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最新导游词华老师修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0081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瘦西湖最新导游词华老师修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瘦西湖最新导游词华老师修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瘦西湖最新导游词华老师修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瘦西湖最新导游词华老师修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瘦西湖最新导游词华老师修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瘦西湖最新导游词华老师修版Word下载.docx

《瘦西湖最新导游词华老师修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瘦西湖最新导游词华老师修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瘦西湖最新导游词华老师修版Word下载.docx

这里“湖中有岛,岛中有池,池中种的是扬州荷花名品——广陵红。

每到夏季,红裳翠盖,风华妖娆,湖上游船来往穿梭,船上游人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

正如明代诗人陈道復所憾憾咏叹的:

“波面出仙妆,可望不可及,熏风入座来,置我凝香域。

”正所谓“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这就是古人爱荷、懂荷、惜荷、赏荷的至高至佳境界。

这方水木清华、林泉幽静的岛域,也是瘦西湖上一道引人入胜的生态景观,一方候鸟栖息的家园,也是瘦西湖生态环境的一枚晴雨表。

由于扬州城市活水工程的实施和水质绿化养护的好,每年春天,都有大量的白鹭飞到这里来栖息觅食、繁衍后代。

湖上野鸭成群嬉戏,林中白鹭追逐翩舞,清风习习,鸟鸣悠悠。

置身期间,仿佛走进了诗与自然交融相生的境界,轮番体验着时空幻化而充满动感的风景蒙太奇:

一会儿“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会儿“漠漠水田白鹭飞,阴阴夏木啭黄鹂”,一会儿又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在这一刻,我们收获着瘦西湖之旅的意蕴精华,也深刻领悟了人与自然的同喜同乐,天人合一。

扬州因水而生,水托起了扬州数度繁华,水孕育了名城文化,水塑就了城市形态。

“扬州以园亭胜”,而扬州园林最大的特点便是与水交融,几乎是无水不建园,园林必依水。

眼前出现的这座依水而建的园林——徐园,在瘦西湖这个大家庭中,徐园属于晚辈,1915年建于清代桃花坞的旧址上,为祠祀辛亥革命时扬州军政长官徐宝山而建。

徐宝山原是仪征十二圩的盐民,从组织护盐的武装开始,发展成为地方军阀。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拥护孙中山建立共和的主张,并出兵扬州消灭清军,后来当上了淮南军政史,在扬州兴文化,办学校方面都很有建树。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诸位请看,门额上有“徐园”二字,“徐”为行楷,“园”为草书,这两个字是由晚清扬州名士吉亮工书写。

此人雅号为“风先生”,曾在徐宝山手下做幕僚,对徐宝山十分了解。

两种不同字体书写:

徐字为行楷,工整而苍劲,园字却是行草,潦草而飘逸。

虽说两字异体,却是相得益彰,妙韵天成,徐园两字奇书不仅是他和徐老虎相知一场的纪念,也为瘦西湖增添了一道人文风景,一则名人佳话。

步入园门,我们看到徐园虽为祠堂,却处处尽显江南园林小桥流水,清秀雅致的特点。

园中间一方荷塘,池水清水芙蓉,池畔嘉木扶疏。

立于池边观赏,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南宋诗人朱熹的诗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两只铁镬。

镬,是中国最古老的器具之一。

古人称,有足曰鼎,无足曰镬。

根据《铁镬碑记》记载,这是南北朝萧梁时期的遗物。

镬在中国文化史中曾经扮演过多种角色,它曾经是礼器、盛器、佛器、刑具。

在北方它还是消防工具。

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水患频繁,古人认为水中有恶龙作怪,铁可以用来镇龙,因此制做了这样的铁镬,每只重达三吨。

从科学角度上说,把它扣于靠近堤坝的湖底,洪水撞击在它的顶部,向四周散开,减缓了水流的冲击力,起到了保护堤坝的作用。

因此,镬在扬州是治水用具。

我们可知,早在1500年前,扬州的冶铁技术就已经相当的发达了!

