 

错误说法

正确观点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

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温度是非生物

的物质和能量

水、空气、矿质元素属非生物物质;

光能、热能属非生物能量

异养一定是分解者

异养生物可作消费者也可做分解者;

腐生的一定是分解者;

寄生的一定是消

费者;

自养一定是生产者;

生产者一定自养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1.(2010·

大纲全国卷Ⅱ,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农田生态系统由于人的参与,除掉了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其他生物,因而群落结构比草原生态系统简单;

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环境因素的不同,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

热带雨林的温度、湿度更有利于分解者生存,因而活动性更强,热带雨林中几乎没有落叶积累,而北方森林中落叶积累较多也证明了这一结论。

2.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常绿阔叶林由多个物种组成;

群落强调环境中全部生物。

故A、B、C都错。

题组二 有关食物网的相关知识考查

3.(2009·

广东文基,7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答案 A

解析 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故A错。

4.(2011·

新课标全国卷,31)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

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

,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

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5)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7

0.035

0.34

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答案 

(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

(3)增加 (4)减弱

(5)

解析 

(1)因人捕食狐,故两者之间是捕食关系;

又因人牧羊,从而获得羊肉或羊奶,狐捕食羊羔,故人和狐之间又存在着竞争关系。

所有的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的。

(2)绘制食物网时,注意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为牧草,羊和野兔以牧草为食,狐捕食羊和野兔,而人可从羊、野兔和狐三者获得食物。

(3)因第5年野兔数量大大增加,故在岛上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野兔种群内为争夺资源和空间而使种内竞争强度增加。

(4)被捕食者数量很多时,种群内体质较弱的个体容易被病毒感染而患传染病,因而容易被捕食,但随着捕食者的种群密度增加,则被捕食者中体质较弱的个体容易被捕食而被淘汰,剩下的被捕食者大多为体质较强的个体,不容易被病毒感染。

(5)甲、乙种群重金属含量相同,丙、丁种群重金属含量相同且高于甲、乙,戊种群重金属含量最高,说明甲、乙为第一营养级,丙、丁为第二营养级,戊为第三营养级。

题组三 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2012·

江苏卷,26)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

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07年(养殖前)

2010年(养殖后)

水生高等

植物

物种数

13

5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560

20

浮游藻类

11

生物量(干重g/m3)

2

10

鱼类

15

8

30

750

虾、贝等小型动物

25

55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