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霞山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霞山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即处于教育制度的核心位置。
5、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疏导
B、因材施教
C、导向性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解析】“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表现。
6、国家教育法规与地方教育法规的关系是()。
A、国家教育法规服从于地方法规
B、国家教育法规指导地方教育法规
C、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
D、国家教育法规与地方教育法规互不干涉
【解析】教育执法的原则之一是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
7、孟子说:
“人性本善良,万物皆备于我心”。
这句话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内外因交互作用论
【答案】B
【解析】孟子认为人本性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注重“内省”,这些品质就能得到健康
发展。
这是内发论的代表言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要求。
故选B。
8、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中,学校教育起()。
A、决定作用
B、重要作用
C、主导作用
D、核心作用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
导作用。
9、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班委会
B、开展班级活动
C、形成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D、确立了班级工作计划
【解析】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形成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间是()。
A、2006年
B、2000年
C、1996年
D、1986年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故选A。
11、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不怕见生人了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每天跑步
【解析】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将学习过的知识分门别类,并列出提纲,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解析】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
结构合理化。
列提纲就是一种常用的组织策略。
13、严格的等级性是()教育的显著特征。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社会
【解析】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对农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广大的农民过着饥寒交迫
的穷困生活,学校教育被地主阶级所垄断。
在我国分拣社会里,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官学具有鲜明的
等级性。
14、红丽去商场逛街,觉得一条连衣裙特别漂亮。
但最终没有买下它,回到家后红丽总是能够想起那条连衣
裙具体的样子来。
红丽的这种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
B、动作记忆
C、情绪记忆
D、逻辑记忆
【解析】形象记忆是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
红丽对连衣裙具体形象的记忆属于形象记忆。
故选
A。
1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主体性
B、创造性
C、连续性
D、长期性
【解析】主体性即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
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16、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予以评价的方法是()。
A、自陈量表法
B、主题统觉测验
C、罗夏克墨迹测验
D、句子完成法
【解析】自陈量表法是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
自
陈量表法是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予以评价。
自陈量表通常也称为人格量表。
17、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教育法》
C、《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1980年颁布的。
《教育法》是1995年颁布的。
《教师法》是1993
年颁布。
《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颁布的。
18、建立家长QQ群是班主任实现()角色的工作方法。
A、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B、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C、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D、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解析】建立家长QQ群是班主任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的角色的工作方法。
19、建立家长QQ群是班主任实现()角色的工作方法。
20、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A、班风、纪律、学生
B、教师、教学设备、学生
C、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D、教师、学生、纪律
【解析】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21、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考试每年进行()次。
A、一
B、二
C、三
D、四
【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条规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考
试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老师资格考试,每年进行一次。
22、校风、校训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它视为课程,它应属于()。
A、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
C、隐性课程
D、活动课程
【解析】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
“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2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最低应该由所属()责令限期改正。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解析】《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有四种情形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
门责令限期改正,题目所述是四种情形之一。
24、()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小学教育
B、学前教育
C、初中教育
D、义务教育
【解析】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
25、有守恒、思维可逆并达到了去自我中心是认知发展阶段的()。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在具体运算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
具体运算思维的特
点:
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26、在古代,“道”和“德”是两个概念,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期的()。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解析】道德二字连用,成为一个概念,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荀子不但将道和德连用,而且赋予了它较为
确定的意;
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和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27、下列不属于备课内容的是()。
A、复习
B、研究教材
C、了解学生
D、写课时计划
【解析】备课内容包括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法。
而不包含复习。
2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解析】传统教育重知识记忆和再现,而现代教学过程则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提倡创造性地解决问
题,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
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本质区别。
29、下面观点不符合建构主义思潮的是()。
A、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B、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C、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情感和健全人格
D、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
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
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
和
30、下列不属于备课内容的是()。
3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效性
【解析】教师任务的繁重和人才成长的周期性长的规律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个长期的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
树人”,培养一个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较长的周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因此,教师劳动具有
长效性的特点。
32、有的老师怕影响总体成绩,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侵犯了学生的()。
A、受教育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人身安全权
【解析】《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的权力,这是学
生在学校中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力。
3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A、高级教育
B、中级教育
C、初级教育
D、基础教育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
容。
34、能力在质上的差异表现为()。
A、结构差异
B、表现早晚
C、正态分布
D、晶体能力
【解析】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结构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其中能
力结构的差异是能力在质上的差异。
35、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A、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价值
D、教育现象
【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其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推动