徐园内的主厅即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听鹂馆”,过去是用来供奉徐宝山牌位的厅堂。

王安石有名句“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

黄鹂鸟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鸟类,它不仅鸣叫声悦耳动听,而且是春天鸣叫最早的鸟。

在古代,人们常常根据其叫声来判断春季播种的时间。

听鹂馆前有两副楹联:

“绿印苔痕留鹤篆;

春流花韵爱莺簧。

”这是同治年间状元陆润庠所书。

“江波蘸绿岸堪染;

山色迎人秀可餐”为三朝元老、九省疆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阮元所题。

在听鹂馆里面有一副楠木罩阁非常值得一看,它是一副楠木的雕刻,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看似整体,实为三块拼合,接缝处理得极为细腻,雕刻的图案为“松、竹、梅”岁寒三友,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

绕过听鹂馆,眼前呈现的是绿树红桥。

如果说,徐园作为“障景”手法,挡住游人的视线,使瘦西湖的景致“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此刻就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了。

走在小红桥上,举目西眺,眼前豁然开朗,扬州的标志性建筑——五亭桥跃入眼帘。

向东看,可看到清二十四景之一的“四桥烟雨”,此楼为乾隆年间黄园的一景,园主人为黄履暹(xian)。

在此登楼远眺,可同时看到南面的虹桥,北面的长春桥,西面的五亭桥和玉版桥,这四座桥的颜色、造型各不相同,特别是在烟雨濛濛之际,四座桥笼罩在雨丝烟雾之中,忽隐忽现,如彩虹一般,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极具缥缈之趣。

当年乾隆皇帝十分赏识,曾四次赐诗,并于1762年赐名“趣园”。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湖上最大的岛屿——小金山。

当年为迎奉皇帝到来,盐商开挖莲花埂新河,用开河的泥土及山石堆成了眼前的小金山。

山上遍植梅花,每当冬季梅香四溢,引得游人纷纷来此踏雪寻梅,故又称“梅岭春深”,为清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

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为密集的地方,扬州园林建筑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如今全都再现在这里,高低错落有致,每座建筑布局都很别致。

风亭翘然在小金山顶,吹台探向波光粼粼的湖中,月观在溶溶月色中伫立湖畔,琴室静静地依偎在杨柳岸边。

山上山下,方寸之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人有四句话概括小金山的布景“四面皆春水,中央拓草堂。

风亭踞高阜,月观转回廊。

在小金山门前,我们可以看到一对形态可人的石狮,歪头斜耳,憨态可掬,好像在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关于小金山,历史上记载着一个故事。

相传当年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与镇江金山寺的住持佛印和尚下棋,两人有言在先,如果苏东坡赢了,佛印和尚就把镇江的金山输给扬州;

如果佛印和尚赢了,苏东坡就把身上的玉带输给金山寺。

结果佛印和尚赢了苏东坡,所以这里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

”(玉局,是苏东坡的另一个代称)。

至今在镇江还留有苏东坡的玉带。

到了清代,一位曾在扬州担任过盐运御使的人,因看不惯扬州盐商的奢侈生活,曾写诗讥讽:

“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

”扬州人不服气,在堆砌此山时,专门取名叫小金山。

故此联之下联云:

“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

我们眼前有一块钟乳石,来自于广西溶洞,为花石纲遗物。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喜好书画,全国各地都搜集奇花异石运往汴京(开封)为其堆造万岁山(史书上叫艮岳)。

在大运河上运输过程中,由于浙西爆发了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因此运输中断,花石纲的石头也就遗落于扬州。

这块钟乳石,犹如一个天然的盆景,体现了盆景艺术的“以小见大”,出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特点。

(古代十船为一纲,故称花石纲。

这方石头记录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史,这个知识点要懂,但平时不一定讲,有高层次的游客可讲)。

来到瘦西湖,看了小金山,许多人觉得扬州人很谦虚。

因为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

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

扬州前国画院老院长李亚如先生为此特地撰了一副对联:

“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

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这幅对联妙在一个“借”字,我们借了杭州的西湖的一角,但是瘦得苗条,只移了镇江的金山的半点,却小得灵巧。

