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判断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判断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判断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
柏林大学的创办者是威廉•冯•洪堡。
18
柏林大学办学方针是服务社会。
19
柏林大学创办的方针是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20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21
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22
稷下学宫创办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23
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稷下学宫。
24
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鸿都门学。
25
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设立于中国唐朝。
26
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设立于中国汉代。
27
东林书院属于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28
宋代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
29
宋代四大书院的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
30
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第一所近代高等教育学堂。
31
京师同文馆创办于1895年。
32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
33
京师大学堂是我国第一所近代高等教育学堂。
34
京师大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35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36
高等教育学是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37
高等教育学是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
38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39
国家一般通过制定教育政策、发令等来规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宗旨,这说明政治制约着教育的目的。
40
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掌握取决于文化传统。
41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之一是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
42
随着我国对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选拔和培养国家管理人才的要求,这说明了高等教育具有政治功能。
43
文化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44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45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6
马丁•特罗认为,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时,其高等教育发展属于英才教育。
47
马丁•特罗认为,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25%时,其高等教育发展属于英才教育。
48
马丁•特罗认为,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入学人口的35%—50%时,其高等教育发展属于大众教育。
49
马丁•特罗认为,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入学人口的15%—50%时,其高等教育发展属于大众教育。
50
马丁•特罗认为,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入学人口的25%—50%时,其高等教育发展属于大众教育。
51
西方古代高等教育起源于古埃及时期。
52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观点,通过教育资本储量分析方法来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的经济学家是美国的舒尔茨。
53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观点,通过教育资本储量分析方法来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的经济学家是美国的丹尼森。
54
高校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现了社会主流文化的要求,表明高等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
55
高校通过广泛的学术研究可增加新的知识和新的成果,并以教学、出版等形式向社会传播,这说明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56
在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中,高等学校的第二个职能是发展科学,该职能始于柏林大学的创建。
57
在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中,18世纪以前大学的职能是发展科学。
58
在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中,18世纪以前大学的职能是培养人才。
59
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服务社会的功能。
60
《莫里尔法案》颁布于1852年。
61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是美国赠地学院产生的背景条件。
62
《莫里尔法案》规定创建的学院培养工农业专门人才。
63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德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
64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
65
“威斯康星思想”是由范•海斯提出。
66
“威斯康星思想”是由范•海斯在1904-1913期间于威斯康星大学任校长时提出。
67
范•海斯提出“服务应该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的观点。
68
范•海斯提出“大学的教育、科研、服务应当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的观点。
69
“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者是威斯康星。
70
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是发展科学。
71
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专门人才。
72
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是服务社会。
73
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是发展科学。
74
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75
文化创新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76
高校利用自身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属于信息服务。
77
高校利用自身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属于教学服务。
78
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是高校培养目标。
79
高校培养目标是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把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80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把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81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又受社会现实的制约,具有客观性。
82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83
教育目的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84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85
高等教育目的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说明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
86
高等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87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于1995年。
88
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之一。
89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之一。
90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之一。
9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9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93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
94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
95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
96
高等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科学研究。
97
高等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98
“教育要为年轻一代完满生活做准备,教给学生有利于生活的科学知识”,这是柏拉图的观点。
99
“教育要为年轻一代完满生活做准备,教给学生有利于生活的科学知识”,这是斯宾塞的观点。
100
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主张以学生的本性自然发展为目标。
在欧洲中世纪大学,硕士学位一般授予文科。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属于个人本位价值观的观点。
柏拉图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斯宾塞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罗伯特•赫钦斯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裴斯泰洛齐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赫尔巴特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是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是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教育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是通才教育的主要特征。
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型是通才教育的主要特征。
针对具体岗位需要培养人才是通才教育的特征。
开设综合学科讲座、举办专题讨论会表明通才教育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
专才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专才教育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人才培养。
专才教育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
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型是专才教育的主要特征。
社区学院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社区学院的发展,使日本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私立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私立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瑞典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瑞典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和最后目标两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瑞典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两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瑞典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两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教育平等与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
