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别Word下载.docx
《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别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别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忍冬
2~3
上部3
下部1.5
黄白色或绿白色
密被短柔毛
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
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有毛
上部叶两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叶常平滑无毛
气清香,味淡、微苦
山银花
灰毡毛忍冬
3~4.5
上部2
下部1
绿棕色至黄白色
疏生毡毛
椭圆形无毛
三角形疏生毛
革质,下面
被极短糙毛,并散生暗桔黄色微腺毛,网脉明显隆起
气清香,味微苦、甘
红腺忍冬
2.5~4.5
0.8~2
黄白色至黄棕色
近无毛或
疏被毛
三角状披针形,有缘毛
混杂的叶片背面可见细小的黄色腺鳞
气香,味淡
华南忍冬
1.6~3.5
0.5~2
灰棕色或红棕色
密被灰白色毛
椭圆形有毛
披针形或卵状三角形,有毛
纸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
味淡,微苦
黄褐毛忍冬
1~3.4
1.5~2
浅黄棕色或黄棕色
密被黄色茸毛
倒卵状椭圆形无毛
条状披针形,有毛
纸质,上面
疏生短糙伏毛,中脉毛较密
气清香,味苦
(3)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显微结构存在差异:
见表3
金银花的显微结构:
腺毛多见两种,一种头部呈倒圆锥形,顶部平坦,侧面观约l0个~33个细胞,排成2~4层,直径48~108μm.腺柄2~5个细胞,长70~700μm;
另一种头部呈类圆形或扁圆形.侧面观约6~20个细胞,直径24~80μm。
腺柄2~4个细胞,长24~80μm。
单细胞非腺毛也有两种,一种厚壁,长约45~990μm,直径l4~37μm,壁厚5~l0μm,微具疣状突起,有的具角质螺纹;
另一种为薄壁非腺毛.极多,甚长.弯曲而皱缩。
花粉粒类球形,直径60~92μm,黄色,表面有细密短刺及圆颗粒状雕纹.具3个萌发孔沟。
山银花的显微结构:
包括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和黄褐毛忍冬。
灰毡毛忍冬:
腺毛较少,头部大多圆盘形,顶端平坦或微凹,侧面观约5~16细胞,直径37~228μm;
柄部2~5细胞,与头部相接处常为2~3细胞并列,长32~240μm,直径15~51μm。
厚壁非腺毛较多,单细胞,似角状,多数甚短,长21~240μm,体部直径8~19μm,壁厚3~10μm,表面微现疣状突起,有的可见螺纹,呈短角状者体部胞腔不明显;
基部稍扩大,似三角状。
草酸钙簇晶,偶见。
花粉粒,直径54~82μm。
红腺忍冬:
腺毛极多,头部盾形而大,顶面观约8~40细胞,侧面观约7~10细胞;
柄1~4细胞,极短,长5~56μm。
厚壁非腺毛长短悬殊,长38~1408μm,表面具细密疣状突起,有的胞腔内含草酸钙结晶。
华南忍冬:
腺毛较多,头部倒圆锥形或盘形,侧面观20~60(~100)细胞;
柄部2~4细胞,长50~176(~248)μm。
厚壁非腺毛,单细胞,长32~623(~848)μm,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有的具螺纹,边缘有波状角质隆起。
黄褐毛忍冬:
腺毛有两种类型:
一种较长大,头部倒圆锥形或倒卵形,侧面观约12~25细胞,柄部微弯曲,3~5(~6)细胞,长88~470μm;
另一种较短小,头部顶面观约4~10细胞,柄部2~5细胞,长24~130(~190)μm。
厚壁非腺毛平直或稍弯曲,长33~2000μm,表面疣状突起较稀,有的具菲薄横隔。
表3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显微结构比较
Table3microstructuredifferencebetweenLonicerajaponicaandLonicera
药材名
腺毛
非腺毛
草酸钙结晶
花粉粒
腺头分两种:
①倒圆锥形,顶端平坦,10~33个细胞。
②头部近圆形或扁圆形,4~20个细胞。
腺柄:
2-5个细胞。
由1~2细胞组成,分两种:
①长而平直稍弯曲,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
②短,有些具单或双螺旋。
薄壁细胞中含细小草酸钙簇晶,10~37μm
众多,黄色,球形或三角形,外壁有雕
纹,3个萌发孔沟。
较少。
腺头圆盘形,顶端平坦或微凹,侧面观5~16个细胞。
腺柄2~5个细胞,微具疣状突起,有的可见螺纹。
厚壁单细胞非腺毛长21~240μm,多数呈角状突起。
草酸钙簇晶较少,约15μm
类圆形,有三个萌发孔,表面有棒状突
起,并有细网纹,直径38~56μm
红腺忍冬
极多。
头部盾形而大,顶面观8~40细胞,侧面观7~10细胞。
腺柄1~4细胞,极短,长5~56μm,具细密疣状突起。
厚壁非腺毛极多,少数弯曲呈钩状,长短悬殊,长38~1408μm
有的胞腔内含草酸钙簇晶或砂晶,6~40μm
近球形,表面密集颗粒状及乳突状纹饰及较稀疏的刺
华南忍冬
较多。
头部倒圆锥形或盘形,侧面观20~100细胞。
柄部2~4细胞,长50~248μm,有微细疣状突起,有的具螺纹,边缘有波状角质隆起
厚壁非腺毛单细胞长32~848μm,表面具细疣状突起,有的具双或单螺纹。
毛茸足部周围的表皮细胞隆起。
草酸钙簇晶
6~43μm
近球形,内孔椭圆形,表面凹凸不平,有刺及稀少的颗粒,基部直径约1.2μm
分为两种:
①头部较长,头部倒圆锥形或倒卵形,侧面12~25细胞;
柄部微弯曲,3~6细胞,长88~470μm②较短小,头部顶面观4~10细胞,柄部2~5细胞,长24~130(190)μm。