所以,妙就妙在这“瘦”和“小”上。

其实这体现的是扬州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我们扬州不仅有瘦西湖,小金山,城里还有小秦淮,小盘谷等等。

现在我们参观的这个园中园是瘦西湖的一个精华部分,它叫“静观”。

园林有大有小,“大园宜动观,小园宜静观”。

扬州自古人文荟萃,琴棋书画被誉为四大高雅艺术,是古代文人高品位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追求人生宁静致远的依托。

琴棋书画,以琴为首,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琴室”,室内设有茶饮服务及茶道琴艺表演。

花月春风玉人箫,游人在此,品茗听琴,拂尘歇心,屋后梅岭春深,门前烟波画船,正应了唐代大诗人元稹诗中境界:

“梅下红衣玉蕊怜,一池春水一池烟,青禽羡我山居客,半是茶人半是仙。

”琴室背倚小金山,门对瘦西湖,使人想到高山流水谢知音的动人故事,若静静地坐在厅中,您自然会感受到那清悠的琴声,如流水一般涤荡着人们的心灵。

步入“静观”才发现,这里真的静。

地上布满绿苔,让人起了叶绍翁的那首《游园不值》:

“应怜跂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墙,这堵粉墙,挡住了园外的喧嚣,但并未阻隔风景,透过花窗,“似隔非隔,隔而不断”,给人一种“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感觉。

这段花墙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是一条笔直的墙,而是曲曲折折的,大家看它像什么呢?

太像中国古代文人手中半打开的那把折扇。

这样的设计,就赋予了这个园子浓郁的书香之气。

庭院里种植着四时花卉:

春有牡丹芍药;

夏有枇杷硕果;

秋有三秋桂子;

冬有蜡梅芬芳。

眼前我们看到的都是上百年的桂花树,桂花属于“木樨”科,因此这个书屋,称为“木樨书屋”。

现在我们参观的地方是当年园主人用来下棋的“棋室”,这里有一副即兴联,据说是宋代两位名家苏东坡、黄庭坚在松下“对弈”,恰巧一枚松子掉落在棋盘之上,苏东坡即兴说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环顾四周,看到远处水边有一老翁钓鱼,应对道: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这幅场景,既为棋室点题,也道出了文人在扬州生活的惬意。

在棋室里面有两块棋盘,它们是清代由苏州府督造进贡的“金砖”,后被刻成了棋盘,闲暇之余,不妨来此下上一盘。

在棋室中特别请大家看的是陈列在两旁的一对青花瓷屏风,它是清代初期由江西景德镇烧制,进贡给皇宫的贡品,后流落天津。

文革之前,时任扬州市市长的钱辰方先生以政府名义从天津购得,完整的保存至今。

可以看到,在烧制中它注意了颜色的变化,有深有浅,立体感极强。

同时,在细节之处,如瓦砾、砖块、石纹及树木等,都极为清晰可辨,无一丝模糊。

如今,它作为国家级的文物,成为了瘦西湖的镇园之宝。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当我们看过了琴、棋、书,似乎接下来的自然是“画室”了,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月观”。

中国的文学讲究虚实结合,作画更是强调“笔不到意到”,在此将月观暗寓,也点出了月观作为画室的文学意境。

“月观”确实也是赏月佳处,反过来就读作“观月”。

赏月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钟爱,扬州的月色非常有名,早在唐代诗人徐凝在诗中写到: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为扬州赢得了月亮城的美誉。

月观这组建筑坐西朝东,并且临水而建,因此每当皓月东升,天上水中,双月交辉。

正如郑板桥所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月光洒下,遍地如水。

扬州这一带没有山,小金山也是人工堆叠的,但天上重叠的云彩,倒映在水面之上,仿佛满天的山峦尽收眼底。

这样一来,将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有限的是园林空间,无限的是意境之美!

