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西洋参栽培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9325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西洋参栽培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整理西洋参栽培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整理西洋参栽培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整理西洋参栽培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整理西洋参栽培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西洋参栽培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整理西洋参栽培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西洋参栽培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西洋参栽培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土壤

野生参多生长在阔叶林下山坡地,常靠近水沟、溪流。

土壤为森林灰棕壤,富含腐殖质,微酸性,PH值5.5~6.5,疏松、湿润、透气、排水良好,土壤比较肥沃。

三、栽培方法

(一)选地

参场、参地的选择应考虑与西洋参原产地生态环境相似,符合国家GAP要求相应的空气、土壤、灌溉水等质量标准。

从我市留坝、宁强、南郑等县多年的实践证明,秦巴山区的参地应选择在海拔900~1700米,周围是阔叶林或杂灌林木,坡度小于25度,东北向早晚阳坡的林缘生地、二荒地、或农田,要求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土壤疏松利水,呈微酸性,周围有水源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过于粘重的黄泥、灰泡土、稻田或河砂、滩砂砾土,以及前茬作物为马铃薯、红薯、茄子、辣椒、松苗地等不宜选用。

在选择参地生态环境、土质等的同时,还应考虑交通,土地连片,管理方便,种植户的文化知识水平等相关条件。

(二)整地

整地是在选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适合西洋参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

因此,参地应在种参前一年伏天选定,实行隔年休闲整地栽参。

这样可通过伏天深翻、冬冻、春耕翻压绿肥等反复翻犁晒垡,彻底清除杂草,石块树根,改善土壤结构,蓄积雨水,消除病虫、草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创造适于种苗发芽出土,及参根生长的土壤条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发生,提高保苗率,提高产量和质量。

结合夏末最后一次翻犁施足底肥,施肥应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依据西洋参营养特点和需肥能力,坚持使用有机肥,保持土壤有机质的平衡和不断更新。

施肥量为亩施腐殖土50m3左右(土壤肥沃可少施,反之多施)、骨粉100公斤、油渣200公斤、腐熟过筛农家肥200担,翻入土中,充分混匀耙平。

不宜用纯腐殖质土或砂性过大的土壤种参,以免形成大量的边条参形。

(三)做畦及参畦消毒处理

西洋参采用高畦栽培,将选好的参地整平耙细后,按要求规格做成参畦毛坯。

参畦一般应做成东西走向(也可因地制宜),利于排水、采光。

参畦宽120~140cm、高20~40cm,作业道50~60cm,畦面长度一般小于20m,或根据播、栽和阴棚棚式、地形而定。

播栽前应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与杀虫处理,达到控制或消灭病虫源的目的。

配方药剂:

1、50%多菌灵和70%代森锰锌各10~15克,95%敌百虫4克;

2、70%代森锰锌10~20克和敌克松5~8克,95%敌百虫4克;

3、50%多菌灵10-15克和乙磷铝10~15克,95%敌百虫4克。

以上三种配方可任选一种,为每平方米剂量与10cm表土混匀后,将播种畦做成平面,移栽畦做成龟背形,畦边拍成自然斜面,参地四周应开挖排水沟与畦沟连通成网,坡地参园还要开挖人字形排洪沟。

参园四周架设简易竹篱墙(不影响通风),以防畜、兽入园危害。

(四)播种

1、播种时间:

西洋参早春和冬季均可播种。

春播宜于2-3月上旬,土壤解冻时进行,冬播宜于10月~11月上旬,土壤结冻前进行。

不进行人工催芽的贮藏种子或“生种”可于当年冬播或第二年五月播种。

2、播种方法:

播种采用点播,可节省种子,使种子分布均匀,覆土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便于管理。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药剂消毒处理,播种密度为10×

5cm、8×

7cm为宜,播种深度2.5~3cm,用种量5~6公斤/亩。

点播采用下种耙(播种器)在畦面上压孔点播,下种耙的木板为3cm厚、100~140cm长(按畦面宽而定)、20cm宽(按行距大小而定),板上钉两排竹钉,行距10cm、钉距5cm、钉长2.5—3cm(见图1)。

 

