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0095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认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认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认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认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单称陈述(或“特称”陈述),例如对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述,过渡到全称陈述,例如假说或理论。

在逻辑经验主义者看来,一方面科学理论是从观察事实中概括或抽象出来的,或者至少已经得到了相当数量的经验材料的证实,亦即科学创造的源头应是客观的经验事实及其归纳;

而另一方面,判断理论的真伪,又只能看它是否同经验事实相符合,此外并无别的客观标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逻辑经验主义思想的关键在于,认为科学研究的起点(理论来源)和终点(理论检验)都有客观的标准──经验事实,不存在什么问题。

因此,他们并不关心科学发现和检验、科学的动态发展等重要问题,而把注意力集中于科学的逻辑结构问题上。

而波普坚决反对归纳法,他认为,从逻辑的观点来看,我们从单称陈述(无论它们有多少)中推论出的全称陈述,其前提是单称陈述必须是客观的,而这是不能得到证明的;

故用这种方法得出的任何结论,都有可能是假的。

波普分析到,归纳推理中的“经验事实”的客观性是根本不可能保证的,因为任何“经验事实”实际上是人创造出来的,其客观性总是有限的。

波普鲜明地提出:

事实上,归纳推理既不能得出必然知识,也不能得出或然知识。

其理由是,过去的多次重复既不能证明未来的必然重复,也不能保证未来的可能重复;

从数学的观点看,无论过去重复多少次,它总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一个无限数之比的概率只能是零。

因此,科学研究过程不可能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在上述反归纳方法的基础上,波普反对逻辑经验主义检验理论的“证实原则”,他认为科学知识或理论是不能用经验来“证实”的,亦即这里的所谓“证实”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而只具有有限意义,理由同样是这里的经验事实并不具有客观性;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虽然经验事实没有绝对的客观性,仍有相对的客观性,这种相对的客观性意义在于,随着经验事实的深入和广泛,不能增加“证实”的意义,但具有绝对否定的意义,亦即只能用经验来“证伪”理论,而这里的“证伪”确具有绝对的意义。

因此,波普提出了他的“经验证伪原则”。

他认为,他的证伪原则是以“逻辑不对称”原则为基础的;

也就是说,用数量极大的个别不能证实一般,而数量极少的个别就能证伪一般。

波普是想用这种“逻辑不对称性”来表明证实与证伪在科学研究中不对称的重要性;

其结论是,一个“证实”只能证实一个经验事实,而一个“证伪”却能证伪整个理论。

2.波普鲜明地提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是“可证伪性”。

波普反逻辑经验主义思想实际上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完全客观的;

因而任何认识或科学理论都是有缺陷的;

因此,波普认为,科学理论根本不可能被经验证实,主张用“经验证伪原则”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亦即一个理论只要它是可检验的或可证伪的,就是科学的;

反之,不可检验的、不可证伪的,就是非科学的。

而对两个或多个理论进行选择时,则可用“可证伪度”(简单地说,可证伪度的高低主要从两方面来衡量,一是理论的普遍性程度,二是理论的精确程度)来判断,亦即“可证伪度”越高的理论越好。

值得指出的是,用“证伪”替代“证实”真正意义在于,否定关于科学知识发展是不断积累的观点,强调科学发展是一个理论代替另一个理论的过程;

这实际上是否定了不同理论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而只有科学水平(可证伪度)的高低之分。

这里“可证伪度”实际上扮演着某种“客观性”标准,亦即随着科学理论的“可证伪度”越来越高,科学理论越来越接近于绝对真理。

3.归纳思想的失败实际上意味着,科学理论的发现不存在所谓的客观基础,亦即不存在最终逻辑的东西。

波普的思想似乎表明,非逻辑、非理性或自由创造性的因素在科学理论发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前人的知识、经验性的东西只能起参考性的作用。

这表明在科学发现的逻辑这一基本问题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个问题简单地说似乎可以这样提出,是“先有存在还是先有意识”,咋一看难以回答,其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先有”二字定义的确定和理解,如从整个宇宙的历史来看,在没有人类之前就已有“存在”,这时自然是先有“存在”后有“意识”。