在月观中还陈列着一套被誉为是“中国湖上园林家具之最”的红木家具,这套家具做工精良,家具上雕刻的内容也与赏月有关,如莲蓬、鸳鸯、青蛙等等。

特别是周围的太师椅,椅背上圆形的大理石,代表一轮圆月,扶手是藕节,莲藕也是中秋佳节的时令佳品。

您若有兴致,不妨秋天来到这里感受一下“溶溶月色,瑟瑟琴声。

静抚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的意境之美。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湖上草堂”。

堂中匾额上隶书“湖上草堂”四字,为清代嘉庆年间扬州知府伊秉绶所书。

伊秉绶曾作为扬州知府,文采风流,扬州人将其与在扬州理过政的宋代文章太守欧阳修、苏东坡并称“三贤”。

伊秉绶隶书特点很是明显:

一是拙,不重波挑;

二是厚,笔画厚实;

三是满,字皆布满方格,且有“口”字结构的部分均特大,如口笑大开一般,匾中“湖”“堂”二字即是。

堂前植有两株百年紫薇。

湖上草堂坐东朝西,这里水面极为开阔,放眼望去,湖山如画,远处的五亭桥、白塔构在红桃绿柳间形成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景叫“枯木逢春”,可称为是一个树木盆景。

中国的盆景因地域及风格不同分为五大传统流派:

苏派、川派、扬派、岭南派、海派。

我们看到的这一树桩为唐代银杏,已有千年历史,建国初期遭遇雷击,落下这一树桩,后人经过构思,移至这里,在其后栽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攀附其上,若值夏日,开出橘红色喇叭花,远远看去,以为树又活了,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

故取名为“枯木逢春”。

现在看到的厅馆是“绿荫馆”。

馆中悬挂一匾,上书“绿筱沦涟”四个字,这里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

绿荫馆三字为刘海粟所写,堂前联文“四面绿荫少红日,;

三更画船穿藕花”为刘海粟夫人夏伊乔所书,两者相对照,一柔一刚,一重韵,一尚势,各有千秋。

下面,我们沿着这条长渚,往前便是吹台了。

当年,乾隆皇帝泛舟于此,为了增添皇帝的游湖兴致,文人雅士于此吹箫抚琴,演奏江南丝竹,故称“吹台”。

后因乾隆在此钓过鱼,又名“钓鱼台”。

当年,乾隆皇帝泛舟于此,为增添皇帝的游湖兴致,文人雅士于此吹箫抚琴,演奏江南丝竹,故称“吹台”。

后因传说乾隆在此钓过鱼,又名“钓鱼台”。

相传乾隆有一次行舟于此,来了钓鱼的雅兴,便在此垂钓。

皇帝半晌没钓着鱼,便问周围陪侍官员:

“众位爱卿,为何没鱼上我的钩啊?

”纪晓岚凑上前去回话: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皇上只钓龙”。

皇上于是得以释怀。

可是话音刚落,有鱼咬钩了,乾隆皇帝把钩拎起来,还真钓上来一条鱼。

这下问题来了,皇帝钓上来的是什么鱼,要么此鱼不凡,要么,我不是真龙天子。

纪晓岚一看,乾隆皇帝钓上的这是一条鲤鱼,他心里有底了。

你千万别把这个鲤鱼跟鲤鱼跳龙门联系起来,不是这么解释的。

大家见过鲤鱼吗?

鲤鱼就是那种长胡须的鱼。

鲤鱼为什么长胡须?

因为鲤鱼的听觉不好,它是靠胡须感觉水中世界,所以扬州人把鲤鱼叫做“聋鱼”。

纪晓岚是见多识广的人,一看就说“恭喜皇上钓了一条龙鱼”。

皇上以为是纪晓岚编出来的,就问旁边扬州的陪同官员:

这真是龙鱼吗?

扬州的官员连声说:

|恭喜皇上!