教育平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平等优先,兼顾效率”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招考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学位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学制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高等教育学制包括学校的类别、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国学制传统影响该国学制的建立。
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影响学制的建立。
社会政治制度影响学制的建立。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影响学制的建立。
美国高校的办学体制特征是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德国高校的办学体制特征是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
意大利高校的办学体制特征是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
法国高校的办学体制特征是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
加拿大高校的办学体制特征是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
澳大利亚高校的办学体制特征是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研究生院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最高层次。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办学的三层次为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和专门学院。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办学的三层次为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制度就是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制度,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博士学位一般授予文科。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属于社会本位价值观的观点。
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博士学位可授予神科。
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博士学位可授予文、神科。
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博士学位一般授予法、神、医科。
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博士学位一般授予文、法、医科。
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民国时期。
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清朝末年。
国民政府时期的学位共分为六科。
国民政府时期的学位共分为七科。
国民政府时期的学位名称分为文、法、理、农、工、商、政七科。
国民政府时期的学位名称分为文、法、理、农、工、教育六科。
国民政府时期的商科学位只有学士一级。
国民政府时期的商科学位只有学士和硕士两级。
国民政府时期的工科学位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国民政府时期的理科学位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国民政府时期的农科学位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国民政府时期的农科学位只有学士和硕士两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于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于1980年。
当前我国的学术性学位按学科门类分为13类。
当前我国的学术性学位按学科门类分为12类。
国务院设立学位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学位管理工作。
国务院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学位管理工作。
我国学位授予权力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我国学位授予权力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术发展委员会。
文革后,我国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第一个文件是《教育部关于1978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文革后,我国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第一个文件是《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自费生暂行规定》发布于1990年。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自费生暂行规定》发布于1992年。
我国高等学校全部实现招生“并轨”是在1996年。
我国高等学校全部实现招生“并轨”是在1997年。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教师任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教师任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教师任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发表高水平论文或著作。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教师任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教师任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系统性、整体性和动态性原则。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最低岗位数量原则。
高校教师的聘任应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高校教师的聘任应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人事处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高校教师考核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业绩等方面。
高等教育管理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面。
高等教育管理可分为行政管理和内部管理两个层面。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是指实施高等教育活动的高校对学校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有意识地调节过程。
国家行政机关对高等教育实施宏观管理。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也称高等教育内部管理。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也称高等教育行政管理。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属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内容。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属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内容。
高校经费划拨建设属于高校宏观管理的内容。
教师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高等教育微观管理是指实施高等教育活动的高校对学校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有意识地调节过程。
后勤管理属于高校微观管理的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高校微观管理的内容。
科研管理属于高校微观管理的内容。
高教管理的方向性原则就是高等教育管理要体现高等教育的价值,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举措都应该有利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性原则就是高教管理必须围绕高校培养目标,科学的组织各方面的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相互配合,减少冲突和内耗。
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原则就是高教管理必须根据各类高校或学校内部各单位的任务特点和条件,分别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经费和人员配置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方法。
经费配置、规划、评估和调节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方法。
高等教育的经费配置可分为宏观经费配置和微观经费配置两个层面。
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是评估活动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高等教育评估最早出现于法国。
在高等教育评估中国家主导评估方向。
高等教育评估最早出现于美国。
政府对高校的宏观干预一般通过立法或财政手段和计划命令两种方式进行。
政府对高校的宏观干预一般只通过立法或财政手段一种方式进行。
政府对高校的宏观干预一般只通过计划命令一种方式进行。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法国尤为典型。
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日本尤为典型。
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意大利尤为典型。
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美国尤为典型。
美国模式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效管理模式。
欧洲大陆模式的高校管理中,行政权力相对强大,强调规范,实行相对严格的等级制度。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制衡,两者相互制约的高校管理模式属于英国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高校“去行政化”就是告别行政管理。
高校“去行政化”就是要摆正行政与学术的关系,行政既不能错位,更不能越位。
高校“去行政化”就是弱化行政管理。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学科专业结构属于高等教育宏观结构。
地域结构属于高等教育宏观结构。
形式结构属于高等教育宏观结构。
能级结构属于高等教育宏观结构。
教材结构属于高等教育微观结构。
管理体制结构结构属于高等教育微观结构。
课程结构属于高等教育微观结构。
高教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教育自身的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是高教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因素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基础教育提供的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的调整上。
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的水平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根据办学和授课时间方式的不同,高等教育可分为全日制大学以及函授大学、夜大、广播电视大学等,这些属于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
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形态。
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形态。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的调整要考虑到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师资队伍建设属于高校微观管理的内容。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高等学校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
高等学校教师是专门人才的培育者。
高等学校教师是人类文化的培育者。
高等学校教师是人类文明的发现者。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周而复始的重复性劳动。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示范性劳动。
教师的劳动离不开学生的配合。
教师的劳动效果具有后延性。
教师的劳动是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的持久性劳动。
学术造诣深就可以成为学术带头人。
青年教师的培养应立足国内,着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