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手册终结版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2106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手册终结版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知识手册终结版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知识手册终结版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知识手册终结版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知识手册终结版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手册终结版1Word格式.docx

《知识手册终结版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手册终结版1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手册终结版1Word格式.docx

(2)尽量减少抗酸剂的使用;

(3)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

(4)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湿化瓶,使用无菌雾化液体;

(5)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9.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UTI)的防控措施?

(1)严格掌握使用指症,尽量避免留置导尿;

(2)严格导管插入以及留置时的无菌操作;

(3)保持引流的密闭性,如无梗阻等情况应减少不必要的膀胱冲洗;

(4)尽可能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

10.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防控措施?

(1)选择感染机会少的部位,推荐锁骨下静脉置管,尽量避免股静脉插管;

(2)严格导管插入时的无菌操作,穿刺部位皮肤彻底消毒;

(3)加强穿刺部位护理,减少对穿刺部位的触摸,减少更换敷料的频率;

(4)尽可能缩短留置导管的时间;

11.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防控措施?

(1)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2)皮肤准备应选择剪毛或者脱毛剂,而且操作离手术时间越短越好;

(3)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注重手术技巧;

(4)手术室环境控制及手术器械清洗灭菌质量;

(5)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12.常见医院感染传播方式?

(1)接触传播(直接、间接);

(2)飞沫传播;

(3)空气传播(气溶胶);

(4)生物媒介传播。

13.控制医院感染传播最简单的方法?

阻断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医务人员良好的手卫生和严格的清洁消毒等措施来实现。

14.临床科室如何进行医院感染报告?

(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医生、护士报告,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卡》交给监测护士,24小时内上报院感科;

(2)经院感科核实后,患者出院时还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表》并在病历首页医院感染名称栏内填写感染诊断。

15.需转科的患者如何进行医院感染报告?

需转科的患者,在转出前由主管医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卡》及《医院感染病例报表》,并在首页“医院感染名称”栏中注明,随病例一同转交给转入科室。

16.发生医院感染聚集时科室应该怎么做?

发生3例或者3例以上医院感染聚集事件时,科室立即电话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调、隔离、控制措施落实等感染控制工作。

17.合理换药程序?

(1)换药开始前,操作者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

特殊感染的伤口必要时需穿隔离衣、带双层手套。

(2)依据伤口情况做好换药物品的准备。

①一般伤口准备无菌弯盘两个;

②有齿镊1把、无齿镊1把;

③0.5%碘伏棉球、0.9%盐水棉球,分别置于一个弯盘的两侧,不能混放;

④换药敷料及其用物根据伤口情况而定;

⑤床旁换药时根据情况准备护理垫。

(3)换药操作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应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污染伤口,换药操作中不应有多余的人员走动。

(4)换药基本操作分三个步骤:

①揭去伤口污敷料,污敷料放置另一个弯盘中,换药后弃入黄色垃圾袋,特殊污染敷料必须直接放入黄色垃圾袋;

②清理伤口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③覆盖的无菌敷料妥善固定。

(5)换药后的器械、弯盘、镊子等物品按照医疗废弃物相关要求处理。

18.医院环境卫生对于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微生物能在有灰尘、污物的环境下孳生并成为传染源。

保持医疗区域的整洁非常必要,各种诊疗护理器具用后要及时清洗、清洁并消毒或灭菌;

一次性物品绝不能重复使用。

被服等清洁物品应该存放在清洁的环境中尽量减少灰尘的污染。

19.你了解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吗?

医务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整洁和卫生。

手卫生是基础,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假指甲,不佩戴首饰;

勤洗澡,保持服装清洁卫生。

20.标准预防的含义包括哪三个方面?