是龙鱼,是龙鱼。

在这里“龙”和“聋”两个同音字,化解了一场尴尬。

(史料依据: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

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纪昀伴驾南巡。

这个传说还有不同版本,但大同小异,说的都是乾隆在此钓鱼的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艺术家刘海粟游览到此,听了传说之后,欣然题名“钓鱼台”。

扬州园林中的亭台轻盈而空灵,随处可见。

而我们眼前的钓鱼台虽然名为“台”,实则是一座湖心亭。

而且是一座有着独特审美价值和极高功能价值的亭。

从建筑审美的角度,你看它黄墙青瓦,飞角重檐,方圆相间,玲珑剔透,无论四时朝暮,永远静静独立于阴晴雨雪之中、四围烟波之际,聘婷俏丽,楚楚可人。

从建筑功能的角度,完美演绎了明代造园大师计成提出的“巧于因借”的理论,堪称是中国造园艺术中借景手法的经典样本。

吹台首先注重选址,让自己位于瘦西湖几大标志性景点集中荟萃的聚焦点上,虽三面环水,却在临水墙体上设计开凿了门窗合一的月洞,形成四面通透,视界空灵的效果,让人们不仅得以四面环赏瘦西湖全景,而且从特定的角度,可将横卧波光如莲花出水的五亭桥、高耸云天似华表庄严的白塔同时定格在同一画面上。

形成一幅美不胜收的“三星拱照”图。

陈从周先生在《瘦西湖漫谈》中说到:

“从钓鱼台两圆拱门远眺,白塔与五亭桥正分别逗入两圆门中,构成了极空灵的一幅图画。

每一个到过瘦西湖的,在有意无意中见到这种情景,感到有但可意味不可言传的妙境。

这种手法,在园林建筑上称为‘借景’,是我国造园艺术上最优秀巧妙手法之一。

小金山这个区域景点密集,布局紧凑,这里有朱自清称为“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风亭;

有赏月最美处月观;

有借景最妙处吹台;

有树木最奇处枯木逢春,再加上名家书法,参天古木,确实是湖上园林的精华之区。

难怪古人说:

“扬州好,入画小金山。

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

现在我们大家前面看到的就是扬州的市花之一——琼花。

名园必有佳树,在扬州众多名花佳树中,琼花最富有特色。

提起琼花,历史上有很多文人赞赏过它,当年韩琦说: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

”欧阳修为了观赏琼花,曾建造无双亭,写下“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的佳句。

野史上一直有隋炀帝为了观赏琼花而开凿运河的传说。

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琼花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花木,始见于北宋王禹偁《后土庙琼花》中:

“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是何木也。

”得到王禹偁、韩琦、欧阳修三位太守的青睐,可见这举世无双的琼花的魅力之深。

古琼花兴于北宋,绝于南宋末年。

与隋炀帝没有什么关系。

如今的琼花为古琼花的变种,俗称聚八仙,花如玉盘,周围是八朵五瓣的白色不孕花,中为可孕花。

琼花的花期很短,仅十天左右,于每年四月中下旬开放,也就是我们说“烟花三月”之际。

因此欢迎大家来年烟花三月再下扬州,来一睹举世无双——扬州琼花的魅力。

(如是四五月间,此句不说。

漫步在瘦西湖畔,您可以感受到,瘦西湖与杭州西湖的差别,不仅是一字之差,杭州西湖真山真水,气势不凡,如同一部电影大片;

扬州瘦西湖则像一部电视连续剧,剧情慢慢展开。

眼前的风景被誉为是扬州的城市名片,五亭桥、白塔、凫庄相互辉映,相映成趣!

在五亭桥和白塔之间的这组建筑,叫“凫庄”。

建于1921年,是扬州乡绅陈臣朔的别墅。

他把真实山水的精华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虽比五亭桥、白塔晚建百余年,但却能和它们融为一体,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

在凫庄可以随时闻到水的气息,聆听到水的声音。

凫庄之胜在环于水而又凫于水,反映出当时的园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这里有平台雕栏,可以露天而坐,凭水而眺。

西侧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于此仰视桥亭之美,俯视游鱼之乐。

它建在这里,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高大雄伟,又衬托了白塔的亭亭玉立。

“维扬多水,素以桥胜”,扬州水多,桥也多。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扬州最富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五亭桥。

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

“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了。

”它被誉为是中国亭桥结合的典范。

它建于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期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曾写到:

“河面较宽,南北跨莲花桥。

桥门通八面,桥面设五亭,扬人呼为四盘一暖锅”。

您看它上置五亭,飞檐翘角,悬挂风铃,突出了江南之秀;

而桥基却像北方城墙,厚重工稳,体现了北方之雄。

南秀北雄,在这座桥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折射出扬州本身的地域文化特征--南北兼容。

郁达夫曾在《扬州旧梦寄语堂》中这样写道:

“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却完全荟萃在这一座桥上,这五个亭上。

”因五亭桥最早建于莲花埂之上,五亭相聚,形似一朵并蒂盛开的莲花,故又称“莲花桥”。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五亭桥的魅力,还有一处,便在它的桥孔,细一数,有十五个!