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
36、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解析】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学生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
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
故
选C。
37、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具有不同性质和任务的学校为主体而形成的体系就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学校教育制度
D、教育目标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类学校的教育系统。
学制包括学前教育,小学、中学、
大学,各种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业余学校等。
学制中具体地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
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8、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B、教师教学用书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解析】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
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教材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书、补充读物、图表等),也可以是声像制品
(包括幻灯片、影视、磁盘、光盘等)。
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
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A项教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C项教材可以是学生学习的客体但
不是学生学习的目的。
39、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
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解析】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有:
深度加工材料;
有效运用记忆术;
进行组块化编码;
适当过度学习;
合理
进行复习;
明确记忆要求。
题干所述为深度加工的过程。
40、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是()。
A、动机过程
B、动作再现过程
C、保持过程
D、注意过程
【解析】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4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是由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
42、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冲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解析】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
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
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依据解答问题的有效性思考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
依
据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特征,可把人的性格分为辐合型和发散型。
4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包括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道德和()。
A、语言道德、交际道德、个人生活道德
B、语言道德、伦理道德、个人生活道德
C、交际道德、爱岗敬业、个人生活道德
D、语言道德、为人师表、交际道德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教师的语言道
德、教师的交际道德和教师的个人生活道德。
44、班集体的组织核心是()。
A、班主任
B、班干部
C、学生会干部
D、班长
【解析】班集体的组织核心是班干部,担负着整个班级的日常事务与领导工作,是组织、团结和凝聚全班同
学的重要力量。
45、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注重言传身教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教育
与保护相结合。
46、某学校通过开展多年的读书节活动,让师生充分受到读书的快乐,营造书香校园,该校着重建设的是
()。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习俗文化
【解析】学校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内师生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群体目标、治学态度,以及种种思想
意识,表现为学校人际关系、学校风气、学校传统及学校成员的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
学校开
展读书节活动展现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属于精神文化。
47、心理学上把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作为()。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个性心理特征
【解析】性格是指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48、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之日起
()日内完成调解。
A、30
B、40
C、50
D、60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
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完成调解。
49、王老师观察到,在若干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中,孙丽同学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
拿主意。
这说明孙丽的学习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冲动型
C、沉思型
D、场依存型
【解析】该同学思考问题时依赖环境、依赖外界,因此是场依存型的认知风格。
50、课程制定主要考虑的三方面因素是()。
A、社会发展、学科知识和受教育者
B、经济发展、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D、社会发展、学科知识和教育者
【解析】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1)社会需求: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学
科知识水平: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
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此外,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的因素。
51、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称为()。
A、经验课程
B、综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选修课程
【解析】A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B综合课程,是指
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C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
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
D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术取向和职业需要而自由
选择的课程。
52、某校的校训是“卓越立于全面,广博产生精专”。
这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A、开拓创新
B、全面发展
C、自主发展
D、因材施教
【解析】由“全面”“广博”等字眼可以看出该学校校训的意思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体现的是全面
发展的教育理念。
5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所包含的基本特点。
A、坚持全面发展
B、培养独立个性
C、坚持素质教育
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包括三点:
第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
二,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54、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这是()。
A、知觉理解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选择性
D、知觉恒常性
【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其中
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55、研究者想快速了解近年来国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动向,最便捷的办法是查阅()。
A、教育辞书
B、教育年鉴
C、原始性文献
D、综述性文献
【解析】只有教育年鉴有大量的各年份的数据。
56、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亚类()。
A、具体概念、定义性感念、规则、高级规则、辨别
B、辨别、定义性感念、具体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C、具体概念、规则、定义性感念、高级规则、辨别
D、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感念、规则、高级规则
【解析】加涅的智慧技能的学习即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解决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由低到高分为辨
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57、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解析】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等。
58、在其它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教育者的主导性
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C、教育目的
D、教育的方法
【解析】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是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9、具体规定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的是()。
A、学制
B、培养目标
C、教育方针
D、课程计划
【解析】学制是狭义的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目的、入学条件、修学年限以她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
60、“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这是贯彻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
A、连贯性
B、疏导性
C、一致性
D、导向性
【解析】贯彻德育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
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61、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解析】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