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打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1003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打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历史打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历史打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历史打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历史打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打印Word文档格式.docx

《历史打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打印Word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打印Word文档格式.docx

社会组织。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四、精讲点拨,突破重难点

1、“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

2、氏族公社的特点: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进步之处: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选择题(配套练习)

2、材料题:

材料一:

北京人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他们无法生活下去,于是就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的生活。

材料二: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共同的祖先繁衍的,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他们的生活很艰苦。

请回答:

根据材料归纳出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在生活方面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师生小结,小组评价

 

七、课后拓展作业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3.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学习流程

1.复习提问第一课知识点

2.导入:

上古时期,有一只遍身通红的鸟,嘴里衔着一株九穗的谷物,缀在地上。

神农氏把它拣起来中在地里。

把技术教给人们,从此就有了农耕。

我国原始农耕是怎样开始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_____;

生活位置:

_____流域;

使用___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

半坡居民居住在___。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____;

__流域__村;

使用工具---____石器;

半坡居民种植___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_;

地点____;

出现___陶和__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____和,原因是:

_______的发展。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1.河姆渡原始居民在农业方面的重要特征:

2.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其他情况:

3.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1.选择题(配套练习)

2.材料题: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第3课华夏之祖

(1)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

夏朝的建立。

(2)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

“禅让制”的含义。

夏朝的建立(重点);

“禅让制”的含义(重点)。

了解古史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一、激趣导入

在古都西安和延安之间,那里有一座华夏族始祖黄帝的陵墓。

每年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祭奠,表达对黄帝的敬仰之情。

黄帝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

学习本课你将了解这些内容。

播放录像《海内外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以此导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

“后人为什么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4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其表现有两点:

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

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

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

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

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

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

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

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认识到: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夏朝的建立和分封制

难点:

分封制

同学们,“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另外一个故事“姜太公钓鱼”,在中国也很有“人气”。

那么,“姜太公钓鱼”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

具体的由来是什么?

在那个“太公钓鱼”的时代,除了有趣的故事外,还有那些重要的事情在发生呢?

1.人物:

①夏朝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_。

②_______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③商朝建立者是________,他任用有才干的_______等人做大臣。

④商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是有名的暴君。

⑤周国君_______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_________等,国力逐渐强大。

⑥商朝灭亡,________建立周朝。

⑦商朝迁都的国王是__________。

2.地点:

 ①夏朝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_______和________一带。

相传,把都城建在_______

②夏朝衰败时,_________的商国强大起来。

后来商王将都城迁到_________。

③西边_________流域的周国发展起来,与商在________大战,商纣王逃到________自焚而死。

西周建立,定都_________。

3.时间:

 ①约公元前______年,商朝建立。

②商、周牧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_______年。

③公元前________年,西周灭亡。

主题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意为“去”),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

读一读上面的材料,议一议,从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过渡到材料二所反映的时代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谈谈你的看法。

主题二:

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介绍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发展、繁荣和衰亡4个时期,使学生对我国奴隶社会历史阶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读图1,回答:

(1)材料中的“太阳”比喻谁?

(2)“太阳”的统治为什么会灭亡?

13.读“西周等级示意图”(图2),结合学习P20~21灰色底网内文字,回答:

(1)自上而下将各阶层的名称写在示意图的右侧

(2)这个等级是怎样形成的?

有何作用?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2.增强民族自豪感,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学习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我们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

2001年7月13日,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

北京申奥成功,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的各界群众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

请同学记住7月13日,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

1、在汉语中,与鼎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如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等。

那么,你知道古代的鼎是什么样子的吗?

它是怎样制造的?

2、夏、商、西周三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

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

3、请你找一找古代的青铜器还有哪些种类,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用途?

二、填空

1、_______朝时,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有巨大的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__

3、西周青铜器大量用于________

4、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_________。

6、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___________时期已经齐备。

7、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__________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

8、了解青铜的制造过程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再次阅读课文。

9、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1)讨论:

“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讨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

”(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3)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

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

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

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2.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

(1)右图青铜器的名称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

(2)它在青铜铸造史上有什么地位?

(3)请你想一想,它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齐、晋称霸

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

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引出课题。

①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_________。

②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齐任_________为相,积极改革。

④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2.地点:

①东周都城迁至_________。

②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

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

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③在课本上找出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3.时间:

①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②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

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

③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

1.阅读史料:

"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

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

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2.想一想:

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4.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

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1.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总结适合自己记忆的口诀:

2.春秋、战国争霸的区别: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引自《史记·

周本记》

⑴周平王迁都洛邑是哪一年的事?

洛邑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

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

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复习提问:

西周末年,周幽王做出了哪一件蠢事?

(烽火戏诸侯)后果怎样?

(诸侯再也不听周天子的号令,西周在公元前771年灭亡了。

东周虽然建立起来,但周天子已处于傀儡地位。

)到了战国初年,相继发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说明某些大夫的势力已超越诸侯了。

新生的政治势力要求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们怎样进行改革变法呢?

请看33页“导入框”。

1.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_____时,铁农具使用反围扩大。

2.______末年已使用牛耕,____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______和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_______时期,___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5.公元前_____年,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6.经过商鞅变法,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哪些变化?

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8.概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1.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通过观察,与今天的农具比较下,有什么异同?

2.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

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为蓝图,小组分析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

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

3.引导思考:

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结果;

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

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

四、精讲点拨,突破重难点

1.本课出现了李冰与商鞅两个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关于变法措施的作用: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商君列传》

⑴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结果如何?

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1、小组回忆第7课知识点师生

2、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0分钟

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     图2

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

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

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你见过中医看病吗?

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

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

“神医扁鹊,起死回生”。

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4.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

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1.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

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

2.介绍夏、商、西周的天文、历法和医学。

3.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及其代表作的介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2)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跟纪念作者有关系,是哪一个?

人们为什么纪念他?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1)思想家老子

(2)百家争鸣

引导学生回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孔子的三千弟子吟诵《论语》的表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各题:

15分钟

1.人物:

①图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

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③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

儒家代

表是_______;

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

④图2是法家代表_________;

图3是兵家鼻祖_________。

图2图3

2.时间:

①处在_________时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孙武。

②处在_________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

1.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2..我们班同学名字或你周围亲朋好友的名字中有没有带“子”的?

3.诸子思想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