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8909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提高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提高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提高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提高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Word文档格式.docx

《提高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Word文档格式.docx

组内职务

TQC教育

接受QC教育288小时以上

制表:

邢栩炜日期:

2012年1月5日

二、选题理由

1、作业空间狭小作业不方便

随着动车的开行,高站台逐渐增加,特别是靠近高站台一侧作业空间狭小,桥梁护轨地段钢轨内侧桥上作业范围狭小及砼枕道岔岔后通长枕作业受限制较多,造成线桥作业受影响

2、作业难度大

桥隧轨道线路、高铁无碴线路、宽枕轨道结构、使用传统作业工具效率低下,作业时间较长,机具易超限,现场存在安全隐患

选择课题提高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

三、活动计划

邢栩炜日期:

四、现状调查

我们对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现状调查如下:

以线路改道作业为例:

5人在不同天窗点时间内完成改道作业情况如下:

天窗时间

(分)

30

40

50

计划数(处)

7

10

12

实际数(处)

4

6

8

完成率

57%

60%

66%

绘制柱状图:

2、对工务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开展现状调查,原因统计如下:

序号

原因类别

频数(次)

频率(%)

累计频率(%)

1

作业工具落后

41。

67

2

劳动强度大

83.34

3

人员素质不高

6.67

90。

01

作业标准不高

5.00

95。

5

劳动组织不到位

3.33

98.34

其他

1。

66

100

合计

120

根据调查表作排列图:

从排列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作业工具落后和劳动强度大占了83.34%,是导致工务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攻关活动必须解决的关键所在。

五、设定目标

1、本次活动目标为:

将工务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由66%提高至85%

做柱状图显示。

2.可行性分析

六、分析原因

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了原因,并采用关联图对作业工具落后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具体分析,确定了9个末端原因:

七、确定主要原因

要因确认表

末端原因

验证措施

确认方法

负责人

完成日期

论证结果

工作量大

2月1日在襄阳东站分2组进行作业试验,每组人员分别对相同数量的设备问题进行处理,均能完成,日常工作量安排符合定额要求

现场验证

刘灿

邢栩炜

2012。

2。

非要因

未研发改进工具

领导不重视,技术力量薄弱

调查、分析

刘宝申

成本紧张

由于加强成本控制,经费短缺,成本费用从2010年326万,2011年206万,至2012年167万不断缩减

高俊

2012.2.1

未发现合适工具

作业现场调研较少,主管人员创新意识不强

李生

2012.2.4

工具设计不合理

2月1至2月3在襄阳东、襄阳站、随州站高站台地段6处分别进行作业,发现现有作业工具均受到高站台一侧干扰,造成正常作业难度增大、安全隐患增加

现场测试

2.3

是要因

2月1至2月3在襄阳东、襄阳站、随州站高站台地段安排6组作业人员分别作业,工班长均能按照职工不同技能,合理安排岗位、劳力,完成作业项目

刘德军唐尚安

职工责任心不强

2月1日在襄阳东站安排2组作业人员,针对相同的设备问题进行作业,均能完成作业项目,达到要求

培训不足

2月1至2月5日,对全段2011年至2012年1月开展的各类脱产培训3425人次的培训试卷进行检查,未对狭小空间下的特殊作业方式、方法开展专题培训

唐尚安

刘敏

2.5

9

作业空间狭小

2009年10月动车开行后,我段高站台增加12处、更换道岔后通长枕132处,造成作业空间狭小处所增加

吴志强

通过对9条末端原因进行逐条确认,共确认了工具设计不合理、培训不足2个主要原因。

八、制定对策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时间

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作业工具的改进

通过改进现有作业工具,提高作业效率达到85%

组织技术人员现场调查、研究,结合狭小空间下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工具改进方案的设计

襄阳东站

2.5--2.19

刘灿

刘德军邢栩炜吴志强

2.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实验室

20—-2。

24

刘德军

3。

依据最佳方案研发新工具

2.25——3。

4.新工具现场使用测试、使用说明书制定

10—4。

邢栩炜吴志强唐尚安

5.新工具推广使用及培训

段电教室

4.11——4。

25

邢栩炜刘敏

现场调查、制作专题课件,开展专题培训

针对狭小空间下的作业方式方法开展专题培训,在4月底完成100名带班人员的培训任务

1.现场调查及跟班作业

5—-2。

19

刘敏

拍摄现场作业图片及视频,制作培训课件

办公室

2.5-—4.10

结合改进后的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日常作业标准、工具的使用维护等知识对带班人培训、考试

4.11-—4。

九、实施对策

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作业工具的改进

实施一、组织技术人员现场调查、研究,结合狭小空间下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工具改进方案的设计