但如果仅从有人类思想(或科学理论)的历史来看,则是先有人类或“意识”后有“存在”,因为这里的存在只是相对于人类意识的“存在”,或人类意识所理解的“存在”。

按照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显然属于前一种理解,因而认为,科学理论应来自于观察(经验)及其归纳,或者说观察(经验)先于理论,这实际上是把“客观存在”与人们通过人类意识而观察到的“存在”混为一谈;

而波普的观点则属于后一种理解,因而他认为,事实却恰恰相反:

理论或思想(假说)先于(观察)经验,或者说观察(经验)来自于理论或思想(假说),这实际上是说,人类观察到的“存在”与“客观存在”肯定存在相对大的距离,亦即“意识”在先,“存在”在后。

4.归纳法的否定实际上还意味着,具体地科学思考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发生重大变化。

亦即波普提出的“理论是大胆的猜想”思想意义重大。

这一思想十分突出了潜在于人类本性中的、及其丰富的创造本能,充分确定了创造(猜想)在科学进化中的根本地位;

也表明实际上一切观察(事实)和实验都为一定的思想所渗透,使之成为更加自觉而有目的的探索。

当然,所谓理论“猜想”并不是奇思异想,它来自于对问题的思考,还必须从中导出实际的观察或实验来检验它。

这一思想还表明,任何科学理论归根到底只是一种“猜想”,因而不可能永远正确,总是要被推翻或替代的。

这一思想也启示我们,在同一水平层次上,对于同一问题的“猜想”存在着大量不同的形式;

鲜明地揭示了科学“自由创造”的真正含义,从而也揭示出科学发展丰富的、无穷创造的动力。

5.证伪主义的思想还表明,具体科学研究中的正确方法是演绎方法。

与归纳法相反,演绎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以猜想(或已知)的一般命题(知识)为前提推断出个别性的结论,是一种从一般(假说)到个别或特殊性的思考或研究的方法。

演绎方法的基本特点是,由于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其前提的范围,前提和结论之间是一种必然的关系,亦即演绎方法属于必真推理的范畴(即假说为真,则结论亦真)。

实际思考和研究中,演绎方法的过程可简单描述为:

提出假说(猜想),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导出具体需要或关心的结论,最后进行实际检验,或(暂时的)证实或证伪;

若被证实则暂时接受结论,若证伪再进行新一轮的演绎过程。

二、证伪主义与实证方法论

我们认为,了解“证伪主义”的有关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认识西方经济学及其实证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就几个主要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实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实证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分析,对现代西方经济学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的观点,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一书中,他指出"

一门实证科学……是关于是什么这一类问题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而一门规范科学(或称管理科学)……关于应该是什么这一类问题的标准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

根据这一观点就把经济学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同时也就强调了实证经济学作为整个经济学的基础的重要地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也在其著名论文"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中指出:

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别的伦理观念或规范判断的。

……。

简言之,实证经济学是,或者说可以是一门‘客观的’科学,这里‘客观’一词的含义完全等同于任一自然科学上的定义。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把经济学作为一种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学科来研究,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信念或目的。

当然西方经济学家们清楚,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与人的关系在其研究及实际过程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不加限制,对此的分析最终将归结为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心理学的等方面的分析,因而经济研究中不确定性或非客观性因素是十分自然和突出的。

正是由于经济现象的异常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大影响了经济学作为实证科学的性质,影响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其分析的客观性。

因而要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自然的一种解决思路是把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两大领域,即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划分即不是简单的,更不是平行的;

而是实证经济学部分作为经济学的主体部分或核心部分,是一般意义上、"

客观的"

理论体系,而规范经济学主要是对实证经济学的应用和选择。

因此我们经常说,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物和物与物的关系,这里的"

人"

是从经济学角度抽象出来的人──经济人(或称理性经济人)。

这里实际上产生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问题,即实证经济学的提出,实际上是一个最基本、最根本假说(假设或猜想)的结果,即把现实中异常复杂的经济活动(简单的说,主要包括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关系的实际形式及过程)经过“猜想”的升华,从中抽象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和范围作为其主要研究客观对象。

因此,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是一个假说,也许与科学发达的历史和背景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个假说的思想就是:

一切经济学研究思想、方法和手段的确立,都应围绕着如何解决“把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这一问题进行的,其唯一的目的是消除经济问题固有的不确定性(历史性、社会性、特殊性)。