(1)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把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液,除非被血液污染)均视为有传染性进行隔离预防;

(2)无论是否有可见的血液及破损的皮肤、粘膜,均视为有传染性,根据需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强调双相防护,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也要防止疾病通过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21.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

(1)正确规范的洗手或手消毒;

(2)根据操作目的选择手套;

(3)接触呼吸道传播疾病或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

(4)进行可能发生喷溅的操作时戴眼罩或面罩及穿隔离衣;

(5)清洗或处理污染器械时穿防水围裙;

(6)正确处理医疗废物,针头、刀片和其他废弃的锐利器械直接放入利器盒;

(7)清洁被服存放在清洁通风的场所,特殊污染的被服放在黄色污物袋中单独处理。

22.标准预防的隔离方法?

(1)接触隔离:

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疾病而采取的隔离预防措施。

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消化道传染病及其他通过接触传播的疾病。

(2)空气隔离:

预防通过空气气溶胶传播的疾病而采取的隔离预防措施。

如水痘、麻疹和结核等。

(3)飞沫隔离:

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而采取的隔离预防措施。

如流感、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百日咳、链球菌肺炎、小儿猩红热等。

23.接触预防措施包括哪些?

(1)接触患者或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要正确规范洗手。

(2)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感染者可同室隔离;

(3)进行有可能发生体液、血液喷溅的操作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

(4)进行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的操作时要戴手套,脱去手套后一定要洗手。

(5)患者污染的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理,要装入双层黄色污物袋,贴上标识后统一处理。

(6)限制探视。

如必须进入隔离病室应通知值班护士,做必要的防护。

24.空气预防措施包括哪些?

(1)单间隔离,负压病房,同种病原体感染可同室隔离。

(2)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

(3)接触患者分泌物时穿隔离衣,戴手套。

(4)接触患者或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要正确规范洗手。

(5)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25.飞沫预防措施包括哪些?

(1)单间隔离。

(2)进行诊疗操作时要穿隔离衣。

(3)接触污物时应戴手套。

(5)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26.紫外线杀菌灯空气消毒方法?

在室内无人的条件下,直接照射消毒全室空气,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小于30min。

27.紫外线强度监测方法?

监测前先用酒精棉球清洁灯管,开启紫外线灯5min,将紫外线强度监测卡放置在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或紫外线检测架上,照射1min读卡。

28.紫外线强度检测卡结果如何判断?

强度检测卡中间色块颜色深浅代表灯管紫外线强度,并与其两侧对比色块比较。

使用中紫外线强度应大于70μW,为合格。

29.何时应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

新灯管使用500h内应监测一次,大于500h,每100h监测一次。

大于1000h,应每50h检测一次。

低于70μW,应更换新灯管。

30.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时应注意什么?

(1)空气监测取送培养皿时应使用清洁容器或包布,避免培养皿污染,影响监测结果;

日常空气监测应在房间清洁后进行,根据房间室内面积大小布放培养皿;

在空气中完全暴露5分钟盖好培养皿。

(2)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监测时要注意无菌咽拭子的使用有效期;

取样时执行无菌技术,采样方法及采样面积符合相关规定,手部监测取样时注意涂抹指根到指端,切忌只采集手心部位。

(3)使用环境监测专用化验报告单,字迹清晰,项目填写齐全,有监测人签字。

(4)采样后及时送检。

31.手术室医生临时外出时应如何着装?

应按规定脱掉刷手衣裤,穿好白大衣,更换外出鞋。

32.接触HIV患者时应注意什么?

(1)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2)规范卫生洗手或手消毒;

(3)接触或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污染的物品时戴手套;

(4)进行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

(5)正确使用和处理手术器械,小心处理利器,防止利器刺伤。

33.HIV病原学特征?

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抵抗力较低。

对热敏感,对低温耐受性强于高温,100℃20分钟可使其完全灭活,75%酒精也可使其灭活。

34.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什么标准?

灭菌。

35.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什么标准?

消毒。

36.无菌物品的存放有何要求?

