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一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格式.docx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一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一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H2B.H2OC.H2O2D.HCl
8.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②⑥D.①③⑤
9.现取3.2克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该物质中()
A.只有碳元素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D.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10.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中()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可能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一定含有氧元素,可能含有碳、氢元素
1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12.火箭常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2NO
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2B.NO2C.NH3D.N2O
13.X是一种阻燃剂,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
Sb2O3+2H2O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bO2B.H3SbO4C.Sb2O5D.HSbO3
14.根据化学方程式:
X+3O2═2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
化学式为()
A.CH3OHB.CH3COOHC.C2H2D.C2H4
15.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
3,若反应后生成C
和D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
A.1.6gB.1.2gC.0.3gD.0.9g
16.24克镁条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的生成物的总质量是()
A.约等于24克B.一定小于24克C.一定大于24克D.一定等于24克
17.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A.分子的种类和数目B.原子的种类和数目C.物质的种类和质量D.分子的数目
18.根据质量恒定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A.大于铁丝的质量B.小于铁丝的质量
C.等于铁丝的质量D.无法比较
19.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不可能是单质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
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
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20.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A.X2Y3B.XY3C.X2Y6D.X2Y4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在天平两端各放等质量的两个锥形瓶(瓶口用单孔塞和导管连接起来,气球中装有等质量的大理石),如图所示。
左盘锥形瓶中盛有M克水,右盘锥形瓶中
盛有M克稀盐酸,天平平衡。
(1)实验开始时,将气球中的大理石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天平的指针。
(填“偏左”、“偏右”或“在标尺中央”,下同)。
(2)待上述实验的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天平的指针;
原因是。
22.下图是教材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左盘锥形瓶口在白磷点燃后要塞紧瓶塞,原因是;
(3)在实验设计上,玻璃管上方系一瘪气球的目的是;
(4)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发现瓶中白磷过量,为了防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如图,瓶口贴紧水面),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则进入瓶中的水占锥形瓶的容积的,原因是:
.
23.某同学按如图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
(1)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化学反应方程式:
HCl+Na2CO3═NaHCO3+NaCl,HCl+NaHCO3═NaCl+H2O+CO2↑),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偏转.(填“左”或“右”)该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3)在4A+5B=4C+6D的反应中,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5:
9,若有1.7gA
与B完全反应生成3gC,则B和C的质量比为.
24.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
(1)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
那么,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填“发生“或“不发生”)偏转.若发生偏转,天平指针向偏转(填“左”或“右”).
(2)你认为该同学的探究活动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4)如果让你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药品不变,你选用怎样的装置?
.
25.小林同学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称取2.4g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与充足的空气反应.实验完毕后,称得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4.0g.
【提出问题】固体质量为什么会小于4.0g呢?
是否发生了其他反应呢?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燃烧时,除了镁与氧气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
①2Mg+CO2C+2MgO②3Mg+N2Mg3N2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发生反应造成的.
【实验探究】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用图所示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氮气
(含少量稀有气体).可燃物应选择的物质是(填写物质的字母代号).
A.木炭B.红磷C.硫粉
选择的理由是.将点燃的镁条伸入所制得的氮气中,镁条在氮气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2.4g镁在空气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生成的产物是氧化镁和氮化镁的混合物所致.
【评价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小林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26.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充分反应冷却后,天平仍然平衡的是(填写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上述实验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数字序号).
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质量.
27.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
量如下:
X
17.4
3.6
则反应后x的值为;
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28.用如图1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3)如图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①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个“
”微粒.
②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29.附加题
将a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共热,至反应不再放出气为止,剩余固体cg,剩余固体有,它们的质量分别是.
30.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解答】解:
由2C2H5SH+9O2
4CO2+2X+6H2O可知,反应前碳原子是4个,反应后是4个;
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是12个;
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氧原子是18个,反应后应该是1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是SO2。
故选:
C。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该物质在氧气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生成物中共有三种元素,所以,反应物中也应有三种元素,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
已知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2gD;
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12g+x=28g+2g,则x=18g。
故选:
A。
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故选项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选项错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物质X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CO2,说明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
B、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X不稳定;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生成物中有水,不能证明原物质中就有水,且原物质是纯净物,故一定不能含有水;
D、物质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X不是氧化物。
在反应4X+3O2
2N2+6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
反应后共4个N原子、12个H原子、6个O原子,
反应前现有6个O原子,则4X中共有4个N原子、12个H原子,即化学式为NH3,
2NH4ClO4
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O4
N2↑+Cl2↑+2O2↑+4X,反应物中氮、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2、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0、2、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
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分子分成原子所以分子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分子种类变了,物质的种类也就发生了变化,原子进行重新组合,所以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发生变化,由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分子的数目可能变了,可能没变。
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结合3.2克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可以确定:
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
×
100%=1.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3.6g×
100%=0.4g.则1.2g+0.4g=1.6g<3.2g,故一定含氧元素。
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生
成物二氧化碳、水中含有C、H、O元素,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由O元素组成,则C、H一定是从某物质中来,而某物质中也可能含有O元素。
故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含C和H,可能含O。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
不变,则N2H4+2NO
2X+2H2O反应中:
反应前的原子为:
氮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
反应后的原子为:
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则2X中含有氮原子4个、故X的化学式为N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方程式中的已知条件可得,反应前:
2个Sb,
7个O,4个H,反应后:
4个H,2个O;
比较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
判断在X中含有:
2个Sb,5个O,即其化学式为:
Sb2O5。
X+3O2═2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
根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有2个碳原子、
6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
其中6个氧原子来自3个氧分子,其余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应来自1个X分子,即X的化学式为C2H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m(A)+m(B)=m(C)+m(D)=2.8g
因为m(A):
m(B)=4:
3所以m(B)=2.8g×
=1.2g
24克镁条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的生成物是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因此燃烧后的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大于24克。
A、化学反应前后,有新分子生成,则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故选项错误。
B、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一定没有改变,故选项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有新物质生成,则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故选项错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物的质量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20.6g﹣8.7g=11.9g,故B是生成物,生成的B的质量为11.9g;
同理可以确定C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31.6g﹣0g=31.6g;
D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
由
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A的质量为31.6g﹣11.9g=19.7g,则待
测值=19.7g+19.7g=39.4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生成物是A、B,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则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但物质D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A的质量为31.6g﹣11.9g=19.7g,故待测的数值为19.7g+19.7g=39.4g,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过程中,物质D的质量没有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
158,设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x:
y,则197x:
158y=19.7g:
31.6g,x:
y=1:
2,故选项说法正确。
由2XY2+Y2=2Z可知,反应前有2个X原子和6个Y原子,反应后应该有2个X原子和6个Y原子,因此每个Z中含有1个X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