在李斗著的《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月满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恍漾。

”如适逢中秋之夜,十五个桥洞,洞洞相通,洞洞衔月,这样的景致自然折服了无数的文人墨客。

欢迎大家届时前来切身体会明月当空,无遮无拦,碧水映月,玉盘成双的美景。

五亭桥很美,它独特的桥亭一体的构造常常是摄影取景的最佳选择。

五亭桥宜远观,宜近赏,更宜登桥四望。

向东,可见郁郁葱葱的小金山,河水如带,左右萦绕,山下有平桥卧波,山上有高亭向风,若有晨雾氤氲于山间,定会使人疑是琼岛仙境。

向南,则见莲性寺和白塔格外引人注目。

向西,则是望春楼和熙春台,这一楼一台,临水而筑,上有碧瓦朱甍,下有衣香人影,若有落霞的映衬,天上人间,怡然入画。

向北,则见蜀冈横卧,青翠如障,平山堂、栖灵塔、观音山诸多历史名胜。

自西向东,是你走进了千年历史,还是千年历史簇拥着你?

五亭桥上的四望,仅是扬州园林移目换景,人移景随的一则实例。

走进瘦西湖长卷风景画中的每一位游人,都可体会到:

瘦西湖中的此类实例,其实是随处皆是。

现在看到的白塔始建于乾隆前期,重修于1784年。

白塔作为藏传佛教的象征,也被称为喇嘛塔。

关于它的出现,在我们扬州民间一直流传“一夜造塔”的故事。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南巡到扬州时,看到盐商所建的五亭桥,感慨这里的景色很像北京北海的“琼岛春荫”,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盐商为博龙心,便连夜用盐包堆了一座白塔。

第二天,皇帝游湖时恰巧天公作美,下了茫茫大雾,皇帝坐在龙舟上远远看去,隐隐约约确有白塔一座,不由得连声感慨:

“盐商之财力伟哉!

”一夜造塔的故事显然夸张,但瘦西湖白塔是奉旨而建,应该属实。

因为此处的莲性寺并非喇嘛宗,而是净土宗。

白塔对于瘦西湖整体景观而言,它使瘦西湖的天际轮郭线有了变化与起伏。

瘦西湖白塔与北京北海的白培形体小了很多。

这正是造园者高妙的匠心。

北方粗犷,南方秀美,这白塔也“入乡随俗”了。

“名园依绿水,仙塔俪云庄”。

这里有一处园林,叫做“白塔晴云”,始建于1757年,作为清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是因为和白塔遥遥相对而得名。

泛舟于瘦西湖上,放眼四周,眼宽景稠。

幅幅画面自然清晰,在于其周围没有任何视觉的污染。

瘦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湖上园林,今天已地处扬州城中心位置,但只要游人进入景区后,视野之中便不会出现一座现代化的高楼,这在全国众多的风景区中是十分罕见的。

多年以来,扬州人民不仅重视发掘景区内丰富的历史遗存,更注重保护园林与自然风光的协调统一,并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方法,力求做到让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完美辉映。

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眼看许多城市高楼林立,而瘦西湖几十年来却能保持景区周围天际线不变。

走进瘦西湖,你看到的是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天地之间是我们广大的游客。

这就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园林美学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瘦西湖上放眼四周,幅幅画面自然清晰,中国的造园讲究“画意”,往往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手法来建造园林,下面,我们即将看到是因唐诗宋词而闻名遐迩的二十四桥景区。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代大诗人杜牧将这里的景致描绘的如此浪漫,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