(1)无菌物品的存放应有完整的包装。

(2)保存环境应清洁、干燥。

应放在专门的无菌柜或车内。

(3)灭菌物品应有灭菌日期和有效期。

(4)过期无菌物品应重新清洗后再进行灭菌。

37.手卫生的重要性?

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播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在恰当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洗手。

良好的手卫生习惯能有效防止感染传播。

38.洗手指征?

(1)开始工作前和工作结束后;

(2)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前后;

(3)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4)脱手套后;

(5)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9.手消毒指征?

 

手消毒应在卫生洗手后进行。

(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2)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40.保持手部清洁的方法?

手部皮肤对有害微生物有天然防护作用。

如果手上有肉眼可见的污渍或接触污物以及摘手套后,应当用液体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如果手上看不到污渍,可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洗手。

无论洗手或手消毒都应遵循六部洗手法步骤。

41为什么提倡六步洗手法?

是为了确保手的任何一个部位得到清洁,特别是指尖、指缝和拇指。

42.如何防止手部皮肤的干裂?

手部皮肤干裂使手更容易受到感染。

洗手时避免水温过热,因为热水洗手会带走手部皮肤表面的水分,手会更干燥,使用温水洗手,擦干后涂抹保湿乳液可以有效保护皮肤,避免干裂。

不要长时间戴手套,以免发生过敏。

尽量避免集体共用开放式护手用品。

43.医疗废弃物分几类?

医疗废弃物分5类。

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44.医疗废物应如何管理?

(1)医疗废物必须严格分类收集;

(2)损伤性废物必须放入防刺破的利器盒;

(3)科室应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名称、种类、数量、产生日期;

(4)交接记录应有相关责任人签字;

(5)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6)登记资料保存3年。

45.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应注意哪些问题?

(1)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症使用抗菌药物;

(2)分析可能致病菌并根据其药敏试验选药;

(3)分析感染疾患的发展规律及其与基础疾病的关系选药;

(4)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与药理作用特点。

46.抗菌药物疗程选择?

抗菌药物的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急性感染,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可继续用药2—3天。

47.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

(1)病原菌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重症感染;

(4)联合用药时宜选择协同或者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

48.是否所有的外科手术都必须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不与外界相通的器官的清洁手术,一般不需要预防用药。

比如手术时间短的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等。

49.是否所有的清洁手术都无需预防用药?

清洁手术在以下情况要考虑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50.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1)为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菌选择药物;

(2)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

(3)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以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51.外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是术前 

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手术时间超过 

小时,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手术后用药一般不超过 

天。

52.手术前半小时至2小时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药物动力学证明术前半小时至2小时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血药浓度高,一旦有细菌侵入,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53哪些细菌容易发生耐药?

容易发生耐药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结核杆菌等。

54.如何防止细菌耐药性发生?

(1)尽量按细菌药敏结果选药;

(2)选择正确的给药方式;

(3)避免不必要的长期、局部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4)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症,避免滥用;

(5)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有严格的指征;

(6)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使其优点互补;

(7)尽量避免频繁更换抗菌药物。

55.什么是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是发生在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新感染。

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耐药菌或者真菌大量繁殖引发的感染。

56.我院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哪几种?

(1)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3)产ESBL酶的大肠埃希氏菌;

(4)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

(5)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

57.患者标本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应如何处理?

(1)在患者床头和病历应有明确的提示标识;

(2)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分组护理或者诊疗操作安排在其他患者之后;

(3)规范防护,注意手卫生;

(4)诊疗物品单独使用,床单位及病房环境增加消毒频次;

(5)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6)彻底终末消毒。

58.医院职工易发生哪些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不但对患者构成威胁,同时也威胁了医务人员,如经血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结核病等。

59.造成医护人员感染的常见因素有哪些?

(1)医护人员感染常见于意外伤害如被污染利器刺伤、割伤;

(2)工作中没有执行标准预防原则,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因多种原因造成的免疫机能降低。

60.医院职工如何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1)医院职工应该知晓医院感染的传播方式,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

(2)把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都视为潜在的感染物质,避免或减少接触;

(3)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4)根据诊疗操作目的,选择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61.标准预防措施所要求的个人保护装备(PPE)原则是什么?