2.实证经济学的基本推理方法。

实证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实际上也就确定了其研究方法必然追求科学方法。

众所周知,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是科学研究中两大最基本的推理方法,而证伪主义彻底地否定了归纳法,故实证方法论的推理方法只能是演绎方法。

演绎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以猜想的(或已知的)一般命题(知识)为前提,逻辑地推断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是从一般到个别或特殊性的思维方法。

一般来说,由于演绎的结论没有超出推理前提的范围,它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是一种必然关系,演绎方法属于必真推理思维方法的范畴。

演绎方法的主要形式是"

三段论"

主要的具体方法有公理化方法和假说演绎法;

所谓公理化方法,是从少数既定的公理出发,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推断出一系列的个别结论,从而建立起理论体系的方法,如数学理论、数理经济学等。

而假说演绎方法的前提不是公理而是假说(或假设),是以假说为出发点进行逻辑推导,从而得出一系列个别结论的方法。

因此,按照证伪主义思想,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假说演绎法,西方经济学中数学方法普遍应用的基本意义和原因正在于此,也说明范式决定研究方法和内容。

3.经济学假说及其检验含义。

证伪主义强调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亦即可检验性,就具体到理论研究来说,包含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强调科学理论要有明确具体的预测或预言,即可检验性的结论;

强调科学理论的核心(假说)是人为、"

自由创造"

、大胆猜想的结果;

而在此前提下逻辑演绎的具体结论则应是具体明确、可检验的。

二是强调所谓可证伪性或可检验性的具体对象是指理论的预测结论而非理论前提(假设)或所谓猜想部分本身,这一含义是值得十分注意和思考的。

一般来说,西方经济学中理论猜想核心部分(包含不同层次的)的具体形式表现为一套假设条件。

通常有这样一种认识,即然一套假设条件是对现实的一种抽象、模拟,那么这样一套假设条件的基本特征应大致与现实情况一致,而不应相差太远;

故检验理论应首先检查其假设条件的真实性。

这种认识显然没有理解波普的"

猜想"

的思想,弗里德曼认为"

那些真正重要且伟大的假说所具有的‘假设’,是对现实的一种粗略的、不十分精确的、描述性的表述。

而且,一般来说,某一理论越是杰出,那么它的‘假设’(在上述意义上)就越是超脱现实。

因而可以这样认为,西方经济学中的核心假设,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在历史、社会背景下的认识和信念的产物,不受检验的限制;

但它又是理论形成的核心和我们理解上的难点与盲点;

这是我们在认识理论假说及其检验意义时所必须注意的。

从上面的初步分析看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是“证伪主义”,证伪主义的思想决定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科学信念和研究对象、研究的具体推理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实证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我们已知道,实证研究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假说演绎法的思想,我们认为按照证伪主义思想来认识假说演绎法,应主要把握两点:

一是要充分认识理论假说的形式──假设条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是要认识其推理过程──数学方法应用的必要性、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实证研究方法的核心──假设条件的意义

假说演绎法思想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一方面十分强调科学理论研究中人的创造性作用,即理论假说的思想性和创造性;

另一方面,又强调理论推理的逻辑严密性及其可检验性。

与此相适应,实证方法论中,理论假说核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所谓假设条件。

我们可以说,认识假设条件是认识西方经济理论及方法论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我们把理论假说和假设条件的关系概括如下:

1.假设条件中往往包含了理论假说演绎推理的大前提。

这里的所谓"

大前提"

就是理论假说或假设条件的核心,亦即是理论猜想、"

的主要结论;

它决定了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结论和演绎的最终前提。

应指出的是,演绎大前提的形成主要是人们思想创造性的结果,而无需什么严密的逻辑推理或经验事实依据;

不同理论或不同学派的主要思想分歧或创新往往表现在其演绎大前提的不同。

因此,在学习和认识西方经济理论的具体过程中,首先找出并把握其假说的核心假设(演绎大前提),是深入认识和理解理论的基本前提。

2.假设条件是确立理论研究对象(问题)的必要条件。

确立假设条件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创造性地简化现实现象的复杂性,从而确立现象间联系的核心结构。

一般来说,不同条件下所形成的分析思路、分析范围和分析方法往往是不同的;

不明确提出假设条件,理论本身将显得含糊不清,无法形成理论讨论中的共同规范,往往会造成对同一理论认识和理解的不同,容易引起理论基本概念的混乱,这将阻碍理论研究中广泛探讨统一基础的形成,最终破坏理论发展以积累方式形成的过程。