西洋参点播下种耙示意图

(一)

播种时,两人握住下种耙的两端在畦面上顺次压下,即成等距等深的点播孔穴,每穴播种一粒,播完一畦后及时覆盖0.5~1cm过筛拌药的配合土盖种。

用播种板平面,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整理畦边、畦沟。

畦面盖消毒后的长草,撒土压草保墒。

配合土配方:

1份畦土,1份腐熟农家肥(均过筛),喷70%代森锰锌800倍液,使其湿润、混合均匀即可。

种子消毒:

播前种子必须进行药剂消毒处理,按每天播种量筛出种子,用2.5%适乐时5-10倍(即适乐时10毫升加水50-100毫升拌种2.5公斤)于播种前混拌稍晾即可播种。

(五)移栽

1、移栽时期:

移栽分冬栽和春栽,冬栽即冬季土壤结冻前的10月下旬—11月上旬、春栽即春季土壤解冻后的2—3月。

冬栽宜晚,春栽宜早。

一般采用二年生苗进行移栽。

2、移栽密度:

根据移栽苗重量分大、中、小三级,密度分别为20×

15cm、20~18×

12cm、15×

7~8cm、20×

7~8cm、为宜。

3、移栽原则:

移栽苗要坚持边挖边选,随挖随栽,分型分级,按级分片的栽培原则。

移栽定植前应对种苗进行药剂处理,用70%的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浸泡2-6小时,或600倍多菌灵,或乙磷铝1000倍液,浸泡参苗2-6小时,捞出沥水至表面无水即可移栽,也可用2.5%适乐时50-100倍液蘸根。

移栽采用斜栽法:

在畦面上横向开沟,斜栽。

保持种根与畦面成30~45°

角,芽苞距畦面等高,盖土3~5cm,每沟在参畦中部摆好苗,参根要舒展,参须要分开,栽完一行开第二沟,将土覆在第一沟上为盖土,一畦栽完,用板轻拍轻压畦面,使种根与土壤紧密接触。

全地栽完,挖好排水沟,清理作业道,将土起到畦面上,呈龟背形,畦面用杀菌处理的草进行覆盖。

(六)搭荫棚和防雨棚

1、搭荫棚

〈1〉棚形:

西洋参属典型的阴性植物,喜斜射,散射光,因此人工栽培必须搭遮荫棚,透光度以20~25%为宜,棚式有单斜棚、人字棚、平顶棚、改良平顶棚和孤形棚五种(见图2)

(图2 ①)

(图2 ②)

棚高1.6~2.2米,因棚式而定,单斜棚是一棚一畦;

适用于低海拔林下,或环境较湿的参园。

屋脊棚(人字棚)是一棚两畦;

适于林下阴湿的参地和房前屋后的小块参地。

大平棚和改良式平棚是一棚多畦,适宜于大块参地,省材好施工,便于管理。

〈2〉棚材

①传统的棚材,棚架是以竹、木为主,不仅用量大,成本高,而且难以控制和达到参苗所需的适宜光照,并对生态环境和天然林保护不利。

②遮阳网棚:

近年来留坝县已示范、推广了棚柱为水泥柱,横杆用8~10号铁丝,棚材为尼龙网的遮荫棚。

它具有便于架设,降低成本,改善棚下生态条件,透光均匀,通风良好,湿度变化比较平稳,参苗生长整齐健壮,发病较轻,保苗率高等优点,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2、架设防雨棚

防雨棚是减湿防病保苗的关键技术措施。

架设活动式防雨棚,在大雨、连阴雨时可下膜防雨,在雨后天晴揭膜散湿,纳露采光,久旱逢雨可淋雨,人为调控参棚下空气和土壤温湿度,保证西洋参的正常生长发育。

防雨棚架设在阴棚下面,一畦一棚,架设时间在4月底,春雨转梅雨之前。

棚材用木竹棍和塑料薄膜,防雨棚有单斜棚和八字棚等。

单斜棚适宜于1100米以下的低海地区,以利通风,降低棚内温度,八字棚适宜于11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便于作业。

制做方法:

