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建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山东段环境保护方案B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0888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胜利油建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山东段环境保护方案B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胜利油建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山东段环境保护方案B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胜利油建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山东段环境保护方案B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胜利油建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山东段环境保护方案B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胜利油建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山东段环境保护方案B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胜利油建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山东段环境保护方案B版Word格式.docx

《胜利油建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山东段环境保护方案B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胜利油建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山东段环境保护方案B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胜利油建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山东段环境保护方案B版Word格式.docx

5施工现场环保工作计划3

6施工现场环保工作制度4

7施工现场环保工作措施4

7.1一般规定4

7.2控制措施5

7.3水土保持措施8

7.4地貌恢复措施9

7.5工序作业过程中的影响评价和消减措施9

7.6作业现场环境保护设施10

8环境污染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10

9HSE费用13

9.1HSE管理资金15

9.2人力资源15

9.3物力资源15

10施工现场环保领导小组16

1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提高项目部参建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保护好管道沿线的自然环境,使管道建设符合国家,地方政府和业主的环保要求,实现EPC项目部环保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特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管道工程EPC项目经理部管理文件

2.2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2.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总体指南)》(石油质字[2001]89号)

2.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2.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

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2.11《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6276—1997)

2.1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2.13《事故管理规定》

2.14《石油行业职业安全卫生数据处理要求》

2.15《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事故管理办法》

2.1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事故报告统计制度》

3工程概况

本标段管线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济宁市和泰安市。

始于豫鲁交界的曹县,终点为泰安市道朗镇南的泰安分输联络站,线路长度238.6km。

线路总体走向为西南—东北向,管道由西向东依次经过菏泽市的曹县、牡丹区、定陶县、郓城县、巨野县,济宁市的嘉祥县、汶上县,泰安市的宁阳县、肥城市、岱岳区共计3个地级市10个县、区。

管道经过地区大多为平原地貌,被第四纪地层覆盖,由洪积、冲积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等组成,地质结构及岩土种类较为简单,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在线路终点附近的肥城市部分区域、泰安市岱岳区为丘陵、低山区,下覆基岩,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施工难度相对较大。

本标段共设置站场4座,分别是菏泽分输清管站、巨野分输站、济宁分输站和泰安分输联络站,设置线路截断阀室8座,其中RTU阀室3座。

本标段共穿越已建铁路3次、拟建铁路1次,穿越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3次、拟建高速公路1次,穿越国道、省道共15次。

为了达到规范施工,满足设计和业主要求,有效地防止施工作业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我们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了本环境保护方案,仅限于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管道工程(山东段)的施工作业中的环境保护管理。

4工程名称

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管道工程(山东段)

本工程开工、竣工日期如下:

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2011年12月

5施工现场环保工作计划

5.1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山东省环境法律法规和EPC项目经理部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及相关文件要求。

5.2积极全面地开展环保工作,建立项目部环境管理体系,成立环保领导小组,予以运行控制,定期或不定期监测监控。

5.3加强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全员环境意识。

5.4现场采取图片、表扬、评优、奖励等多种形式进行环保宜传,并将环保知识的普及工作落实到每位施工人员身上。

5.5对上岗的施工人员实行环保教育达标上岗培训制度,做到凡是上岗人员均通过环保教育培训。

5.6现场HSE专/兼职监督员巡视监督,保证及时反馈信息,对环保做得不周之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积极改进并完善环保措施。

5.7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环保革新发明,并注意及时宣传推广。

5.8每月三次进行环保各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9实行奖罚、曝光制度,定期奖励。

5.10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环保措施开展环保工作,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强。

6施工现场环保工作制度

6.1积极全面开展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由技术、施工、质量、HSE等部门组成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职环保员一名。

6.2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明确职责、权限。

6.3建立环保信息网络,加强与当地环保局的联系。

6.4不定期组织施工作业人员学习国家、山东省环境法律法规和EPC项目经理部环境手册、程序文件、方针、目标、指标知识等内部标准,使每个人都了解环保标准要求和内容。

6.5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包括各项环境污染监测记录及环保管理工作自检记录等,做到数据准确、记录真实。

6.6施工机组要经常采取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施工作业机组进场集体进行环保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未通过环保教育考核者,不得上岗。

6.7在普及环保知识的同时,不定期的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培训检查,并鼓励环保革新发明活动。

6.8制定出防止大气污染,防止水污染和防止施工噪声污染的具体制度:

6.8.1防止大气污染制度:

现场采用液化石油气清洁燃料,严禁熬沥青、烧杂物。

6.8.2防止施工粉尘污染制度:

6.8.2.1现场临时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并定期维护;

6.8.2.2在防腐除锈现场设置材料回收装置,现场保持整洁,工作完毕,要将残存的易燃、有毒物质及其它杂物清除干净;

6.8.2.3作业现场应经常打扫并保持清洁,垃圾应集中堆放并及时清理、运送至指定地点;

6.8.3防止水污染制度:

禁止在河流中冲洗设备,避免污染水源。

6.8.4防止噪声污染制度:

夜间施工时间尽量控制在6:

00-22:

00,施工阶段昼间不超过70分贝,夜间不超过55分贝;

对强噪声机械设置封闭工棚,加强教育,使人为噪声减少到最低点;

如须连续施工,须做好周围居民的工作并向项目部提出书面报告。

7施工现场环保工作措施

7.1一般规定

7.1.1施工人员应文明施工,禁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行为。

7.1.2施工期间专(兼)职HSE监督员对工程施工期间进行环境管理,其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根据上级有关环保管理规定和施工项目特点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对作业现场实施监督检查。

7.1.3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的宽度,禁止超占、多占地,施工机具和人员必须在限定的作业范围内活动;

作业带内有植被或树木时,应尽量减小作业带的宽度;

施工作业应坚决贯彻“能压不移、能移不毁”的原则,加强对施工现场植被的保护。

7.1.4管道施工通过林区时,砍伐林木前需报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实施采伐。

清理时尽可能降低树木砍伐数量,不能损坏作业带以外的树木、草地;

作业带外不慎被砍伤的树木,要采取补救措施;

有条件的地方,树木可以从地面切断,不要伤根,让它能重新萌芽生长。

7.1.5任何时候禁止堵塞当地已有的排水沟或路边沟,保障畅通。

7.1.6管道施工临时占地(如堆放管材、停放机具等),应尽量避免占用农田、绿地、草场;

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已有道路,固定行车路线;

如无进场道路,需要增加的进场道路数量和位置应报业主、监理审批。

7.1.7禁止在河流中冲洗设备,避免污染水源。

7.1.8管线试压用水取水、排放前都必须取得当地主管部门的许可,且水质必须经过化验符合排放要求,排放到当地主管部门指定区域;

排放口放置挡板或其他能量消散装置,防止对沟渠河道土壤造成集中冲刷。

7.1.9管沟开挖时,表层土和底层土必须分别堆放,表层土不可用作铺垫材料,表层的草皮不可去除;

管沟回填时,底层土和表层土分别回填、压实,尽量恢复地表的原始状态。

7.1.10如因工程施工需要,需回填或修筑施工便道取土的,应在当地有关部门规定的取土场取土,不得在规定范围以外任意取土。

严禁在崩塌滑坡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取土、挖砂、采石。

7.1.11禁止在林区、待收割的田地吸烟或点篝火。

7.1.12施工中发现有古迹遗址、文物、化石等有价值的场地,立即停止施工并做出标记,派专人负责保护并报告当地文物主管部门,任何人不得破坏、占有文物、化石。

7.1.13合理安排环境敏感区的施工季节或时间,减少对这些地区环境的影响和赔偿费用的支出。

7.2控制措施

7.2.1施工废弃物处理

7.2.1.1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随时清理回收,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7.2.1.2施工现场配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废弃物回收箱,施工产生的焊条头、废砂轮片、废钢丝绳和玻璃片等垃圾每天进行分类回收,统一送至指定的废弃物回收站、处理点集中处理。

7.2.1.3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液(废机油、废柴油、废润滑油、废汽油),用专用回收装置专人送到指定废液回收、处理点集中处理,禁止随意倾倒。

7.2.1.4施工中使用的油漆、化学溶剂及有毒有害物品,要妥善存放、保管,制定出防止泄漏和污染的具体措施。

7.2.1.5在施工期间使用的临时燃料油罐、燃料油运输车要制定安全储存和运输措施,防止燃料泄漏污染。

7.2.2噪声和尘埃控制

7.2.2.1施工前对工程机械等大型设备进行全面检修,施工中及时维修保养,确保性能良好,减少震动和噪音。

7.2.2.2爆破、钻孔产生噪音大等作业,如靠近居民区,在19:

