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2 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1439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2 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2 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2 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2 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2 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2 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2 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2 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2 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北宋

苏轼、黄庭竖、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代

赵孟

,创立赵体

明代

文征明、董其昌

[特别提示]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

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

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书法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三、绘画艺术

1.类型:

按题材分: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按表现技法分:

工笔与写意。

2.代表

山水画

文人画

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地位

中国画的精粹

又称做“士大夫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精微点拨] 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

(1)书画同源。

(2)写意传神。

(3)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4)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四、文学成就

1.《诗经》

(1)内容: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

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

(3)影响:

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

奠定了现实主义传统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

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句式较为灵活,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2)影响:

楚辞体被称为“骚体”,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3.汉赋

散文和韵文并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反映了文人气度和时代精神。

(2)代表:

西汉的贾谊、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

4.唐诗

(1)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诗风体现了盛唐的气象。

(2)杜甫:

诗风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后人称其诗作为“诗史”,称其人为“诗圣”。

5.宋词

(1)概念:

词是由民间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宋代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

[精微点拨] 宋词兴盛的原因

(1)经济:

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阶级关系:

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政治:

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6.元曲

(1)散曲:

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2)元杂剧

①艺术特点:

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

②兴盛原因:

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

统治阶级的需要。

③名家名剧:

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7.明清小说

(1)明朝

①原因:

明朝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②成就

章回长篇白话小说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

长篇白话小说

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

短篇白话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

(2)清朝: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规律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五、戏曲艺术

1.元代:

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2.明代:

传奇剧的繁荣:

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

昆山腔的“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

3.清代京剧

(1)形成: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诞生奠定基础;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

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

角色一般分生、旦、净、丑四大行。

(3)地位:

中国戏曲的精华,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特别提示] 京剧的艺术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4)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考点一 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四方面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2.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农耕科技的特点

(1)中国——重经验;

西方——重实验。

(2)中国——重综合;

西方——重分析。

(3)中国——重实用;

西方——重理论。

(4)中国——服务农业;

西方——服务工业。

(5)中国——农学、天文历法、医学等领域;

西方——天文、物理、生物学等领域。

3.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

项目

中国

西方

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障

思想文化

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自然的探求未予以充分重视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推动科技发展

对外政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发展

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建立世界市场

获取材料信息:

在材料中找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在宋金时期医学方面的体现。

材料 宋金时代的医学……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

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

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正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主要信息  

答案 政府主导(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

注重典籍的整理(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

重经验与实用(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

世界领先(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等。

考点二 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1.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

(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

(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娱乐功能强。

(6)元曲的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

(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态的描绘。

2.古代中国文学成就与社会环境的关联

(1)先秦: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孔子编《诗经》作为德行教化的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操。

(2)秦汉: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汉赋华丽的辞藻描绘了气势恢宏的时代。

(3)隋唐: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繁荣。

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社会的需要。

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

(4)宋元

①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间通俗文化繁荣,风俗画、年画、话本和词、曲兴起。

②南宋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

(5)明清

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②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③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

3.明清小说的文学特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在清代达到了顶峰。

(2)在思想领域,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3)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4)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变化。

(5)明清社会矛盾加深,一些文人写出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体现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叛逆特色。

论从史出:

明代小说繁荣的社会条件与社会价值

史料 明代小说繁荣,①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

明中后期,②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

这些小说不仅③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结论 ①继承前代文学的成果。

②市民群体的壮大,多彩生活需要。

③满足了人民文化生活所需,具有社会教化作用。

考点三 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1.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1)从演变背景看:

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

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

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风格看:

宫廷画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

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4)从绘画功能看:

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

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2.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艺术风格

时代特征

先秦

兼容并包、宽容开放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秦汉

恢弘大度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

隋唐

兼容并蓄、全面繁荣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

宋元

平民化、世俗化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明清

承古萌新

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论从史出:

市民阶层壮大影响艺术发展方向

史料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结论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发展壮大,出现了大批反映市民需要的文化现象,如文学方面出现了宋词、元曲、传奇、小说等反映市民需要的文学形式和作品;

绘画领域,宋代出现了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明清时期流行年画、剪纸画、木刻版画等民间风情画;

戏曲方面则有元杂剧、京剧等;

书法在明代以后也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2.史由证来:

