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0765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0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二、 

词语

怒发冲冠: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布衣之交:

布衣:

平民。

旧指贫寒老友。

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负荆请罪:

负:

背着;

荆:

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恐前语发:

恐怕以前的谈话泄露。

发,揭露,暴露。

屈节辱命:

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穷厄:

穷困;

困顿,不亨通。

3.不慕当世:

不趋附当时的权贵。

诡对:

不用实话回答。

合契若神:

(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三、 

文学常识

1.《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

班固世代为望族,家多藏书,父班彪为当世儒学大家,“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采集前史遗事,旁观异闻,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

班固承继父志,“亨笃志于博学,以著述为业”,撰成《汉书》。

其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故《汉书》前后历经四人之手完成。

注疏《汉书》者主要有唐朝的颜师古(注)、清朝的王先谦(补注)。

《汉书》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

史学家意学诚曾在《文史通义》中说过:

“迁史不可为定法,固因迁之体,而为一成之义例,遂为后世不桃之宗焉。

”历来,“史之良,首推迁、固”,“史风汉”、史班或班马并称,两书各有所长,同为中华史学名著,为治文史者必读之史籍。

《汉书》尤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

可见,《汉书》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

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

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

《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

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

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

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

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沈的《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还有薛莹的《后汉记》,张莹的《后汉南记》、张璠的《后汉记》、袁宏的《后汉记》等。

四、名句名篇

1.《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苏武传》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

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3.《张衡传》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五、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 

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欢”,欢聚)

1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

“尊”通“樽”,酒杯)

六、一词多义

①秦贪,负其强。

(倚仗,凭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 

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⑤单于使使晓武(派)( 

使者 

引: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

引申为调转) 

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固:

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 

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易守难攻。

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因:

①因人京师(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接着)

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介词,由,从)

③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

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介词,趁、乘机)

⑤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

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

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

在……的时候)

②匈奴以为神(把)

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因为 

④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用 

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 

凭 

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却)

③遂乃研核阴阳(就)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③唇吻拿辟仁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七、古今异义

1、 

拜为上卿 

(被授予官职)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3、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请指示王(指给……看)

5、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

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 

7、布衣之交(平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

9、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10、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痛恨)

12、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13、我丈人行也。

(老人,长辈)

14、欲因此时降武。

(趁这时)

15、独有女弟二人 

(妹妹。

今一般不连用。

16、且陛下春秋高 

(年纪。

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7、武等实在 

(古义:

确实存在。

诚实、老实。

18、稍迁至移中厩监 

渐渐。

稍微。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财物)

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正当、适逢)

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亲近的侍臣)

22、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地征召)

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殿阶)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不应召)

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官吏初到任)

2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应荐)

八、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

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 

(刃:

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3、乃使从者衣褐 

(衣:

名词作动词,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

通“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6、完璧归赵 

(完:

使动用法,使……完整)

7、秦王恐其破璧(破:

使动用法,使……破碎)

8、宁许以负秦曲(负:

使动用法,使……承担)

9、毕礼而归之 

(归:

使动用法,使……回去)

10、且庸人尚羞之 

(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1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

意动用法,以……为先;

后:

以……为后)

1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

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宽:

形容词作动词,宽待)

14、单于壮其节 

(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壮。

15、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弩:

名词作状语,用弩弓)

16、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生得:

被活捉)

17、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8、欲因此时降武 

(降:

使……投降)

19、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膏:

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

20、反欲斗两主 

(斗:

使动用法,使……相斗)

21、单于愈益欲降之 

使动用法,使……投降)

22、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苦:

形容词作动词,折磨)

23、天雨雪 

(雨:

名词作动词,下)

24、羝乳乃得归 

(乳:

名词作动词,生子)

25、杖汉节牧羊 

(杖:

名词作动词,执,拄)

26、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

结网;

檠:

用檠矫正)

27、惠等哭,舆归营 

(舆:

名词作动词,抬,扛)

28、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奇:

认为……奇)

29、宦官惧其毁已,皆目共之。

(目:

递眼色)

九、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

“何以知之?

”(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判断句)

4、我为赵将。

(“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于”,被,被动句)

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被,被动句)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0、大王见臣(于)列观。

(省略介词“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

12、为降虏于蛮夷。

(介词结构后置,“于蛮夷”)

1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以何见汝为”)

1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15、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以何复加”)

1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

17、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18、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被动句)

1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定语后置,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

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您还为谁(守节)呢?

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未有之”)

2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省略介词“于”)

【精题精练】

1.(2010•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

“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

“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

“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

”或劝脱脱曰:

“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

“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

“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

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

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

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 

法:

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

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

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

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

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案:

B

解析:

宠:

以……为宠,把……作为宠信。

考点定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答案:

②是一个比喻;

④是编修《元史》,文采好;

⑤劝说梁王归顺的话。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答案】D

【解析】他先是晓谕梁王,迅速归顺,不然朝廷的征讨很快到来,又对梁王说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

【考点定位】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