00后应停止作业,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7.2.2.3对作业无法停止的产生噪声的作业,如试压作业的空压机,可采用设立屏障等方法以减少噪声。

7.2.2.4在与公路交界处的施工便道路面上铺设碎石,以减少施工车辆把泥浆带到公路上。

一旦施工车辆或施工机械把泥浆、尘土或任何碎石带到公路上,立即将其清除掉。

7.2.2.5在干燥和干旱地区,施工会产生影响局部空气质量的扬尘。

在扬尘严重的地方,应采取以下防尘措施:

在施工进出道路和作业带用洒水车洒水控制扬尘;

在施工进出道路上用化学除尘剂控制扬尘,例如用氯化钙或氯化镁的溶液控制扬尘;

拉运土方、石灰、砂等易产生灰尘的车辆,必须采用可靠的掩盖、覆盖措施。

7.2.2.6山区段回填作业时,块石、细土和砾石分层回填,应充分利用管沟开挖期间单独剥离的砾石层和多余的石方材料,部分石方地段对于尺寸较大的石块,应使用碎石机粉碎后再进行回填,尽量减少土方的外购和拉运,回填后多余的碎石和多余石方应按要求外运。

7.2.3施工设备环境保护

管道施工作业车辆、设备使用较多,为减少对作业场所环境的影响,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7.2.3.1履带和轮式设备不得驶出作业带以外,以免轧坏植被。

7.2.3.2燃油、燃气设备的尾气排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7.2.3.3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减少设备使用、维修过程中产生的燃油、润滑油、液压油等液体泄漏,如有滴漏现象,须及时维修,泄漏出来的液体也须及时清理掉。

7.2.3.4在施工现场同一地方停留时间较长的设备,如试压扫线用打压设备等,在设备停留点的地面铺设防油垫层,以防止泄漏的油污染地表。

7.2.3.5推土机、汽车吊、挖沟机、运管车等重型设备能产生70分贝以上的噪音,如施工区域靠近人口稠密地区,须采取降噪措施,或减少、甚至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内作业。

7.2.3.6施工过程中禁止到河流湖泊清洗车辆设备,以免造成水源地环境污染。

7.2.4野生动物保护

7.2.4.1施工过程中应避开鱼类产卵、回游地。

难以避免时,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7.2.4.2施工作业时尽量避开鸟类栖息地。

禁止哄吓鸟类、拣拾鸟蛋、雏鸟和破坏卵巢等行为。

7.2.4.3施工期间禁止施工人员在野草和树林周围生火,避免对当地野生动物的影响。

7.2.4.4禁止破坏动物巢穴,捕猎和有意骚扰野生动物。

7.2.4.5只有当野生动物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时,方可采取必要措施,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7.2.4.6禁止从当地猎户手中购买猎获的野生动物。

7.2.4.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由其采取救护措施;

也可以就近送到具备救护条件的单位救护。

7.2.4.8在开挖管沟时要为当地野生动物及牲畜留有临时通道;

管沟成型后,应定期进行巡查,如果发现有野生动物误入管沟,应把他们救治出来,不能伤害它们。

7.2.5营地的环境保护

7.2.5.1设置营地时,在保证需要的条件下,利用自然或原有的开辟地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2.5.2项目部的营地选择在饮用水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区域,因环境条件限制,难以取得合格饮用水时,采取净化处理措施。

7.2.5.3设置生活垃圾集中堆放设备,对办公、生活垃圾和施工废物要按当地垃圾要求分类存放,送到当地指定的处理场,如无处理场时,垃圾采用焚烧、深埋方式,可回收再利用的废物单独存放,保持环境卫生清洁,不能长期切断当地的自然排水通道。

7.2.5.4修建的污水池、化粪池,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水渗入地层,污染环境。

污水坑选择在地表水不能流入的地方,污水坑能容下营地排水,并定期消毒,处理污水时,不能污染地面水和地下水。

7.2.5.5污水要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地方排放标准,才能排放。

7.2.5.6不得在营区随意大、小便及乱倒垃圾、污油、污水。

7.2.5.7营地设置临时专用厕所,厕所定期消毒,保持卫生,且厕所与食堂间距不小于50米。

7.2.5.8营地内员工的生活区没有化学毒物。

7.3水土保持措施

7.3.1在测量放线时,采取能绕则绕能改则改的方案,即管线放线时增大曲率半径或滞后转弯选走植被稀少的地方通过。

7.3.2场地清理严格限制在作业带范围内,指定作业带外被不慎砍伐的树木要立即补救。

只要安全性和施工性允许,平整场地的人员应尽量不破坏场地表面,不要触及原有的根系,植物可以从地面切断,不要伤根;