疣状突起较稀,有的具菲薄横隔
厚壁非腺毛单胞长33~2000μm,直径10~24μm,壁厚
3~10μm,表面具较稀的疣状突起,有较密的单或双螺纹。
6~56μm
近球形、长球形或扁球形,具3孔沟,表面突起密集。
表面具均匀分布的小刺,刺间具网状纹理
(4)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
研究表明,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化学成分均可分为有机酸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皂苷类、环烯醚萜类等几大类。
有机酸类:
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绿原酸、异绿原酸、咖啡酸,其他有机酸还有肉豆蔻酸及棕榈酸。
绿原酸是由咖啡酸与奎尼酸组成的缩酚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
在波长327nm处有最大吸收,易溶于甲醇、乙醇,溶解于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可达4%,不稳定,容易水解;
异绿原酸为一混合物,主要有绿原酸(3-咖啡酰奎尼酸)、隐绿原酸(4-咖啡酰奎尼酸)、新绿原酸(5-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A(4,5-二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B(3,4-二咖啡酰奎尼酸)、异绿原酸C(3,5-二咖啡酰奎尼酸),其中以绿原酸(3-咖啡酰奎尼酸)和异绿原酸A(4,5-二咖啡酰奎尼酸)含量较大。
金银花中所含有机酸类成分
序号名称
序号名称
1绿原酸
2异绿原酸
3咖啡酸
4棕榈酸
5肉豆蔻酸
6原儿茶酸
7绿原酸甲酯
8绿原酸乙酯
9咖啡酸甲酯
104-咖啡酰奎尼酸甲酯
114-咖啡酰奎尼酸乙酯
123,5-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
133,5-二咖啡酰奎尼酸乙酯
143,5-二咖啡酰奎尼酸丁酯
153,4-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
163,4-二咖啡酰奎尼酸乙酯
175-阿魏酰奎尼酸甲酯
山银花中有机酸类成分
3新绿原酸
4咖啡酸
51-O-咖啡酰基奎宁酸
64-O-咖啡酰基奎宁酸
7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
8绿原酸甲酯
9灰毡毛忍冬素F
10灰毡毛忍冬素G
黄酮类:
金银花中目前鉴定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木犀草素、忍冬苷、木犀草素7-0-α-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金丝桃苷和5-羟基3’,4’,7三甲基黄酮。
目前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黄酮类成分12个(I~Ⅻ),分别是木犀草素(I)、槲皮素(Ⅱ)、苜蓿素(Ⅲ)、苜蓿素-7-0-β-D-葡萄糖苷(IV)、木犀草素-7-0-β-D-半乳糖苷(V)、芦丁(VI)、金圣草素-7-O-新橙皮糖苷(Ⅶ)、苜蓿素-7-O-新橙皮糖苷(Ⅷ)、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Ⅸ)、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X)、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XI)、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Ⅻ)。
木犀草苷是木犀草素与糖结合形成的苷类化合物,属于黄酮苷类。
它是金银花中的标志性成分之一,是否含有木犀草苷是区别正品金银花和同科山银花的主要化学指标,也是正品金银花与山银花在疗效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金银花中所含黄酮类成分
1木犀草素
2木犀草素-7-O-α-D-葡萄酸苷
3木犀草素-7-O-新橘皮糖苷
4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
5木犀草素-7-O-α-D-龙胆儿糖苷
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
7榭皮素-3-O-β-D-葡萄糖苷
8榭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
9榭皮素-3-O-α-L-鼠李糖苷
10忍冬苷
11金丝桃苷
125-羟基3’,4’,7-三甲基黄酮
133-甲氧基榭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
14伞花耳草素
15榭皮素
16芦丁
177-O-β-D-半乳糖苷
18苜蓿苷
19金圣草素-7-O-陈皮糖苷
20苜蓿苷-7-O-新陈皮糖苷
21异榭皮苷
22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
23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
2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
25芹菜素-7-O-芸香糖苷
26芹菜素-7-O-樱草糖苷
27芹菜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
28芹菜素-7-O-龙胆二糖苷
29芹菜素-7-O-槐糖苷
30野漆树苷
31海南大风子素
32黄芪苷