用小竹竿将根端固定在排水行的柱架上,距参畦高70-90cm,另一端固定在人行道柱架顶端横杆上,每隔30cm一根竹子,成一平面,然后将塑料薄膜固定在竹架上,竹杆要一上一下固定薄膜。

按相同方向架设为单斜棚,二棚高端固定在同一畦沟棚架顶端即为八字棚。

四、田间管理

(一)减薄盖草,参园消毒

在3月中旬,西洋参种子或参根越冬芽萌动前,应将畦面防寒保墒盖草减薄,提升土温。

出苗后将盖草全部去掉,运出参园集中烧毁,进行清园,并及时用1%硫酸铜或多菌灵500倍液等药剂进行1-2次参园消毒,药剂喷洒除参床外还应喷洒作业道、地坎、参园四周、竹篱,减少和消灭越冬菌源。

结合春季松土,覆盖新的盖草,以防寒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夏季降低地温抑制杂草生长等。

(二)加减棚帘调光温

西洋参在春、夏、秋三季节对透光度和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其需光、需温特点,因时而宜,在参棚上加盖树枝、竹梢,挂帘等进行光照和温度调节,以促进参苗健壮生长,提高结实率。

(三)水份调控

依据西洋参的需水规律,充分利用活动式防雨棚和参园排水系统,在连阴雨、暴雨时及时防雨排水,雨后若土壤湿度过大应及时卷膜,去掉围帘通风散湿。

春旱、伏旱要在早晚及时补水或淋小雨,也可在畦面加盖碎草1~2厘米厚,以保墒防旱等。

同时,还应及时检查修补防雨棚,防止雨水漏入参畦,形成局部渍水造成湿害并因湿害引发病害的流行。

(四)拔草扶苗

参园杂草应坚持拔早、拔小、拔了,保持无兔丝子等杂草的危害,三、四年参畦边植株易被挤倒,应在床边打木桩、绑竹棍培土扶苗。

(五)追肥

西洋参生长周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期长,对营养需求量大,易出现脱肥、缺肥现象,应及时进行追肥,满足西洋参对肥料的要求。

展叶初期,是西洋参追肥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此期追肥对茎叶生长、开花结果特别重要,追肥办法:

即在出苗后半月结合松土除草(一年生苗及移栽苗外),沟施有机复合肥料,每平方米施腐熟过筛饼肥或圈肥0.5公斤,盖土、灌水、盖草。

三、四年生留种田的蕾期、开花期各喷施一次0.01%硼酸,以促进授粉和提高结实率。

(六)疏花疏果

对二年生和非留种田的三、四年生参园,在花梗长到1~2cm时选晴天摘除花果、花蕾,以免消耗植株的营养,保证根部营养的吸收。

三、四年留种田摘除花序中部小花,进行疏花,以集中营养,促进结实率,提高种子千粒重,培育优质种子。

疏花疏果后应及时喷洒农药,防止病从“口”入。

疏下的花蕾果实干后作茶饮用,有较高的滋补作用。

(七)防洪排涝

雨季到来之前应整修人字形排洪沟,清理排水畦沟,保证参园能及时行洪、排水、降低参园湿度。

(八)及时采摘种子

西洋参果实油绿色转为紫色,再转为鲜红色时,即可采收留种。

采种应成熟一批,采收一批,以保证种子质量。

海拔过高,种子成熟较晚的,不宜留作种用。

(九)种子处理

采收后的种子根据不同播种时间安排,采取相应的种子处理方法。

主要方法是:

1、沙藏变温处理:

在种源缺乏时采用,现基本不用这种方法,故省略介绍。

2、自然催芽处理:

自然催芽处理在生产上较沙藏变温处理推迟一年,但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后熟程度一致,出苗整齐。

具体方法是:

将收获的种子在脱净果肉后,用500倍代森锰锌或100~200ppm多抗霉素处理2小时后捞出沥水,与河沙混合(一份种子,三份湿河沙),装入编织袋中,并在房前屋后向阳利水地中挖一土坑,将参种袋埋入土壤中,上盖草防晒保湿,且每10~15天挖出检查一次,直至种胚完全成熟,取出播种。