当平整后的作业带穿越农田时,必须保留表层土,在施工过程中,表层土的堆放必须与下层土的堆放隔离开来。

7.3.3施工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现场道路、斜坡和其它对地面不会形成障碍,造成水灾,破坏植被。

7.3.4开挖管沟时要把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堆放,设置合适的沟渠排水和保持跨跃管沟的安全通道,以一种不影响其他土地使用的方式把管沟里过多的水抽到临近的地区。

7.3.5回填管沟时,应尽量做到恢复地表的原来形状,使表面能正常排水;

下层土和表层土回填应与管沟内两侧的土层匹配,保存的表土不可在下层土回填之前填到管沟里面;

在回填堆放挖出的土壤时,不可把表层的草皮或表土除去;

压实管沟中的回填土,压实程度要大体相当于施工前状态,以尽量减少下沉。

在管沟与水道交叉处和中断的排水沟的两岸压实填土时注意,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在回填前需对大开挖的管沟用肉眼检查,如发现有动物,则应把它们弄出来,对于较大的动物,可在够壁挖一个斜坡,以便让它能够爬出来。

7.3.6取料场与任何水域保持最低限度的植被缓冲带;

取料场扩展过程中移走的表土层必须适当堆放,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把侵蚀局限在取料场范围内,不得擅自扩大作业面;

除了指定的料场,未经当地有关部门许可在施工中不能随意从河床或岸边倾倒或挖取卵石、采砂及废弃物。

7.3.7毁坏、迁移或清理树木、植被不得超过工程施工所需的范围,不得乱砍乱伐。

7.3.8对于违反环保规章造成环境破坏,应立即报告项目监理,按照项目监理的指示负责清理、回收和(或)采取复原措施。

地表径流向聚集,冲沟上部设置环向节流排水沟,边坡处沿管沟砌筑截水墙;

稳定性差的冲沟边坡,软土地基采用浆砌条(块)石护坡;

在路边排水沟直通河流的地方,必须在河流附近的水沟里设立沟障和一些挡板,形成泥沙沉淀区;

其它排水沟不得直接进入任何水域,在其进入水域之前,须保持植被以阻止泥沙流入水域。

7.3.9在河床开挖过程中,依据规范要求,在保证作业施工面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河床生态环境的破坏。

河床开挖施工完毕后,将阻碍行洪的杂物清除干净。

7.4地貌恢复措施

7.4.1要尽可能把作业带、通行道路和其它土壤曾经被破坏的、与项目有关的地区恢复到原有状况和使用情况。

7.4.2在工程完成后,把所有的灌溉沟渠以及供牲畜和野生动物用的人造的或天然的水源加以修整,恢复到施工前的状态。

在施工或恢复过程中一些设施遭到破坏的,根据具体情况需要,提供临时性的措施(例如:

水源、通路等)。

7.4.3施工时临时加宽加固的道路,施工完毕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影响环境的予以恢复原貌。

7.4.4在水流穿越处,要恢复原来的河道梯度和外形。

7.4.5在林地和耕地等区域,施工完后恢复原有表层土,恢复土地的使用功能。

7.4.6陡坡和山区地段,当回填完成后,作业带区域应重新平整到大体上接近原来的地形,在最终平整后,让土表保持留有大土块的粗荒状态以减轻土壤被冲刷的潜能和为种子发芽提供一个较好的条件。

7.4.7农田防护林地区施工时尽可能降低砍伐数量,并在施工完成后恢复土地使用功能。

7.5工序作业过程中的影响评价和消减措施

7.5.1作业带清理、修建施工便道和管沟开挖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方法不当,容易造成超占地,破坏植被,造成土地外露,影响绿化环境;

消减措施:

施工前采取精确测量的方法,尽量减少上述工作的占地。

7.5.2焊接作业、防腐补口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焊条头、砂轮片、遗弃防腐带等)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配备可携带的盛装废弃物容器,由专人负责回收。

7.5.3地貌恢复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水工保护和管沟阶段如果施工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或者不利于植物再生;