1、根据我段襄阳东共有5组高站台的情况,2月5日小组成员分别安排2组作业人员使用现有工具进行作业,发现作业中靠近站台一侧由于工具过长,导致及站台内侧墙壁相互干扰,造成作业难度增大、安全隐患增加。

2月7日小组成员召开了头脑风暴会议,最后,根据收集到的意见,运用亲和图法整理出成果如下:

通过亲和图汇总,我们小组成员进行了认真分析,最后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解决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工具的问题,采用自主改进创新完成,研发新的作业工具,该工具要达到体积狭小,便于携带,要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要求及行业要求,同时职工要使用有效。

实施二、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亲和图,我小组决定从以下方案进行试验和分析。

方案1

试验分析

特点

分析结论

手动式工具

1、将现有工具进行切割,长度减少后,再次以高站台一侧作业进行2次试验;

优:

长度减少后,可在高站台一侧进行作业

缺点:

减少长度后,使用起来比较费劲,因为杠杆力臂距离过短,受力面减小,职工耗力,增加工作量

不采用

2、操作人员:

3人

3、操作时间:

手摇杠杆作业3分钟,拆、复扣件4分钟

4、试验后符合作业标准

试验时间:

2012年2月21日地点:

襄阳东站责任人:

刘德军

方案2

手动液压工具

1、利用液压起拨道器原理进行改进作业工具,主要是利用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的载荷通过往复运动形成一种压强后,推动活塞杆向前活动,从而达到作业效果

优:

作业省时,人员少,安全性能好,便于携带

有时出现回收慢情况

采用

2、操作人员:

2人

手摇杠杆作业2分钟,拆、复扣件4分钟

2012年2月24日地点:

根据2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后,小组成员确定了研制手动液压工具的最佳方案。

实施三、依据最佳方案研发新工具

根据确定的研制方案,我们再次进行研制方案对比:

测算分析

委托厂家研制

在襄阳市配件厂实地考察,委托其制造顶力能达到40Mpa,重量<9kg的工具

费用:

3600元

工期:

15天

重量、各部件尺寸均能按我们要求制作

成本高,工期长

2月25日地点:

襄阳市配件厂责任人:

小组人员在综合车间、襄阳东工区实地调研,对现使用的液压起拨道器进行了解,并决定利用其液压缸工作原理进行新工具的试验和分析

自主研制创新

选择大连机械配件厂小型液压泵进行试验,根据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的载荷形成种压力后,推动活塞杆向前运动,当液压泵冲击1次/1秒,活塞顶头伸长5mm,液压泵冲击20次/20秒,活塞顶伸长60mm,并进行作业

活塞杆900元

油缸660元

油箱269元

合计:

1820元

优点:

重量、各部件尺寸均能按要求制作,省时、体积小,重量轻,不易变形

缺点:

活塞速度需加快

3月7日地点:

综合车间责任人:

小组成员在研制便携式多功能液压改道器的过程中,利用液压缸及手柄操作的原理,主要参数及计算原理如下:

①主要参数

小组成员在研制便携式多功能液压改道器的过程中,利用液压缸及手柄操作的原理,主要参数及计算原理如下

②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的载荷计算

根据力矩传递通过液体实现的计量

P=F2/A2=F1/A1

F1,F2-大、小活塞作用力

A1,A2-大、小活塞作用面积

运动速度:

A1V1=A2V2V1=A2V2/A1=Q/A

V1,V2-大小活塞运动速度,Q-单位时间的流量

活塞面积一定,运动速度只及输入流量有关改变输入流量,实现无级调速。

液压泵工作缸最大压力40Mpa是通过计算和在试验压力试验所得的最大压力。

根据液压泵工作原理:

设定多用便携式液压改道器顶头最大顶压力的吨位。

根据活塞杆的直径和行程,求得柱塞泵直径和行程进油的容积及流量,通过往复运动形成一种压强,推动活塞杆向前顶动钢轨所产生的最大压强得出的数据是:

液压泵最大工作压力为40Mpa。

最后通过试验台设定压力后,调整溢流阀的最大压力不超过40Mpa。

实施四、新工具现场使用测试、使用说明书制定

1、现场测试:

针对3月7日研发后的便携式多功能改道工具,进行了现场测试.3月10日至4月10日,小组成员在襄阳东站5股道的高站台处共进行了10次测试,测试期间,小组成员严格检查该工具外部轮廓尺寸现场是否超出限界,机械性能是否可靠,故障率是否为零故障。

天窗时间(分)

改进前处理(处)

原作业效率

60%

66%

改进后处理(处)

11

作业效率

100%

90%

92%

课题目标完成情况

2、使用说明书制定:

⑴工具作业流程

⑵工具现场安装流程

将研发改进后的便携式液压改道器顶头处对准钢轨轨腰,

然后将油缸下部扣体对准扣件螺栓,安装牢固,

手柄压杆进行上下运动,利用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的载荷,推动活塞杆向前活动

当活塞杆已将顶头达到规定长度,将卸荷阀紧固后,可进行作业

作业完毕后,将牢固的卸荷伐松动,使得顶头回位

(3)使用维修注意事项

①在使用过程中,要检查各部位的阀门是否紧固,避免出现因阀门未紧固,造成作业标准、精度不高

②由于该工具小巧,便于携带,严禁作业时随意丢弃或人为损坏,做到机随人动

实施五、新工具推广使用及培训

小组成员在新工具多次试验后,由段组织各车间带班人在电教室进行推广使用及培训说明,并且对于已使用的新设备的工长进行现场咨询,工长表示非常喜欢新设备,强烈要求多配发该设备。

对策Ⅱ:

实施一、现场调查及跟班作业

根据推进措施实施时间安排,2月5日小组成员分别对安排2组作业人员使用现有工具作业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分别在2月5日、2月8日、2月11日、2月15日、2月19分别5次到达作业现场,并进行跟班,了解现有工具作业情况

实施二、拍摄现场作业图片及视频,制作培训课件

根据2月5日至19日5次跟班情况,小组成员进行了跟班图片拍摄,对狭小空间下各工区作业情况进行了拍照、摄像,随后于4月8日制作完成了总时长8个课时的培训课件。

实施三、结合改进后的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日常作业标准、工具的使用维护等知识对带班人培训、考试

十、检查效果

效果检查一、课题目标实现情况

我们QC小组在四个月的活动中,对各项对策措施逐一落实,根据,小组于3月10日至4月10日期间,进行了活动效果检查,下表是在襄阳东站40分钟天窗点内的作业情况跟班。

检查时间

3.1

13

3.14

17

3.28

4.1

4.5

4。

计划数

(处)

完成数

67%

70%

73%

82%

91%

90%

通过小组攻关,本次课题目标已由活动前的作业效率66%增加为92%,超过了设定85%的目标.

效果检查二、效益计算

1、自主研发成本

配件名称

单位

数量

金额(元)

顶头

80

活塞杆(进口弹力密封圈等)

900

油缸(代阀体)

660

拉杆总成

柱塞泵(单向阀)

180

手柄压杆(连接板、联接销、手柄套)

190

油箱(密封件)

260

手提把

溢流阀总成

卸荷阀(放油阀)总成

60

总计

2600

•我QC小组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多功能改道器成本低(2600元),体积小(60mm),重量轻(8。

5kg),符合便携的特点.

2、社会效益

目前我段在段内各线、桥共计107个工区推广《提高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这一QC成果,一个月来,共节约用工214人,同时降低了职工作业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

使用便携式多功能改道器,在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上有以下优势:

传统改道作业需3人配合完成,1人松、紧扣件,1人使用改道器进行改道,1人使用量具检查几何尺寸,但该产品仅需1—2人,1人松、紧扣件后放置该产

品进行改道,改道过程中使用量具不受其影响,从而降低了作业人员的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

按照现有情况,各工务站段大约有80-100个班组,高站台随着动车的开行也将逐渐增多,在工务系统内推广价值极高。

3、技术效益

我小组研发的便携式多功能改道器在提高设备质量有以下优势:

适用于高站台、桥隧、砼枕道岔岔后线路等较为复杂的轨道结构,只要距离作业地段钢轨空间距离≥400mm均能使用,改变了以往这些地段不易改道作业造成线路轨距、方向超限的问题;

精度高,在使用过程中,能确保该设备不破坏线路高低、水平,能保证线路几何尺寸原始状态,减少重复作业。

该设备体积小,重量轻。

•4、其他效益

•通过本次QC活动,我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增强了小组全体成员的质量意识和科学观念,凝固了团队精神,提高了个人工作能力,为今后解决各种难题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活动前后自我评价雷达图

制表:

2012年4月25日

十一、制定巩固措施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们QC小组成员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

加强员工素质教育,理论和操作培训,使我们的每一员工都成为行业里手,业务精兵;

加大创新改造能力,为工务段生产经营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职工的工作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十二、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总结回顾

通过本次活动,小组成员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本次活动得到了段领导的肯定。

•通过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展所长,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

•增强了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提高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通过不断创新,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以认真总结分析,在原有的基础上是完全可以有所突破的。

2、下步打算

本次活动对线路狭小空间下作业效率提高明显,作业时间得到压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攻关结束后,我们小组将继续以攻克现场作业难题为目标,开展关于道岔岔心掉块问题的攻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