33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
34金圣草黄素
35圣草酚-7-O-葡糖糖苷
36灰木相思黄酮
37madreselvinA
38madreselvinB
39金莲木黄酮
404’-O-甲醚-金莲木黄酮
山银花中黄酮类成分
1木犀草素
2榭皮素
3苜蓿素
4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
5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
6芦丁
7金圣草素-7-O-新橙皮糖苷
8苜蓿素-7-O-新橙皮糖苷
9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
10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
11榭皮素-3-O-β-D-葡萄糖苷
1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
挥发油类:
据不完全统计,金银花中已鉴定出的挥发油成分已有200多种,主要有芳樟醇、棕榈酸、双花醇、异双花醇、香叶醇、亚油酸、亚麻酸、肉豆蔻酸二氢香苇醇、二十四碳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乙酯、棕搁酸乙酯、β-苯乙醇、苯甲醇、α-松油醇、丁香油酚等。
在金银花的挥发油成分中,鲜花和干花的成分稍有差异,鲜花挥发油成分以芳香醇为主,含量高达14%以上,而干花挥发油成分以棕榈酸为主,一般占26%以上,芳樟醇含量仅在0.39%以下。
可能与芳樟醇是低沸点化合物,在干燥加工过程中损失有关。
山银花挥发油包括芳樟醇、棕榈酸、亚油酸、香叶醇、一松油醇以及辛烯醇等。
皂苷类:
以往认为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作用是绿原酸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类化合物,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金银花中的三萜皂苷及其它一些成分也有很强的生理活性。
1990年陈敏等从金银花中分离出一个新的含有六个糖基的三萜皂苷。
1993年茅青等也分离得到三个三萜皂苷。
娄红祥等也分离出三个三萜皂苷。
陈昌祥等从金银花花蕾中分离得到了六个化合物,其中有新化合物,命名为新常春皂苷F。
Kwak等首次从金银花地上部分中分离出一个新的三萜皂苷-忍冬苦苷C。
近年来,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皂苷类成分8个(Ⅰ-Ⅷ):
分别是灰毡毛忍冬皂苷甲(Ⅰ)、灰毡毛忍冬皂苷乙(Ⅱ)、灰毡毛忍冬次皂苷甲(Ⅲ)、灰毡毛忍冬次皂苷乙(Ⅳ)、川续断皂苷乙(Ⅴ)、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6→1)-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Ⅵ)、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Ⅶ)、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Ⅷ)。
柴兴云等从华南忍冬中分离得到7个皂苷类成分,与Ⅰ~Ⅶ号化合物结构相同。
贾晓东等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出Ⅰ、Ⅱ、Ⅲ、Ⅳ、Ⅷ。
1989年茅青等人分离到三种以常春藤皂苷元构成的皂苷:
黄褐毛忍冬皂苷甲(fulvotomento-sideA)、A-常春藤皂苷(A-hederin)和无患子皂苷B(sapindosideB)。
陈雨等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1个单萜苷类成分、2个香豆素苷类成分和1个三萜皂苷类成分。
金银花中所含三萜皂苷类成分
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酯
23-O-a-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酯
3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
4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hederagenin-28-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Ⅰ)
5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hederagenin-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Ⅱ)
6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hederagenin-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Ⅲ)
7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
83-O-β-L-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
9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
10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
1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
12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