3.假设条件的确立是演绎法具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理论中的假设条件往往在一定条件下,确立了逻辑推理的大前提及其明确具体的数量关系、演绎方向等。

西方经济学中演绎的基本推理过程可简要概括为:

提出假设条件(大前提)------逻辑推理(数学推理)------结论(并检验结论)。

根据假说演绎法的特点,如果理论的结论不对(或通不过经验检验),问题一定出在假设条件部分,而与逻辑推理过程无关;

这是因为在演绎法中,研究结论往往是其假设条件(大前提)必然的逻辑结果,亦即逻辑推理(特别是数学推理)一般是不会出问题的。

因此,假设条件的明确提出似乎表明了科学研究中一种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意义,它明确告诉了读者和其他研究者:

一是理论提出者的研究水平(具体反映在假设条件的创新方面);

二是理论存在问题是肯定的也是十分明确的,即问题肯定存在于假设条件之中,理论的创新在于对原有假设条件的修正或创新。

4.假设条件的确立是理论假说具有可检验性的必要条件。

证伪主义判断理论科学性的唯一标准,是看理论是否具有可证伪性或可检验性;

一般来说,假设条件的明确提出将使理论研究的对象更加具体,变量之间的关系数量化以及保证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最终将保证理论结论的具体明确,亦即具有经验的可检验性,从而保证了理论假说具有科学性的主要特征。

5.假设条件的确立是具体建立和保证各种理论假说之间存在着又继承又发展深刻联系的必要条件。

一般来说,各种理论假说、学派的分歧表现在其假设条件的不同,特别是根本的分歧在于其核心假设(大前提)的不同;

新旧理论的一般演变形式主要表现在其假设条件的演变方面。

值得指出的是,确立假设条件本身是一件十分复杂、富有创造性的研究过程,按照证伪主义的思想,核心假设的提出是一种大胆的猜想、"

或某种非理性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没有什么逻辑的方法可循;

另一方面,假设条件的是否合理是理论具有科学性和成功的主要标志。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按照历史主义的观点,任何范式、假设条件必然是一定历史、社会下人们认识的产物,并不具有什么客观的、必然普遍性。

二、实证研究方法的一般程序

根据我们的初步认识,综合来看,实证研究方法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下面我们就稍稍展开谈一下。

1.提出理论假说及有关的假设条件。

简单地说,建立任何科学理论,就是要从庞大而复杂的现实现象中,创造性地抓住少数关键而易于控制的要点(变量),进而当这些要点被用某种巧妙方法结合起来一定形式的模型后,就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现实本身的替代结构。

具体地说,一种理论建立的初始阶段,提出理论的假说思想及有关假设条件,正是经济实证研究程序中最重要、最复杂、最困难的一步;

其意义的深刻性已在上面阐述。

可以认识到,理论假设条件的合理提出,并没有固定可循模式;

根据自己的初步认识,认为可从某些关键词上去把握;

例如:

已有理论的假设条件、所研究问题的实质、关键变量概念及实质、数学模型及影响、问题的短期性或长期性、结论的可检验性等等。

总之,好的理论假说及假设条件的提出,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综合素质及其创造性。

2.确立理论模型并得出主要具体结论。

在理论假说和假设条件的基础上,构造理论模型的内容就是寻找与其理论假说一致的数学模型形式,即在把握各个变量相互作用的机制、方向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作出其数学表述及数学推理,由此得出理论假说具体的和可以检验的数量结论。

一般来说,要注意变量个数与数学模型形式的关系,即变量的个数一般不能超过三个,不然数学模型的形式难以猜想出来。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理论模型的建立既是理论科学性的要求,也是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基础。

3.理论假说及模型的经验检验。

理论假说及模型的提出并非实证研究的终结,对其主要结论的检验是进一步的复杂工作。

就现阶段而言,计量经济学及统计分析等是目前经济实证研究最主要的检验手段。

经验检验的意义在于:

通过已有的经验事实数据检验理论假说的现实真实性,进一步增强其说服能力。

经验检验的确认也是理论科学性的基本要求。

4.检验理论假说,并由此展开深入地理论分析。

一般来说,通过理论检验既可能暂时确认理论,也可能找出理论假说的不足,不断推动实证研究向纵深发展。

另外,一般解释检验结果的工作也是较复杂的,需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对检验结果解释并没有一定明确标准,往往与理论假说本身及价值观相联系。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检验理论假说往往不是实证研究的终点,而是实证研究的重新开始,是经济学能够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