分析史料,论证《三教图》体现的时代特征。

史料 下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的想象画《三教图》。

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

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

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

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

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

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

提示 从思想领域(儒、道、释三教合一)与绘画领域(世俗化倾向)两个角度展开论证。

论证  

答案 此画一方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

宋明理学思想融合了释、道的大量思想和修行方法,使三者关系密切起来;

明代三教合一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

统治者利用宗教思想麻痹人民群众、巩固统治,推动了三教走向合一;

百姓从宗教思想中去寻求精神寄托。

此画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其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绘画从高雅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

江苏卷5年考题统计

2017年

选择题T5,中国画的特点

2016年

——

2015年

选择题T3,汉赋的特点

2014年

选择题T3,雕版印刷

2013年

选择题T2,汉字的演变

1.命题点:

中国画的艺术神韵特点

(2017·

江苏卷,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

答案 C

解析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内容,前者是董仲舒的主张,后者是王阳明的主张,都不是中国画的特点,故A、D两项错误,先排除。

诗画合一是指诗与画的结合,材料的内容没有关于“诗”的信息,故B项可排除。

材料中“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表明注重用画面来传情达意,符合“情与景的结合”理念,故C项正确。

2.命题点:

汉赋的艺术特色与时代理念

(2015·

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解析 道家的无为思想在汉初盛行,汉武帝时期,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汉赋宣扬的是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故C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3.命题点: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2014·

江苏单科,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两点:

一是时间的变化:

从五代后唐到宋朝;

二是核心内容:

印刷术的推广。

宰相冯道生活于五代后唐时期,而雕版印刷早在唐朝初期就已出现,故A项错误。

宋真宗景德二年是公元1005年,此时毕昇还未发明活字印刷术(1041~1048年发明),故B项错误。

从材料提供的印刷品的数量逐年增多和印刷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可知C项正确。

依据“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可知D项错误。

4.命题点:

汉字的演化特征

(2013·

江苏单科,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答案 D

解析 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发展演变的,由此判断A项表述错误;

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是草书的特点,排除B项;

甲骨文是一种可以识读的文字,因此排除C项;

观察图片中的文字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故D项表述正确。

主流思想对古代科技的影响

(2018·

启东月考,24)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

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  )

A.具有儒学化特征

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为封建统治服务

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可知,用经学的注解方式编写科技著作,说明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故A项正确。

小说《西游记》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徐州高考考前演练二,26)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

这反映出(  )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答案 B

解析 “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不能体现儒释道合一的趋向,故A项错误;

由“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可见这些神魔与世间百态相关,故B项正确;

“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可理解为文学世俗化,但不能说明宗教庸俗化,故C项错误;

“人文主义”更强调人的重要性,《西游记》则以体现神魔为主,故D项错误。

汉字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泰州三模,24)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

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这主要体现了(  )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解析 材料体现汉字的文化凝聚力,故A项错误;

各地文字并非完全一致,故B项错误;

材料并非强调语言的多样性而是文字的凝聚力,故C项错误;

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故D项正确。

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南通二模,26)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下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

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

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

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南朝”和画中人物的形象“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佛教传入,故A项正确;

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指的是魏晋时期,故B项错误;

材料并未反映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

材料仅仅说明当时艺术的特点,不能体现出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

南京名校联考)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姓名

朝代

著作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郭守敬

元朝

《授时历》

李时珍

明朝

《本草纲目》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著作一脉相承

④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保障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分析各小项,①不符合本题,科技总结阶段是指明清时期;

③可排除,三本著作分别是农业、天文历法、医学著作,不具备一脉相承的特点。

2.《金史》记载:

“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该科技成就(  )

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

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

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

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

解析 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并非由少数民族带入中原,故A项错误;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代后期,故C项错误;

火药传入欧洲对推翻中世纪封建统治,实现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3.(2017·

无锡高三4月联考,27)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

图一 战国司南   图二 清朝早期象牙罗盘

A.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

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解析 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而不是服务于贸易,故A项错误;

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仪器,是当时人为了采玉的需要而发明的,清朝早期的象牙罗盘与战国司南相比较,其原理与功能大抵相似,说明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和稳缓性(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缺乏发展的动力),故B项正确;

古代中国科技在明清之前领先世界,明清之后逐渐落后,故C项错误;

材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是在明清时期,不能解释战国到清朝早期古代科技稳缓性的特点,故D项错误。

4.(2018·

常州调研)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