13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
14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
15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
16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
17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
18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
19木通皂苷
20常春藤皂苷元-3-O-α-L-阿拉伯糖苷
21新常春皂苷
22忍冬苦苷A(lonicerosideA)
23忍冬苦苷B
24忍冬苦苷C
25齐墩果酸
26熊果酸
27loniceraA
28loniceraB
29bourneiosideA
30bourneiosideB
313a,16adihydroxyferna-7,9(11)-dien-12-one
32ferns-7,9(11)-diene-3a,16adiol
33ferns-7,9(11)-diene-3a,16a,19a-triol
343a,16a-dihydroxyfern-8-ene-7,11-dione
353a,16a-dihydroxyfern-8-ene-11-one
36葡萄糖酯
37a-常春藤苷
38无患子苷B
山银花中苷类成分
1灰毡毛忍冬皂苷甲
2灰毡毛忍冬皂苷乙
3灰毡毛忍冬次皂苷甲
4灰毡毛忍冬次皂苷乙
5川续断皂苷乙
6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6→1)-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
7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
8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9黄褐毛忍冬皂苷甲(fulvotomento-sideA)
10A-常春藤皂苷(A-hederin)
11无患子皂苷B(sapindosideB)
环烯醚萜类:
1969年Souzu和Mitsuhashi发现kingiside和morroniside。
1993年Sugiyama等发现secologanoside-7-methlester。
1981年Bianco和Passacantilli发现7-表-马钱苷(7-epi-loganin)。
1988年Kawai等发现vogeloside和epi-vogeloside。
1995年Machida等发现马钱苷(loganin)、seeologanin、secologanindimethylacetal、璋牙菜苷(swereside)。
2000年Kawai等又发现两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secoiridoidglycosides-loniceracetalidesAandB。
2003年LiPing[24]等用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确定了五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7-epi-loganin,loganin,sweroside,secoxyloganin和7-epi-vogeloside)的结构和一个裂环环烯醚萜糖苷。
贺清辉等从红腺忍冬藤茎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经波谱学等方法鉴定为:
马钱子苷、獐牙菜苷、secoxyloganin,vogeloside,secologanin均为首次从该种分离得到。
虽然金银花与山银花中都存在挥发油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等化学成分,但是这些成分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同时,同一类化学成分的种类不尽相同。
作为《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它们在有效成分上的差异就成了主要的区别特征。
据2010版《中国药典》记载,按金银花的干燥品计算,其绿原酸含量不得少于1.5%,而木犀草苷含量则不得少于0.050%;
按山银花干燥品计算,其绿原酸含量不得少于2.0%,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总量不得少于5.0%。
(5)金银花与山银花在DNA指纹图谱上的差异:
目前,在国内中药材市场上作为金银花流通使用的品种复杂,各地又在长期生产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金银花品系。
2000年于燕莉等[122]率先应用RAPD技术鉴定金银花的2个品种,但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
2001年李萍等用SDS法提取忍冬不同居群、外类群细毡毛忍冬和山银花的总DNA,进行5S-rRNA基因间区的PCR扩增和测序,结果不同居群的忍冬碱基序列有差别,通过测序可以鉴别:
山银花和忍冬间遗传距离较大[123]。
2005年杨飞等[124]运用RAPD技术,对5个金银花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构建了这5个金银花品系的DNA指纹图谱,2007年向增旭等[125]
利用RAPD技术对金银花6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不同金银花种源间的RAPD条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