以上我们只是简略地提出了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一般程序只是从其逻辑关系上来讲的,实际上反映在研究者头脑中,这四个步骤完全可能是交叉的或混合的,因而不应严格按这样的逻辑来限制自己的思考;

当然,在表述理论时,则应按这一程序来描述。

总之我认为,实证研究方法的关键在于,理论假说思想和假设条件的确立。

第三节实证研究方法的初步评价

上面我们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其核心思想、意义及其一般程序,作了简略地介绍和探讨。

我们认为,实证方法思想最重要的核心是,人们相信经过改造,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能用于经济学研究。

因此,在学习和认识西方经济学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关注一些更深层次问题,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

下面主要就波普的证伪思想和实证方法论存在的某些问题或疑问作一探讨。

一、证伪主义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该说,波普证伪主义的出现,对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后又出现了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学派,使人们对科学及科学方法论认识达到相当深层次的认识和争议,以至于目前在有关科学一些基本问题上难以取得一致看法,但学术借对波普证伪思想存在主要问题的看法还是比较一致的。

根据作者的了解和认识,其主要问题概括如下:

1.“证伪标准”的朴素性或简单性。

一般认为,其证伪标准过于绝对、简单,与实际科学研究情况是不一致的。

例如,在某一具体研究中,其某具体的研究结论被证伪了,这种“证伪”是这个具体理论,还是与此有关的整个理论呢?

按波普的原意应指其整个理论体系被证伪了,这显然是极大地夸大了“证伪”作用,实际科学研究中几乎是不存在的;

而如果是指某具体理论被“证伪”了,则“证伪”的意义就十分有限了。

波普一方面彻底反对归纳主义中“绝对证实”的思想,另一方面,又重新树立起另一个“绝对证伪”的思想;

仔细一看,它们的本质仍是一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证伪主义仍属于归纳主义思想的范畴,并没有解决所谓“归纳问题”。

2.证伪主义最终没有摆脱归纳主义的痕迹。

证伪主义的核心在于推翻了归纳主义所赖依的经验事实的“客观性”,即认为科学研究中的任何经验事实总是渗透着人的思想,因而不可能是客观的;

这个认识是重要的、正确的,并得到了公认。

问题是一方面,波普否定了传统认识中科学理论来源于经验事实的客观性的观念;

另一方面,他又把经验事实的“客观性”作为其“证伪”标准,作为检验理论的科学标准,最终作为科学的分界标准;

这显然是矛盾的!

3.证伪主义思想的单纯性和现实科学的复杂性。

波普认为,科学理论最重要、最丰富的创造来源,是人的自由创造、某些十分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而经验事实等只具有参考性的作用;

这种科学发现逻辑的思想较之归纳主义的确有了一个转折,但仍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思想。

这主要表现在,波普仅仅把影响科学理论发现的因素限制在十分狭小的范围内,甚至是研究者个人的范围内;

这显然是十分不够的。

科学史的演变告诉我们,科学假说的成功,不仅仅是科学家伟大创造的结果,同时更重要是历史社会背景、当时的信仰、价值或思维形态的影响的结果。

科学假说一旦获得公认,它也就不再是以单纯的猜想或假说面对世界的审视,而是以某种系统结构或组织形态来对付整个经验世界。

科学结构不仅经验材料的支持,超越经验之上,实际上更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形态或传统的支配;

不仅可由此出发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解释,还可以把绝大部分经验事实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

如果完全不考虑这些复杂因素,科学理论便成了脆而不坚的瓷器,一碰就碎,不能形成稳定的结构和系统,也就没有生命力。

因此,与波普所强调的创造和批判精神并存的,科学同时也具有传统精神和教条精神。

二、实证方法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方经济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证方法,从研究技术(数学方法)水平看,的确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也可以说,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经济学是理论研究的形式方面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最成功的社会学科。

但现实中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有效性与这种科学形式的完美明显的不一致,仍然表明实证研究方法“科学性”是有限的。

实证方法论主要特点前面已有讨论,下面主要谈谈其存在基本的问题。

1,自然科学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