项目部所有员工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举。

7.5.4通球清管、管线水压试验对环境的影响:

管线中的水如果处理不好随意排放,会加速水土流失或者造成小面积泥石流;

管线水压实验排水处设排水沟将废水排放至指定安全位置,进行合理回收。

7.5.5森林自然保护区管道施工作业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会造成对原始动植物的破坏。

干燥的季节容易造成火灾;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于现场动火设专人进行监控,防止发生森林火灾。

7.5.6穿越农灌渠对环境的影响: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影响农田灌溉;

穿越农灌渠时,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尽量不影响当地农田灌溉。

7.5.7管道与中石油管线平行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管沟开挖不慎会挖漏管线,污染环境。

及时与当地石油部门联系,管线平行位置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

7.6作业现场环境保护设施

7.6.1配备垃圾、施工废弃物回收车辆和器具。

7.6.2设置临时垃圾存放场地。

7.6.3配备足够的垃圾或施工废物回收桶。

7.6.4对产生小件废弃物的工种(如:

电焊工、砂轮工等)配备可携带的盛装废弃物容器。

7.6.5配备可清除泄漏的工具或材料。

7.6.6配备防爆型便携式微电脑粉尘仪、噪声监测器。

7.6.7配置HSE监督、环境监测车。

8环境污染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环境污染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分析险情,抓好隐患治理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必由之路。

我们在项目施工前进行HSE策划,通过风险评价,确定危险因素,制定有效措施,以完善有效的HSE管理体系来支持现场的生产运行管理。

HSE策划与风险评价,按照公司《HSE策划程序》和《HSE风险评价程序》进行,下图是项目部和施工队HSE策划和评价的示意图。

8.1项目开工前,对施工区域内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进行全面调查。

1.

8.2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作业实施风险辩识和分析,制定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把风险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

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

风险评价分由低到高为三个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三级为重大风险。

8.2.1气候环境影响

8.2.1.1危害识别、风险评价:

施工作业经常面临风暴、雷电等恶劣天气,容易发生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仅影响施工生产安全,更重要的是容易对人员、设备造成伤害和损害,风险评价三级。

8.2.1.2控制措施:

HSE管理部要及时掌握和记录施工区域内的天气变化情况,严格执行“雨季八防”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雨后到山区施工,要先仔细检查施工场地,待确定无险情后,方可进场作业。

加强对项目部人员的防灾、防突发事件知识宣传与教育培训,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雨后乡村道路承载能力差,车辆运输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压坏道路,影响施工。

针对当地的高温干燥天气,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执行本公司《破坏性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8.2.2野生动植物影响

8.2.2.1危害识别、风险评价

本标段有部分树林,可能存在如毒蘑菇、老鼠、毒蛇、野蜂等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有毒植物和攻击性动物,风险评价一级。

8.2.2.2控制措施:

应避免发生火灾,烧伤人员、设备和野生植被。

教育项目部人员不滥杀野生动物,不乱砍乱伐树木,避免破坏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砍伐树木时,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树倒伤人,砸坏设备。

教育项目部人员增强对攻击性动物的自我防护意识,采取适当的自我保护措施。

若发现毒蛇,不要打蛇,要尽量避开,避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教育项目部人员不随便食用不明种类的植物。

8.2.3工农纠纷的影响

8.2.3.1危害识别、风险评价:

作业带经过农田、林地、草场等,施工中必定对他们造成不同程度的毁坏和损失,处理不当易引起工农纠纷,风险评价一级。

8.2.3.2控制措施:

作业人员自觉遵守施工程序,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损失。

教育施工人员爱护农田、村庄等基本建设项目,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建立良好的工农关系。

所有施工人员应在指定的作业带范围、临时性工作场地、辅助施工场地和进出施工便道之内进行活动,避免对场外附近环境资源和财产的过度干扰。

在居民区施工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人畜安全,并尽量降低噪声,避开中午和晚上居民休息时间,避免出现噪声等扰民现象。

若与当地百姓发生纠纷,应及时上报,严禁和当地百姓打架斗殴。

8.2.4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影响

8.2.4.1危害识别、风险评价:

施工人员心理、生理条件是否满足工作要求,使用起重机械、气瓶、焊接设备、车辆等时存在风险,风险评价一级。

8.2.4.2控制措施:

掌握项目部人员的心理状况,做好其思想工作。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确认无影响工作的疾病后方可从事设备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