情形

洗手或消毒

手套

隔离衣

防护口罩

护目镜

与患者及其物品接触前后或暴露于环境中

直接与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或不完整皮肤接触

可能有分泌物喷溅至医务人员身上的风险

如有分泌物喷射至身体和面部的风险

62.正确使用口罩的注意事项?

(1)一旦口罩潮湿或污染,立即更换;

(2)口罩不使用时应摘除,不允许在口罩不用时将其悬挂在脖子上。

(3)触摸、摘除或移动口罩后应立即洗手。

(4)如果使用的是防护口罩,每次使用前都应检查其密闭性保证其型号合适、无漏气。

63.如何检测专用口罩(N95)的密合性?

(1)轻轻托起口罩,指尖紧贴鼻夹部,让绑带自由下垂。

(2)将口罩兜住下颌,保持鼻夹在上。

(3)将上绑带系于脑后稍高处,将下绑带从耳下绕过系于脖后。

(4)将双手指尖置于金属鼻夹的上方,调整鼻夹的弧度使之与鼻型适合(运用双手的两指)

单手捏鼻夹可能影响口罩的有效性。

(5)双手包住口罩的前面,小心不要移动口罩的位置。

a正压密封性检查:

快速呼气,口罩内正压,无漏气。

如有漏气,调整口罩的位置和绑带的松紧后再测试密闭性。

b负压密封性检测:

深吸气,如无漏气,负压会使口罩贴向面部。

如有漏气,空气会从缝隙进入口罩,导致口罩内负压消失。

64.如何避免经血传播疾病的医源性传播?

(1)诊疗护理器具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洗,按照危险程度进行消毒或灭菌;

(2)一次性物品不能重复使用;

(3)保持诊疗区域环境的清洁卫生;

(4)医务人员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标准预防原则;

(5)避免职业暴露;

(6)规范运送各种标本,防止撒漏;

(7)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65如何预防医源性乙肝?

(1)强调标准预防,对血清学检查结果不明的患者进行诊疗操作时,采取恰当的防护;

(2)医疗用具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3)重复使用的器械,用后尽快去除污渍,湿式保存送清洗间集中规范清洗;

(4)避免针刺伤;

(5)规范血液以及血液制品的使用。

66.医务人员如何避免HIV感染?

医务人员接触艾滋病患者时,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1)当暴露的皮肤或衣服可能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

(2)当进行血液或体液可能发生喷溅的操作时,要带保护眼镜和口罩;

(3)医务人员特别要注意防止被污染的利器划伤或刺伤。

污染的利器用后应立即放入利器盒内;

(4)接触患者后特别是手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脱去手套后都应认真洗手;

(5)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加艾滋病患者的直接诊疗护理工作,避免接触污染的仪器和设备;

(6)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慎被HIV患者的血液、体液喷溅到皮肤或粘膜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部位,当被HIV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伤时,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再用消毒剂消毒。

67.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

(1)伤口处理。

立即用流动水和皂液清洗皮肤伤口,粘膜用生理盐水冲洗;

(2)从伤口近心端向远端挤压;

尽可能挤出伤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皂液彻底冲洗,禁止在伤口局部加压,防止虹吸作用使污血回吸,增加感染机会;

(3)如果血液或体液喷溅到口腔、眼睛应该尽快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4)皮肤擦伤部位受到污染,应用大量流动水冲洗,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必要时包扎;

(5)尽量了解患者血清学结果,确定可能污染的病原体;

(6)静脉取血,检测相应血清抗体;

(7)报告;

(8)根据暴露情况,定期监测血清标志物或者预防用药。

68.职业暴露后如何上报?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即刻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在科室备案,同时上报医院感染监控科,及时接受血清学检测及预防用药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