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
词语
怒发冲冠: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布衣之交:
布衣:
平民。
旧指贫寒老友。
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负荆请罪:
负:
背着;
荆:
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恐前语发:
恐怕以前的谈话泄露。
发,揭露,暴露。
屈节辱命:
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穷厄:
穷困;
困顿,不亨通。
3.不慕当世:
不趋附当时的权贵。
诡对:
不用实话回答。
合契若神:
(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三、
文学常识
1.《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
班固世代为望族,家多藏书,父班彪为当世儒学大家,“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采集前史遗事,旁观异闻,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
班固承继父志,“亨笃志于博学,以著述为业”,撰成《汉书》。
其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故《汉书》前后历经四人之手完成。
注疏《汉书》者主要有唐朝的颜师古(注)、清朝的王先谦(补注)。
《汉书》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
史学家意学诚曾在《文史通义》中说过:
“迁史不可为定法,固因迁之体,而为一成之义例,遂为后世不桃之宗焉。
”历来,“史之良,首推迁、固”,“史风汉”、史班或班马并称,两书各有所长,同为中华史学名著,为治文史者必读之史籍。
《汉书》尤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
可见,《汉书》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
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
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
《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
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
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
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
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沈的《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还有薛莹的《后汉记》,张莹的《后汉南记》、张璠的《后汉记》、袁宏的《后汉记》等。
四、名句名篇
1.《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苏武传》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
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3.《张衡传》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五、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
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辞别。
)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欢”,欢聚)
1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
“尊”通“樽”,酒杯)
六、一词多义
①秦贪,负其强。
(倚仗,凭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
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⑤单于使使晓武(派)(
使者
)
引: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
引申为调转)
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固:
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
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易守难攻。
)
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因:
①因人京师(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接着)
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介词,由,从)
③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
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介词,趁、乘机)
⑤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
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
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
在……的时候)
②匈奴以为神(把)
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因为
④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用
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
凭
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却)
③遂乃研核阴阳(就)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③唇吻拿辟仁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七、古今异义
1、
拜为上卿
(被授予官职)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3、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请指示王(指给……看)
5、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
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
7、布衣之交(平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
9、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10、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痛恨)
12、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13、我丈人行也。
(老人,长辈)
14、欲因此时降武。
(趁这时)
15、独有女弟二人
(妹妹。
今一般不连用。
16、且陛下春秋高
(年纪。
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7、武等实在
(古义:
确实存在。
诚实、老实。
18、稍迁至移中厩监
渐渐。
稍微。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财物)
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正当、适逢)
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亲近的侍臣)
22、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地征召)
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殿阶)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不应召)
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官吏初到任)
2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应荐)
八、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
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
(刃:
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3、乃使从者衣褐
(衣:
名词作动词,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
通“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6、完璧归赵
(完:
使动用法,使……完整)
7、秦王恐其破璧(破:
使动用法,使……破碎)
8、宁许以负秦曲(负:
使动用法,使……承担)
9、毕礼而归之
(归:
使动用法,使……回去)
10、且庸人尚羞之
(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1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
意动用法,以……为先;
后:
以……为后)
1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
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宽:
形容词作动词,宽待)
14、单于壮其节
(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壮。
15、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弩:
名词作状语,用弩弓)
16、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生得:
被活捉)
17、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8、欲因此时降武
(降:
使……投降)
19、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膏:
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
20、反欲斗两主
(斗:
使动用法,使……相斗)
21、单于愈益欲降之
使动用法,使……投降)
22、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苦:
形容词作动词,折磨)
23、天雨雪
(雨:
名词作动词,下)
24、羝乳乃得归
(乳:
名词作动词,生子)
25、杖汉节牧羊
(杖:
名词作动词,执,拄)
26、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
结网;
檠:
用檠矫正)
27、惠等哭,舆归营
(舆:
名词作动词,抬,扛)
28、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奇:
认为……奇)
29、宦官惧其毁已,皆目共之。
(目:
递眼色)
九、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
“何以知之?
”(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判断句)
4、我为赵将。
(“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于”,被,被动句)
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被,被动句)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0、大王见臣(于)列观。
(省略介词“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
12、为降虏于蛮夷。
(介词结构后置,“于蛮夷”)
1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以何见汝为”)
1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15、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以何复加”)
1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
17、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18、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被动句)
1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定语后置,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
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您还为谁(守节)呢?
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未有之”)
2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省略介词“于”)
【精题精练】
1.(2010•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
“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
“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
“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
”或劝脱脱曰:
“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
“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
“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
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
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
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
法:
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
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
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
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
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案:
B
解析:
宠:
以……为宠,把……作为宠信。
考点定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答案:
②是一个比喻;
④是编修《元史》,文采好;
⑤劝说梁王归顺的话。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答案】D
【解析】他先是晓谕梁王,迅速归顺,不然朝廷的征讨很快到来,又对梁王说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
【考点定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