此种方法一是要防止鼠害,二是每袋装种不宜过多,否则易造成损失。

3、直播处理:

此种方法与自然处理原理相同,在生产上仍然推迟一年,其具体方法是:

将采摘的参种(带果肉)按其播种规格直接播入参畦里,覆盖2~3cm药剂处理后的麦秸或茅草,让其在地里自然催芽处理。

此种方法要求:

(1)必须提前准备好参畦。

(2)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参畦水份,过干要及时补水以免种子失水时间长而造成损失。

(3)因种子在参地保留时间过长,要注意鸟、鼠危害。

(十)越冬期管理

冬季西洋参枯萎倒苗后,及时清除畦面的茎叶和病残组织,并喷洒抗菌农药,消灭减少越冬病原菌。

上冻前收膜下帘,将备好的防寒物盖畦,防寒保墒。

寒冷地区应增加防寒物厚度或利用旧农膜覆盖,防止冻害。

五、西洋参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随着西洋参栽培年限的增加,病害呈增长趋势,发生区域也在不断扩大,危害加重,给西洋参生产带来一定的制约。

因此,加强西洋参病虫害防治,对提高西洋参产量和质量,扩大基地规模,提高效益十分重要。

经调查,危害西洋参的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黑斑病等。

虫害有蝼蛄、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西洋参立枯病

发生规律:

是西洋参一年生苗期主要病害,一般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

发病温度范围较小,土温在12℃—16℃易发病。

在适宜温度条件,土壤湿度达到35%以上、土壤粘重、表土板结、排水不良、通风不畅的低洼地发病较为严重。

幼苗徒长,植株过密易发病。

发病期多在5-6月,发病部位在幼苗茎部,多半是在表土2~3cm土壤干湿交界处。

一般发病率在20~30%,严重的高达70~80%,甚至全园毁灭。

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

②土壤药剂处理:

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20克/m2,或70%代森锰锌10~20克,拌入表土中5~10cm。

③清除中心病株,发现病株立刻拔除,然后用多菌灵300倍液进行喷洒。

2、西洋参猝倒病

是西洋参一年生苗期主要病害,常与立枯病同时发生,发病部位在近地面的幼茎上,发病严重时造成成片倒伏死苗,当春季温度升至14~18℃,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

①关键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保持参床土质疏松,参床要注意排水,防治床土湿度过大。

提倡新垦地、隔年休闲地育苗。

②土壤消毒,播种前用70%敌克松5~8克/m2或代森锰锌10~20克拌入表土层中。

③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区用0.1硫酸铜溶液或0.1%代森锰锌药液泼浇或喷雾。

④幼苗发病后喷雾500~800倍代森锰锌或1000~1500倍液敌克松药液。

3、西洋参黑斑病

西洋参黑斑病又称西洋参叶斑病,是西洋参地上部分的主要病害。

发病率一般在20~30%,严重的参园高达90%以上,一般在6月初发生,7~8月份发病盛期,植株的茎叶、花梗、果实、种子、芦头均能受害,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5℃,高于30℃和低于10℃以下均不能患病,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随着气温上升而发病加重。

一般光照过弱,湿度大及高温高湿或遇上暴风雨流行极快。

9月份随着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减少,而逐渐停止蔓延。

黑斑病是多循环性病害,应抓住减少初侵染来源,调整参园气候温湿度。

①加强栽培管理、创造有利于西洋参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实行高畦深沟,做好通风降温;

及时搭设塑料防雨棚,防止参园淋雨,发现棚膜漏雨,应及时修补。

提倡活动式雨棚,在天气久旱逢雨时,可适当揭棚淋雨,增加空气和土壤的湿度。

晴朗的夜间,对栽培密度大的参园,可揭棚露苗。

②秋季自然倒苗后,应清扫畦面的茎叶和病残组织。

秋、春季要彻底清理参园及时用0.5~1%的硫酸铜液或800~1000倍代森锰锌喷洒床面,以杀灭病原菌。

③消灭和封闭发病中心,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剪除,并喷洒杀菌药剂进行消毒。

④药剂防病保苗,在发病期,间隔交替喷施多抗霉素200倍液,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可湿性杀毒矾300~400倍液,1:

1:

200倍波尔多液或乙磷铝400倍液等。

⑤种苗药剂处理:

对种子可用500倍代森锰锌

浸种12~24小时,参苗用500—800倍液浸苗12—24小时,要求将芽苞、芦头浸没药液中,以杀死芽苞上所带的病菌。

4、西洋参疫病

疫病又称湿腐病,主要危害二年生以上的参株,严重时会造成大量参苗死亡,每年6~8月份发病,当气温在17℃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达70%,土壤湿度在40%~50%左右,开始发病,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面积发生。

床土粘重、板结、土壤湿度过大,植株过密,再遇高温连雨天气发病猖獗,如不及时防治,引起全株感染病害,叶柄下垂,参根腐烂。

①雨季前做好田间排水,防治参棚漏雨,保持畦内通风良好。

②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处理病残株。

③及时拔除中心病株(连根),拿出棚外,集中烧埋,病穴及病根周围的土壤用2%硫酸铜液或0.5%高锰酸钾液进行消毒封闭。

④药剂防治:

雨季开始前每7~10天轮流喷洒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波尔多液1:

100~200倍,代森铵600~800倍液,乙磷铝400倍,或敌克松1000~1500倍。

5、西洋参锈腐病

西洋参锈腐病对1-4年生参苗的根、芽苞、芦头、果实等都能浸害的严重病害。

侵染来源比较复杂,病菌可由带病种苗、病根残体,带菌土壤、昆虫等传播,一般于5月初开始发病,6~7月为发病盛期,发病程度与土壤温度和雨量成正相关。

锈腐病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2℃。

土壤湿度大,排水、透气不良对参根生长发育不利,不及时防治,可引起根部腐烂,整株死亡。

①选择通风、灌水方便的砂壤地种参,参地实行隔年休闲轮作,播栽前严格做好土壤消毒。

②种子、参苗处理,用代森锰锌600倍液和乙磷铝1000倍的混合液浸泡12小时,或150~200倍多抗霉素浸泡12小时。

③加强栽培管理。

结合除草、精细疏松土壤、增加通气性:

多雨的地区和季节,应修畦提沟,雨棚防漏,创造西洋参最佳的生长发育环境,是控制锈腐病的关键。

6、西洋参白粉病

白粉病是危害西洋参花蕾和果实地上主要病害,以果实受害尤为严重,使果实停止生长,易脱落。

该病一般在6月开始发生,7~8月为发病盛期,9月下旬停止发病。

注重参棚通风透光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沟内积水,勤检查,发现病果花序及时剪除,携出棚外处理。

发病初期可用50%粉锈宁可湿性粉600~800倍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800~1000倍或代森铵8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2~3次即可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7、西洋参菌核病

发病期一般在4~6月(床土解冻后出苗时),6月份以后基本停止蔓延。

菌核病主要危害三年以上的参根,很少危害幼苗,菌核病侵染西洋参地下器官:

主根、越冬芽和地下茎等。

被害后内部组织软化、外部很快出现白色菌丝体,以后形成黑色的鼠粪状菌核,内部组织很快腐烂,只剩外皮。

地上植株萎蔫时,地下根部已溃烂。

此病蔓延迅速,从地上部难以识别。

该病在土壤低温多湿条件下易发生。

当土温达2℃以上即开始患病,6~8℃时发病重,超过15℃则根很快烂掉。

土壤湿度大、地温低、排水不良、透气性差的阴坡地或施氮肥过多易得此病。

①每年春季减薄盖草,清理参园,用1%硫酸铜溶液进行全面田间消毒。

②挖沟排水,避免晚秋和早春土壤湿度过大。

③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用生石灰或菌核利进行病穴消毒。

④播、栽前土壤消毒常用药剂为菌核利、多菌灵、多抗霉素。

(二)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虫害主要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稻绿蝽等,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喷灌,或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50~300毫升,结合灌水施入土中或加细土25~30公斤,拌成毒土施于床面,施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

或采用90%晶体敌百虫,或辛硫磷乳油等配毒饵进行诱杀。

另可于清晨、傍晚采用人工捕杀和在参园周围撒石灰阻隔,进行防治。

六、西洋参收获加工

(一)适时采挖

西洋参四年后易染病,所以大都确定在四年期收挖。

于寒露节前后(9月底至10月初),当参园有半数叶片变黄时及时采挖。

采挖过迟,参根呼吸作用使参根变轻,加工折干率低。

采挖时用钉耙细心进行,勿伤芽苞及参根,并抖净泥土,随即分等。

(二)烘干加工

采挖后的鲜参应及时加工,先冲洗干净参根上带的泥土。

要用水轻微冲洗保持自然色泽和横纹,凉2~3天,当参根由脆变软,表皮浮水干后,送入烘房。

烘房装置加温通风设备,最高45~50℃,最低常温30℃,相对湿度60%左右,温度由低到高,后由高到低反复进行烘干,烘至七八成干时,堆积盖物发汗1-2天,使参根中心部位水分慢慢达于表层,这时参根又由硬变软,再送进40℃条件下烘干24小时后,升至45℃,直至全干。

温度不能过高,湿度不能过大,以免参根断面变褐、抽勾走油、糖心。

温度也不能过低,否则不易干燥,断面变为青色,达不到优质参的标准。

温度适中参根收缩不多,色泽鲜亮,为天然土黄色,有西洋参的清香气味。

七、西洋参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关键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一)生育期与物候期

(2)环境的非使用价值。

环境的非使用价值(NUV)又称内在价值,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种物品的内在属性,它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

根据西洋参在一年中生长发育变化的情况,应划分为四个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指西洋参从种子发芽到地上茎停止生长。

该阶段地上器官的生长,前期主要消耗参根(或种子)贮藏的营养,同时生长出很多须根。

所以此阶段根重减轻,参根中空变软。

2、生殖器官生长发育阶段,从开花到果实红熟。

此时,地上绿色茎叶及绿色花果光合作用较强,须根大量吸收土壤中养分和水分,同化产物供花果生长的同时,也供根部生长和根顶部新芽的分化,根重开始增加。

3、贮藏根迅速增长阶段,从红果期到茎叶枯萎前,整个植株的营养输入根中,参根增重量最大。

(三)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分类4、贮藏根休眠阶段:

从茎叶枯萎,根部停止生长到下一年春,芽开始萌动。

该阶段须根大部分枯萎脱落,根中淀粉逐渐转化为糖,供芽及花序的分化发育,根重有所减少。

市场价格在有些情况下(如对市场物品)可以近似地衡量物品的价值,但不能准确度量一个物品的价值。

三者的关系为:

秦巴山区西洋参生活周期变化,可以明显的观察到七个物候期:

生苗期(3月底至4月中旬)、展叶期(4月中至5月中旬)、开花期(5月底至6月下旬)、绿果期(6月中至七月中旬)、红果期(7月下至8月中旬)、枯萎期(9月下至10月下旬)、冬眠期(10月下至翌年春季3月中旬)。

地上部一年的生育期180-210天左右(3月下旬至10月下旬),其中生殖生长期约80天左右(5月下旬至8月中旬)。

(二)西洋参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1、西洋参种胚具有胚后熟和长期休眠的特性,从种子采收到自然发芽需18个月,这期间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生产中为节省参地,对种子多采取自然催芽处理。

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2、承受阳光能力差。

西洋参属阴性植物,它不能在直射阳光下生长发育。

它只能承受夏季十分之三以下的光强。

因此栽培中要搭设遮荫棚,否则光照过强会烧灼叶片,促使植株提早枯萎,显著影响根的增重;

反之光太弱,同化作用差,也影响根的增重。

其次参根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温度为16-20℃,大于22℃则停止生长。

因此夏季高温季节的遮荫棚应加重遮阴,以降低参棚气温,防止土温过高。

既有利于茎叶同化作用,又能防止对参根生长的不良影响。

但在红果期后应及时去棚松土,增加土壤温度。

既由春入夏应增加遮阴,入秋之后减薄遮阴,冬季去掉遮阴,分段增减遮阴,满足西洋参生长发育对光照的合理利用,达到最佳生态和经济效益。

仍以森林为例,营养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